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段阅读中巧用KWKL促思维发展

2022-03-02 16:07赵琼琼
新课程 2022年1期
关键词:表格思维能力文本

赵琼琼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第一实验学校,江苏 宿迁)

在小学时期,英语属于必修科目,肩负着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重任,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综合应用能力,促使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学习水平不断提高。“KWKL”的含义是:K是Know,即“(关于主题)我已经知道了什么”(WhatIknow);W是Want,即“(关于主题)我想知道什么”(WhatIwanttoknow);K即Know,即“(关于主题)我是怎么知道的”(Howto know);L是Learned,即“(关于主题)我已经学到了什么”(WhatIlearned)。旨在小学英语学科阅读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当前,社会竞争变得越发激烈,如果教师想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需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其健全品格。尤其是在英语学科阅读教学当中,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一、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

新时期,教师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运用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有效教导学生。针对学生的课堂疑问,教师可让学生展开深入思考以及分析,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教学中需把教材内容当作基础,教师可在此基础上对有关问题加以合理设计,掌握教学目的以及重点知识,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学生的学习思维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期间,教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可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有效提升其学习效率。小学生生理、心理以及思想还处在成长阶段,所以,教师可以对教学情境进行创新,把现代科技当作教学工具,给学生创造趣味性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深入其中,充分发挥想象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把教学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促使学生在生活当中感受学习乐趣,把课堂教学和现实生活融合起来,让英语课堂充满情趣,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构建表格式框架,引导思维从零碎走向系统

表格是一种可视化交流模式,也是一种组织整理数据的手段。表格式框架既是梳理文本信息的辅助工具,也是学生系统思考的辅助手段。从文章的整体结构入手,设计阅读表格,将关键问题和细节问题有效链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表格中的关键词和图片可以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文本信息,清晰梳理话题思路。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不是停留在线式,而是呈现树式或球式。

一步步构建框架,可以使学生轻松抓住文本关键信息,把握文章发展脉络。另外,笔者设计复述环节,要求学生根据表格关键信息进行口头复述。最后,帮助学生系统性梳理文本。和纯文字信息相比,简洁、直观的图表更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语言输出的难度,复述参与积极性大幅度提高。表格顺应学生的思维方式,表达更直接、更合理,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使学生不仅会阅读文本,还培养了构思能力。

四、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

在过去的教学当中,多数教师都把自己当作课堂主体,在课堂上一味地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单方面向学生灌输知识,这样难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此种教学形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教师需对以往教学模式加以改变,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按照相应标准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让各个小组的实际知识、能力以及认知水平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组内学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成长。如此一来,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及积极性,强化学生的感情,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在课堂教学当中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阅读教学能够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为此,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预测。例如,阅读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胆预测文章背景以及各类图片信息,同时提出相应假设,之后通过文章阅读让学生的猜想得到验证。这样一来,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激发其阅读兴趣。因为学生阅读量非常有限,再加上学生缺乏语言表达以及认知能力,因此极易在文章理解方面出现偏差。此时,教师可让学生进行认真思考,给予学生适当引导,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综合水平。为此,教师需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同时对课外活动进行拓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效培养其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表格思维能力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现代临床医学》来稿表格要求
培养思维能力
统计表格的要求
培养思维能力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履历表格这样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本刊表格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