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核心素养培养路径分析

2022-03-02 16:07张高登
新课程 2022年1期
关键词:情境素养数学

张高登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复兴乡三义小学,甘肃 白银)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启蒙阶段,这个时期的教育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不能只着眼于教材,还要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想进行培养,将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这样在新时期学生才能够有更好的发展。

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后提出来的一种教学理念,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学习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和品格。具体到小学数学教育方面,主要包括数学思维、数学能力、数学品质等。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课堂教学的基础教育功能,从最初的教育目标出发,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农村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主动性不高

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即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不能主动投入学习中自主学习和思考问题。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如果教学活动只能由教师单方面完成,那么教学质量可想而知。笔者就当前农村小学教育进行总结和分析之后,发现农村小学生之所以学习主动性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1]。(1)环境的影响,包括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在学校中,教师缺少营造和谐学习氛围的意识,任凭学生自由发挥,自己完成了教育任务就行。这种态度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处于一种散漫的状态。同时,由于农村学生家长的知识水平普遍不高,这就使得学生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环境的影响,从而不能真正投入课堂学习中。(2)教师的管理力度不够。针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这一问题,教师没有起到很好的督导作用,在学生表现出散漫态度的时候,教师没有采取相关的有效措施对学生进行管理和干涉,使得很多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渐降低。

(二)教学方式比较传统

在现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虽然很多学校已经开始积极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式,但是在很多农村地区,教师的教育观念还没有转变,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如教师缺少相应的教学思维和较高的教育技能,不能采用现代教育模式对学生实施有效教育。大部分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仍旧采用传统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2],数学思维和想象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锻炼,大部分情况下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比较弱,数学自主学习能力不足,不能有效地进行课外学习和思考,从而影响到学习效率。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缺少对学生思维的正确引导,同时采用传统式的教育方式,学生的地位没有得到体现,无法主动融入课堂学习中,自身的学习能力没有得到体现,导致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主观能动性比较差。

(三)学生缺少相应的学习目标

目标是指引一个人学习和生活的方向。但是在小学阶段,很多学生缺少相应的目标,不能够有效地学习和思考问题。如果学生没有目标,那么不仅对知识的学习会受到影响,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这就影响到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笔者对当前农村教育进行分析,总结出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以下两点:(1)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掺杂了许多的个人意愿,忽视了将教育与学生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联系起来,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学习的方向,在学习中感到困难,从而导致学习信心下降,课堂学习效率低下。(2)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不是很高。自己不能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在学习上随波逐流。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农村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

(一)改变教育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地位

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农村教师要积极学习新的教育理念,采用新的教育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地位,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融入课堂学习。在教学时教师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和爱戴,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亲近教师,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3]。当学生表现出来对教师的信任之后,在学习中就会表现得更加积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掌握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情况,从而更多地了解学生。并根据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进行调整,使得课堂教育模式能够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主动放下架子,亲近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表达自己。同时,教师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在教育时依照学生的情况,采用有效的教育模式对学生进行教育。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的时候,笔者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地位,使得学生融入课堂学习中,采用了情境教学方式。在课堂中,给学生发放一些相关模型,让学生进行区分和测量。同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首先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测量技巧,让学生全面认识角,加深学生对数学“角”的概念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再依照学生学习的情况和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如有些学生在学习中不知道如何将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有的学生不能正确地读出角的数值等。笔者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更好地了解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式,进行针对性教学,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大大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加浓厚。

(二)创设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必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只有学生主动思考,才能够真正掌握和了解知识[4],从而深入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使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提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相关情境,将学生引入课堂学习和对问题的思考中,从而锻炼学生的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许会遇到一些问题,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学生融入学习中,进行有效的思考,以此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的意识。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引导学生对相关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和自主思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更好地投入课堂学习中。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的时候,由于这一节知识涉及图形,如果教师一味采用理论教育,所取得的教育效果十分有限,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方式,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和思考。一方面使教育模式得到了改变,另一方面也丰富了课堂教育内容,调动了学生的感官,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了有效锻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用纸片裁剪出不同的图形,对学生实施相关的情境教学。又或者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构建相关的情境。如教师可以呈现给学生大自然的真实情境,如蝴蝶、老虎、树叶、花草等,让学生对这些动植物进行区分,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学生的思维也会更加深入,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项综合性的教育目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这种思想融入各个教育环节中,其中实践教育就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解决生活问题。因此,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将数学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得到提高。例如,在学习数据处理与统计图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认识到统计图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班上同学喜欢的书籍进行调查,并制成统计图,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农村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采用新时代的教育理念,改变以往的教育方式和态度,提高学生的课堂地位,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学习态度,从而促进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猜你喜欢
情境素养数学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