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情感领悟与唤起的四个维度

2022-03-01 22:23周福雄
文学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朗诵领悟情感

内容摘要:朗诵强调以情动人。朗诵者对朗诵情感的领悟与唤起需要把握四个维度,即文本维度——深挖文本唤起情感;背景维度——钻研文本以外的相关材料唤起情感;体验维度——用切身的体会唤起情感;想象维度——用丰富的想象唤起情感。

关键词:朗诵 情感 领悟 唤起

我们知道,任何作品的创作都是为了表达某个主题,作品中的每句话或一段话同样会有一个主题,即中心思想,而在表达这些大小不同的主题时,作者必然表现出相应的情感态度,或浓或淡,或隐或显。作品的语言正因为有了这些丰富多样的感情色彩而变得有血有肉,并使作品的主题及其语言更深刻,也更具感染力。因此,在朗诵中,朗诵者对作品中蕴含情感的领悟与唤起就成为了朗诵成功与否的关键,因为朗诵者只有准确领悟了作品的情感,才能在朗诵中唤起这种情感,即在内心产生这样的情感,朗诵才有灵魂,才能真正打动人,从而实现朗诵目的。所以,朗诵作品情感的领悟与唤起是朗诵者学习朗诵时必须掌握的方法和技巧。

笔者认为,朗诵者对朗诵情感的领悟与唤起,要把握住以下四个维度:

一.文本维度:唯有源头活水来——深挖文本唤起情感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就告诉我们,每一个文学作品的创作都来源于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感受和体验,反映了社会生活中某个深刻的主题,反映着某个时期的社会风气和时代精神,不仅抒发了作者强烈的个人情感,还体现着厚实的社会情感和人们大众的共同情感。显然,文本中饱含的情感正是朗诵情感唤起的源头,正因为其中饱含了丰富的情感,才造就了朗诵者情感的千变万化。因此,深挖文本唤起情感正是朗诵情感唤起的首要策略。

以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为例,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熟读文本,从字、词、句入手,深刻理解作品内容,把握其主题,领悟作品中饱含的情感。这首词,虽为咏雪,但实际上,它不仅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更是一首雄壮的抒情诗。词的上阕描写了北国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了祖国大好河山;下阕抒情,评论了历代帝王,抒发了个人的伟大抱负和博大胸怀,歌颂了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不难看出,词中除了用“惜”表达了对历代英雄人物的惋惜之情,用“只识”表达了对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嘲讽之意,全词更是用无比生动形象的语言饱含对祖国壮美河山由衷的赞美和作者“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气,情感雄阔豪放,气势磅礴。

再如,唐代刘禹锡的名篇《陋室铭》,我们必须通过对文本的挖掘,理解其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生活情趣,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和安贫乐道的可贵品质。

这些直接来源于文本的情感,我们都必须通过深挖文本,然后在心中唤起,并准确、充分地表达出来。当然,理解和把握文本中的情感绝不是表面的赞同,或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发自心底的认同,这样,朗诵者的情感才能油然而生,才会有朗诵的欲望和冲动,否则,朗诵者就只能是虚情假意地做作,而无法唤起真挚的情感。因此,广大学生要学习朗诵,就应该在成长过程中,自觉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向英雄学习,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和道德品质,这样,才能随时与朗诵作品中的情感发生共鸣,并在朗诵中迅速唤起内心的真情实感。

二.背景维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钻研文本以外相关材料唤起情感

《孟子·万章下》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1]显然,孟子认为,我们在欣赏、诵读古人作品时,不了解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是不行的,而应该深入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为人,了解他们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朋友。了解了作者的生平及其为人,自然更容易理解作品主题,态度和情感等。这也就是我们现在诵读文学作品,领悟作品情感时常用的“知人论世”的分析方法。

例如,“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词作,前期作品多写其生活的悠闲舒适,风格清新、明快;后期作品多是悲叹身世,风格凄婉沉郁,情调伤感,其中的变化我们只能在文本之外找到答案。而当我们了解了作者一生的经历,了解了其遭受的国破家亡、母親病故、丈夫去世、生活困顿等种种悲惨遭遇,我们自然便能理解作者南渡前后作品情感态度的迥然不同,也能唤起我们朗诵“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天真美好的情感,也更能唤起朗诵“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寻寻觅觅》)的悲苦哀愁。所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文本之外的相关背景材料是我们加深理解作品,领悟作品情感,并唤起内心情感的重要依据。通过对这些资料的钻研学习,我们不仅对李清照词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一定对其国破家亡的悲惨遭遇和风雨飘摇的生活境遇产生深深的同情,如此,我们才能充分领悟并唤起内心的真情实感。

再如杜甫诗的风格是沉郁顿挫的,然而它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却是清新欢畅的。这其中,情感变化的原因,我们在文本中很难发现。但通过查阅背景资料,就很容易明白,因为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以后,饱受战乱之苦的诗人回到了杜甫草堂,后经人举荐,诗人被朝廷任命为节度使署中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准备赴任时,杜甫有感而发,心潮澎湃,情不自禁写下了这首即景寄情,托物言志的小诗,表达其兴奋与感恩之情。可见,写作背景的不同,作者境遇的差异,其内心的情感就可能完全不同。因此,钻研文本以外的相关背景材料来领悟并唤起朗诵的情感,并非可有可无的步骤,而是朗诵情感领悟与唤起的重要维度。

三.体验维度:绝知此事要躬行——用切身的体会唤起情感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朗诵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等表现劳动生活、描写田园风光的诗歌,只要在农村生活过、劳动过的人,无论什么时候读来都觉得亲切,也很容易唤起朗诵的情感;朗诵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亲眼目睹过庐山瀑布和其它瀑布雄伟壮观景色的人就很容易唤起内心激动的情感,并生动地表达出来。其原因就在于切身的体会给了我们深刻的记忆,自然很容易引发共鸣,唤起内心的情感。这正是两千多年前孟子提出的“以意逆志”的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孟子认为:“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2]意即“解说诗的人,不能拘于文字而损害语句,也不要拘于词句而曲解了作者的原意。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才算真正的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这也很好地诠释了用切身体会唤起朗诵情感的重要意义。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瞿弦和当年为了朗诵诗人艾青的作品《大堰河——我的保姆》,专程去了艾青的故乡,身临其境,驻足观看了大堰河的住房和“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切身感受了一个普通、贫苦的劳动妇女朴素、坎坷的一生,以及诗人对其真挚深厚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其后,他的朗诵也得到了艾青本人的高度评价,艾青说:“我写大堰河没有哭,可听瞿弦和朗诵这首诗,我就会流泪。”[3]

又如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0年元宵节特别节目》中,由白岩松、刚强、欧阳夏丹、贺红梅、水均益、海霞六位播音员主持人朗诵的节目《你的样子》,通过捕捉奋战在抗击新冠疫情一线几位医护人员令全国人民难以忘怀的动人模样,热情讴歌了他们恪尽职守、勇于担当、不辱使命的高尚情操。在这些逆行者的“样子”中,有昼夜兼程赶赴武汉疫区的84岁高龄的著名医学专家钟南山,为了跟疫情赛跑,只能抓紧时间在动车餐车里闭一下疲惫双眼的样子;有年轻漂亮的女医生脸上被防护面罩勒出道道压痕,让人看了心疼的样子;有身患绝症行走不便却仍坚持在抗疫一线,辛勤工作的老医生碎步疾行的样子;有月收入仅600多元却捐出10000元积蓄的68岁环卫大爷,放下捐款悄然离去的样子……朗诵这样的诗篇,无疑需要朗诵者体会这些“样子”背后蕴藏的崇高精神和道德情操,体会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为了夺取抗击新冠病毒的胜利而不畏艰险、舍己为人的豪情壮志。这样的体会,我们几乎所有的中国人不仅都亲身经历了,而且异常深刻!因为我们曾同心抗疫,共度时艰,这些“样子”就在我们的身边!是的,一次席卷了全世界的重大疫情,给了我们全体中国人一次刻骨铭心的体验——以人民为中心,不是一句空话,而是经得起考验的实实在在的行动;爱国、爱党,也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所有中国人发自内心的,送给全世界那些居心叵测的人最响亮的回答!所以,我们分明看到了六位播音员、主持人眼中噙着的热泪,感受到了激荡在他们心中,也激荡在我们心中的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毫无疑问,切身的体会是朗诵作品情感领悟与唤起的最有效的维度,也是最快捷的方法。

四.想象维度:铁马冰河入梦来——用丰富的想象唤起情感

朗诵时,脑海里只有文字符号,只有对这些符号的理解,而没有形成客观事物形象,是难以朗诵好的。因为朗诵者对作品的感受,情感的唤起,首先就取决于作品的语言文字在朗诵者脑海中产生的形象,形象越鲜明,便越能唤起内心的情感。那么,怎样才能在脑海中产生形象,进而唤起朗诵的情感呢?靠想象!朗诵者正是靠丰富的想象贯通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知作品的语言文字,进而产生画面感和形象感,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历其事,如闻其声,这样,内心的情感也就油然而生。

想象主要有两种方式,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前者是独立地在头脑中形成新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没有现成的东西做依据,而只能依靠我们的经验;后者是在给定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的想象。[4]可见,朗诵的实质是依据文本展开的再造想象,是对作品的还原,对生活的回归,因此,朗诵活动也是再创作的过程。它不是简单的“见字发声”,而是朗诵者必须被文字符号唤醒,透过文字,让作品中的人、事、景、物在自己脑海中变成活生生的东西。如朗诵王维的诗歌《鸟鸣涧》,我们就要在脑海中迅速浮现出一幅生动的春景图来:夜里人声静寂,只有桂花无声地飘落,幽暗的春日山谷寂静空旷。忽而,明月升起时的光辉惊扰了山中的栖鸟,响亮的鸟鸣回荡在春天的溪涧中。诗中所写的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景物,既使该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写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这些都充分凸显了王维山水田园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其清新恬淡的情感基调和语言特色便迅速被朗诵者唤起。

再如朱自清散文《背影》,我们很容易在作者非常忠实朴素,文质典雅的描写中,仿佛看到“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的“父亲”,“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看到“父亲”“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在这样的想象出来而又非常真实的画面里,我们又怎能不为之感动,难忘“父亲“的背影呢?

当然,任何想象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需要以经验为基础。所以,没有生活,就没有经验。正如一个从未去过农村的人,很难想象农村生活的场景,一个从未下水游泳的人,自然也很难想象在水中畅游时的快意。因此,所有的朗诵者,尤其是青年学生,在努力学习的同时,一定要尽量多参加社会实践,深入生活,积累经验,既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

综上所述,朗诵者对朗诵作品情感的把握,就需要从以上四个不同的维度,准确领悟并在内心充分唤起作品中饱含的情感,从而使朗诵达到以情感人的目的。如要领悟并唤起《沁园春·雪》的朗诵情感,除了前文举例时谈到的文本维度,我们同样还应该分别从背景维度、体验维度、想象维度来领悟并唤起内心的情感,这样,我们才能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一代伟人高大伟岸的形象,感受到毫不畏惧,敢于斗争的无产阶革命英雄的形象,才能准确而充分地表达出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由衷的赞美,抒发作者“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伟大抱负和博大胸怀,从而激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勇于担当,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2][战国]孟轲.孟子[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

[3]瞿弦和.朗诵艺术三要素[J].语言战略研究,2020(4).

[4]路英.朗诵语言技巧与实践[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基金项目:怀化学院2015年重点教改课题《地方本科院校師范生口语表达能力发展和培育的研究与实践》及湖南省2016 年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地方本科院校师范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以怀化学院为例》研究成果。

(作者介绍:周福雄,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在读博士,怀化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朗诵领悟情感
多么痛的领悟
情感
台上
幼儿园大班散文渗透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领悟数学思想 做好期中复习
“浮”字等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领悟真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