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全民阅读

2022-02-28 01:57张国功王苗
出版广角 2022年1期
关键词:书香全民文化

张国功 王苗

【摘 要】 在疫情、“双减”、新基建政策等众多因素交织的变局中,全民阅读呈现开新局的态势。2021年,顶层设计持续为全民阅读加持,凸显阅读权利的全民性与公共性;红色主题阅读助燃全民阅读,传承红色基因,为阅读推广做出创造性的探索与实践;后疫情时代,新基建政策等助推数字阅读、智慧阅读服务升级;打造品牌,推进长效机制建设,全民阅读探讨高质量发展路径。

【关  键  词】全民阅读;2021年;变局;新局

【作者单位】张国功,南昌大学人文学院;王苗,南昌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项目】2019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JXJG-19-1-41)。

【中图分类号】G252.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2.01.006

2020年12月18—19日,第三届中国全民阅读年会在广西南宁举行,年会主题被确定为“全民阅读:在变局中开新局”。这一主题,高度概括了当下全民阅读的特点。对于2021年的全民阅读来说,“变局中开新局”还有着特殊的意涵:2006年,中宣部等11个部门首次联合倡议全国积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这一年通常被视为政府推动全民阅读的元年[1]。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建设文化强国战略,并首次在决议中写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这标志着全民阅读正式成为中央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同年,继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后,国家启动又一重要的数字文化建设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这项工程对此后的全民阅读影响深远。2016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动全民阅读”,并将全民阅读工程列为国家八大文化重大工程之一。同年,国家发布首个国家级全民阅读规划《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将全民阅读确立为国家文化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十五年的发展,全民阅读从倡导性的概念,向活动、项目、工程、工作、法规、规划、指标等多元体系衍生发展,并在实践中与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教育、公益、新媒体技术等重要领域耦合,形成了一个持续作用于国民阅读的新生态领域[2]。伴随着《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在2020年完成,以及“十四五”在2021年的开局,全民阅读作为文化强国战略的一种基本制度安排,多方面呈现“于变局中开新局”的态势。

一、 顶层设计持续为全民阅读加持,凸显阅读权利的全民性与公共性

2020年10月,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同时,中宣部印发《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全面部署深入推进全民阅读。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精神相通,2021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第三十五章“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中明确提出要“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功能,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2021年3月5日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十四五”时期,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倡导全民阅读”。这是自2014年以来,政府工作报告连续八年对全民阅读工作做出部署。同年3月,中宣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全民阅读工作的通知》,对全民阅读工作的总体要求、部署重点及组织保障等做出安排。

十余年来,全民阅读经历了从自主阅读、组织引导到成为国家战略的过程。国家层面的一系列规划和指导意见充分表明,全民阅读已经成为一项以阅读强国助力文化强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其中的核心精神,就是强调通过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来保障阅读权利的全民性与公共性获得。这一国家意志、政策导向,在全民阅读的推进过程中得到了积极的响应。中宣部《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要求到2025年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填补城乡阅读鸿沟,推动城乡文化一体化,成为全民阅读的自觉追求。2021年10月16日在成都举行的第二届全民阅读研究年会,主题为“推进覆盖城乡的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着重探讨城乡阅读一体化建设的路径。此前一天,由中宣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共同主办的新时代乡村阅读盛典,为2021年“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收官之作。活动的中心议题是如何以适农图书、惠民读物丰富农村文化服务供给,为巩固拓展脱貧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除了城乡,对特殊群体阅读权益的保障提出细化要求,也成为国家阅读战略考虑的重点。中宣部《关于做好2021年全民阅读工作的通知》特意强调:“加大服务力度,倡导家庭阅读、亲子阅读,重视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城市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群体的基本阅读需求,加强面向残障人士、务工人员等群体的阅读服务,有针对性地做好重点和特殊人群的阅读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2021年4月,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等主办“微笑彩虹·书香温暖童年”公益活动,发布包括309种图书的“微笑彩虹”书单,并向特殊困难儿童群体捐赠。老龄阅读方面,2021年11月,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出版协会等多家单位首次携手承办2021年向全国老年人推荐优秀出版物活动,倾力打造“银龄阅读”精品展示平台。于2021年6月结束的“我的书屋·我的梦”农村少年儿童阅读实践活动,依托农家书屋组织开展,聚焦服务关爱农村少儿,引导农村少儿走进书屋,乐享阅读。2021年7月9日,“民族复兴新时代的全民阅读与阅读公益”高峰论坛在杭州市举办,论坛达成的共识之一,就是要关注阅读公益项目中受益者的社会平等与社会融入问题。

顶层设计强调全民阅读的全民性与公共性,既关乎2035年“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一宏伟目标,也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和核心价值——公平正义。阅读公平是推动教育公平最廉价、最基础、最便捷有效的办法,也是推动社会公平最重要的路径[3]。2021年初,中科院黄国平在博士论文致谢中表达“把书读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的信念;年终,到浙江图书馆借阅图书自学成才的“天才译者”金晓宇终于被更多人“看见”。他们的励志故事引发全网刷屏,让大众真切感受到阅读改变命运的意义,从个体命运中体认到国家顶层设计强调保障阅读权利全民性与公共性获得的重要意义。

二、 红色主题阅读助燃全民阅读,传承红色基因,为阅读推广做出创造性的探索与实践

以读书节等为重要载体的全民阅读活动,每年都有与时俱进的主题设置。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2021年,全国学习党史,从党的百年征程中探求大道,成为全民阅读的重要主题。中宣部《关于做好2021年全民阅读工作的通知》部署阅读工作重点,其中,突出要求“着力培根铸魂,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物的学习阅读,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突出主题主线,紧紧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充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抓实、做好主题阅读工作,组织党员干部精读细读重点权威党史出版物,在广大群众中深入做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重点出版物阅读推广”。围绕建党100周年这一重要主题,全国筹划全民阅读相关活动,掀起红色主题阅读浪潮。2021年4月起,在中宣部出版局指导下,“追寻光辉足迹”主题阅读活动在上海、嘉兴、井冈山、遵义、延安等地陆续举办。4—12月,中宣部出版局等单位共同启动“书映百年伟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好书荐读”活动。4月11日,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读掌上精品 庆百年华诞——百佳数字出版精品项目献礼建党百年专栏”,优选100个数字出版精品项目,免费向社会开放100天。辽宁以“读百年党史,促辽宁振兴”为主题,创新开展“打卡辽宁红色地图”等36项活动。活动以故事方式,打卡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六大红色文化标识[4]。天津、江苏书展、天府书展、中国知网分别以“书香颂百年 永远跟党走”“向人民报告 向时代报告”“致敬建党百年,逐梦书香天府”“建党100周年,经典阅读推广”为年度主题,开展系列全民阅读活动。第十一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重点推出“北京庆百年华诞百部红色图书展”。多次入围“最美书店”的井冈山红色书店,展出聚焦近万种红色书籍、党史音像资料和红色文创产品。还有山西太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在中国”文献中的百年党建主题展、上海虹口“力量之源·阅读启程”红色阅读行走活动,等等,可谓主题鲜明,内容丰富。

红色主题阅读成为2021年全民阅读的最大亮色。值得一提的是,红色主题阅读活动不仅唱响主旋律,产生了丰富的社会效益,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还为全民阅读推广的开展做出了创造性的探索与实践。或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或结合本地阅读品牌活动,或深入打造红色书店、红色路线,等等,各个阅读主体精心谋划、创新形式,让主题阅读活起来、动起来。回顾十余年全民阅读的推广历程,2021年的红色主题阅读活动堪称浓墨重彩,为阅读推广做出了积极的创新与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更深层的意义在于,以党史学习和红色基因传承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作为学习型政党、政治革命中深蕴知识革命的“阅读因素”。早期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即是一个读书学习组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是一次知识革命[5]。作为有着读书基因的学习型政党,读书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组织生活的重要方式。百年党史,同样是一部学习史、阅读史。在党的百年发展进程中,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提升党的战斗力、推动党的发展壮大等方面,阅读发挥了重要作用[6]。

三、 后疫情时代,新基建政策等助推数字阅读、智慧阅读服务升级

随着疫情的持续,社会在防疫常态化的生活中进入后疫情时代。在人类精神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阅读,在后疫情时代呈现明显的时代性特征。疫情在很大程度上重塑了全民阅读的内容。疫后新生,社会大众期待获得防疫保健、公共卫生、科普、教育、心理疏导等必要的知识支持,实用性的“战疫”类出版物,以及以反思性、文化与文明多样性、生命至上理念、共同体精神等为主旨的泛疫情读物,成为全民阅读首选的精神食粮与心理安慰剂。“从需求的内容看,人们在满足健康防疫、知识学习、信息获得之外,越来越关心健康、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信息,也会更多关注和体味生活,对科普、休闲、美食类阅读需求有所增加。”[7]

更明显的是,疫情改变了传播与阅读的样态。后疫情时代,全民阅读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阅读方式线上化,催生数字阅读爆发式增长。“宅生活”模式下,数字阅读等文化休闲娱乐活动成為人们的生活常态,数字消费需求模式不断扩大。2021年4月23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与2008年相比,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81.3%,增长了11.6个百分点;纸质图书阅读率为59.5%,增长了10.7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12年间从24.5%增至79.4%。成年国民运用各种媒介进行阅读的人群占比持续稳定增长,尤其数字化阅读接触率呈现上升态势。国民阅读量不降反升,数字化阅读功不可没。

除了疫情的倒逼,以数字化、智能化、高速化等为特点的中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数字阅读、智能阅读的步伐。基于智能技术的智能阅读,可能成为继纸质阅读、移动阅读、数字阅读等阅读方式的新趋势[8]。2021年7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0.4%;5G网络用户数超过1.6亿,约占全球5G总用户数的89%。以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手机为技术支撑的微阅读,成为全民阅读的常态。第七届(2021)中国数字阅读大会的召开,折射出阅读从“一卷在手”到“一屏万卷”的时代性趋势[9]。

“一屏万卷”主导全民阅读的潮流,对数字阅读提出了要求与挑战。从“一卷在手”到“一屏万卷”,未来的阅读呈现新的时代特点:阅读场所去中心化、去集中化;阅读介质更加屏幕化;阅读内容更加精准[10]。就数字阅读而言,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其日益呈现内容供给精品化、生产方式智能化与智慧化、发展模式融合化、服务体验场景化的趋势[11]。无论是业界还是学界,都不再在新兴数字阅读与传统纸质阅读、浅阅读与深阅读等二元对立的框架中加以批判,而是明显转向重点探讨数字阅读内容的精准化建设与供给。加大智慧阅读服务的力度,成为2021年全民阅读的重要话题与行业共识。智慧阅读的核心价值在于关注读者的阅读需求及其满足程度,要求阅读服务者通过智能技术,塑造新型阅读服务方式,努力提高阅读服务的精准性和自适应性[12]。如天津建成24小时无人值守智慧书店,读者可以在书店里休闲阅读、电子借阅、智能检索、自助结账,切实享受智能阅读的便利;国家图书馆在2021年6月推出沉浸式阅读体验区新阅读空间,开启5G时代新阅读和智慧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实践。整体来看,提供智能出版物、打造多元智能阅读场景,正成为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方向。

四、 打造品牌,推进长效机制建设,全民阅读探讨高质量发展路径

随着活动的蓬勃开展,全民阅读的高质量发展问题,成为业界探讨的焦点[13]。各方不断倡导、推进,以深化顶层设计、强化基础保障、优化环境氛围、细化服务供给的“四化”之路,助推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14]。

追求高质量发展的突出表现,是打造全民阅读品牌。因此,策划开展系列重点活动,打造品牌,成为各个阅读推广主体的积极追求。深圳读书月,堪称全国城市阅读推广体系中打造全民阅读品牌的典范。2000年深圳读书月的创立,被认为是我国全民阅读范式的肇始[15]。读书月以“阅读·进步·圆梦”为总主题,每年设立年度主题。至2021年11月,活动已经举办了22届。读书月组织实施“全民阅读典范城市推广计划”,常态化开展“阅读推广人下基层”公益活动,倾力打造的“读书论坛”“年度十大好书”“经典诗文朗诵会”等产生全国影响力的全民阅读品牌项目,已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以“图书馆之城”“一区一书城,一街道一书吧”等硬件基础设施为保障,深圳读书月与市民文化大讲堂、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知名品牌活动一起,为市民提供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专心做一个读书品牌,为读者营造一个阅读的节日,在唤起城市文化自觉的同时,也建构起这个城市的观念体系。”[16]以世界读书日期间开展的“书香中国”全民阅读系列活动为引导,全国各地利用读书节、读书月、阅读日、好书推荐等形式,打造培育出“广州读书月”“書香中国·上海周”“书香荆楚·文化湖北”“书香浙江”“南国书香节”“书香八闽”“三秦读书月”等一批活动品牌。据统计,全国所有省(区、市)都有了省级阅读品牌,80%以上的县(区)有了阅读推广活动[17]。阅读品牌活动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推动全民阅读从自发行动向自觉引领转变。

打造全民阅读品牌活动,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倾力支持。2021年底,国家新闻出版署从全国各地申报的152个项目中,评选出“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等15个2021年全民阅读优秀项目。这些项目积极聚焦主题阅读,充分挖掘自身特色,面向基层或重点人群创新阅读推广和服务模式,引导大众提升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韬奋基金会全民阅读促进会,倾力指导打造“百社千馆万人读”全民阅读活动。与此同时,对阅读品牌精耕细作,离不开媒体支撑,媒体的宣传作用巨大。2021年底,《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对已经形成品牌效应和认可度的阅读推广项目,包括打造全民阅读“晴雨表”的“全民阅读与融媒体智库”、构建基层阅读特色生态的北京“阅读驿站”等进行专题介绍,总结其阅读推广的经验[18]。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成年国民对全民阅读品牌活动的知晓率超七成(72.7%),活动参与度和满意度均较高,参与度高达65.2%。

打造阅读品牌的社会需求,催生了专业性智库,出现了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国家全民阅读基本情况进行深入研究的全民阅读与融媒体智库。该智库在长期调研的基础上,研发了包含综合传播影响力榜单以及传播力榜单、影响力榜单和美誉度三个分榜单在内的全民阅读品牌传播影响力指数模型。2021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之际,该智库发布了国内首个全民阅读品牌传播影响力大数据研究报告——《2020年度“书香中国”全民阅读品牌传播影响力大数据研究报告》,书香上海、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等1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级品牌和深圳读书月、书香南京等5个城市品牌入选综合传播影响力榜单。

全民阅读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另一突出表现是推进长效机制建设,集中体现为推进全民阅读立法。在四川、湖北等10个省区和深圳、宁波等5个设区市制定了全民阅读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之后,2021年5月28日,山西通过《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压实组织实施、设施建设、阅读引导、特殊群体阅读保障、阅读推广等责任[19]。2021年,上海出台《关于促进上海全民阅读工作的实施意见》,江苏省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审议《江苏省全民阅读“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等。地级城市方面,2021年10月22日,温州市通过《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这是浙江省地市级第一部全民阅读促进立法。该条例列有强制性条款,对政府部门行为如完善全民阅读设施、提供阅读资源等做出规范,明确了全民阅读服务相关单位的法律责任[20]。2021年2月,佛山市颁布《佛山市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这是《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实施后颁布的首部地市级图书馆规章。其中第八条规定:“每年8月为佛山全民阅读月。市、区文化主管部门、公共图书馆等行政管理部门和单位应当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开展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地方性法规的出台,切实推进了全民阅读制度化、规范化、机制常态化。目前,越来越多的地方将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纳入考核与目标责任之中,建立公共阅读服务评价和反馈等机制。

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还与全民阅读的建设模式与标准相关。2021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重点实验室持续推进基层全民阅读服务体系模式试点工作,北京方庄地区书香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取得良好效果。成都市委宣传部与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着力探索建立基层全民阅读服务体系建设标准,联合实施成华区保和街道和美社区基层全民阅读服务推广体系试点建设项目。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成效评估指标体系,一直是业界近年探索的热点。随着智慧阅读的到来,要实现全民阅读数字化、智能化目标,在智能化平台支撑体系的基础上,更需要建立合理可行的标准规范体系、评价监管体系等。

总之,“站在新起点新阶段的全民阅读,在推进全民阅读长效机制建设方面,应加强全民阅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尽快建立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协商推进机制,形成全民参与共建共享局面;建立科学合理的全民阅读考评体系,这其中涉及包括阅读设施、阅读资源、阅读时间、阅读活动、阅读环境等相关指标的考核评价,方便科学有序推进;各地在针对全民阅读制定专门的地方性法规及规章(含草案)时,应进行充分调研,符合本地实际,凸显本地特色”[14]。

五、结语

顶层设计的加持,红色主题阅读的助燃,数字阅读、智慧阅读服务潮流的形成,打造品牌的实践,在各方的努力之下,2021年的全民阅读在多方面呈现“新变”的态势。对于静水才能流深、行稳方得致远而不能追风赶潮、喧嚣浮躁的全民阅读来说,持之以恒、长效的坚持、建设与创新才是真正抵达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历经十五年的发展,全民阅读来到了一个需要沉静、沉淀以走向成长、成熟的阶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所谓“于变局中开新局”,既是一种对过去一年节点式的总结,又未尝不是一种对未来恒常性的期许。

|参考文献|

[1]谢梅,赵春岚,凡秦林,等. 全民阅读研究的知识图谱:学术史、现状以及发展趋势[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9):232-240.

[2]张文彦,袁继慧. “十四五”时期我国全民阅读生态体系建构的理论思考[J]. 出版广角,2021(12):23-26.

[3]朱永新. 从阅读公平走向社会公平[J]. 中国出版,2021(3):11-14.

[4]付晨明. 融合创新让全民阅读更有温度有力量:关于辽宁省第十届全民读书节的思考[J].新阅读,2021(10):12-14.

[5]刘晓伟. 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先进知识分子的马克思主义书报阅读[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21(3):5-19+126.

[6]聂震宁. 阅读:百年发展的不竭动力与源泉:中国共产党百年阅读历史回顾[J]. 中国出版,2021(14):7-14.

[7]王民. “疫”后新生,出版与阅读在变局中开新局[J]. 新阅读,2021(1):31-33.

[8]张新新,王嘉昀. 智能阅读新趋势下书香城市建设浅析[J]. 出版廣角,2021(12):10-13.

[9]段菁菁,吴帅帅. 从“一卷在手”到“一屏万卷”:数字阅读大会透视新趋势、新亮点、新期盼[N]. 解放军报,2021-04-19.

[10]李婧璇. 书声阅百年 书香润心田[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1-12-31.

[11]孙绍燕.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数字阅读呈四趋势[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1-12-06.

[12]聂震宁. 从智慧阅读看智慧出版转型[J]. 现代出版,2021(6):5-9.

[13]左志红,李婧璇. 第二届全民阅读研究年会:探寻全民阅读高质量建设之路[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1-10-18.

[14]李婧璇,张君成,徐平.“四化”助推全民阅读高质量发展[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1-04-23.

[15]张文彦,卢迪. 全民阅读在中国:范式、共同体与变革[J]. 中国编辑,2020(4):41-46.

[16]吴筠. 城市文化名片与城市精神塑造:从深圳城市形象传播看全民阅读的作用与意义[J]. 新阅读,2021(12):25-27.

[17]林竹鸣. 营造读书氛围 建设书香社会:写在《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出台之际[J]. 中国出版,2020(21):23-24.

[18]徐平,李婧璇,韩萌萌. 打造特色品牌 培育阅读沃土[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1-12-17.

[19]“小切口、有特色”立法课题研究组. “软法”要有“硬核”保障[N]. 山西日报,2021-12-28.

[20]陈恩欣. 打造“书香社会” 温州对“全民阅读”立法[N]. 人民代表报,2021-11-02.

猜你喜欢
书香全民文化
书香万卷,前行万里
全民·爱·阅读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一场被书香浸染的演讲
最是书香能致远
书香何来
谁远谁近?
可持续全民医保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全民环保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