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型教师的使命任务

2022-02-28 12:01陈万彪
甘肃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培养学生新时代策略

陈万彪

【摘要】教师肩负着在新时代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要切实担负起这一重要使命,需要学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需要教师努力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文化素养,关心和爱护学生,努力做有高尚品格、深受学生喜爱的新时代新型教师。如此,教师才能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准确理解各种教育理念,正确分析各种教育现象,才能将独到的教育智慧融入每一堂课、每一次作业、每一个学生心中,这样才能实现“用教师的一颗心唤醒学生的一颗心”的教育目标,从而引领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做人做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关键词】新时代;新型教师;培养学生;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01—0039—04

当前,我们处于一个知识快速更迭、信息爆炸的时代,多种文化交融,多种观念碰撞,难免有一些浮躁、功利性的教育理念冲击着教育这片净土。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教育的作用容易被错误解读,部分教师一味追名逐利,忘记了教师教书育人的本质,忽视了激发学生的潜力,分数成了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1]。面对种种困难与挑战,在新时代,教师如何保持自身心态平稳、正确应对各种教育现象和问题,当好新时代新型教师,从而真正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一项重要课题。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要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由此可见,教书育人是时代赋予教师的重要使命。教师的职责不只是教书,更要育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引领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做人做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立足工作实际,结合多年教书育人的思考,探究做师德修养高、文化素养高、品德高尚、深受学生喜爱的新时代新型教师的使命任务。

教师从事的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的神圣事业,所以新时代教师必须是先进教育思想的先行者,不仅如此,新时代教师还要积极探索自身的教育智慧。先进教育思想是教师在教学实践、学习生活中形成的教育智慧,主要包括教师的政治哲学认识、教育理念、教学思想等方面内容。有先进教育思想的教师,能够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独到的认识、有属于自己的创新见解[2]。

1.筑牢思想阵地。做新时代新型教师,做先进教育思想的先行者,需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学以立德、学以立身、学以立行,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用科学的教育理论和知识武装头脑,这样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才会体现出教育思想的前瞻性和创造性。同时,新时代教师应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教育方针,以及有关教育工作的最新政策精神。还要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及时了解最前沿的教育教学改革信息,扩展自己的知识视野,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丰富教育教学理论,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研究水平。这样教师通过加强学习,筑牢思想阵地,才会更好地满足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

2.坚定文化自信。新时代新型教师不仅是有思想的教师,还是坚定文化自信、不断追求真理的教师。这样的教师能有底气、堂堂正正地教书育人,成为合格的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播者,才能培养出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的新时代学生。特别是在今天这个思想多样、文化多元的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坚守初心和使命尤其重要。一个有文化自信的教师,能坚守教书育人的初心和使命,热爱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能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才能更好地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自己不仅要积淀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还要积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学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递社会正能量,从小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远大理想。

3.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新时代教师应具备创新思维,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学生观、学习观。可以说,具备创新思维的教师,能适时把握机会,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有创新思维的教师能及时把握学生的求知心理,用富有吸引力的语言、创新的表达形式以及学生感兴趣的科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反之,如果教师没有具备创新思维,只会照本宣科,缺乏教育教学中的思考和实践,难以形成自己的教育智慧,这样教出来的学生自然也难以具备创新意识。在新时代,作为社會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学生,如果没有创新思维,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个性见解,就难以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

“德”是教师的灵魂,在教育教学中,具有高尚品德的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能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在新时代,教师的道德操守、人格品性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修师德,铸师魂,应当伴随教师的一生。有高尚德行的教师,能为国家和中华民族复兴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3]。

1.增强责任意识,做到爱岗敬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优秀人才,这是当今社会赋予教师的时代重任。正因如此,每一位教师都应树牢责任意识,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践行教书育人的使命,做到爱岗敬业,最大限度地奉献自己的教育热情和智慧。

如何勇担教书育人使命?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责任意识,立足本职岗位,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不仅要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还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做事。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都要坚持“有教无类”,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想方设法发现学生的长处,寻求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法,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上进步、品德上成长。可以说,我们应该认识到,教书育人的使命是新时代教师必须肩负的重要责任,是一份社会、家长对教育的嘱托。因此,新时代教师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全力以赴,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2.恪守职业道德,做到无私奉献。相比其他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有更强的自觉性、更强的示范性,对学生的影响更加直接,恪守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因此,要做一名新时代新型教师,必须恪守职业道德,并在工作和生活中积极践行高尚师德。

笔者认为,教师职业道德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教师必须把自己的职业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联系在一起,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些根本问题,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真正培养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只有明确这一点,教师才能充分认识到这份职业的崇高,才能不计得失、淡泊名利,甘于在教书育人的平凡岗位上奉献热情、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立德启能,注重言传身教。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尤其中小学生更是如此,“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道德操守、人品、行为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极大的影响,教师应充分发挥身教的榜样作用,以德启能,以德启智,从而更好地促使教育目标达成。

除了学生品德的形成,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和方法技巧方面的培养,教师所发挥的作用也至关重要。尤其在学生记忆、思考、探索、推理能力的形成和细心、耐心、恒心等品质塑造的过程中,教师的示范引领和潜移默化作用尤其重要。教师的板书、评语、语气,甚至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赏的话语、一个认可的動作,都是学生探求真理、养成良好习惯的动力。

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老师的不学无术。”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潭水”,这样的“一潭水”是丰富的知识和文化底蕴积累。有这样“一潭水”的教师往往更容易得到学生的尊重、喜爱,并能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有益影响[4]。

1.扎实而渊博的知识是新时代新型教师的必备要素。学高为师,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教师立足教学的资本,是教师的“基本功”。学生往往喜欢知识渊博、语言丰富、谈吐幽默的教师,更乐于遵从这样教师的管理。反之,如果教师知识浅薄、语言干瘪,就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笔者曾选取小学二年级、四年级、六年级学生(每个年级20人)做一项“学生眼中的老师”的调查,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最不喜欢什么样的老师。调查结果显示,在学生最喜欢的老师中,知识渊博、谈吐幽默的老师排在前位,占比高达86.7%,尤其高年级学生对知识渊博、谈吐幽默的老师的需求占比最高。

由此可以看出,新时代教师如果能以广博的知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回答学生的“怪问题”,用自己的知识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助力学生成长,这样的教学才不会枯燥乏味,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激情,学生才能兴致盎然地学习。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教师和学生的有效沟通、共同成长。

2.必要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是师生沟通的桥梁。有的教师工作很认真,但就是难以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是教师不了解学生的状况,未能从学生的个性特征、认知水平和实际能力等方面去思考,没有做到因材施教。所以,作为新时代新型教师还应该掌握必要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从更深层次了解学生,寻找助力学生成长的最佳途径。学习教育心理学知识,还能帮助教师透过表面教育现象探究教育本质,探寻教育规律,认清教育规律顺势而为,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平衡。常听有些教师说自己反复强调一些问题,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不断出现错误,并为此而生气、斥责学生。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借助教育心理学知识,通过分析可知,学生出现“反复”的行为很正常,教师应对学生多一份理解,多一份细心引导,了解本质原因,用更多的耐心去指导学生改正,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学生,令学生无所适从。

3.加强阅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这个知识更迭迅速的时代,教师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这样才能有源源不断的教育“活水”。教师可以通过广泛阅读,汲取知识营养,既丰富提升自己,同时也让自己的教学更有广度和深度;可以学习国家大政方针,坚定为国育才信念;可以阅读中外经典名著,博采众长;可以学习前沿的教育理论,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常学习,常反省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工作经验,提高个人修养,从而真正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开展。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所面对的学生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因此,新时代新型教师应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状况,也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成长。

1.让爱的阳光照向每一位学生。教师的爱应该是广泛的爱、无私的爱、真诚的爱,教师应把自己的爱给予每一位学生,还要注意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要严爱优等生,偏爱待进生。当学生有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表扬,并为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当学生遭受挫折和困难时,要鼓励其树立坚定的信心,帮助其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了爱心,让学生感受到了师者的关爱,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才会在教书育人的路上让教育之花绽放,散发出真正的教育芬芳。

2.善于鼓励和表扬学生。学生在学习中有了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和表扬是教师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有些学生尤其是待进生平时很难得到他人夸奖,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自信心,教师应帮助他们重拾信心,多给他们关心和鼓励,使他们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这样他们才会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成长、进步。

3.对学生宽严相济。教师对学生应该宽严相济,严而有爱,这样的爱才是对学生最深沉的爱,是一种纯粹而负责任的爱。一味溺爱,或一味批评,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更不利于培养优秀的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严而有度,严而有理,严而有序,严而有法,只有宽严相济,才能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迷失方向,向着正确的目标前进。

总之,新时代新型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夯筑信仰之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涵育思想之魂,强化师德修养,提升知识文化素养,公正平等、富有爱心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做好深受学生欢迎和爱戴的新时代新型教师。

[1]董旭午.教育良知:不能缺失“担当”——听胡英淑老师讲她的教育故事[J].教书育人,2017(07):11-12.

[2]吴美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浅谈课堂氛围活跃方略[J].新课程(教研),2010(11):131-132.

[3]孙黎新,王宏.加强师德建设,再塑教师形象[J].吉林教育,2011(23):45.

[4]陈淑琴.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探索[J].考试周刊,2019(98):1.

编辑:彭雪亮

猜你喜欢
培养学生新时代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