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加速与新增长周期:2021年欧美数字出版发展回顾

2022-02-28 10:03任翔
出版广角 2022年1期
关键词:出版商数字内容

【摘 要】文章聚焦2021年欧美数字出版的商业与技术创新,在疫情动荡与数字加速创新的大背景下,分析数字出版在欧美出版业复苏与增长进程中的独特作用,从产业结构、内容形态、商业模式和智能技术等方面梳理数字出版业的发展态势,并就中国数字出版业在后疫情时期的产业转型和国际化发展提出建议。

【关  键  词】2021年;欧美数字出版;数字加速;新增长周期

【作者单位】任翔,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

【中图分类号】G23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2.01.009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欧美主要出版市场相继经历了疫情封锁带来的大起大落,这种不确定性似乎成为2021年出版业的新常态。与此同时,疫情之下的变局也带给数字出版前所未有的增長机遇,即所谓数字加速(digital acceleration)。这不仅给电子书、有声书和网络购书等领域带来了超乎预期的增长,也进一步促进了出版业与数字技术和数字生态的融合创新。虽然疫情远未结束,但欧美主流出版商已经开始期盼一个由数字出版和数字阅读来推动的新增长周期。正如企鹅兰登书屋首席执行官马库斯·多勒极为乐观的阐释——“目前是自古腾堡以来出版业最好的时代”。

一、全球数字出版的新增长周期

据Technavio评估,2021年全球数字出版市场的总体规模在3600亿美元左右,并且会在2021—2025年以平均每年12.6%的增长率加速扩张。市场增长的41%来自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和印度[1]。Technavio对数字出版的定义非常宽泛,不仅将数字文本、视频和音频都列入统计范畴,还包括不同类型的数字内容平台,如Adobe、谷歌、亚马逊、苹果、奈飞、RELX和Thomson Reuters等,这一点与中国对数字出版的定义和统计方法类似。此外,Technavio的统计数字涵盖亚太、北美、欧洲、中东、非洲和南美等世界主要市场,因此,其对全球数字出版市场规模的测算对中国业界有一定参考价值。当然,我们也必须对比一下传统图书出版的市场规模。根据Report Linker的估算,2020年全球图书出版市场的总经济价值为1100亿美元左右,但随后5—6年的增长率仅为0.3%。从宏观数据可以清楚看出,数字出版和亚太地区将成为后疫情时代全球出版产业新增长周期的最主要推动力。

1.电子书表现强劲

电子书作为数字出版重要的细分领域,表现强劲。即便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全美电子书收入依然达到11亿美元,高于疫情之前的2019年(9.833亿美元)。美国电子书销售总量自2018年以来持续增长,2020年为1.91亿册。2021年的全美电子书收入统计数字截至11月底已经达到9.84亿美元,加上圣诞购物高峰期的数据,全年销售额可观。

令人欣喜的是,除了最大的电子书市场美国,数字出版在欧美国家也呈现增长态势。2021年6月发布的研究报告《数字消费者图书晴雨表》(Digital Consumer Book Barometer)汇总了全球主要非英语市场数字出版的发展状况,其中包括加拿大法语区、德国—奥地利—瑞士德语区、意大利、西班牙、巴西和墨西哥。该报告认为,从这些主要非英语市场可以清楚地看到数字加速的趋势,即数字图书消费显著扩张和高速增长,尤其是在教育与少儿读物、电子书和有声书的订阅服务、数字图书馆等领域。另外,Bookwire对全球西班牙语数字出版市场的调查也显示出类似的增长趋势——西班牙语出版商的电子书销售在2020年全年增长了112%,有声书增长了137%。

2.有声书成为最大亮点和增长点

有声书市场仍是数字出版的最大亮点和增长点。美国2021年前11个月的有声书销售增长了14.9%,收入达到7亿美元,有声书和电子书的销售额差距只有2亿美元。相信在未来两年内,有声书销售将超过电子书,成为美国数字出版的最大细分市场。有声书销售在英国也呈现强劲的增长力,2021年上半年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1%,达到7600万英镑,而同期的电子书销售额增长较慢,仅从1.21亿英镑增至1.33亿英镑。

在内容方面,有声书仍然是类型小说和大众读物的天下。美国虚构类有声书的热门内容是神秘、经典、奇幻、浪漫和惊悚类小说,非虚构类内容则集中在历史、传记、成功学、宗教、商业等热门领域。在英国有声书市场,小说类型占据首位,尤其是青春文学、言情小说和犯罪惊悚、科幻奇幻类内容。

相比销售额的增长,更让出版业兴奋的是有声书对阅读的整体拉动效应。根据新近读者研究报告,有声书读者基数巨大,增长强劲,而且这一群体在图书消费和阅读兴趣等方面的数据还在全面上升。图书产业研究集团(The Book Industry Study Group)2021年7月发布的一份基于4314名受访者的调研报告显示,43.6%的受访者经常收听有声书,49.6%的受访者购买了同本书的纸质书和电子书,67.9%的有声书读者每月购书4次以上;有声书的用户人群十分广泛,包括41.5%的“千禧一代”和43%的“X一代”(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的人群)。尼尔森发布的《英国有声书消费者调查》(Understanding the UK Audiobook Consumer survey)则侧重于性别因素,调查发现重度购买者多是女性,尤其是18—34岁的年轻女性。另一份由英国文学信托基金和Audible共同发布的报告发现,在8—18岁青少年调查者中,21.7%的受访者因为有声书或播客而对书籍产生了兴趣。也就是说,有声书可以帮助不愿阅读的人克服某些阅读障碍[2]。

电子书与有声书的繁荣并不意味着纸质书的衰落,相反,如前文所述,数字阅读促进了传统出版市场的增长。根据NPD BookScane的最新数据,2021年美国纸质书的销售额比2020年增长了8.9%,其中青少年读物的增幅最大,达到30.7%。Quocirca发布的《2025年全球印刷行业洞察预测报告》显示,64%的出版企业认为纸质书一直到2025年都会非常重要。而根据疫情期间美国的读者市场调查,70%的受访者阅读最多的仍是纸质书。这项研究虽是在疫情封锁的状态下进行,但书店关门等客观因素并没有改变消费者的阅读偏好。有意思的是,以热爱数字内容而闻名的“Z世代”在疫情期间也阅读了比平日更多的纸质书。

与2020年疫情暴发初期弥漫全球出版业的悲观情绪不同,随着产业的整体增长和数字加速带来的机遇,欧美出版界对未来充满了乐观预期。马库斯·多勒对当前这个“自古腾堡以来出版业最好的时代”提出了六大理由:(1)全球图书市场逐年持续增长;(2)行业强大的数字发行模式;(3)纸质书的持续优势及其与数字市场的共存(80%为印刷品,20%为电子书);(4)世界人口增长和识字率飙升创造了新的读者;(5)童书的增长迅猛培养了新生代读者;(6)有声书销售的繁荣并没有导致其他出版物销量的下滑[3]。

二、有声书的跨界生态

有声书不但是书业增长热点,而且是出版融合创新的重要领域。有声书与亚马逊、谷歌等智能生态系统的整合已经成为业界的常规,如今,用户可以在由声控助手主导的智能家居生态中无缝切换播放有声书与其他服务模式[4]。在内容创新领域,出版商利用新技术尝试新型有声书的热情有增无减,尤其是通过有声书加强与读者的互动。2021年推出的有声书《从零开始做园艺 》(Seeds from Scratch)算是一个有趣的例子:小说家兼园艺师爱丽丝·文森特把复杂的园艺知识转换为简单易行的步骤:从播种开始,一直到植物发芽、盆装设计等,通过有声书讲解出来。这类有声书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生活科普图书领域,一般时长不超过90分钟,让听众有充分的时间完成书中所阐述的步骤与任务。这种互动式的有声书,在内容与形式上跟类型小说或心灵鸡汤等大众熟知的有声书不一样,大大拓展了有声书的内容领域和读者群体。

随着越来越多的读者转向有声书平台,有声书内容范畴也开始从热门小说和畅销书延伸到生活科普等常销书领域——这也是有声书进化的一种必然。对数字出版产业而言,音频正在成为王道,这种增长态势进一步推动了以有声书为基础的跨媒介和融媒体创新。

2021年有声书领域最引人注目的事件,无疑是音频内容巨头Spotify对目前规模最大的有声书批发商Findaway的收购。Findaway成立于2005年,拥有35万种图書,为Scribd、Kobo、Google Audiobooks、Storytel和众多平台提供数字音频内容授权。Findaway旗下著名的声音平台Voices可帮助自出版作者寻找朗读表演者,为自出版图书提供了一条经济快捷的有声书转换通道。Voices不但加快了自出版的有声化,而且为Findaway提供了海量的有声内容,因而在欧美业界取得不俗的反响。从战略层面看,这一收购弥补了Spotify的最大内容短板,使其真正成为面向听众和创作者的一站式、全音频内容平台。

Spotify计划以Findaway为基础推进有声书的跨媒介生态建设,并为此划拨了35亿美元。未来,Spotify的系列化创新将聚焦于个性化内容发现和知识服务,强化内容格式、在线支付和创作者服务等。显而易见的是,有声书的单品付费模式会让Spotify的商业模式更加多元化。2021年,Spotify的广告收入出现了创纪录的增长——同比增长了75%,但其对“广告收入+免费播客”这一商业模式的过度依赖仍是重大隐患。虽然该公司也尝试过播客付费计划,即基于高质量内容的付费订阅服务,但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有声书的加入,不仅会提升读者和听众的付费意愿,也为播客内容收费和订阅服务打下了基础。需要提及的是,为了激励原创音频内容创作,Spotify承诺将2023年之前的全部订阅费用都发放给创作者。这标志着音频出版领域已经进入生态竞争阶段,优质的原创内容和创作者将成为必争资源。

与Spotify并购Findaway相得益彰的是,连锁零售巨头Costco进军有声书市场,意图将其会员制零售版图拓展到这一热门消费领域。2021年初,该公司在网站上推出有声书商店和免费的应用程序,用户可以在iOS和Android设备上收听所购买的内容。与传统有声书零售不同,Costco延续其量贩仓买的商业模式,销售有声书合集,以捆绑销售的方式让读者以低价购买大量有声书;同时使用交叉补贴等措施进一步降低售价,形成了对Audible等主流有声书平台的价格优势。

纵观书业发展历史,美国零售业巨头一直对出版物的引流作用极为看重,也就是说,图书、杂志、有声书等商品带来的直接销售利润可能并不重要,但在吸引客流、增加用户停留时间等方面的价值却十分突出。对出版商而言,超市自印刷出版时代起就一直是大众畅销书的主要销售渠道。这一双赢的商业逻辑不仅造就了亚马逊从网上书店到在线零售巨头的成功,也是如今Costco将有声书纳入零售生态的主要原因。可以说,渠道的多元化是数字出版的大势所趋,有声书或其他数字出版物如何融入不同的商业生态,将是未来几年的重要看点。

三、 软付费墙与商业模式多元化

传统图书出版经济是一元结构,即单纯依靠读者购买图书产生收入,但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则是立足于内容销售和广告收入的二元模式。付费墙作为对传统商业模式的数字复制,是电子书、有声书、在线图书馆等领域的主流商业模式。随着内容加密技术和版权保护体系的完善,付费墙也成为保障数字出版经济可持续性的基本要素。但近年来,尤其在疫情封锁和数字加速等因素的影响下,出版商越来越关注用户流量、内容增值和品牌影响力,相应地也开始重新思考付费墙的价值和用处,对控制内容获取的那份执着正在松动,并尝试逐步增强内容的开放性。

商业逻辑正在发生变化:虽然付费墙带来了收入,但也阻隔了更多潜在的用户;相反,免费获取有价值的内容会显著增加读者的在线数量和流量。因此,商业模式的考量不应该仅限于提升用户付费,而应最大限度地实现数字内容的商业化和变现。智能化的软付费墙正在成为主流配置,以帮助出版商创造多元化的营收渠道。这种软付费墙只对独家优质内容资源进行把关或锁定,其他内容则供读者免费访问,这有助于留住忠实用户并迅速扩大用户群体。

除了软付费墙,付费模式正在迎来更多创新。很多数字出版商(包括BuzzFeed、Bustle Digital Group、Gallery Media Group和Leaf Group等)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将分期付款和赊销引入数字内容领域。这种支付方法可以让消费者先购买数字内容再分期付款,对于没有储蓄习惯的西方月光族青年用户来说,无疑是非常有针对性的商业模式,而且效果明显。金融科技公司Afterpay的Melissa Davis揭示了六个代表性的出版商在引入分期付款后的业绩提升:访问转换率和单次点击收入平均增加了2.5倍,平均订单价值增加了2倍。延迟付款模式还有助于出版商尝试更高价位的数字内容产品,当用户可以选择不必预先支付全额费用时,他们会更愿意购买昂贵的商品。

订阅捆绑(Subscription bundling)也是2021年值得关注的数字出版商业创新趋势。无论是大型出版商还是专业小众媒体,都开始尝试跨界合作和订阅捆绑,并从中看到了潜在的商业机会和价值。如彭博社与体育新闻供应商The Athletic捆绑,让Bloomberg.com的年度用户可以免费试用The Athletic 6个月。前文提及的Spotify也经常使用跨界订阅捆绑模式,如Spotify和Hulu的高级套餐订阅捆绑每月只需12.99美元。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出版商都在寻求软付费墙或多元化商业模式创新,电子书业务正在变得越来越“严控”。由于在线软付费墙及免费内容正在夺走读者的阅读时间,并直接冲击纸质书销售,图书出版商对于激进的商业模式创新仍然保持慎重,并极力加强对内容的控制与锁定。美国出版商与图书馆之间的电子书借阅之争愈演愈烈,在全美各州引起的多起诉讼与政策听证便是明证。马里兰州政府新颁布的5个关于图书馆电子书借阅的法规于2022年1月1日生效,该法规规定,只要出版商在该州售卖电子书,就必须以 “合理 ”的条件向图书馆提供该作品的借阅许可。这一政策无疑将迫使出版商将畅销书和最优质的电子书提供给图书馆借阅,其市场影响自然不能小觑。因此,美国出版商协会(AAP)在2021年12月9日提起诉讼,要求阻止此法施行,称其违反了美国宪法和联邦版权法。这是AAP提起的第二起重大版权诉讼,另一起是其联合四大出版商对互联网档案馆的诉讼,起因是该馆以《受控数字借阅条例》为依据,未经出版商许可便扫描并出借图书馆里的书籍。

四、后Cookie时代的互联网广告

不管以上诉讼结果如何,内容的开放与封闭,付费墙的软硬之争都是业界争论的热点,而且会受到技术、金融、法律等多种因素的影響。在未来数十年,数字出版商业模式发展都会在这种变化与博弈之中前行。不可否认的是,融媒体和跨界提供了丰富的商业模式和创新空间,让出版商可以充分发掘内容的新商业价值和潜力。除了前文提及的软付费创新,更多的出版商还在积极寻求广告收入支持。然而,互联网广告领域在新Cookie法规施行后正在迎来一场巨变。

越来越多的广告平台在其服务中关闭了第三方Cookie支持,让网络传播向更私密的方向转变。谷歌宣布在2023年前“让第三方Cookie成为历史”,由于谷歌Chrome浏览器占有高达65%的市场份额,此举无疑宣告了互联网广告的根本性转变。相比谷歌,苹果对用户隐私的保护更为严格,一直在系统层面对追踪用户在线行为的应用程序加以限制。苹果Safari浏览器在2020年3月就开始限制第三方 Cookie ,并在2021年进一步加大限制,在iOS和Mac OS操作系统中允许用户直接禁止第三方应用对自己网络行为的追踪。由于互联网巨头的限制,基于Cookie的用户追踪体系必然会被更为公平公开的方案取代。统一身份证2.0 体系、ID5和RampID是这些新方案的代表者,包括华盛顿邮报、每日邮报和探索频道等知名新闻媒体机构都是其使用者。这些解决方案与常规Cookie不同,它们采用确定性匹配,鼓励用户自愿留下他们的个人信息(通常是电子邮件)作为广告身份标识,以确保个人数据在互联网广告中的使用符合用户的根本利益和意愿。

如果基于Cookie的全网行为追踪模式被淘汰,互联网广告必然会更加注重内容引导,并通过与内容和场景的融合来实施更为有效的广告投入。Digiday调查了近百家在线出版公司,59%的受访出版商表示,场景化、有针对性且与内容密切关联的媒体广告包能够有效地促成交易转换;54%的出版商表示,他们的广告客户希望获取与内容相关的用户数据,而不是割裂的用户点击率或网络行为数据,以便更准确地了解目标用户群体。

互联网广告已经进入后Cookie 时代,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平台与出版商之间旷日持久的利益之争,尤其是在广告利益分配、数据掌控和内容收入分成等核心领域[5]。欧美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对出版商的立法保护也显示了对平台越来越强硬的姿态,监管力度的增强和出版内容方的不懈抗争迫使互联网巨头重新思考内容与平台的关系,以及如何共建可持续的数字出版生态。澳大利亚联邦政府2020年宣布引入强制性的新闻媒体谈判准则,强制谷歌和脸书等互联网巨头向本地出版商支付内容使用费——因为版权内容出现在平台的搜索结果中。这一监管行为让澳大利亚一度成为立法挑战互联网巨头的先驱,但却遭到了广泛批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们普遍认为此举的最大受益者是默多克家族的新闻集团以及大型出版巨头,而不是广大中小型出版商。事情在2021年发生了有趣的变化。谷歌和脸书划拨资金帮助澳大利亚中小型数字出版企业组建了第一个行业联盟机构,使内容制作者在关键行业问题上有了更大的发言权。这一名为“数字出版商联盟(DPA)”的机构包括Crikey、Private Media、Mamamia、The Squiz、Junkee Media等20多家澳大利亚企业。联合创始人Tim Duggan表示,过去中小型出版商在平台监管和内容付费准则谈判时一直缺乏强有力的集体代表机构,如今,由互联网巨头赞助的DPA将成为一个连接平台、出版商和政府的代表机构,以确保未来的监管政策和利益分配对数字出版商是公平的。

五、人工智能加速出版技术换代

2021年数字出版的技术创新波澜不惊,人工智能仍然是科研创业与融媒创新的热门。可以说,人工智能正在广泛应用于数字内容的制作和营销实践,其与出版领域和制作流程的整合为出版商带来了实际的商业利益。这一趋势在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有声书产业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以DeepZen和Speechki为代表的新一代智能化音频转换技术正在改变产业游戏规则。有意思的是,在规模最大的英语有声书市场,最重要的智能化有声书创业公司几乎都来自非英语国家,如瑞典、巴基斯坦、乌克兰和俄罗斯,这也算是数字出版全球化的一种体现。

在传统人工模式下,有声书的制作费用昂贵,每录制一小时的有声内容劳务费高达1000美元,因此,寻求人工智能替代无疑是更为经济的方法。但传统语音合成技术仅适用于新闻陈述模式或简短对话,而长篇有声书场景必须创造出一种能够让听众长时间保持注意力的合成声音并带有不同情绪——兴奋、悲伤、高亢、喜悦等。新一代的人工智能将立足于对出版内容更准确的情绪分析和判定,与语音合成技术进行深入整合。Project Voice和数字图书世界的首席执行官Bradley Metrock对目前基于人工智能的高端声音合成技术抱有足够的信心,他认为,95%的听众根本听不出那是机器读的,在今后1—2年内,合成语言将完全达到甚至超越人类播音员的水平。

所以,像DeepZen这样的创业企业足以颠覆有声书和数字出版市场。DeepZen的人工智能声音采集自专业配音演员,并捕捉了人类声音的所有元素,如节奏、语调和情绪,这与一般的text-to-speech技术有天壤之别。从商业角度讲,这家公司很聪明地选择自出版作为切入点与图书分销商Ingram合作,为自助出版内容提供音频制作服务。此举大大降低了行业准 入门槛,为出版商生产高质量的有声书提供了一种全新、省钱和方便的模式。正如其首席执行官Taylan Kamis所言,智能语音技术正在打破壁垒,使有声书制作更具成本效益,尤其对中小型出版商和独立作者而言,这是有声书的一种民主化[6]。与DeepZen相比,创业公司Speechki更加国际化,它能提供72种语言的251种声音,为全球出版商提供快捷的有声书制作系统。该系统只需要15分钟就能生成8小时有声书内容,接下来的“半人工校对”也只需10小时就可以修复绝大部的机器错误。随着人工智能有声书质量的提升,用户的接受程度也会越来越高。如基于Katarite智能语音技术的日本有声书平台audiobook.jp,在2021年6月突破了200万名会员大关。

除了内容制作,人工智能在内容发现和数字营销领域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DV产业调查报告显示,近一半出版商投资自动化分析优化工具,以提升内容建议算法的效能,并利用算法来读取用户的阅读历史和搜索请求,智能化构建更为复杂的标签分类体系。像纽约时报这样的数字出版巨头,已经构建了专有的内容推荐引擎,并从人工智能驱动的个性化阅读中获得了巨大的商业利益。

利用人工智能来优化内容推荐,正在成为欧美数字内容平台“让用户上瘾”的秘诀。如技术公司Biblio 推出的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新一代智能化内容建议技术,为《国家地理》和Mashable等客户带来了巨大收益,尤其体现在用户参与度、购买转化率和品牌忠诚度等方面;Double Verify推出的基于深度内容分析和场景优化技术数字内容解决方案,摆脱了对第三方Cookie和传统关键词分析的依赖,利用语意分析引擎创建与使用场景和目标用户群体高度相关的标签和内容分类体系,打造专有的内容推荐算法。

从宏观产业视角看,人工智能的广泛使用已经引发了内容搜索引擎的巨变,搜索能力已经远远超越词汇匹配和关键词等初级技术,人们的搜索行为也跟以往大不相同。搜索技术、用户界面和内容关联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将迫使出版商走出自己熟悉的关键词体系,对内容发现和平台推荐算法进行重新构建。数字出版业内人士都知道,数据越好,标签越准确,内容的可发现度就越高。从目前产业趋势看,内容标签的提取与匹配将会更加动态化和智能化,也就是利用更复杂的人工智能算法来提取更个性化的标签,并根据用户的不同应用场景来迅速、精准地匹配元数据、标签和潜在读者,这将是很有潜力的发展领域。

六、结语

在全球疫情蔓延的2021年,欧美数字出版业却迎来了难得的增长周期,这不仅源于封锁生活带来的数字加速,也得益于数字技术与出版产业的深度融合,以及新一代数字读者渐渐成为消费市场的主流。中国出版业也同样获益于类似的积极因素,尤其是以电子书和有声书引领的数字阅读的高速增长,以及由数字阅读推动的图书阅读的全面增长。

随着出版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后疫情时代颠覆性技术与创新将更多地体现在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与共同发展方面,但这并不意味着出版竞争的减缓。相反,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和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出版很快会迎来下一轮优胜劣汰的残酷洗牌,而且这种竞合博弈会跨越国家、语言和行业的边界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虽然疫情阻礙了全球人口的流动和贸易物流往来,但在数字出版领域,内容、技术和市场的全球化没有减缓。一方面,美国出版商不但是全球英语读物市场的霸主,而且占据了全球西班牙语出版市场7%的份额;另一方面,如前文所提及的,美国本土有声书市场也面临国际人工智能创业企业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出版企业需要进一步提升全球化视野,不但要关注技术创新和市场机遇,而且要积极参与全球数字出版生态的构建,努力成为新增长周期的推动力量、参与者和受益者。

|参考文献|

[1] TECHNAVIO. Global Digital Publishing Market by Type and Geography--Forecast and Analysis 2021-2025 [R]. 2021.

[2] BEST E. & CLARK C. The role of audiobooks to engage reluctant readers and underrepresented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R/OL]. (2021-07-15)[2021-12-21]. https://literacytrust. org. uk/research-services/research-reports/the-role-of-audiobooks-to-engage-reluctant-readers-and-underrepresented-children-and-young-people/.

[3]  REID C. Dohle and Grant ''Rethink'' the Book Business [EB/OL]. (2021-05-25)[2021-12-21]. https://www. publishersweekly. com/pw/by-topic/industry-news/publisher-news/article/86462-dohle-and-grant-rethink-the-book-business. html.

[4]  任翔. 后数字时代的颠覆与融合:2019年欧美数字出版评述及展望 [J]. 出版广角,2020(5):10-14 .

[5]  任翔. 后疫情时代的数字生态共建:2020年欧美出版产业发展评述及展望 [J]. 出版广角,2021(2):27-31.

[6]MCILROY T. AI Comes to Audiobooks[EB/OL]. (2021-10-29)[2021-12-21]. https://www. publishersweekly. com/pw/by-topic/industry-news/publisher-news/article/87762-ai-comes-to-audiobooks. html.

猜你喜欢
出版商数字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主要内容
七成软件出版商转向云服务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