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凤画”在当代的创新思路与发展方向研究

2022-03-01 01:21汪二董
池州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凤鸟凤阳画者

李 乔,汪二董

(安徽财经大学 艺术学院,安徽 蚌埠 230030)

“凤阳凤画”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地域性民间美术,其创新思路和发展方向的研究,主要针对它在当代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学术研究,为“凤阳凤画”的当下创新发展寻找合适途径。通过对“凤阳凤画”溯源、当下发展及创新面临的问题进行解析,给出合理建议,为“凤阳凤画”的良性发展及凤阳区域文旅品牌塑造提供助力。

1 凤阳凤画溯源

凤和龙一样都是神话传说中出现的物种,龙凤形象是人类文明的原始密码,记录着人类从远古神秘的图腾崇拜、皇家象征等,发展到当下祈求幸福和谐、吉祥如意的图像寓意。凤鸟形象来源于神话物种朱雀。

由朱雀演变而来的凤鸟形象符合图腾形象的发展过程。根据目前考古和博物馆珍藏的帛画、画像石、画像砖上的凤鸟形象来看,与当今凤鸟形象比较接近的画作当数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龙凤图》(图1)。图中凤鸟形象以线的方式呈现,关于中国画中的线条使用,东晋顾恺之在《摹拓妙法》中曾说:“若轻物宜利其笔,重以陈其迹,各以全其想”[1]440。也就是说塑造不同质感的物象时行笔快慢和用笔轻重要能让人想见物象的固有特征。《人物龙凤图》作品早于顾恺之画论中对用线造型的要求近千年,但是通过作者线条的力度和由线条所塑造的形象,我们可以看出凤鸟身体中各部位的质感特征。凤鸟形象已经具有了当下既定模式的凤鸟形象的很多特征,冠、颈、翅膀、尾羽等构成元素已经完备,只是随着时代发展,这些符号性形象随着想象、创造而出现丰富变化,逐步把抽象的、概括的、以线造型的符号性凤鸟发展为五色备举、有血有肉、形神俱备的类似现实世界的实物形象。

图1 《人物龙凤图》绢本战国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朱元璋称帝之后,于洪武二年在凤凰山南麓建中都城。从现存的明中都建筑构件可以看到中都城在营造帝王居所时,处处雕龙刻凤(图2),龙凤形象资料丰富,洪武七年改中立府为凤阳府,再加上朱元璋好咏凤凰诗,皇家象征和吉祥寓意等种种诱因促使明代宫廷和凤阳民间开始大量表现以凤鸟为主题形象的画作,宫廷画家主要以吕纪、林良为代表,至今可见他们的代表性画作流传,如吕纪的《凤凰图轴》,林良的《丹凤朝阳》等。民间画工也有明清时期的作品流传下来,如后期流落蚌埠的尹派凤画以及清代的民间凤画《丹凤图》等,明清时期凤阳凤画从业者数以百计,最多时凤阳府城东街有数十家凤画店,形成名副其实的“凤凰街”。

图2 明灰陶板瓦凤纹滴水私人收藏

2 新时代的凤阳凤画

2007年凤阳凤画被列为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推动凤阳凤画在现当代的传承与发展,凤阳凤画省级非遗传承人、凤阳县美术家协会、凤阳县凤阳凤画研究会等官方和民间组织积极策划各种活动,培养凤阳凤画的爱好者和传承人,成果显著。目前已有多位作者入选中国民协组织的农民画创作展,并成功申请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多位画者成为安徽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和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目前从事凤阳凤画创作的人群构成比较丰富,企事业单位人员、教师、大中学生、农民、职业画者等,在工作学习之余或农闲时节,投入到凤阳凤画的临摹创作之中。因为凤阳凤画协会等组织策划的展览活动较多,平时展示的场地也很固定,协会的组织者定期开展创作交流、研讨会议,并经常邀请凤阳周边高校专业画家参与,探讨凤阳凤画目前面临的创作问题,以及未来凤阳凤画的出路和发展方向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与逐步解决也相应地带动着凤画作者的创作。

3 凤阳凤画创作群体分析

凤阳凤画群众性的创作团体,决定了凤阳凤画在作品创作时水平的参差不齐,有的凤画作者有艺术院校专业美术功底,在学习和创作凤阳凤画过程中,驾轻就熟。从艺术创作作用和功能角度来说,具有艺术学院教育背景,同时艺术修养较高的创作者可以通过创作凤画怡养性情,调剂身心。这部分凤画创作者大多有自己的职业,有稳定的工作,凤画的创作仅仅只是生活中的兴趣。就如清代王昱在《东庄画论》中所说:“学画所以养性情,且可涤烦襟,破孤闷,释躁心,迎静气”[1]83。创作者把创作凤画作为自己情感抒发和倾诉的对象,通过凤画艺术创作满足画者的精神诉求。这部分画者是凤阳凤画创新发展的主力军,在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在本领域专家的指点下,能够找出创作的个人面貌,形成个人风格,促进凤阳凤画之后的更好发展。

另外一部分没有艺术院校专业学习历程的画者,在凤画作品的创新方面相对吃力,限于艺术修养和艺术技巧的缺失,作品在用色、构图或者整体感觉上容易出现板、甜俗等问题。他们创作的凤画,画面表现大多趋于概念化、模式化,创作主题相对单一,作品的艺术价值不高,同样,在出售和购买时价格相对偏低。由于其所表现的图式依然是传统图式,凤画的特殊主题及物象寓意不变,依然可以满足一般群众祈求幸福吉祥的愿望,这部分凤画作者是适应和满足大众凤画市场的主要力量,他们的作品更倾向于迎合中小企业和一般家庭购买张贴。

4 凤阳凤画作品的创新方向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第七条文化遗产——创作的源泉中指出:“每项创作都来源于有关的文化传统,但也在同其他文化传统的交流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各种形式的文化遗产应当作为人类的经历和期望的见证得到保护、开发利用和代代相传,以支持各种创作和建立各种文化之间真正的对话”[2]。凤阳凤画作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应该在作品的保护、开发利用上及代代相传方面努力探索。

4.1 凤阳凤画的作品创新现状

凤阳凤画的创新是针对目前凤阳凤画的创作现状来说的。凤阳凤画的很多画者大多因为绘画基础问题,只能在临摹和复制阶段徘徊,这部分画者占凤阳凤画从业人群的一半之多。因为造型能力色彩知识的缺失,这部分画者在凤阳凤画创作时只能对传统经典的凤阳凤画进行局部调整和改动,把传统经典的凤鸟造型,以及色彩模式搬来搬去,以临摹传统为主,不能在凤鸟姿态以及画面色调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难以画出在造型和设色以及画面感受独具风格的精彩作品。

现当代凤阳凤画作品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寄托在受过高等艺术教育的凤画创作者身上,因其具有较好的专业绘画功底,有较好的造型能力和色彩基础,只要掌握了传统的凤阳凤画中需要注意的创作要点,就可以根据这些规则对传统凤画在造型、色彩、骨法、气韵等各个方面对其进行调整、变化、丰富和创新。在保证凤鸟造型符合传统口诀的情况下,通过作品创新,使现当代的凤阳凤画符合他们的审美要求,满足他们的审美愿望。凤画创新符合所有民间美术发展的规律,既不能全部依赖受过高等艺术专业教育的专业画者,也不能一概否定非专业画者,排除没有受过高等艺术专业训练的凤画作者,凭个人努力和较高艺术天赋参与凤阳凤画创新探索。

4.2 凤阳凤画的创新思路研究

就目前我们看到的凤阳凤画来说,具有创新追求的部分画者,在绘制凤阳凤画时有以下几种表现:

第一,向传统学习。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曾说画家六法,气韵不可学,说气韵是自然天授,生而知之的。又说:“然也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1]234。读万卷书是提升自我修养,向古人学习、向传统学习的主要途径之一。民间艺术凤阳凤画也不例外。传统的凤阳凤画属于中国画的范畴,既有用水墨形式表现的墨凤,也用工笔方式表现的素凤和五彩凤。凤阳凤画向传统学习就是像优秀的传统国画艺术学习,从构图到用笔、用墨、用色乃至对气韵的追求、意境的塑造都需要传统艺术的学习与滋养。就凤画的创作现状来看,从传统的工笔重彩入手学习和研究的画者相对较多,因为写意画对画家的基本功要求很高,短期内很难掌握写意画的笔墨表现方式。而工笔画因其程式性、制作性比较强,顺利完成一张作品可能性较大,入门相对较快,所以现在大部分凤阳凤画都是以工笔的表现方式进行呈现,其中,水墨技法一直是中国画表现的主要手段,为了墨凤的传承与发展,水墨技法也需要从业者深入研究,认真学习。

其次,向生活学习。就是行万里路,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唐代张躁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艺术家要有发现美的眼睛,要真正体验生活,仰观于天,俯察于地,能够发现司空见惯的生活之中别人体验不到的美与感动。凤画创作也需要深入生活,虽然生活中没有现实的凤鸟物种存在,但生活中能够发现龙凤的形象附着在各种物体之上,对生活中龙凤形象的整理、收集与写生,可以拓宽和丰富凤画创作中龙凤固有的格式化、程式化的形象(图3)。图中所画的龙凤形象就是采集于凤阳当地博物馆、中都古城城墙等物体之上的实物遗存,写生之后发展为创作。这些形象是明代营建中都古城时全国能工巧匠给今天遗存的宝贵财富,向生活中的实物资料学习,与向数百年前的传统艺术学习一样,都是提升个人学养,丰富和创作新的凤阳凤画作品所必须遵守的治学方法。

图3 《石雕凤写生》纸本彩墨吴德椿画家自藏

第三,向姊妹艺术的学习。具体表现在作品的装饰性和想象力方面。从造型和色彩上借鉴传统的剪纸、刺绣、织锦、瓷器、瓦当、砖雕、木雕、石雕等其他传统艺术表现方式,大胆运用较为鲜亮的色彩对凤鸟和其他物象进行平涂,使画面呈现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增强了画面装饰艺术效果(图4)。图中的石榴、鸟雀等形象就是画者把库淑兰剪纸图像稍加调整后融合进入凤画的图像构成之中,石榴是多子及繁衍的象征,凤鸟是吉祥的代表,通过多种形象的创新组合,使画面内容更加饱满,寓意更加丰富。画作中的纯黄底色吸收和借鉴了刺绣或织锦的统一底色,减少背景层次,让背景更加单纯,从而突出画者想要表现的主体物象——凤凰。把姊妹艺术中可以吸取的、借鉴的元素符号合理融入凤阳凤画的创作之中,从画面效果上可以有效增强视觉丰富性,增加凤画的整体性、装饰性与可读性,进一步扩展和丰富凤阳凤画的作品寓意和蕴含。

图4 《有凤来仪》纸本重彩谢冬梅私人收藏

最后,引入绘画新材料。以凤阳凤画来说,大家所用的传统绘画工具、纸张、墨汁基本相同,绘制凤画必须遵守的口诀又是相同的,作品中存在的区别就是凤鸟食宿飞鸣不同的姿势,以及相同质感的不同色相而已。这一问题不仅出现在民间美术凤阳凤画的创作之中,同样也存在于写国画、油画、版画等中外传统绘画种类之中,除非从业者形成了个人的艺术语言风格,否则,掩盖了画者姓名和印记,外人很难区分作品的真正归属。所以新的绘画材料的探索、发现与运用是区别彼此的有效手段之一。如图5中,画者通过使用新的绘画石性材料进行堆砌、塑造,让人感觉到了作品中石雕的厚度、大理石的质感、风化后的历史沧桑感等,加强了作品的中石雕部分的真实程度,传达了作品中物象的美感。新材料的介入使用拉开了此幅作品与其他用传统方法绘制的作品的距离,丰富了凤阳凤画的表现手法,塑造了独特的质感之美。

图5 《轮回》亚麻布重彩谢冬梅画家自藏

除了以上的表现方法之外,凤阳凤画的创新方式肯定还会有多方面的探索。只要符合凤阳凤画的创作口诀,不违背传统凤阳凤画对凤鸟身体各部位的形象规定,就应该被承认和接受,只有抱有这种态度,才有可能发现凤阳凤画在未来发展的多种方向和创新的可能性。最重要的是能让传统的凤阳凤画题材焕发艺术青春,符合现当代的审美品位,能够在新时代绽放美的光彩。

5 凤阳凤画的未来发展

凤阳凤画作为表现龙凤形象的主要地域画种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寻求快速发展道路,在作品的传承创新、推广宣传以及文创产品的制作方面寻找突破。在作品传承创新方面,以上已做详细阐述。在推广宣传方面凤阳凤画可做的文章比较多。首先就是展览的选择,通过参见高规格的展览可以有效提高个人知名度,获得社会认可,便于凤画艺术家的生存和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已经进入自媒体时代,凤阳凤画协会或者凤阳美协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媒介平台推广宣传自己的凤画艺术作品,让凤画流行区以外的更多的人了解凤阳凤画艺术,通过文字和图像方式推介凤阳凤画艺术所蕴含的艺术美及吉祥美好的寓意。

促进凤阳凤画艺术衍生品和文创产品的制作和推广。通过对本地传统的民间文化的推广和应用,做好凤阳名片,打造凤阳形象。凤阳凤画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有丰富的经典作品流传,有自己的非遗传承梯队,有高校艺术专业背景的从业者和创新力量,把凤阳凤画与现当代的设计结合,与高校艺术研究所联姻,可以有效解决凤阳凤画文创产品的研发问题。通过政府搭台,推动高校艺术学院研究所以及学科研发基地参与,凤画艺术家提供研发原型,多管齐下,成功打造凤阳凤画的文创产品,通过企业竞价或者政府支持等各种手段进行良性干预,对凤阳凤画的发展和当地政府的文旅创收来说都是双赢的结果。艺术家通过提供作品原型,从研发产品中取得应得的利益分成,满足个人经济创收和形象推广,政府通过企业、宾馆、旅游、交通等各个场所中凤画艺术衍生品和文创产品的使用与推广,可以更加直观的打造凤阳名片,带动地方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文创产品和艺术衍生品的研发与推广是凤画艺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出路。

6 结语

凤阳凤画从诞生到现在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是淮河流域民间美术的重要成员,新时代的凤阳凤画应该通过新材料和新技法的使用更好的满足画者的精神诉求,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审美需要与精神生活,凤阳凤画应该从艺术、审美、愿望、寓意等各个方面给现代社会提供心灵休憩,提供精神慰籍。同时通过艺术创新、艺术衍生品、文创产品的创作、设计、研发、销售等,更好满足与保证从业者、艺术创作者生存、发展、探索、创新的经费需求,带动地方文旅产业以及地方经济的发展。

猜你喜欢
凤鸟凤阳画者
凤鸟的神秘主人
从物质到信仰
淡黄柳·怀人
凤阳歌体系中基本曲调特征研究
凤阳民歌的美学探究
蒙马特与798
旧凤阳花鼓
撕画
请尊重美术家的劳动成果——敬告随便就开口向书画家索画者
画者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