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洞对”与“墅中对”的历史承接

2022-03-02 08:10闫树军漆亚婷
文萃报·周五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黄炎培新路窑洞

人们对毛泽东主席与民主人士黄炎培的“窑洞对”知之甚多。然而鲜为人知的是,继“窑洞对”之后,1949年初春,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进驻北平,毛泽东主席又与黄炎培进行了一次“墅中对”。

“用民主来打破这周期率”

1945年7月1日,国民参政员黄炎培、冷遹、褚辅成、章伯钧、左舜生、傅斯年,应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之邀访问延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30人在机场热诚地欢迎他们。

黄炎培一行在延安看到了琳琅满目的商品,以及街道上的意見箱——“人人可上书于主席毛泽东”。他们还注意到,“这里称毛泽东便是毛泽东,不大连用他的衔名”。黄炎培通过多次与中共领袖促膝长谈,对他们有了更深的了解。当黄炎培一行将要返回重庆时,毛泽东问黄炎培有什么感想,黄炎培坦率地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

毛泽东自信地回答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黄炎培从延安回到重庆后,写了“延安五日日记”。1945年8月,重庆国讯书店要求公开发表这些日记,《延安归来》随之出版,并在当时的重庆引发轰动。黄炎培在书中写下自己对毛泽东答话的感想:“这话是对的,因为只有把每一地方的事,公之于每一地方的人,才能使地地得人,人人得事。用民主来打破这周期率,怕是有效的。”

毛泽东与黄炎培的对话,是在毛泽东居住的窑洞中进行,所以人们便将这段对话称为“窑洞对”。

黄炎培是毛泽东在双清别墅会见的首位客人

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迁至北平。当夜很晚,毛泽东从益寿堂返回香山,进驻香山的双清别墅。

在双清别墅,毛泽东会见的第一位客人是黄炎培。《黄炎培日记》第10卷204页:26日星期六晴。夜,毛主席单独招餐于其家,香山双清别墅,毛夫人、周恩来四人同餐。

晚宴上,毛泽东与黄炎培长谈良久,完全沉浸在别后重逢的欢乐之中。

毛泽东向黄炎培再三强调,他要搞出不同于苏联的 “中国特色”。在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中共的政策将大大有别于苏联斯大林。有鉴于此,毛泽东深知黄炎培在民族实业界的威望,寄厚望于黄炎培对中华民族实业的振兴。

当黄炎培谈起他创建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的过程和工作的发展情况时,毛泽东极为欣赏,强调民建要以民营实业家为主,以推动民营经济为主要工作,请黄炎培做将建立的新中国民营经济的牵头人,一方面向共产党反映民营实业家的要求,另一方面向民营实业家传递共产党的声音。毛泽东给黄炎培吃了一颗“定心丸”,他再三强调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对待民营经济将不同于苏联,不能用斯大林“赶尽杀绝”的做法,相反要予以利用和发展。

两位老友躇踌满志,纵谈时局,直至午夜。从交谈中,黄炎培深深感受到毛泽东对自己的信任,这使他大为感动。他决心在今后的各项事业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政治影响和作用,不辜负毛泽东的希望和重托。

一直记着毛泽东对他“做诤友”的嘱托

在这之后,黄炎培打破了他不为官吏的立身准则,担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等职。他一直记着毛泽东对他“做诤友”的嘱托,先后给毛泽东写过90多封信。

后来,周恩来曾在全国统战会议上谈到毛泽东与黄炎培的这次谈话。周恩来说:“我看了一个同志的发言,他好像认为跟资产阶级做统一战线就是讲‘外交’、应付、说空话。这是不对的。难道毛泽东同志是在那里闲着没事做,把黄炎培找去聊天讲闲话吗?大家晓得,毛泽东同志没有这样的闲工夫。他找一个人去总是有目的的。毛泽东同志向黄炎培讲清道理后,黄炎培就给资产阶级写信,首先是给上海资产阶级写信,用他自己的口气向资产阶级转达毛泽东同志的指示,这有什么不好呢?” (摘自《北京纪事》 闫树军 漆亚婷/文)

猜你喜欢
黄炎培新路窑洞
党建促档建:新时代高校档案工作的新路向
“窑洞对”里的镇江人
黄炎培与两位夫人:君为国而生,我为君而生
黄炎培的“三多”:行路多、读书多、著述多
黄炎培教子从小事做起
黄炎培的延安五日日记
陕北窑洞民居
劳拉·里斯:格力的“新路”有两个更好选择
让课堂充满自我教学个性
大西北的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