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为导,自主先行
——关于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习惯的思考

2022-03-02 16:07王德华
新课程 2022年1期
关键词:书籍课外阅读习惯

王德华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大庄镇小庄小学,甘肃 天水)

基于新课改的持续深入,语文这一科目是提升文学素养的关键基础科目,而阅读则是其重中之重。加之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重心逐渐迁移到自主学习、兴趣学习。学生拥用有较强的阅读及自学能力,有利于巩固课上所学,在提升认读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科核心素养,从而促进学生身心成长。

一、简析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

课外阅读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正如吕叔湘提出的观点:“语文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当我们询问他们的学习经验时,得到的回答可总结为课外看书。引导与提倡小学生多思和多写,会增强写作能力。”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全世界通用的营养品便是书籍。”通过阅读能够激发想象能力、强化作文能力。当前,一些家长与教师片面地强调课外阅读起到的作用。通常认为应该阅读能提高成绩和学习能力的书籍,否则都能看成“闲书”。大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籍为“题库”“作文大全”等。实际上,考试仅是测试课内所学知识。作为教师可以理解家长希望子女成才的心境,可是很多学生家长均忽视了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没有认识到其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

二、简析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

(一)内容存在偏差,缺少指导方法。少数语文教师会将课外阅读的任务交给学生与家长,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一些家长出于积累的知识相对有限、工作相对忙碌等因素,无法为学生提供其所需的阅读指导,因此家长通常会依据书店、网络中推荐的阅读书籍购买,可能挑选的书籍内容已经超出学生的能力水平、个性需求,学生为此会对课外阅读产生抵触情绪。

(二)缺少科学的培养理念,忽略学生的能动性。教师布置的阅读量虽然能够达到具体的课外阅读任务量,可是从“大语文”的教育观出发,单纯把完成任务的指标放置于硬性规定,未能基于小学生的个性爱好展开针对性的有效培养。很多学生因为受到来自家长、教师的双重压力被动地读书,其中一些学生由于不情愿,在他们的心中会滋生厌读情绪,教师布置课外阅读任务,无论是“量”还是“质”均未能达成理想的目标。

(三)缺少规范的评价标准,不利于自主性阅读。教师出于降低学生课外阅读的难度考虑,往往会统一布置作业,而且作业会尽可能和教学内容相互联系。可这种方法无法满足学生阅读的个性化需求,学生因此会谈“读”色变。教师考核学生课外阅读的标准是,阅读之后能够摘抄其中的优美词句、名言警语等,导致学生在阅读中会“偷工减料”,专门抄写名言警语的书籍用于应对检查,由此课外阅读仅流于形式。另外,课外阅读没有融入考核标准,所以很多家长与学生认为掌握教材知识即可,进行课外阅读是浪费时间,自然无法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三、简析语文课外阅读习惯的相关培养路径

(一)为学生提供“品读”的空间和时间。学校应是阅读的最佳场所。学生在晨曦的沐浴下,走廊中充满琅琅书声,在午间可以为学生留出半小时进行自由阅读。针对低年级学生,教师要科学指导阅读,对于中年级、高年级的学生需采取“自主+指导”相结合的阅读形式,例如,教师进行好书导读、读书交流或者安静自主阅读,利用自习课一部分时间,伴随舒缓悠扬的音乐,在品读之后写下阅读感受。将阅读过程看作一场“寻宝活动”,学生在此期间兴趣盎然,兴趣便是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动力。

(二)采取“师生共读”的模式。绝大多数学生均喜欢听故事,每在讲故事环节,学生都会快速集中学习注意力,教师应该把握学生的“偏好”,例如,选取《玛蒂的勇气》,由教师有感情地讲述。学生在聆听故事的过程中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并完成相应的要求:首先,边听边想,概述故事表达的主要内容。其次,在倾听的同时想象:“在你心中玛蒂到底是怎样的小孩?”这样学生能够沉浸于故事情境,同故事中的主人公产生情感共鸣。最后,听完故事谈谈自己的体会,选择故事中最让你印象深刻的场景,或是用一句话来表达,由此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培养。采取共同阅读的方法,教师能够作为“朋友”和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接触,从而深入掌握学生的核心素养与阅读能力,在此基础上加以有效指导。

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和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息息相关。诚然,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无法在朝夕间实现,学生应立足自身的兴趣偏好,结合教师的科学引导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

猜你喜欢
书籍课外阅读习惯
鲁迅与“书籍代购”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上课好习惯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书籍
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