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研究

2022-03-02 16:07陈小鹏
新课程 2022年1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意识学科

陈小鹏

(陇西县永吉小学,甘肃 定西)

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正受到教学体制改革带来的诸多有利影响,尤其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更加要求在常规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好现代小学生语文学科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这样不仅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学科综合成绩与能力,还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小学生自主获取新知的综合能力,让小学生始终在正确的学习行为习惯引导下实现高效化学习、优质化学习、精细化学习的基本目标。

新时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繁杂,除了最基本的文化知识教学,还需要着重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引导与培养,这不仅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更是强化教学能效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为此,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紧密围绕核心素养,继续探索深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路径,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对小学生语文预习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直以来,预习学习都是学生应当具备的学习意识与技能,客观来讲,学生是否具备较强的预习学习能力,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科综合成绩。从当前的学科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如何做好小学生预习学习行为习惯培养,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老大难问题”,预习学习意识薄弱、预习学习能力不足一直是制约学生成绩与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为此,教师需要将培养小学生课前自主高效预习意识与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

例如,《开国大典》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准确、翔实地掌握本节课重难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真正全身心感受到现场的盛大与震撼,培养小学生更强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教学法”,将本节课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向浓缩到微课课件中,同时为学生设置相应的课前自主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与处理,最后,教师再对学生预习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评价。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预习学习行为意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健康、系统的学习行为习惯体系。

二、对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习惯的培养

从整体上来看,阅读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体系的核心所在,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极强的基础性、关键性特征。从当前的小学生语文学科素质能力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小学生存在明显的自主阅读意识缺失、阅读方式方法单一、阅读学习深度不足等问题,这也充分暴露出当前小学生阅读学习行为习惯存在诸多不合理因素。为此,需要教师将阅读教学作为培养小学生阅读学习行为习惯的着力点。

例如,《夏天里的成长》阅读教学中,为了使小学生养成“读好书、好读书”的阅读学习行为习惯,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所属单元的其他课文开展群文阅读活动,阅读后让学生讲一讲本单元全部课文都讲述了什么知识或者常识,然后将个人认为比较好的字、词、句进行摘录。最后再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想一想应该如何做才是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的表现。

三、对小学生语文反思学习习惯的培养

新时期的小学生要想真正在语文阅读学习活动中实现高效学习的基本目标,必须具备极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总结,正是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关键所在。而且,从素质教育角度来看,应当将小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养成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能力培养进行融合。例如,在《鲁滨逊漂流记》一课教学中,教师便可以让学生通过自我总结、相互总结的方式,找出在本节课学习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从而实现对学生反思学习意识与能力的有效培养。

四、结语

小学语文是学生语文学习生涯的基础,学生能否在此阶段打下坚实的学习行为习惯基础,会对今后语文学习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认识到渗透行为习惯教育的关键性与必要性,以学生的预习学习以及反思学习为抓手,以阅读学习、写作学习为落脚点,不断强化现代小学生的学科综合学习能力,在语文学科全教育阶段,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式方法,形成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以及自我反思学习意识,这样才能真正提高现代小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增强小学生语文学习灵活性和多变性。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意识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