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播音主持的伦理边界思考

2022-02-28 10:03张妍
出版广角 2022年1期
关键词:主持人伦理受众

【摘 要】虚拟播音主持是人工智能时代播音主持领域的新事物,其应用得到政策支持,具有效应优势,未来发展前景可期。但由于虚拟播音主持具有“类人性”特质,因此在其应用过程中应扬长避短,规避风险。文章立足于传统播音主持理论和伦理学常识,前瞻性探讨规避虚拟播音主持领域伦理风险与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着眼于更好地运用人工智能为人类服务,探索性提出界定虚拟播音主持伦理边界的建议。

【关  键  词】虚拟播音主持;人工智能;伦理风险;伦理边界;主体性

【作者单位】张妍,天津传媒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虚拟播音主持艺术研究”的阶段性成果(20BC042)。

【中图分类号】G22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2.01.017

从2001年世界第一个虚拟主持人阿娜诺娃(Ananova)于英国诞生开始,人工智能便应用于传播领域,进入新时代。2018年,全球首个“AI合成主播”在新华社正式登场;2019年,人民日报社推出首款人工智能虚拟主播“果果”;其后,东方卫视“微软小冰”,央视“小小撒”“康晓辉”“央小天”,北京卫视“时间小妮”,湖南卫视“小漾”等陆续闪亮登场,中国播音主持行业迎来了多元化、智能化的发展潮流。

虚拟播音主持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代表性成果—— AI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信息传播领域应用的重大突破,作为一种时代趋势和前沿现象,因其具有准确度高、形式新颖、成本低等优势备受各领域关注。2021年10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推进制播体系技术升级……推动虚拟主播、动画手语广泛应用于新闻播报、天气预报、综艺科教等节目生产,创新节目形态,提高制播效率和智能化水平。本文立足于传统播音主持理论和伦理学常识,前瞻性探讨规避虚拟播音主持领域伦理风险与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着眼于更好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为人类服务,探索性提出界定虚拟播音主持伦理边界的建议 。

一、虚拟播音主持为什么会有伦理问题

2016年,微软公司的聊天机器人Tay在Twitter上与网民互动的过程中,呈现集性别歧视、种族歧视等于一身的“不良少女”形象,虚拟播音主持人所涉及的伦理学问题逐渐凸显。关注和研究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应用发展中的伦理问题已经成为学界和业界的共识。

虚拟播音主持人是通过数字技术打造出来的,能与受众形成交流互动、信息共享的仿真人形象,具备传统播音主持的功能。从某种意义上看,虚拟播音主持就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模仿人的声音和形象进行大众媒体传播的人工智能技术。

伦理是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一套规范和准则,具体而言,指人际行为事实如何规律及其应如何规范。从某种意义上看,探究伦理是对道德现象的哲学思考。

虚拟播音主持的工作由于其“人格”虚拟性,与传统播音主持功能定位的“人的主体性”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其统一性能够协助人类高效传播信息,其对立性在为人类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就已经或者必然产生伦理问题和伦理风险。

播音主持的首要手段是有声语言,语言的本质是“人文精神的音声化”,播音主持的创作主体是“人”[1]。而人工智能技术的本质是对人和人类精神能力的高模拟性、仿真性。现阶段的人工智能虽然未拥有自我意识质变的能力,但经过科学家的不断探索研发,已经累积了越来越多“类人”的量变。未来,将出现在外观、行为方式和智力、情绪反应等方面全方位类人的机器[2]。播音主持的“人的主体性”和人工智能的“类人性”在传播实践中除了带来超越人类极限的高传播效率,也必然和人类产生传播功能的交集。

二、虚拟播音主持可能面临的伦理风险和问题

虚拟播音主持可能面临的伦理风险和问题,是基于对传播过程中几个要素的考察,结合实践所做的思考。

1.原有传者体系的“创造性破坏”

人类认知以语言为基础,通过语言来做事,包括表达思想、建构人类社会,语言认知处于人类认知的核心,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认知能力[3]。播音主持是以人类有声语言为重要工具的传播活动,当人工智能在虚拟播音主持中相对准确地表现掌握人类语言的功能时,其与传统的机械机器便具有本质上的不同,也使虚拟播音主持拥有了人工智能与人类实质关系的指标性意义。

在CCTV13的特别报道《直播长江》(2018年5月2日)中,虚拟主持人“康晓辉”与记者现场互动、表演绕口令,栩栩如生。这是AI语音合成技术和虚拟形象生成以及驱动技术模拟真人主持的一次创新。在语音模拟上,虚拟播音主持表现尤其出色。当然,主持人康辉端庄大气的主持风格不可能被轻易替代,但是大量对语言艺术性要求略低、个人形象不凸显的幕后配音等工作則更多地由虚拟主持人担当。虚拟播音主持发音规范、字正腔圆,且声音悦耳。但与此同时,大量被解放出来的传统播音主持人面临下岗危机。早有专家指出,机器人的应用对当前的社会体系造成了“创造性破坏”,将带来结构性和全面性的两种失业问题[4]。麦肯锡公司最近的一份报告估计,到2030年,随着全球自动化加速,有接近8亿个工作岗位将会消失。发音准确、体力无限、应用广泛、无档期限制的虚拟播音主持将替代传统新闻播报,播音主持人下岗人数将会激增,庞大的播音主持专业在校生群体也将面临就业瓶颈。

2.传播权力失控

在中国,播音主持工作的本质属性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具有政策性、导向性和意志性等特点。播音主持人必须具有责任意识、新闻意识、审美意识、受众意识等,才能更好地做好传播,引领社会舆论。

人工智能根据智能程度,被划分为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及超人工智能三类。虚拟播音主持也可依据智能程度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弱智能阶段是目前“承担声音+简单形象”模拟的虚拟播音主持人;强智能阶段是未来具有智力、理解、感知、信念、情感、感受,甚至伦理道德的“类人” 虚拟播音主持;超人工智能阶段将会拥有科学创造力,其智慧和社交能力等强于人类大脑。从播音主持人设立的本质意义可以发现,播音主持的主体可实现人的意志,引领人类社会发展。尽管虚拟播音主持的操控主体是人,但如果将贯彻人的意志的责任完全交由人工智能承担,由强能力、超能力虚拟主持人引领社会、引导审美、贯彻信念,将会由于算法的差错率和机器人的机械性,带来巨大的舆论隐患和失误风险。微软公司的聊天机器人“Tay”就属于具有学习能力的强人工智能,其由于算法漏洞遭到黑客攻击,最终导致舆论“翻车”,所引起的社会消极影响不可小视。

3.传播过程缺乏共情和共鸣

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中因人格化形象设定,以独有的亲和力、亲切感以及各具特色的人格化魅力被受众接受和喜爱,他们的人文素养和人格内涵拉近了媒体与受众的距离,他们在媒体上与受众分享信息、交流思想、沟通情感,与受众共享信息,产生认知共识和愉悦共鸣,从而达到了更好的传播效果。

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中因人格化形象设定能给受众带来信任感,使传播深入人心。尤其在弥补分歧和隔阂的特定对象传播中(比如对台传播),受众对信息的接受往往立足于对完全人格化的播音员主持人的诚意,以及背后的价值观支撑。虚拟播音主持最难实现的就是真实情感的交流,因为虚拟主持人无法具备完全人格,操控主体不是自身,在目前弱人工智能发展阶段,虚拟主持人的表达来自于程序设定和随机学习能力。未来的强人工智能时代,即使虚拟主持人能够模拟人类的情绪、情感和态度,但其始终依赖于人类有限的程序和信息灌输。在信息过剩的时代,受众更需要情感层面的认同与满足,期待虚拟主持人与自己“心贴心”地交流。

4.受众产生能力焦虑

爱奇艺发布的《2019虚拟偶像观察报告》统计,2019年中国二次元用户规模达到4.9亿,有3.9亿人正在(已经)关注虚拟行业。其中,95后至05后用户渗透率高达64%,表明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Z世代”已成为关注虚拟偶像的主要群体之一。目前,语言播报类虚拟主持人具有效率高、零出错、全天候在线、多语种播报等优势,极大地提高了新闻播报效率,节约了人力成本,因此受到广泛关注。虚拟主持人超越了人类的学习能力极限,他们的道德和职业素养零瑕疵,在语义识别、语义分析、语音合成、语音翻译等智能技术的加持下,其能够完美精确地展现信息。但是完美能力的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这种“超人能力”会在伴随式的收看收听中,使受众产生情绪和情感上的隔阂。在传播效应中,播音员主持人需要更好地利用接近性拉近和受众间的距离,利用卓越的素养和能力实现更好的传播,找到优化传播效果的平衡点。

三、虚拟播音主持的风险规避及边界限制

播音主持职业的核心特征是以“德才兼备、声形俱佳”的播音主持人才为主体,其人格特征和人格魅力是优化传播效果的一种辅助方式。通过技术的不断更新,虚拟主持人在工作技术能力层面具有“类人”的特性,但不能完全具备“人性”。因此,在人和人工智能的统一关系中,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虚拟播音主持的信息传播能力,提高传播效率;在二者的对立面,我们须立足于人类需要,从保护人类利益的底线伦理要求出发,建立一套可以有效服务人类、减少道德争议的伦理秩序,规避虚拟播音主持的伦理风险,并逐步确立虚拟播音主持应用的伦理边界。

1.虚拟播音主持的服务性定位

虚拟播音主持是基于为人类服务的目的所创造的,不应违背其工具特性,也不应让其代替人的主导地位。2020年,搜狗联合新华社推出的全球首个AI合成主播“新小微”举止端庄、表情生动、行动灵活、语速自然、形象完美。两会期间,“新小微”的播报效率高、零出错、全天候在线,还可以随时切换各种场景,一秒换装,满足了大众对新闻播报具有时效性和新鲜感的高标准要求。随着技术进步,今后类似的新闻播报岗位或将逐渐由虚拟主持人担任。对此,我们不应消极看待虚拟主持人“上位”导致传统新闻播音员“下岗”的问题,这是人类运用技术服务自身的结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成果,在人工智能为人类服务的今天,人类的部分劳动力必然被解放。在未来的播音主持规划和分类中,应将虚拟主持人定位于为新闻和受众服务,针对传统播音员主持人则要增加其能力的主导性、工作的主动性,由原本的语音播报拓展至播音主持和技术运用管理能力的提升,在声音控制、表情设计和节目播出监督方面发挥专业指导性优势,让解放出来的劳动力为虚拟播音主持二次赋能,支持虚拟播音主持的服务型定位,优化传播效果,规避伦理风险。

2.虚拟播音主持的主导性界定

中国播音主持的“意志性”特征和“人际化”传播优势使“人”成为播音主持的主体,思想要由人的价值判断引导,审美要由人的素养塑造,情感要由人的感受带动。虚拟播音主持的所有要素应服从于国家意识形态及社会稳定。虚拟播音主持的主导者必须是、也只能是人。

节目主持人是节目的操控者,播音主持工作的舆论影响主导性和传播特点人格性,界定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虚拟播音主持只能是一种传播辅助手段,传播主体和主导者仍然是人本身。在目前信息灌输式的弱人工智能时代,人保持主导性,幕后操作或者内容把控可以保证常规的运作模式;在技术进入强智能和超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具有学习情绪、情感、判断的能力,或主持人与人工智能实现大脑芯片接口等结合,产生半虚拟播音主持方式后,主持议题设置的主导性、自主性仍然要通过制度由人来掌控。虚拟播音主持程序里的算法推荐、语言整合这些所谓客观的议题判断和表达设计,仍将列于传播内容参考地位,保证媒体、栏目、虚拟播音主持的形象。

3.虚拟播音主持的信息共享功能限定

从政治经济学上说,人和人工智能的关系是劳动者和劳动工具的关系。劳动工具的使用功能与其技术效果有关。在以有声语言为主要媒介的大众传播中,语言具有信息共享、愉悦共鸣、认知共识的功能。虚拟播音主持所做的大众传播是否也具备以上基本功能?从目前由弱到强的人工智能发展情况来看,大量的虚拟播音主持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信息共享功能:海量资讯、无限接收、精准转化、目标推送。但在愉悦共鸣方面,虚拟播音主持缺乏审美特性和敏锐感受,还做不到和人类情感息息相通;在同情心和同理心方面,其不具备学习能力;在认知共识方面,因其不具备价值判断和境界追求的能力,因此也无法与受众达成共识。

值得注意的是,未来将进入具备情感、观念学习的强人工智能、超人工智能时代,人类是否能够把基于人性的愉悦共鸣、认知共识完全交由虚拟主持人承担?从劳动者和劳动工具的关系来说,这是具有颠覆劳动关系风险的选择;从播音主持职业鲜明的“人”的主导性特点来说,这也违背了行业发展本质的规律。在技术超能发展阶段,人类仍然要限定虚拟主持的应用范围,使其主要在信息共享领域,如智能语音播报、新闻创作流程等方面发挥作用;放开部分愉悦共鸣功能和认知共识功能的节目制作和产品创制,如综艺娱乐产品的创作,可以发挥虚拟播音主持形式的创新性、趣味性优势,严格限制虚拟播音主持进入时政、军事、经济、社会等重大社会议题设置和评论类节目,强化人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4.虚拟播音主持应用范围和领域限定

播音主持工作的宗旨在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探寻虚拟播音主持应用的伦理边界,协调虚拟播音主持的巨大利好、播音主持工作宗旨及人类本质传播需求的矛盾,协调技术利益与行业道德,能够保护人类不因人工智能的“类人”属性与人性本身冲突而受到伤害。

虚拟播音主持利用方便快捷的技术手段,突破了普通播音主持人才十几年培养期的限制,瞬间诞生、瞬间传播,不具备主动的价值判断,技术成本很低,安全防线容易被突破,因此危害极为严重。虚拟播音主持不应运用于非正义战争、局部利益冲突和人身攻击与伤害,虚拟播音主持的形象展现不应具有种族歧视、偏好审美等负面作用,虚拟播音主持的内容传播应倡导公序良俗的真善美。

四、结语

人工智能是不可抗拒的时代科技潮流,它被人类创造,但和以往的技术潮流相比具有“质变”特征以及超越人类的特性。基于人工智能的虚拟播音主持应用,应该准确站位时代,固守劳动工具的本质、为人类服务的功能,在不失去播音主持人类主体性、主导性的同时,合理发挥超人极限的工具能力,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虚拟播音主持应用于传播实践领域,为此制定高效合理、安全有序的行业规则,利用虚拟主持人为传播服务已成为中國播音主持领域的崭新课题。本文主要着眼于虚拟播音主持应用场景和管理机制的伦理讨论,随着未来一系列人工智能技术法律法规的完善,虚拟播音主持必将以更加准确的功能定位、更加明晰的伦理限定,成为丰富传播手段、优化传播效果、拓展传播效应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1]张颂. 播音主持艺术论[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2]曹东溟,姜小慧,王健. 为什么必须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研制动因解析[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7):41-45.

[3]蔡曙山. 论语言在人类认知中的地位和作用[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138-149.

[4]高奇琦. 人工智能:驯服赛维坦[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主持人伦理受众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