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的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发展路径研究

2022-02-28 22:43
中国电化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协同思政育人

高校专业教师思政育人协同工作是新时期高校为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高校原有课程体系为基础提出的特色思政工作路径,其指的是将思政工作和日常教学结合起来,以学科教学为基础,在日常教学中融入思政思想,推进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从而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育人的协同发展。其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在高校教育中的具体创新和应用,是我国马克主义教育理论成果在教学实践中的转化,也是新时期我国高校思政育人目标实现的特色道路。

《高校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一书由唐玉琴、许中美等人共同撰写,其是一本关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专项论著,既是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总结与反思,也是对未来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展望与设想,在马克思主义和我国教育教学领域碰撞后的最新研究成果。本书主要解答了“什么是思政教育”、“新时期思政教育的特点”以及“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内涵和构建策略”这三个问题,内容上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地对我国改革开放后思政育人理论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在历史性的研究中找到了思政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定位,明确了其对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随后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探讨了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局限性,着重总结了“思政课程”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引申出“课程思政”的概念和内涵,从我国育人现状、教学目标、人才需求等层面分析并总结了“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策略,完成了高校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机制的探索。总的来说,本书较为系统且全面地探讨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方法,对当前高校“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改革具有较高的参考和启发价值。

思政教育一直是我國教育教学的重点内容,合理有效的思政教育能够引导学生三观的形成,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我国自义务教育阶段开始就在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思政教育目标,小中高各阶段也开始了不同门类的思政教育理论课或实践课。对过去数十年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后我们不难发现,思政教育不能仅仅依靠思政课程载体,而是要基于学科融合的思想,将思政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够构建长效化的思政教育机制。多媒体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人才是未来国家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我们要加强信息人才的教育与培养,相应地也应当加强信息技术人才的思政教育效率,实现高效的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目标。那么我们该如何在信息技术专业教学中强化思政教育效果呢?结合本书内容,作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专业“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从而提升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效果,具体如下:(1)在日常教学中引入思政元素。信息技术是一个极为庞大的学科,其与多学科都有着良好的兼容性,我们可以直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思政元素,从而提升信息技术专业思政工作质量。比如,在PS软件教学中,我们可以直接使用与“爱国”、“敬业”等有关的宣传海报作为PS教学素材,让学生用这些素材进行技能练习,在潜移默化中转变学生观念。(2)信息技术教学与劳动教育、职业教育相结合,比如我们可以以岗位需求为目标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在技术教学的同时向学生传输岗位知识,有意识引导学生职业素养、职业操守等;通过鼓励学生进行信息技术作品创造,从而培养学生劳动习惯、劳动精神等。(3)教师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引导学生。思政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以自身为表率在言传身教中引导学生三观的形成,从而实现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

总的来说,本书从宏观层面探索了“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路径,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具有理论指导作用,值得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任课教师阅读和学习,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展开和办学质量的提升具有一定帮助。

(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朱坤林)

本文系2021年度河南省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项目编号:2021JGLX054)、河南工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项目编号:JXYJ2020010)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协同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京津冀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