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监督运用大数据技术与方法的研究》书评

2022-02-28 09:08姜江华
会计之友 2022年5期
关键词:区块监督理论

姜江华

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记录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也对各个领域使用的数据基础、理念和方法产生了重大影响。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交汇融合引发了数据迅猛增长,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

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对审计监督活动产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一方面,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经济活动中广泛应用,使得审计对象的形态、特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另一方面,作为经济监督活动的审计自身也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传统审计手段逐步被新兴审计手段所取代。在大力开展研究型审计的今天,大数据日益成为审计战略决策、审计计划制定、审计组织管理、审计重点确定、审计实施和审计绩效衡量等工作的基础,即“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研究”。

适应审计监督活动这一新特征新趋势,新修订的《审计法》规定了审计机關有权检查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被审计单位不得拒绝;国家政务信息系统和数据共享平台应当按照规定向审计机关开放;审计机关对取得的电子数据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需要向被审计单位核实有关情况的,被审计单位应当予以配合等。上述规定将有效破解审计工作难题,促进审计工作提质增效。

南京审计大学徐超教授撰写的专著《审计监督运用大数据技术与方法的研究》已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值得向大家推荐。

首先,在研究内容方面,该书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阐述与分析:(1)该书探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理论和方法,概括了现阶段我国审计信息化建设意义及发展历程,并对大数据审计基本定义、基本特征、研究现状以及对审计的影响进行了阐述。(2)该书深入浅出地从大数据审计采集技术、存储技术、分析技术以及可视化技术四个方面,详细描述了大数据审计技术核心因素及具体的应用过程。(3)该书同时分析了大数据技术与方法在审计监督运用过程中存在缺乏系统的大数据审计理论、审计数据的可靠性难以保障、算力技术难以满足审计需求等七个方面的问题,力求深刻理解大数据技术与方法在审计监督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其次,在研究方法方面,该书秉承理论和案例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力求学术理论更具科学性、经验证据更具可验证性。(1)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国内外大数据审计技术与方法的相关研究文献,并结合当前我国信息化背景下的审计技术发展趋势,从计算机辅助审计、联网审计、大数据审计三个阶段,总结现有文献中存在的不足,界定本书研究内容的增量贡献。(2)采用规范研究方法,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理论、我国审计技术从传统走向信息化以及大数据审计内涵为基础的理论框架。(3)使用案例研究方法,以大数据技术与方法在医疗保险基金审计、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以及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中的应用等典型审计场景为例,进行了具体运用实现。

最后,在研究结论方面,提出了独具创新性的对策思路:(1)多视角综合构建完善的大数据审计理论。(2)融合区块链技术保障审计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3)利用异构计算提升大数据审计平台的综合算力。(4)结合专家系统提升对非结构化审计数据的分析能力。(5)通过分层管理构建可定制统一大数据审计平台。(6)双头推进共同培养大数据审计复合型人才。

《审计监督运用大数据技术与方法的研究》的出版,丰富了大数据审计理论与实践,不仅具有学理价值,而且具有应用价值,值得审计人员和相关研究人员学习参考。本书未涉及大数据的法律关系问题,以及与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其他新兴技术的融合发展问题,可在今后的研究中进行探讨。

猜你喜欢
区块监督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
读懂区块链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