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课程思政效果“协同评价”机制实效性研究

2022-03-01 02:28张天祺
高教学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实效性课程思政

张天祺

摘  要:課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任何一门专业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待开发的“课程思政”元素,课程思政的价值就在于充分发掘每一门课程潜在的思想政治元素,需要专业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将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开发出来。这要求专业课教师要有思政教育的能力,这是现阶段绝大多数专业类教师所欠缺的,因此利用专业教师的学科专业性和思政辅导员思政教育优势,加强两者协作育人,能更好地促进课程思政的实效性。文章以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辅导员“协同评价”机制尝试予以解决专业课课程思政效果评价问题。“协同评价”机制不仅是对如何进行课程思政效果客观评定的一次探索,同时也能对学生日常的思政素养进行跟踪,最终也将对“协同评价”机制的实效性进行检验。

关键词:课程思政;协同评价;思政效果;思政因素;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4-0168-04

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ll courses refers to a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concept that takes all kinds of cours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the same direction in the form of constructing the whole staff, the whole process and the whole curriculum education pattern, forms a synergistic effect, and takes "establish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as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education. Any professional course contains ric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lements to be developed. The value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ies in fully exploring the potenti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each course. Professional teachers need to develop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nctions contained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the process of preaching, teaching and solving doubts. This requires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ers to have a certain abi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ut most professional teachers are lack in this stage. Therefore, it can better promote the effectiveness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y making use of the professional nature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 and the advantag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nselor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m. This paper will tr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ffect evaluation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by using the "collaborative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professional course teacher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nselors. "Collaborative evaluation" mechanism is not only an exploration of how to objectively evalu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ffect of the course, but also a daily tracking of students' dail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iteracy, which will eventually tes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llaborative evaluation" mechanism.

Keyword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ll courses; collaborative evalu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ffe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factors; effectiveness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也强调:“着力推动高校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做好整体设计,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然而近年来,一些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不理想,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难以判断学生思政素养以及专业课课程思政效果,从而改进专业课课程思政方式来持续提升效果。针对这种状况,本文致力于加强高校思政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作育人机制,树立“协同评价”的新理念,以取得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辅导员就专业课课程思政协作育人的实效。协作育人是提高育人效果的关键手段,课程思政建设亦是如此,是同向同行育人的核心和关键。因此,构建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辅导员协作育人联动机制,制定“协同评价”的客观评价机制,通过量化公式能更加高效地检验学生思政素养以及专业课课程思政效果。评价结果也有助于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优化专业课课程思政设计方法,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一、专业课课程思政效果“协同评价”机制

(一)专业课课程思政效果评价现状

在各个高校大力建设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时候,对于课程思政效果评价的研究一直存在以下几个难点:难点一,专业课教师缺乏思政教育经验。虽然专业课教师在专业领域的学识或是师德师风都能对学生的思想起到引领作用,但是由于思政教育对于专业课教师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与此同时,高校的教育模式也有别于中小学,教师与学生的接触常常仅限于课堂,因此对于学生思政素养的判断即对本门课课程思政效果评价造成了困难。难点二,学生思政素养判断过于主观。评价一门专业课课程是否有良好的课程思政效果的主要依据,即是评价被授课学生的思政素养是否通过课程得到了提升。其中,由于课程思政内涵有启迪人们智慧、激发爱国热情、拥有社会正义感、负有社会责任感、具有文化自信、充满人文精神等多个价值范式的思政元素,所以在學生思政素养的评价判断上,现在多采用教师主观评价法。造成的结果就是结论过于主观化,偏向善于沟通交流的学生,对实际情况造成偏差。同时,主观的评价还会造成时效慢,不能够随时追踪学生思政素养等问题。基于以上所存在的难点,本文将探索“协同评价”机制的实效性来解决上述问题。

(二)“协同评价”机制内容

“协同评价”机制即结合思政辅导员的思政教育和专业任课教师的学科教育优势,对学生完成学习某一具有课程思政元素的专业课之后,评价其思政素养的提升,进而侧面对此专业课课程思政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基于上述难点一,“协同评价”机制通过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辅导员协作,将思政辅导员对于高校学生日常管理、思政教育等经验带入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中来,弥补专业课教师对于思政教育的经验缺乏。与此同时,思政辅导员在日常与学生的接触较为频繁,也能更加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政素养动态,对其评价也会更加准确。基于上述难点二,“协同评价”机制将由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辅导员协作确定衡量课程思政效果的主客观要素,利用“协同评价”机制中的计算公式,以客观的方式对学生完成专业课不同阶段课程后的思政效果进行打分,从而衡量学生思政素养的提升情况。最后,通过被授课学生课程前后总体思政素养提升的分值来衡量专业课整体课程思政效果。可以看出,“协同评价”机制可以将全主观化的学生思政素养以及课程思政效果评价转为客观评价方式。通过衡量课程思政效果的主客观要素对其进行量化评分,由此解决了主观化的评价所带来的结论与实际产生偏差、时效性慢等问题。因此,为进一步验证专业课课程思政效果“协同评价”机制的实效性,需要对衡量课程思政效果的主客观要素进行研究与探讨。

二、“协同评价”机制的评价要素

(一)课程阶段学习的成绩变化

一门专业课课程思政效果的优劣,最基本参照条件是被授课学生首先能良好完成本门课程专业知识的学习。完成专业知识的学习是一门专业课课程的基本要求,如果专业学习都达不到良好的效果,那么此门课程的课程思政效果也一定是不理想的。因此,“协同评价”机制评价要素的第一点,即为参与课程学生的专业成绩与成绩变化趋势,这也引出了此评价要素细化后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专业成绩,基于上述原因,良好的专业成绩是课程思政效果的基础,另一方面则是成绩变化趋势,即不只以专业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因素。因为,每位学生都会由于自身专业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环境影响等多种外界因素对最终专业成绩造成一定影响。所以,同时衡量学生前后成绩的变化趋势,可以间接排除此类干扰值。综合以上原因,可得出以此要素评价思政效果的衡量公式:

Gf=+k× 。 (1)

以课程阶段学习的成绩变化评价思政效果的要素值Gf为:课程各阶段成绩测验值Gn(n为次数)的均值与各次成绩前后差值和的均值乘以系数k后的之和。

(二)专业课课程思政内容的掌握度

课程思政已经作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因此在对本门课程测验的考核当中,需要思政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作设计,加入相应板块作为课程思政内容的考核板块。不同于课程的专业成绩,参与课程的学生在此板块测验所得的成绩能完善对其思政素养的考核维度,提高“协同评价”机制评价要素的全面性。因此,也应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要素来衡量学生对于此专业课课程思政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此课程的课程思政效果。综合以上原因,可得出以此要素评价思政效果的衡量公式:

Cf= 。 (2)

以专业课课程思政内容的掌握度评价思政效果的要素值Cf为:各次课程思政板块考核成绩值Cn(n为次数)的均值。

(三)专业课课程的主观答辩

专业课课程思政效果评价的常用方式为参与课程学生的主观答辩,但存在一个问题,即主观评价难以客观界定,因而造成不同的人对同一学生的评价也不尽相同。但是,一定比例的主观评价也是“协同评价”机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主观评价依旧是衡量被授课学生思政素质提升的重要衡量依据。不同的是,改变主观评价的参考比例,将其系数化、合理化,并且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辅导员协作评价提高结果的可靠性。综合以上原因,可得出以此要素评价思政效果的衡量公式:

Df= 。 (3)

以专业课课程的主观答辩评价思政效果的要素值Df为:各次专业课教师评价分值Dtn与思政辅导员评价分值Dan(n为次数)均值的总和。

(四)课余公益活动的参与情况

课程思政效果不仅要体现在课程内,更要展现在课程外。例如,像参与社会公益类活动能较为明显地反映学生的一种思政素养。因此,将学生在课余时是否参与社会公益类服务工作也作为一个评价要素,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对各类公益活动设计其参考数值。例如,将社会志愿者服务的参考数值计为3分,校内志愿者服务计为2分,以工作量、社会影响、社会价值等作为参考数值的设计依据,纳入最终结果中。综合以上原因,可得出以此要素评价思政效果的衡量公式:

Pf=μ·∑An 。 (4)

以课余公益活动的参与情况评价思政效果的要素值Pf为:各类公益活动的参考数值An之和(n为次数)与系数μ的乘积。

三、“协同评价”机制的实效性

结合“协同评价”机制的各个评价要素,最终可以得出学生完成专业课不同阶段后课程思政对其思政素养的影响效果的衡量公式:

Ef=αGf+βCf+γDf+Pf 。 (5)

由于在“协同评价”机制中,各个评价要素对衡量学生思政素养和课程思政效果的影响不尽相同,因此需要在评价公式中加入对应系数调整至合理比例。除此之外,由于已经在“课余公益活动参与情况”的评价要素中加入了对应系数,所以最终公式里可以将其系数省略。在此之后,需要进一步通过结合真实的专业课课程思政作为实验数据,用以校验“协同评价”公式中各个评价要素的系数值,最终检验“协同评价”机制的实效性。

(一)校验“协同评价”公式系数

本文通过与专业课教师合作将一个班级的专业课程作为实验对象,按照“协同评价”机制的评价要素要求,进行了一定的课程考核设计和数据收集。部分结果见表1。

通过多门专业课课程进行系数值校正后,数值见表2。

(二)检验“协同评价”机制的实效性

为检验“协同评价”机制的实效性,将“协同评价”公式的结果,与一次完整详细的包含任课教师、思政辅导员、周边同学等对所评价学生采用匿名制主观评分结果进行多次对比。其中所有评分环节均采用百分制,参考之前所展示的各要素分值,与实际匿名主观评分结果对比见表3。

从表中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采用“协同评价”机制的评分Ef值与匿名主观评分较为接近。此接近并非指评分数值上,而是所评价学生在同一班级中的前后排名和比例差距。因此,可以得出“协同评价”机制中的Ef值存在一定的实效性,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学生完成专业课不同阶段后课程思政对其思政素养的影响效果。

(三)专业课课程思政效果评估

在确定“协同评价”机制中Ef值能较为准确地评价一个学生完成阶段课程后思政素养的效果值,那么如同本文之前提出的,对于每一个学生Ef值在课程前后变化量既能反映出这门课课程思政效果的优劣,那其对应的衡量公式应为:

Ec= 。 (6)

即专业课课程思政效果值Ec为专业课课程思政后基于每一个学生“协同评价”Ef值的平均增量。经过多门专业课的集中数据统计,课程思政效果值Ec的值平均處于1~3的范围区间中,因此可以间接得出Ec值大于3的课程思政效果定义为优秀,低于1的则是课程思政效果不理想。

四、“协同评价”机制改进方向

本文研究在专业课课程思政效果的客观量化上,设计出此“协同评价”机制,是一次全新的尝试。通过参与专业课课程思政设计得出的数据与结论也较为贴近学生和课程的真实情况,并已于上文进行了实效性的验证,为之后的深入探索打下了基础。因此,在之后的深入研究中可以继续挖掘以下几点:

1. 对于课程思政效果评价要素的探究,完善“协同评价”机制中的评价要素设置,使其更加全面。

2. 对于已有的“协同评价”公式的系数进行深入校验,使得各个评价要素的影响所占比例更加合理,评价结果更加准确。

3. 将“协同评价”机制应用于更多不同专业课课程,检验实效性,使其适用性得到提高。

与此同时,专业课课程思政效果“协同评价”机制,也是结合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辅导员两方力量的一次尝试。课程思政并不是专业课教师的独角戏舞台,应该利用高校各部门资源和各方优势一起建设课程思政效果优良的专业课程。本文仅探索了将思政辅导员的工作领域和专业优势,与专业任课教师相结合的一次尝试,对于今后的“协同评价”机制的研究,除去以上三点方向以外,可以继续扩大“协同”内涵,将其扩充至学工部、教务处、团委等多个学生工作职能部门。从而能进一步丰富课程思政的实际内涵,通过不同的学生工作视角,将衡量课程思政效果的主、客观要素进行进一步的深化、细化、客观化和合理化,使得“协同评价”机制可以更加完善与准确。同时也能促进高校的各个学生工作职能部门协作,更有针对性地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1).

[2]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EB/OL].(2018-10-1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10/t20181017_351887.html.

[3]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8be9cc05ff4733687e21af45b307e8

7100f6f811.html.

[4]成桂英.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三个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9):67.

[5]林泉伶.“课程思政”: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研究[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19.

[6]高宁,张梦.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主要矛盾及解决思路[J].北京教育(高教),2020(3):43-45.

[7]黄磊,葛仕豪.“课程思政”之绊脚石与催化剂[J].科技风,2019(13):11-12.

[8]莫建活.新常态下创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思考[J].长江丛刊,2018(30):199.

[9]杜美瑾.新时期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5):151-152.

[10]钱昌照.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的当代困囿与重构[J].中青年学者论坛,2014(23):22-24.

[11]王烨,李亚宁.新形势下专业课程考试考核评价体系改革浅析[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2,31(2):158-160.

[12]曾媛.构建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J].中国校外教育,2014(24):65.

[13]王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課教学实效性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兰州:兰州财经大学,2017.

[14]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15]徐奉臻.视野要广:思政课教师的基本功[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60-63.

猜你喜欢
实效性课程思政
篮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的实效性探究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效性的研究探讨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