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2-03-02 16:07白雪宗
新课程 2022年1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创新能力过程

白雪宗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第一小学,甘肃 白银)

课程标准要求的落实在各个教育阶段进行得如火如荼,使教育风气与教育教学面貌焕然一新。而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执行和落实新课程标准,需要梳理教学内容,树立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得到素质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创新意识对教学手段进行不断改进,使学生运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对知识进行深度思考,进而提升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对知识点运用的能力,为学生的整体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小学教育中语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使学生得到创新能力的培养,由此可知,怎样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阶段教育者重点研究的问题。为此,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进行探析,旨在为日后相关人员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首先,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的讲解占绝大部分,并且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侧重点主要是促进学生对写作背景的接受和字词句的积累。教师课堂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对教材中的作品进行掌握[1]。但是,现实的情况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一味的讲述,学生却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对教材进行学习,而且学生也不会在课堂上进行问题的研究与独立思考,缺失创新意识,阻碍了其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其次,在语文课堂中,教师会运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在此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被动学习的思维,对教师形成依赖。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会逐渐被弱化,在学习中进行自主探索的行为会越来越少,只会坐等老师对问题进行解答。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在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此类能力的提升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具有创新意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事物与其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效衔接,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践提升其操作能力,在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且能够对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在此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2]。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因材施教,通过学生自身特点进行知识与研究的引导,让学生享受语文知识带来的乐趣,使其在自主学习中将语文知识与生活实践进行有效结合,弥补语文课堂中存在的不足,沉浸在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中。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小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对其进行意识上的培养,并以此为基础激发其创新能力。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摒弃传统教育中的“灌输式”“填鸭式”教育方法,在新课程标准下逐渐深化学生的学习目的[3]。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创设学习情境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即在教学之前设置一定问题,促使学生对其进行研究,并让学生运用表演的方式将课文内容变为表演台词进行演绎。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对课文和知识点进行深刻的思考,并对教师设置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在娱乐中获得知识以及探究知识的能力。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创新教育手段,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有效地提升,以此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使其能够在实践中探索问题,并能够独立进行问题的思考和研究。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下,教师需要进行教学创新,才能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创新,进而逐渐提升创新能力,使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标得以有效达成。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创新能力过程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