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Cl2活化小麦秸秆制备活性炭及其对水中硝酸根的吸附

2022-03-01 18:11李际会魏萍王靖王周亮刘进谦庄克章戴中民李宝强宋吉青
山东农业科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麦秸活性炭

李际会 魏萍 王靖 王周亮 刘进谦 庄克章 戴中民 李宝强 宋吉青

摘要:为高效利用小麦秸秆并获得高吸附性能活性炭,应用CaCl2活化小麦秸秆制备活性炭以吸附水中硝酸根,通过响应面回归分析方法优化制备条件,探讨以CaCl2为活化剂制备活性炭的可能性。结果表明:炭化温度628℃和CaCl2添加比(CaCl2量/秸秆量)27.9%为最佳制备条件,制得活性炭(CaAC)的硝酸根吸附能力高于同温度下添加相同比率ZnCl2制备的活性炭(ZnAC)和未添加活化剂制备的秸秆炭(WsBC)。CaAC表面含有的酚羟基、羰基等官能团数量多于ZnAC和WsBC。CaAC和ZnAC皆为无定形碳、层状结构材料。CaAC对N2的吸附等温线类型介于Ⅱ型与Ⅳ型之间,ZnAC和WsBC则介于Ⅰ型和Ⅳ型,都含大量狭窄缝形孔隙,CaAC的中孔和大孔容积更大。CaAC的Langmuir氮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1.28mg·g-1(以NO-3 计为94.24mg·g-1),氮去除率随添加量的增加可达99%左右,吸附量都随溶液pH值升高而降低,吸附过程都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因此,可应用CaCl2为活化剂制备活性炭,其吸附能力更强,是高效经济的阴离子吸附剂。该结果为活性炭制备和生物质废弃物资源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CaCl2;ZnCl2;麦秸;活性炭;响应面回归;硝酸根吸附

中图分类号:S216.2:X71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22)01-0095-09

世界范围内水体硝酸盐污染日益严重,硝酸盐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并诱发多种疾病,如发绀病和消化道癌症[1]。从废水中去除硝酸盐的方法主要有化学、物理和生物法[2],其中吸附法因简单、具再生潜力和无污泥而越来越受欢迎。在应用的吸附剂中,活性炭因具有高比表面积、孔隙率及表面活性而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去除水中污染物,如硝酸盐、磷酸盐、重金属和有机物[1,3-7]。

近年来,利用碳含量高和无机物含量低的原材料如小麦秸秆[3]热裂解制备生物(活性)炭受到了广泛关注[8]。我国农作物秸秆利用率逐年提高,2016年已达到81.68%,但区域性、季节性、结构性过剩现象仍存在[9]。另外,利用小麦秸秆直接炭化形成的麦秸生物(活性)炭,表面负电荷数量大于正电荷,对水中阴离子的吸附能力非常低[10]。有研究表明,炭化的同时添加化学试剂的方式可缩短活化时间,活化过程易控制,活性炭产率高,且产物孔隙发达,比表面积较大,吸附性能高[11-13]。ZnCl2、NaOH、KOH和H3PO4等为常用的活化试剂。钙大量存在于生物质原材料中,是生物质原材料炭化或燃烧过程中的重要催化剂[14],影响着生物质炭化的产物组成、性能、产率等。为探究应用CaCl2作为活化剂制备吸附性能高的活性炭的可能性,本研究以小麦秸秆为试材、CaCl2为活化剂制备活性炭,通过响应面回归分析方法(responsesurfacemethodology,RSM)确定其吸附能力最佳时的炭化温度和CaCl2添加比[15-17],并就水中吸附硝酸根能力与ZnCl2活性炭进行比较,以期为制备CaCl2活性炭提供理论基础,也为作物秸秆高效利用和水质改善提供新思路。

1 材料与方法

1.1 活性炭的制备

1.1.1 CaCl2活性炭的制备 使用分析纯无水氯化钙试剂配制CaCl2溶液,后将小麦秸秆加到CaCl2溶液中,均匀搅拌浸渍20min后转入瓷坩埚,加盖置于高温电阻炉内,升温(50℃·min-1)至预定温度后保持100min;拿出冷卻后置于1mol·L-1HCl溶液中浸渍3h,然后用蒸馏水冲洗过滤至滤液pH值恒定,再置于烘箱中75℃干燥,即得CaCl2活性炭。粉碎、过1mm筛备用。

1.1.2 CaCl2活性炭制备条件优化 利用响应面回归分析法对活性炭制备过程中的炭化温度和CaCl2添加比两个因素(分别记为X1、X2)进行优化。其中炭化温度设置为300、400、500、600、700℃,CaCl2添加比设置为0、18.5%、55.5%、111.0%、222.0%。通过X1和X2因素对硝酸根吸附量的影响来确定响应面试验的水平值,选择吸附量最大的试验点为响应面设计的中心点试验水平值,以活性炭对硝酸根的吸附量(以纯氮计)为响应值(Y)。吸附量通过式(1)计算:

采用SAS数据分析系统的SmallComposite:HartleyMethod方法,设置二因素五水平响应面试验,共9个处理,其中3个为中心点处理,用以估计实验误差和再现性[17],最终可得秸秆炭最佳制备条件。制得的活性炭记为CaAC,相同炭化温度下未添加活化剂的秸秆炭记为WsBC。

1.1.3 ZnCl2活性炭的制备 在与制备CaAC相同的炭化温度和活化剂添加比下,制备ZnCl2活性炭,记为ZnAC。

1.2 活性炭的性质表征

利用FTIR光谱仪(VERTEX70Bruker,Germany)扫描得到红外光谱图进行定性;应用AXSD8Focus型X射线衍射仪(BrukerAXSInc.,Madison,USA)分析活性炭晶型结构;BET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采用全自动物理化学吸附仪测定分析(ASAP2000,Micromeritics,USA)。

1.3 活性炭吸附硝酸根实验

1.3.1 吸附量的计算 活性炭0.1g加到30mLKNO3溶液中,pH值为7,室温下振荡3h后过滤,应用酚二磺酸比色法测定过滤液氮浓度,波长420nm,重复3次。通过式(1)计算吸附量。

1.3.2 溶液浓度、炭量、pH值和吸附时间对CaAC、ZnAC和WsBC吸附能力的影响 将0.1g活性炭样品加到氮浓度分别为10、15、20、30、40、50、100、200mg·L-1的KNO3溶液中,计算不同浓度下的吸附能力。

将0.031~0.980g活性炭样品加到氮浓度为30mg·L-1的KNO3溶液中,测定不同添加量时的吸附能力,并由(C0-Ce)/C0×100计算氮去除率(%)。

将0.1g活性炭样品加到氮浓度为30mg·L-1的KNO3溶液中,溶液pH值用HCl和NaOH溶液调节为2.84~12.01,计算不同溶液pH值下的吸附能力。

将0.1g活性炭样品加到氮浓度为30mg·L-1的KNO3溶液中,混合振荡1、5、10、30、60、120、180min后过滤,计算不同吸附时间下的吸附能力。

1.3.3 吸附量数据的方程拟合 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1],即式(2)和(3),来拟合不同初始浓度下的活性炭吸附量,研究活性炭吸附行为。

采用准一级动力学(PseudoFirst-Order)和准二级动力学(PseudoSecond-Order)方程[1],即式(4)和(5),拟合不同时间的吸附量数据以明确吸附过程。

2 结果与分析

2.1 活性炭的制备及条件优化

2.1.1 炭化温度和CaCl2添加比对活性炭吸附能力的影响 当CaCl2添加比为18.5%、氮初始浓度为30mg·L-1时,炭化温度300℃和400℃下制得的小麦秸秆活性炭对氮的吸附量非常小,仅为0.14mg·g-1和0.27mg·g-1(图1A);炭化温度继续升高,制得的活性炭对氮的吸附量显著增加,至600℃时最大,为6.26mg·g-1;但当炭化温度升高至700℃后,制得的活性炭对氮的吸附量又显著下降(P<0.05)。

在各种CaCl2添加比下,炭化温度600℃时制得的小麦秸秆活性炭对氮的吸附量都大于400℃(图1B)。同一炭化温度下,CaCl2添加比为18.5%时制得的活性炭对氮的吸附量最大,之后随添加比增大,吸附量呈减小趋势。

2.1.2 制备条件的优化 由上述分析可见,炭化温度和CaCl2添加比显著影响活性炭的氮吸附能力,炭化温度600℃及CaCl2添加比18.5%时制得的活性炭吸附能力最好。因此,将600℃ 和18.5%设为二因素五水平响应面回归設计的中心点试验水平值,结果(表1)显示,不同条件下制得活性炭的氮吸附量在2.06~11.81mg·g-1之间(氮初始浓度为50mg·L-1),活性炭产率在19.33% ~30.33%之间。

运用SAS9.2软件的响应面回归过程分析表1响应值(Y)数据,创建响应面回归模型,拟合的二元二次方程为:

表2为该模型方差分析结果。回归模型P值为0.0132,达显著水平,决定系数R2为0.975,说明方程拟合度高,可用于制备条件的优化。

图2和图3为CaAC吸附氮的响应面和等高线图。基于炭化温度和CaCl2添加比的交互影响,两图中都有极大值点,由响应面回归分析可得该点编码值:X1为0.328,X2为0.603,预测值为12.66,即最佳炭化温度为628℃,最佳CaCl2添加比为27.9%,预测吸附量12.66mg·g-1。

2.1.3 预测吸附量的验证 CaAC的吸附量为(12.53±0.33)mg·g-1(表3),高于相同炭化温度及ZnCl2添加比条件下制备的ZnAC和WsBC,与预测值吻合,其产率也高于WsBC。

2.2 CaAC、ZnAC和WsBC的表征分析

2.2.1 FTIR分析 红外光谱图经常被用来鉴别原材料和活性炭表面所含官能团的种类[18]。如图4,活性炭CaAC、ZnAC和WsBC的光谱图比较类似,波数3430cm-1附近的吸收峰为羟基(-OH)基团[19],1600cm-1处的吸收峰为醌类基团和羰基(C=O)基团的伸缩振动,1080cm-1附近的吸收峰为-OH的弯曲振动。而秸秆中存在的2921、2851cm-1附近吸收峰在活性炭中消失,说明炭化完全且伴随着C-H 结构的消失[20]。小麦秸秆和活性炭CaAC在1254、1161cm-1附近有吸收峰,是内酯基和酚基的-C-O-伸缩振动[20],而ZnAC和WsBC在该处没有吸收峰。说明CaAC表面含有更多的酚羟基、羰基等官能团,溶液中易形成质子化表面,使其吸附量大于ZnAC和WsBC。

2.2.2 XRD分析 图5为CaAC、ZnAC和小麦秸秆的X-射线衍射图,小麦秸秆在2θ=22.5°处有衍射峰,对应典型含硅结构[21],经CaCl2和ZnCl2活化后,CaAC和ZnAC中该处衍射峰消失,仅在2θ为12.5°、25.0°和45.0°处出现弱宽衍射峰,说明CaAC和ZnAC为无定形碳材料且具有层状结构[22]。

2.2.3 BET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 由图6A可见,CaAC吸附N2的等温线类型介于Ⅱ型与Ⅳ型之间,ZnAC和WsBC介于Ⅰ型和Ⅳ型之间[11]。在吸附初始阶段,ZnAC的N2吸附量大于CaAC和WsBC,主要是因为其微孔体积更大,随后吸附曲线由快速上升变为平缓上升(表4)。相对压力大于0.4时,CaAC、ZnAC和WsBC的解吸等温线都有脱附滞后,此种属于B类回线的脱附滞后,反映三者都含有大量狭窄缝形孔[11,20],由层状结构叠加产生,且存在大量中孔(2~50nm)和大孔[23]。相对压力大于0.9时,CaAC吸附曲线快速上升,超过ZnAC曲线,这主要由于CaAC中VBJH大于ZnBC(表4)而发生更多的中孔及大孔吸附[24]。该结果说明经CaCl2和ZnCl2活化后,活性炭都产生大量微孔和中孔结构[22],且CaAC含有更多中孔,其吸附孔径也更大(表4)。

ZnAC在孔径小于15nm时的孔容积大于CaAC和WSBC(图6B),但当孔径大于15nm时,CaAC孔容积快速增加,表明CaAC对水中硝酸根的吸附相当一部分为中孔甚至大孔吸附。

2.3 不同条件下活性炭吸附硝酸根性能

2.3.1 初始氮浓度 随初始氮浓度从10mg·L-1增加到200mg·L-1,CaAC、ZnAC和WsBC的氮吸附量都先快速增加而后增加幅度减小,趋向吸附平衡,CaAC的氮吸附量从2.94mg·g-1增加到21.25mg·g-1,大于ZnAC和WsBC的吸附量(图7A)。

由式(2)和式(3)拟合图7A数据,得到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参数(表5)。CaAC、ZnAC、WsBC的Langmuir最大吸附量(Q0)以纯氮计分别为21.28、12.58、8.12mg·g-1(以NO-3 计为94.24、55.71、35.96mg·g-1)。

2.3.2 活性炭添加量 随着活性炭用量的增加,吸附面积增加,氮去除率也随之增加(图7B)。随CaAC量的增加,氮去除率可达到99%,高于相同量下ZnAC的75%和WsBC的55%,此时CaAC的吸附量也高于ZnAC和WsBC。表明CaAC对低浓度污染物有高效的吸附去除能力。

2.3.3 溶液pH值 溶液pH值为2~3时,活性炭表面形成了如-OH+2、COOH+2 等官能团质子化结构,硝酸根离子易被静电吸引方式吸附,此时三种活性炭的吸附量最大(图7C);pH值在4~10时,吸附量未明显降低;pH值继续增大,三者吸附量快速下降,主要由于此时炭表面负电荷增多,与硝酸根离子产生静电互斥,导致吸附量下降。溶液pH值在2~12内,CaAC吸附量都高于ZnAC和WsBC。

2.3.4 吸附时间 吸附初始,CaAC、ZnAC和WsBC吸附量都快速增加,CaAC增速最快,ZnAC次之,10min后增长减缓,ZnAC和WsBC在60min、CaAC在120min时达到吸附平衡(图7D)。这主要是由于初始时活性炭表面有大量吸附位点,而随着吸附的氮增多,吸附位点逐渐减少,直至达到吸附平衡。

由式(4)和式(5)拟合图7D数据,方程参数见表6。CaAC、ZnAC和WsBC准一级动力学模型的平衡吸附量估算值qe1与实验值qe,exp不吻合,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的qe2与qe,exp吻合,且R2值高。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生物质所含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在炭化温度300℃以上时开始分解[4,7],此时活性炭炭化不完全,孔隙形成较少,吸附能力较弱;当温度为600℃时,活性炭炭化完全,结构稳定,吸附能力显著提高(P<0.05)。但温度继续升高,吸附量显著下降,这主要由于活性炭发生收缩及碳结构的重排,且随温度升高,CaCl2对秸秆(炭)的侵蚀度增大[25,26],致使孔体积和比表面积减少,造成吸附量减小。活化过程中镶嵌入秸秆(炭)颗粒内部结构中的钙离子随CaCl2添加比的增加而增加,破坏了活性炭的部分微孔或中孔结构,使之扩张变大,引起微孔结构的聚结,致使吸附能力下降[25],这与ZnCl2为活化剂时的作用类似[18]。

CaAC更强的吸附能力可能与其含有更多的中孔和大孔容积有关,也可能与表面含有更多的酚羥基及羰基等官能团有关。CaAC、ZnAC和WsBC的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平衡吸附量估算值与实验值吻合,且R2值高,表明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既存在物理吸附也存在化学吸附,包含静电吸引、表面吸附及络合、配位交换反应等,化学吸附为控速步骤,吸附过程包括炭界膜外扩散和颗粒内扩散等方式[27,28]。

本试验制得的活性炭CaAC对硝酸根的吸附能力处于最高水平,优于其他生物质原材料(表7),表明该制备方法有较大的应用可能性。经CaCl2活化制备的小麦秸秆活性炭是经济、高效且原材料易得的硝酸根吸附去除剂,CaCl2可代替部分ZnCl2作为活化剂用于活性炭的生产制备。

4 结论

(1)炭化温度628℃和CaCl2添加比27.9%(CaCl2/秸秆量)为硝酸根吸附能力最优时的活性炭制备条件。CaCl2活性炭表面含有的酚羟基、羰基等官能团数量多于ZnCl2活性炭和秸秆炭,为无定形碳、层状结构材料。CaCl2活性炭对N2的吸附等温线类型介于Ⅱ型与Ⅳ型之间;解吸等温线有属于B类回线的脱附滞后,反映其含有大量狭缝形孔隙;CaCl2活性炭中孔和大孔容积更大。

(2)CaCl2活性炭Langmuir氮最大吸附量为21.28mg·g-1(以NO-3 计为94.24mg·g-1),明显高于ZnCl2活性炭的12.58mg·g-1和秸秆炭的8.12mg·g-1。随CaCl2活性炭用量增加,氮去除率可达99%,吸附量随溶液pH值升高而降低,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3)利用CaCl2作为活化剂制备的活性炭是经济高效的硝酸根吸附去除剂,这为活性炭制备、生物质废弃物利用及水体污染物去除提供了新思路。

猜你喜欢
麦秸活性炭
高效降解菌耦合颗粒生物活性炭处理印染废水
活性炭生产尾气处理技术
活性炭再生方法比较及废核级活性炭再生现状研究
陶醉在大自然的清香里
泥匠的预言
麦秸
活性炭也有“保质期”
出来吧,我看见你了
温暖的麦秸垛
脏水变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