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二倍速:我们的耐心去哪儿了?

2022-03-01 15:13天桥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速度细节功能

天桥

各大网络视频平台早就有了倍速播放功能,没想到的是,抖音短视频平台也试上线了2倍速播放功能。对于该功能,有人拍手叫好,觉得自己可以在一定时间里看更多内容。也有人纳闷,连短视频都需要加速了吗?而在Bilibili,除了1.5倍速、2倍速功能,长按视频还可以实现3倍速功能。这让人不禁疑惑:为什么我们看视频的速度越来越快了?是我们越来越没有耐心了吗?

难以想象没有倍速的生活

打开视频软件,熟练地点开剧集,把进度条拖到上次暂停的地方,再打开倍速功能,最后把手机架在支架上。这样一套行云流水的操作,是追剧少女小姜的饭前“热身”。于她而言,无论吃泡面还是大餐,电视剧都是必不可少的“美食伴侣”。“如果不倍速看点剧的话,感觉这顿饭就跟没吃一样。”她说。

倍速播放已经成为小姜生活的一部分。不仅是她,倍速播放也是万千“Z世代”(指1995-2009年间出生的人)青年生活的一部分。芒果TV旗下研究院在调查中发现,倍速播放已经成为常态,仅0.7%左右的“Z世代”青年习惯正常速度播放。

从数据来看,人们的耐心似乎越来越不够用了。但小姜觉得,并不是自己没有耐心了,而是越来越“水”的电视剧让人们无法再忍受正常速度的播放了。

相比1995年的电视剧《武则天》,30集就将武则天一生的波澜起伏讲完,2014年的电视剧《武媚娘传奇》体量达到了96集。在按集数销售的模式下,电视剧制作方为了多卖钱,在剧情中疯狂“注水”。“一句话就能讲清楚的事情,非要拍三集。再不然就是疯狂闪回,已经看过的剧情,非要再给我看两三遍。”这让小姜不堪其扰,只能开启倍速。

而这些“注水”剧情往往还高度雷同:“一旦女主角调皮爬树了,接下来就肯定会脚滑摔下来,而且男主角必定就在旁边,随时准备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过去接住她,然后两人再以公主抱的姿势360°旋转,缓缓下落。”作为长期被这些“套路”所包围的观众,倍速播放键就像是“注水”剧情里的“救生圈”。

对高一的颜颜来说,比起“救生圈”,倍速追剧更像是打开社交圈的“钥匙”。

新学期刚开学,颜颜想要和班上的女生交朋友。但是一转头,却听见她们在讨论颜颜没看过的电视剧。“吃”了她们安利的颜颜,周末点开了电视剧。看了20分钟,她实在提不起兴趣,只好点开倍速,快速过掉剧情。在2倍速的快进中,颜颜追上了同学们的进度,周一见面时,终于能够加入她们的讨论了。

对于小姜和颜颜而言,或许倍速追剧并不是她们所愿意的,但现在,她们已无法想象没有倍速播放的生活。

“高效”的快餐化阅读

人们选择倍速看剧不仅是迫于电视剧“注水”和社交压力,它更体现着这个时代关于知识的焦虑。

比起耐心地从头到尾看一部剧、一部电影,读高二的温言更喜欢看电影讲解、翻书评。一个20分钟的讲解视频,倍速播放只用10分钟,就能了解大致剧情;一篇不过几千字的书评,略略扫过,就能大概了解十万字的小说内容。

这样“高效”的阅读方式,提高了温言的阅读速度,但他的知识储备毫无进益。暑假时买回家的《战争与和平》一直被温言束之高阁,每当他翻到第10页左右,就没耐心看下去了。但温言把B站上关于《战争与和平》的解读用倍速看了好几遍。旁人问他最近看什么,他也能把《战争与和平》的剧情说个大概。直到和真正看过这本书的同学进行讨论时,温言才发现自己看过的解读视频,相较于书籍本身丰富的内涵,不过是冰山一角。

在信息爆炸的当下,每个人每天都会在成千上万条信息中进行筛选,会在网络中看到无数的“学霸”“学神”,会看到自己之于知识的渺小。于是在焦虑中,我们寻求看似“高效”的获取方式:只要动动手指,就能得到碎片化的知识;只要按下倍速键,就能在同样的时间得到更多的信息。

于是,有些人囤了一架子书,却从没翻开看过,把大量时间花在了书评和剧透上;有些人收藏了几百部电影,却没亲自感受过电影中丰富的细节,而是把电影解读视频刷了好多遍;有些人办了健身卡却从来没有去过健身房,收藏了几十个健身博主的视频就当自己练过……这样的方式无法根治我们的焦虑,速生者往往速朽,快速得到的知识只会被快速遗忘。

更快的速度,更高的要求

倍速看剧到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于观众而言,倍速看剧的影响或许有好有坏。小姜觉得生活中不能没有倍速播放功能,但她也承认,倍速看剧的习惯让她更没有耐心了。“现在原速看电视剧都有些不习惯,觉得角色的语速太慢了,总是想要赶紧调快。电视剧的剧情稍微拖沓,我就拖动进度条了。”

或许是因为倍速播放刺激了观众心理,提高了“爽”的阈值。在没有倍速和快进以前,观众想要看到故事高潮大快人心的桥段,得先看完前面铺垫的剧情;而现在,无聊的场景、冗长的对话都可以用倍速跳过,一个高潮点之后很快又是另一个高潮点,密集地刺激着观众的多巴胺分泌,这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观众对剧情的接受下限。

这也对影视作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抖音博主称,2倍速功能上线后,她的团队创作压力更大了。一个2分钟左右的视频,必须具备在3~4秒内抓住用户心理的能力。

职业编剧鹿鹿却觉得,2倍速的观剧习惯对于电视剧市场是一件好事。“现在的电视剧能火,基本上就是两个类型,要么细心打磨剧本,让观众们自发观察剧里的每个细节,生怕错过;要么就加快节奏,以‘爽’为主,满足观众的心理。”无论是哪一种,都对编剧的功底有了更高的要求,這或许会推动行业整体素质的提升。

在高速中,要找到自己的节奏

关于倍速看剧、倍速刷抖音,我们很难简单用好或坏去概括。以“存在即合理”论来看,它的出现是因为击中了我们的痛点:一方面渴望文化与娱乐,另一方面没有时间或者舍不得花时间。倘若我们以此为由,心安理得地接受它,或许反而会被工具所驾驭,逐渐失去自己的思考。

意识到自己对倍速播放有依赖后,追剧少女小姜想找回自己的节奏。“习惯倍速播放之后,我已经很久没有原速看完一部剧了。”不仅如此,小姜过去在选剧的时候,也往往会选择一些无脑小甜剧,方便倍速刷完,值得用心品味、琢磨细节的剧基本都不会去看。趁着元旦假期,小姜一口气看完了《沉默的真相》,在哭完了一整盒纸巾后,她计划未来再多刷几遍,多品味几遍细节。

温言也在和同学的讨论中,意识到了“高效”阅读的局限。之后,他认认真真地读完了《战争与和平》,他感慨道:“巨著之所以是巨著,是因为几十分钟难以概述的细节。”未来他只会把解读类的视频当作一种推书手段,想获得知识,还得自己逐字逐句地去品味书中内容。

猜你喜欢
速度细节功能
行驶速度
数学的翻译功能
速度
关注基向量的解题功能
我有特异功能
关注48个生活细节
细节取胜
图侃天下
功能关系面面观
时尚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