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针射频在皮肤美容中的应用进展

2022-03-02 14:01娇综述张正中2审校
中国美容医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微针痤疮老化

杨 娇综述,张正中,2审校

(1.川北医学院 四川 南充 637000;2.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 四川 南充 637000)

射频(Radiofrequency,RF)是一种频率范围为300 KHz~30 GHz的交流变化电磁波,20世纪20年代起逐渐应用于医学领域[1]。2002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了第一台用于面部年轻化的单极射频设备,自此射频技术开始用于面部美容,并在2006年被批准用于治疗非面部问题[2]。不同于激光的选择性光热效应,RF技术通过电流产热作用于组织,其产生的能量不被黑色素吸收,可减少炎症后色素沉着的发生,因此,更适用于较深肤色人群[3]。目前,用于皮肤美容领域的射频设备包括单极、双极和点阵射频[4]。传统射频设备是通过电极与表皮的直接接触或活性电极之间的电流回路传递能量,存在治疗时疼痛较明显或穿透性弱的缺点。微针射频(Microneedle radiofrequency,MRF)将微针、射频与点阵技术相结合,通过微针机械穿透表皮,以点阵模式发射射频能量至目标组织层,治疗深度精准可调,表皮损伤小,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低,且停工期较其他光电技术短。

1 MRF的作用机制

MRF的基本原理是人体组织中的带电粒子在射频电流的作用下高速振荡摩擦,产生热能作用于一定深度的皮肤组织,从而达到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一方面微针发射射频能量,对真皮或皮下组织进行加热,形成一个热凝固区域,称为射频加热区(Radiofrequecy thermal zone,RFTZ)[5];另一方面,周围的非热损伤区域在早期阶段可保持皮肤的完整性,后期可作为干细胞库,加速伤口愈合,可减少继发感染及瘢痕形成的风险[6]。热损伤的修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研究发现射频治疗后细胞因子、热休克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细胞外基质蛋白等成分在不同时相、不同程度上均有增加;新生胶原和弹力纤维逐渐增多,并在治疗后10周替代RFTZ[7]。

微针一般有两种类型:①绝缘型:近端为绝缘材料,仅针尖为非绝缘部分,可有效避免表皮的热损伤,因为只有针尖发射能量,加热范围小,故需要不同深度的多次治疗才能涵盖不同的组织层次;②非绝缘型:全部针体为非绝缘材料,均可发射射频能量,加热范围更大,可诱导更多胶原形成。Harth等[8]研究发现非绝缘微针对表皮的热损伤依然很小,微针机械性损伤也在4 d内完全愈合。相比第一代绝缘微针,非绝缘微针作用后形成的RFTZ更大,临床疗效更好,并且能减少术中出血和疼痛感[9-10]。

MRF的治疗参数主要包括进针深度、射频脉宽及射频能量,与治疗部位的组织阻抗有关。Hantash等[5]研究发现,阻抗因个体、组织层次、组织温度等的变化而改变,而阻抗决定了射频能量作用后产生的RFTZ范围。不同的疾病种类及治疗部位,进针深度也不同,如治疗原发性腋窝多汗症及腋臭时,进针深度需达到皮下大汗腺层,多汗症2~3.5 mm,腋臭3~5 mm;用于面部嫩肤时,目标治疗层为真皮层,进针深度为0.5~2 mm。Zheng等[11]研究发现,微针的深度及射频脉宽与RFTZ的范围大小密切相关,而射频能量主要影响局部热损伤的强度,与RFTZ的范围关系不大。因此,临床医师应根据不同的治疗部位及个体差异调整治疗参数。操作过程中应保证治疗头紧贴皮肤,从而确保微针在预设深度的组织层释放能量,否则热能易损伤表皮,引起色素沉着或瘢痕;同时,应减少重叠治疗区域,避免热量堆积增加靶组织的热损伤。

MRF的禁忌证主要包括佩戴心脏起搏器、金属置入物者,有严重的系统性疾病或皮肤病者,瘢痕体质者等。

2 MRF的临床应用

2.1 皮肤年轻化:皮肤老化分为内源性老化和外源性老化。内源性老化是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皮肤生理性衰老。外源性老化是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出现的皮肤老化状态,其中主要是紫外线辐射,即光老化。随着皮肤的老化,胶原纤维、弹力纤维、透明质酸等成分逐渐减少,从而使皮肤松弛、皱纹增多、皮肤增厚粗糙[12]。微针射频产生射频能量作用于真皮层,刺激胶原和弹力纤维再生,修复受损皮肤,从而达到紧肤、除皱等效果。

2.1.1 面部年轻化:Tanaka等[13]评估非绝缘型MRF对亚洲人的紧肤效果,单次治疗后6个月内,每月用3D成像系统评估,结果显示面部软组织容积减少中位数为12.1 ml,中下面部紧致度明显提升,患者满意度达90%。该学者另一项研究纳入15例患者,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面部软组织容积减少中位数分别为13.1 ml和12.3 ml,无炎症后色素沉着、表皮烧伤及瘢痕形成等副作用[9]。使用非绝缘微针,一次性贯通所有治疗层次,且可以有效止血,用不同长度的绝缘微针多次治疗,也能得到类似疗效。Kim等[14]采用绝缘型MRF治疗11例亚洲女性的眶周皱纹,共治疗3次,间隔3周,术后1个月平均FWCS评分降低1.8,3个月时达2.2。Zhang等[15]对27例面部光老化就医者行3次绝缘MRF治疗,间隔4周,术后1个月随访发现全部就医者的面部皮肤紧致度提升,93%的就医者皱纹改善,59%的就医者肤色改善,且效果能够维持至治疗后6个月。在眶周、口周等皮肤薄嫩处使用绝缘型微针时,因皮肤血管表浅,易被损伤,且绝缘型微针近端绝缘,不具有止血作用,故易出现出血点及紫癜。治疗参数中,微针穿刺深度在眼周、前额为0.50~0.80 mm,面颊、鼻部、下颌、颞部为0.80~2.50 mm,射频能量12.5~14.0 W,50~110 ms[13-15]。

2.1.2 颈部年轻化:Xiao等[16]对98例颈部皮肤老化就医者采用非绝缘型MRF治疗,其中28例就医者接受1次治疗,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平均改善率(M3,M6)分别为37.0%和41.6%,70例就医者接受3次治疗,M3和M6分别为73.3%和75.1%。Clementoni等[17]用绝缘型MRF治疗33例下面部及颈部皮肤松弛就医者,共治疗3次,间隔1个月,随访6个月后发现所有就医者颈部皮肤有不同程度的收紧,颈颏角和下颌角平均减少28.5°和16.6°,满意度达87%。

2.2 寻常痤疮及其相关皮损:寻常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青年人头面部,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严重时可造成容貌毁损甚至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其发病与皮脂过度分泌、痤疮丙酸杆菌感染及炎症反应等相关。MRF穿透性较深,与皮脂腺、痤疮丙酸杆菌、炎症细胞等的接触更密切,同时射频能量可破坏皮脂腺,抑制其分泌功能,因此,能有效治疗炎症性活动性痤疮。此外,射频能量还可刺激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新生,修复损伤皮肤,改善痤疮后瘢痕及红斑。

2.2.1 寻常痤疮:Lee等[18]用非绝缘型MRF治疗18例中重度寻常痤疮患者,两次治疗后活动性皮损数量的平均改善评分为2.6,病变严重程度的平均改善评分为2.4,且不会加重活动性痤疮皮损。Kim等[19]对25例中重度痤疮患者行绝缘型MRF治疗,共3次,间隔1个月,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患者的平均皮损数减少76%,皮脂腺排泄量减少37%,且炎症性皮损的疗效优于非炎症性皮损。

2.2.2痤疮瘢痕:痤疮瘢痕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美容问题,其中萎缩性痤疮瘢痕最为常见,占80%~90%。萎缩性痤疮瘢痕可分为冰锥型、车厢型和滚动型三种。痤疮瘢痕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化学剥脱、组织填充、点阵激光、射频技术、外科手段等。Elawar等[10]对19例萎缩性痤疮瘢痕患者进行非绝缘MRF治疗,结果显示痤疮瘢痕、皮肤质地和毛孔大小均得到有效改善。在一项随机对照单盲试验中,将40例萎缩性痤疮瘢痕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1 550 nm铒玻璃点阵激光治疗,B组行MRF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痤疮瘢痕均有明显改善,但MRF治疗时疼痛更轻,停工期更短,患者主观满意度更高[20]。张丽丹等[21]采用对照研究治疗89例面部痤疮瘢痕患者,观察组采用黄金微针射频疗法,对照组采用点阵CO2激光疗法,结果显示两者总体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但黄金微针射频治疗组不良反应更少,停工期更短。该研究认为黄金微针治疗痤疮瘢痕安全、有效且创伤小,但局限性在于不能磨削瘢痕锐利边缘,对部分深车厢型、冰锥型瘢痕改善效果欠佳,可联合点阵仪器的磨削模式以达到更好效果。有研究显示,MRF联合点阵CO2激光治疗萎缩性痤疮瘢痕,治疗后瘢痕的改善率及患者的满意度均较高[22]。

2.2.3 痤疮后红斑:痤疮炎症消退后遗留的红斑,称为痤疮后红斑,是因损害皮肤受到炎症反应刺激而引起的毛细血管充血、扩张。有研究评估绝缘型MRF治疗痤疮后红斑的疗效,结果显示两次治疗(间隔1个月)后8周红斑明显改善,疗效优于抗生素治疗组,且免疫组化显示NF-κB、IL-8、VEGF含量均明显减少。该研究表明MRF可能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和局部异常血管增生来治疗炎症后红斑[23]。在治疗参数方面,需根据面部皮肤厚度、炎症及瘢痕的严重程度做调整,微针穿刺深度0.8~3.0 mm,射频能量6~18 W,100~500 ms[10,18-21]。

2.3 原发性腋窝多汗症及腋臭:原发性腋窝多汗症是由于胆碱能神经支配的汗腺兴奋性增强而产生多汗。腋臭是一种与遗传相关的疾病,主要是由于顶泌汗腺分泌亢进,腋下大量出汗后细菌分解汗液产生的一种特殊臭味。射频电流可对整个真皮深层、皮下脂肪层的大汗腺细胞进行加热,使其发生凝固性坏死,从而达到治疗效果,同时还能破坏部分毛囊减少腋毛生长。Fatemi Naeini等[24]用绝缘型MRF治疗20例原发性腋窝多汗症患者,结果示79%的患者多汗症疾病严重程度评分降低了1~2分,组织病理证实治疗后汗腺萎缩且数量减少。有研究对比MRF与小切口皮下修剪术治疗腋臭的疗效和安全性,48例患者用绝缘型MRF治疗,42例患者行手术治疗,结果示MRF组38例(79.17%)和手术组39例(92.86%)效果优良,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手术组有2例出现血肿,MRF组无严重并发症,两组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25]。因MRF可能引起神经损伤、机体代偿性多汗等并发症,故治疗中需严格设置相关参数。在多汗症中,微针穿透深度与麻醉方式有关,微针穿透深度2~3.5 mm,能量15~25 W,120~180 ms[24,26]。在腋臭中,微针穿透深度3.8~4.2 mm,能量16~18 W,1 500~1 800 ms[25]。

2.4 膨胀纹(Striae distensae,SD):又称萎缩纹,因皮肤弹力纤维与胶原纤维损伤、断裂而形成的一种真皮线性瘢痕,常见于妊娠、青春期快速发育、某些内分泌疾病及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等生理或病理情况。SD治疗手段包括局部用药、化学剥脱、激光等,但效果均不满意,目前射频技术及相关的联合治疗措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Kim等[27]采用MRF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SD,经过3次治疗后42%的患者获得明显改善,治疗耐受性好,副作用小。有学者研究MRF联合点阵CO2激光治疗SD,效果显著优于单独使用MRF或点阵CO2激光,超声检查显示联合组皮肤厚度和真皮密度均显著增加[28]。Al-Muriesh等[29]选取14例女性SD患者进行自身对比治疗,左侧腹部用点阵CO2激光治疗,右侧腹部采用非绝缘型MRF治疗,各治疗3次,间隔2个月,结果示两侧改善效果无显著差异,但MRF组炎症后色素沉着发生率低于激光组。治疗参数:微针穿透深度2.5~3.5 mm,射频能量16~22 W,110~160 ms[28-29]。

2.5 雄激素性脱发:又称男性型脱发,主要表现为毛囊萎缩、消失,毛发密度减少,毳毛数量增加。研究表明,创伤可刺激毛囊和加速毛发生长周期[30]。MRF可产生机械性损伤和热损伤,还能提高局部药物米诺地尔的经皮吸收,从而促进毛发再生。在一项临床研究中,共纳入19例雄激素性脱发患者,所有患者一侧头皮外用5%米诺地尔液1 ml治疗,2次/天,另一侧联合MRF治疗,共5次,间隔4周,结果显示联合治疗侧效果更好,患者满意度更高。治疗参数:微针穿透深度1.5 mm,能量12 W,300 ms[31]。

3 小结

MR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美容手段,目前已经广泛用于治疗皮肤老化、萎缩性痤疮瘢痕、膨胀纹、原发性腋窝多汗症及腋臭、脱发等皮肤问题。该技术具有治疗深度精准可控、创伤小、无色素依赖性、停工时间短及耐受性好等优点,尤其适用于Fitz-patrick Ⅲ~Ⅵ亚洲深肤色人群。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尤其是更大规模的、双盲的随机对照实验,为MRF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为不同疾病种类及不同个体皮肤类型的使用参数提供临床参考。

猜你喜欢
微针痤疮老化
“微针”疗法命名探讨※
再也不怕打针的纳米微针
富血小板血浆盒联合头皮微针引入生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节能技术在开关电源老化测试中的应用
三子汤配合放血疗法治疗痤疮病150例
杜绝初春老化肌
微针疗法在中风后抑郁症中的临床应用
消风清热散治疗面部痤疮69例
痤疮的中医药治疗
HTPB热固PBX老化过程中的体积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