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问题意识,提升有效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意识培养策略初探

2022-03-02 16:07
新课程 2022年1期
关键词:统计图铅笔气球

周 琦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黄家园小学,甘肃 平凉)

现阶段教育模式不断发生变化,教育不再单纯侧重于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而是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引导学生在探讨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本质。教师引导学生发问,在发问过程中,学生需要发散思维,积极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大脑迅速运转,学生的思考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均有所提高。

一、创设趣味情境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利用具有趣味性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堂中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分类与整理”这节课程时,学生将初步了解分类思想,并对相应的物体进行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物品归类习惯。针对这节课程,教师可以创设如下情境:学生喜欢去游乐场玩耍,在游乐场中时常会遇到售卖气球的人,气球的种类较多、颜色各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出气球的图片,其中有多种形状以及多种颜色的气球,此时有小朋友过来购买恐龙等动物形状的气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动物形状的气球贩卖速度是否更快,此时学生得出结论:动物气球更具吸引力,但气球较多,在寻找气球时较为麻烦,此时学生可能会提出问题,可以将气球进行分类,引导学生将气球按照形状或者颜色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整理出不同形状或者不同颜色的气球,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境有效结合,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将逐渐增强。

二、开展辩论活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辩论活动可以使学生针对问题展开激烈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给予相应的引导,使学生把握讨论的方向,深入挖掘知识的本质,从而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条形统计图”这节课程时,学生将学习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利用统计图整理数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了解到条形统计图的作用及特点,针对这节课程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辩论,教师可以提问:小明即将过生日,在生日时需要邀请同学参加生日派对,为了使同学拥有良好的生日体验,小明将购买诸多水果,其中包括香蕉、橘子、葡萄、苹果,购买水果的预算为150元,此时,小明不知每一种水果的购买量应是多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辩论,在辩论过程中,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先统计每种水果的市场价格,针对拥有这一思想的学生,教师可以将其分为一组,探讨如何通过市场价格确定每种水果的购买数量;而有的学生则认为应从小明邀请的同学的喜好入手,结合同学的喜好确定每类水果的购买数量,教师将这类学生分为一组,并积极探讨,在学生探讨之后绘制出相应的条形统计图,并说出小组的想法,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

三、提供发问契机

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时,教师可以应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使其提出相应的问题。在学生勇于发问、敢于发问的过程中,学生也越发勇敢,性格变得独立自强。例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程时,教师将学生分为5人小组,共有9个小组,每个小组给一盒彩色铅笔,每盒铅笔30支,若想全部发完,则每人几支铅笔;若想剩余5支,该怎样发放。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探讨,在探讨的过程中,学生将了解到有余数的除法这一概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已知条件转换为每盒铅笔30支,小组成员为7人,怎样可以全部发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提出疑问,在条件改变之后,铅笔难以按照平均数量全部发放,如若平均分配,最后将有剩余,教师引导学生针对疑问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本节课程的内容将会牢记于心,并且学生将明白相应的道理,在某些情况下,难以实现平均分配,因此,将会有剩余,这也是本节课程的真正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主动权交予学生,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将发现知识的学习乐趣,了解知识的实际应用,从而真正明确学习的意义。

问题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教师循序渐进,在这个过程中,应制订全面、系统的教学计划,将问题意识渗透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并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引导,以此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在发问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

猜你喜欢
统计图铅笔气球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飞扬的铅笔屑
三支铅笔
找气球
小小铅笔,大有来头
气球
如何选择统计图
与统计图有关的判断和说理问题
学会选择统计图
一样多的气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