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开放之姿展现中国之为

2022-03-02 08:10本刊编辑部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博会世界

本刊编辑部

2021年11月4日,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开幕式在上海举行,习近平总书记以视频方式出席,并发表题为《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的主旨演讲。

中国从2018年起举办进博会,到2021年,已经办到了第四届,中国正在兑现“不仅要年年办下去,而且要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的承诺。四年来,进博会变了很多,但有些特质,始终未变。“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在这样一个特殊年份,举办一届高水平的进博会,让世界更加理解“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的发展逻辑。

关键词:形式在变,初心不变

四年来,进博会的展区设置和展览形式,发生了一些动态调整。这些调整,有的是根据形势需要。比如,本届进博会,国家展首次在线上举办,并在技术装备展区首设集成电路专区,展示中国深化集成电路产业全球合作的决心;有的是基于政策突破和制度创新。比如,服务贸易展区首设文物艺术品板块,一举成为本届进博会上颜值最高、最为吸睛的展区之一。

不管形式怎么变,进博会所坚持的“新时代,共享未来”这一初心,从没有改变。有90家来自33个最不发达国家的企业选择参加第四届进博会,在进博会“惠全球”的理念下,世界没有“被遗忘的角落”。

运用示例

从地面智能充电系统到AI智能清洁机器人,从智慧交互一体化放疗平台到ASRS多层穿梭车系统……一项项密度高的新技术,一件件实力强的新产品,让创新成为进博会的鲜明标识,描绘了可持续、智能化的未来生动图景。在进博会上,拥抱“智慧”不再是高精尖行业的专利,逐渐融入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不断满足消费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需求。或以定制彩妆满足个性需求,或以创新药物惠及大病患者,或以科技潮流刷新穿戴体验,进博会这座桥梁,把世界各地的产品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这个特殊之年,“不一样”的进博会一样“惠全球”。

关键词:环境在变,韧性不变

过去一年,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有增无减: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在这样的背景下,第四届进博会规模更大、质量更高,成为感受中国经济韧性最鲜活的场景之一。

中国机遇不容错失,这已成为各家展商的共识。法国智奥会展集团大中华区联合总裁吉娜思为了能参加本届进博会,提前完成了“14+7”的集中隔离、社区健康监测和相应的核酸检测。“进博会不单是新产品、新服务的展示平台,更是行业乃至跨行业交流盛会,也是我们在中国发展的‘加速器’。我们一定不能缺席!”她说。特殊之年的进博会,用极具韧性的表现,给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确定性和正能量。

运用示例

进博会举办期间,正值《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在英国举行。中国作为缔约方之一,从“双碳”目标的提出到碳达峰行动方案的推出,以实际行动与过硬措施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引领者”,不断推动绿色转型提速。宜家可回收家具产品、爱普生全线喷墨打印机、OpenBlue零碳建筑……进博会背后的巨大机遇不仅蕴藏着中国的无限潜能,也蕴藏着创新科技与低碳发展同行的坚定步伐,以绿色为底色,让节能环保、变废为宝成为进博会的重要主题,让一颗颗合作共赢的果实分享给全世界,让世界读懂开放、包容的中国。

关键词:面孔有变,期待不变

第四届进博会有58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参加国家展,来自12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参展商亮相企业展。四年间,进博会的“朋友圈”一再扩容,面孔一直有变,但每张面孔透露出的期待从未变过。

2021年进博会上,一个小插曲令人印象深刻:由于首发产品太多,新品发布平台的展示时间被压缩到20分钟,不少企业负责人小跑着上台演示,争分夺秒“秀”风采。这样的故事一再发生,折射出四海客商对于中国大市场的期待。这种期待,四年不曾动摇,甚至愈发坚定。

运用示例

20年来,中国能够迅速崛起并站上世界经济之巅,是因为我们有着坚持不懈的奋斗,更有着兼济天下的胸怀。随着进博“朋友圈”越来越大和进博会溢出效应的持续扩大,不管是历久弥新的百年老店,还是勇立潮头的初创公司;不管是实力雄厚的世界500强,还是最不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他们与进博会的精彩故事向世人证明进博会从来不是中国的独唱,而是全球大合唱。进博会虽然已经落幕,但中国将继续以开放合作的大国担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一缕缕合作共赢的阳光洒向全世界,与世界共创繁荣、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数字在变,真诚不变

第一届进博会意向成交578.3亿美元,第四届707.2亿美元。每届进博会上,成交数字在变,不变的是采购商的拳拳诚意和中国市场的热情拥抱。

越来越多的进博会参展商选择用中国元素跟中国消费者“打招呼”:全球首发的乐高悟空小侠新套装,服饰里透着东方古典舞蹈的灵感;爱茉莉太平洋全球首秀的防脱系列洗发产品,配方中的铁皮石斛、人参等让中国消费者感觉很亲切。

运用示例

2021年,在全球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仍未平息的背景下,进博会热度依旧不减,全球参展商愈加重视这一世界性平台的价值,争相赶赴东方之约,36.6万平方米、127个国家和地区、近3000家参展商、超80%回头率、意向成交金额707.2亿美元……一组组亮眼的数字,让一粒粒合作共赢的种子深埋于华夏大地,进一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本届进博会的举办,再一次让全球的目光“向东看”。“来了就会有收获”,参展商们充满热忱地赶赴“东方之約”,正是基于多赢局面的打开。

素材升华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

从申请恢复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到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政府与各方历经了15年的艰难“复关”和“入世”谈判。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WTO第143个成员。

第四届进博会,与中国入世20年,恰巧相逢。加入WTO的20年,是中国秉持自由贸易理念、全方位开放的20年,也是与世界良性互动、不断实现中国梦的20年。如习近平主席所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不断扩大开放,激活了中国发展的澎湃春潮,也激活了世界经济的一池春水。

“数”說“A+”答卷

1——入世20年,中国货物贸易从世界第6位上升到第1位;利用外资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对外直接投资从世界第26位上升到第1位。

2——20年间,中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6位上升到第2位;服务贸易从世界第11位上升到第2位。

7.4%——2001年我国的进口关税是15.3%,入世时我国承诺要把货物关税降到9.8%。如今,中国关税总水平已经自主下降到7.4%。考虑到贸易结构等因素,中国实际的贸易加权平均税率只有3.4%,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17%——中国GDP全球占比从2001年4%发展到2020年17%。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

98%——世界500强公司中,约490家在华投资,约占总体数量的98%。

120——中国成为东盟、欧盟、日本、印度等一百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

143家——2002年,全球500强企业只有11家中国企业,如今飞速发展,变成了143家。

时评

有些历史时刻,需要把时间的镜头拉得更长,才能看见波澜起伏。今年进博会,适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20周年。时间不言,却忠实地记录一切。20年,中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6位上升到第2位,货物贸易从世界第6位上升到第1位,服务贸易从世界第11位上升到第2位,利用外资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对外直接投资从世界第26位上升到第1位。贸易和投资如同一个个生动缩影,印证着一个朴素道理: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贸易繁荣也离不开中国。“中国不断扩大开放,激活了中国发展的澎湃春潮,也激活了世界经济的一池春水。”基于此,我们对中国开放之路的期望,就不只有“能不能”的判断,更需要“好不好”的探寻。

“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开放不是抽象虚无的,而是实实在在的。我们今天探讨“开放”的深刻涵义,归根到底是为了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这也解释了连续举办了四届的进博会,“开放”始终是其念兹在兹的关键词,而它所带来的可观可感可触的生动场景已是处处可见:得益于大豆、铁矿砂等初级产品对华出口的良好表现,巴西出口展现较强韧性;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跨境电商平台上,出口中国的红虾正整装待发;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令泰国果农感受巨大威胁,但中国市场的强劲需求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从黑海之滨到非洲之角,从欧亚大陆到大洋彼端,扩大高水平开放使得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好伙伴越来越多。历史和事实也充分证明,中国所选择的开放道路是正确的,不仅得到中国人民的拥护,更得到各国人民的支持。

身处变动不居的时代环境,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中国无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还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都离不开对“开放”的把握和认知。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中国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就是广受各国欢迎的积极举措。既做大蛋糕,也分好蛋糕——“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

(编辑:王冠婷)

猜你喜欢
博会世界
聚焦“丝博会”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阅读之美 摄于第29届书博会
直企首探进博会
数博会花絮
彩世界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彩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