从戏剧教学谈小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提升

2022-02-27 22:10
英语教师 2022年24期
关键词:戏剧语言英语

洪 烨

引言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国际交流日益频繁,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之一,其使用者中非本族语者在数量上已完全超过本族语者。因此,怎样提高交际者的语用能力,以及怎样使交际者运用特定的语言环境,更得体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是一个亟待探讨的问题。

时代的发展变化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的英语教学存在很多矛盾。如何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性,是小学英语教师共同面临的问题。经过文献检索发现,戏剧教学对小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提升作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它对学生、教师,甚至对打造学校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刚接触英语的小学生有强烈的交往需求、高涨的表演热情,将戏剧教学引入日常英语课堂,势必会对其英语学习带来巨大的变化——他们在表演上的张力,快乐与自信将会溢于言表。通过戏剧表演将原本枯燥乏味的单词、句子生动地演绎出来,体验真实的生活场景,在沟通与交流中一起创造,一起成长,这些对参与其中的交际者的语用能力的提升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戏剧教学的理论研究

“戏剧”一词源于古希腊语,意为动作、表演。戏剧教学,也被称作教育戏剧(Drama In Education,简称DIE),指学校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话剧的艺术元素,使学习者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充分展现自身的语言表现才能,并借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语用才能。以下从国内外戏剧教学的研究现状,戏剧教学对学生英语学习的意义等方面阐述将戏剧教学引入课堂的理论依据。

(一)国内外戏剧教学的研究现状

教育戏剧首先来自西欧国家,早在18世纪,卢梭(Rousseau)就提倡“在戏剧实践中学习”(岑玮2011)。20世纪初期,在美国教育学家杜威(Dewey)的引领下使其得到进一步发展,并逐步在欧美国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0世纪70年代,英国的希斯考特(Heathcote)首先将教育戏剧发展为成熟的DIE理论,主张将戏剧视为教学的主要媒介,在学校教育中运用戏剧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演力。戏剧课程中的“小组活动”与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搭配组合,以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Heathcote 1991)。戏剧教学对英国产生的影响力很大。在现代英国教育体系中,学生运用戏剧的方法开展课程贯穿学校教育的始终,其戏剧教学已经相当完善,形成了一个系统而全面的体系结构。学生不但在学科领域收获了基本知识,还获得了综合素质的全方位发展。

除了英国之外,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也对戏剧教学展开了相应的研究,并付诸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近年来,我国开始尝试将戏剧纳入教学,且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及一线教师不断探索与研究戏剧教学。在国内,戏剧教学处在探索阶段。由于国内对戏剧教学缺乏研究和实践,也缺乏相应的资料和教材,教师往往因为不能完全理解戏剧教学的目的和本质,而过分关注台词的记忆和模仿,忽视戏剧的整体情境、人物的心理表现和学生的创造力。

(二)戏剧教学对学生英语学习的意义

美籍心理学家古德曼(Goodman)是全语言教学理论的创始人。他主张语言是一个整体,不能将其分为语音、词汇、语法等若干个部分(Goodman 1986)。语言的学习过程不应是完全脱离语境的封闭存在,仅仅记忆语音、词汇、语法、句型等,而是需要在语境中理解、感受与思考。英语戏剧为学生带来了真实的舞台场景及丰富的语言资源,使其身临其境,切身感受语音语调、情绪情感,获得语言知识,感受语言魅力,并在反复实践中逐渐将认识内化,整体习得语言,提升英语思维与表达能力。

将戏剧引入英语教学,会使学生的学习取得很多惊人的效果。戏剧中台词丰富,情感细腻,呈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独白,有对话,有角色扮演等,能让学生的体验感迅速提升。通过不同的场景、不同的角色及大量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学会了运用不同的语言与人交流,有效促进了语言语用能力和自信心的提升。

总而言之,将戏剧引入日常英语教学,优势显而易见,主要有以下几个:

1.小学生的接受、模仿能力强,爱表演,爱展示,更爱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学习。学生通过戏剧展演,学习剧本台词,体会其中的词句,有助于在真实的语境中自然地习得地道、有情感的语言。

2.常规英语课堂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为主,对学生的评价局限于会用正确的语言知识回答问题,导致其只是表面配合。通过戏剧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身心,给其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展现自我,用丰富的肢体语言,恰当、富有情感的文字语言表达自我,提升语言输入的实效性。

3.学生的个性存在差异,戏剧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展示他们的个性。在戏剧舞台上,学生是主体,通过感知、理解与模仿表达自己,让舞台更加丰富多彩,也让剧本语言更加有内涵。学生可以很自然地将从戏剧舞台上学到的语言知识迁移到日常生活中,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语用能力的介绍

语用能力体现为交际者在一定的语境中得体地运用语言,以便能够进行成功交流。乔姆斯基(Chomsky 1965)最早提出的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可视为早期的语用能力思想。前者主要指具体的语言知识,即语音、词汇和句法知识,后者主要指人们在具体的语境下对语言的运用。最初,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主要指某种语言的语法知识,对语言的使用重视不够。后来,他才肯定了语言的使用意图,并明确提出了“语用能力”的范畴,主张语用能力和语言能力分开。

人类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 1972)首先建立了交际能力观。他指出除语法规则外,人们还必须掌握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下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这就是以交际能力为核心的语用思想。托马斯(Thomas 1983)则认为,语用能力可分为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这些学者把语用能力当成一个独立的部分,将其和一般的语言能力割裂开来,语言的教学不再局限于语言知识的传授,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二语教学的变革。

英语已成为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沟通、交流的重要语言媒介,而这些沟通、互动多出现于英语非本族语者之间(Jenkins 2007)。更多的研究者、学校一线教师,甚至是学生家长们也意识到,英语教学已经不能再拘泥于目标语的语音、词汇、句法等语言基础知识了,还需要重视目标语的具体应用。对目标语言文化的理解,以及对母语文化的吸收,已成为现代语用能力研究的重心。

三、戏剧教学的组织和实施

所在学校是一所十五年一贯制民办学校,在当地有一定的名气。虽不是专门的外语类学校,但对英语的重视程度很高。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尽量不让教学方法落入俗套,会在每学期举办相关有吸引力的英文文化交流活动,如话剧表演、举办国际文化节等,以丰富学校英语教学。观察活动发现,学生对英语剧表演的热情空前高涨,但每学期只有一次表演机会,所需的小演员数量又是固定的且比较少,难免会让其他学生略感失落。最近的一次国际文化节要求每个年级组进行英语短剧展演。所在年级选择了经典童话故事《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并进行了一定的改编——搞笑版。短剧只需16人,因此本年级组每班只有2个名额,但希望参加的学生却达10倍之多,实在很难选择,没有被选上的学生失落至极,其中不乏有兼具语言与表演才能的“高手”。看着学生无“用武之地”,教师内心也很惆怅。

因此,教师思考,在完成规定的教材教学外,每周留一个课时开设英语戏剧校本课程。在“双减”政策下,学生基本会参加学校延时服务。在学生完成规定的课内作业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延时服务时间进行相应的戏剧课堂。这样,一方面,可以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业压力,让他们不再为记忆单词、句子、语法,以及应付各种考试而学习英语,而是为了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使延时服务内容更加多样化,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具体组织与实施如下:

(一)舞台的布置

在戏剧课开始前,安排学生整理教室桌椅,留出空间作为舞台的中心,在舞台上挂好幕布,保留白板背景上课用,营造真实的舞台感。教师利用白板软件,对本学期所要展演的戏剧进行背景或故事梗概的讲解。

(二)学生分组和剧本选择

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分组,并稍加引导。剧本可以由教师提供,或由学生创作改编。根据剧本内容分配角色,必要时可以向教师请教修改剧本内容。在审核剧本内容时,教师应确保文本内容能够强化重点语言知识,重复频率高,且语言形式多样。如果没有原声视频或音频,可寻求学校外教的帮助,争取提升语音、语调的地道性。在表演的张力、情感性方面可以向学校艺术教师、语文教师请教,琢磨人物情感。英语教师对每组成员的剧本内容必须做到心中有数,以应对不时之需。

(三)教师指导,分发计划表

根据剧情帮助学生合理安排每周的时间,力求在学期结束时能完美展现。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对本学期要参与的戏剧做到心中有数,增强合作与沟通交流能力,教师给每组分发计划表,安排组长协同全组人员按计划表完成各阶段任务。成员间的协作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情感支持,而实际承担的角色也可以让其亲身经历如何作出抉择,做到对自己负责任,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雷霄2005)。

(四)排练与展演

教师将每周固定的一个课时及课后延时服务的一堂课作为戏剧排练时间。学生根据之前的计划表,在教师和组长的带领下合理安排。教师作为引导者,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带领学生预测、感知人物情感,体验人物的内心,结合语境对剧本中的语言知识进行相应的讲解。教师鼓励学生对台词进行模仿与创新,并根据自己的理解配上相应的动作。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观看并给予改进意见。在排练戏剧的过程中,组内成员可以根据剧目内容,自行准备相应的服化道,或者寻求家长的协助,为学期末的正式演出作好准备。

(五)汇报与展演

学期末,教师组织学生去报告厅展演,给其真切的舞台感受,让其体验当“小演员”的感受。家长志愿者协助学生服化道,并拍摄剧照或短视频,同享孩子一个学期戏剧表演课的成果。这不仅可以让家长切实感受学习英语不只是为了考试,还可以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人际交往、合作沟通能力;可以增强孩子学习英语的自信心,让其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变得勇敢、开朗、活泼。

(六)评比与颁奖

让每个学生都担任评委,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将评价由选拔性转向过程性和激励性,鼓励他们自我反思,学会学习。为参与表演的戏剧小组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强化仪式感。

四、戏剧教学与小学生语用能力提升的关系

小学作为我国学生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是整个英语教学的基石。幼儿时期是语言的启蒙时期,是兴趣培养与信心建立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主要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如果只是枯燥地讲授各种规则、定义,然后练习、应用,势必会对其语言学习产生致命的打击。戏剧教学为学生构建了真实的活动与舞台,使其在互动、表演中学习语言知识,学会听、说、读、写,培养语用能力并潜移默化地获取语言知识,是一种自由、快乐、轻松、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实施到最后的展演,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英语学科知识储备,让语言知识的学习简单、有趣,而且可以提高其英语表达与交际能力,使其真正学会用英语与他人沟通,提高英语学科的实用性。

(一)通过剧本创作或改编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运用能力

戏剧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教学方法,更需要“演员”们的集体研究与探索。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现成的剧本,但须结合实际需要进行必要的删减与改编。推荐由教师引导学生,让戏剧小组根据教材内容及组内成员的性格特点、语言能力进行适当改编,融合戏剧的基本元素,如情感、声音、歌曲、动作等,体现教学的核心词汇、句型等,充分复现学过的语言知识,以戏剧的形式呈现在舞台上,从而增加语言储备,提升语言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二)通过戏剧展演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与交际能力

在戏剧表演课上,学生自由、放松、快乐地学习语言,以时而夸张、时而细腻的情感、动作、表情演绎着自己对角色的深刻理解,能提高自信心、积极性,提升英语语言表达与交际能力。在一定的情境下,能吸收母语文化,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便利条件。舞台给予学生真实的情境,有了自然、合理的语境支持,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自然会有明显的提高。

结语

在倡导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发展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新课程改革时代下,英语戏剧课创造了丰富多样的语言环境,提供了贴近实际生活的舞台,为其表达自我、认识他人、了解世界搭建了宝贵的平台。通过英语戏剧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语言能力可获得快速发展;在戏剧中感受不同的文化内涵,对语用能力的提升具有正向推动作用。

虽然很多教师对在学校课堂中进行英语戏剧教学相当陌生,担心自己能力不够,课程实施也充满挑战,但诸多理论与实践证明了其可行性与有效性,因此,教师要有充分的自信心和不断学习的信念。

要想上好英语戏剧课,教师必须重视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必须与学生合作,挑选符合他们理解和语言水平的素材,以减少其畏难情绪;其次,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要进行一定的指导与规划,在小组剧本中可为他们设置几个台词少但动作多的小角色,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使其享受戏剧课堂;最后,掌握适当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多种参照素材,鼓励他们模仿互动,提供幕后支持,将教室布置成简单的舞台等,做好必做的一系列事情。

猜你喜欢
戏剧语言英语
有趣的戏剧课
语言是刀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戏剧类
读英语
我有我语言
酷酷英语林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