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22-03-02 16:07乔桂霞
新课程 2022年1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新课改小学生

乔桂霞

(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山河小学,甘肃 庆阳)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贯穿于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整个过程。从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在数学课堂上才能做到得心应手,不断提高数学学习的综合能力。但是在目前的教学中,经常出现孩子厌学或不会学的情况,以至于学生觉得数学较难,不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所以当前必须加大力度发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他们数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高效地学习数学。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人为本,结合小学生的兴趣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重拾学习激情,利用他们现有的智力发育水平,最大限度地提高其数学学习能力,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转变。

一、简要介绍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即主动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安排学习的知识范围,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什么时间段学习以及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学习等,并且要自己把握学习的进度及取得一定的成绩。这就是所谓的自主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养成的良好习惯,以及所拥有的心理素质就是学习能力的价值体现,是在实际的锻炼中获得的,所以这不是谁天生就有的天赋,而是后天培养的结果。拥有这种能力的学生身上一般都会有这样的特征:可以主动制订学习计划,包括要学习哪部分知识,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以及要达到的学习效果,并能够对自己学习的效果做出合理的判断。对于小学生而言,只要在学习中能够保持学习的热情,紧跟老师的思路,有效参与课堂活动,并能在课堂中发现问题,进行积极的探讨,课下也能独立思考,敢于质疑问难,我们便说学生就具备了这种学习能力。学生掌握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只是能学好数学,对于学好其他学科也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所以,老师首先要对自主学习能力有系统的了解,才能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并结合所教科目的特点,做出有效的课程计划,课堂上积极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正确学习态度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加强实践复习,深化自主解题能力

有效的复习以及具体的应用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非常关键,在一节课的学习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并要求学生将知识运用于生活,既可以促进学生牢固掌握知识,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够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在这样的训练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就懂得了如何自主学习。在学习“百分数”之后,学生就可以根据老师给出的学习目标导图对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并不断加强这种训练,促进其思维的转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知识总结能力,然后再将知识运用于生活,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一种电冰箱的价格打七八折后,比原价便宜了330元,这种电冰箱原价多少元?促进其问题解决能力的养成。

三、开展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以往的课堂上,大多数都是以老师知识的讲解为主,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意识,长此以往,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根本得不到锻炼,所以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数学老师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并能关注学生的个性化特点,组织学生进行自主交流,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老师就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生活中有哪些角,并探索角的特点,总结各个角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小组学习时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见解,有的学生发现钟表的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还有的学生发现角的两边是两条射线,孩子们的想象力特别丰富,把他们想到的综合起来,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并且以这样的方式学习,孩子们都会主动去思考问题,他们就是这样在思维的训练中逐渐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经过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增强了团结合作能力,彼此之间也感觉亲近了,有利于形成和谐友爱的班级大家庭。

总之,小学时期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老师要践行新课改的要求,有效发掘学生内在的主动性,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并关注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让学生尝试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促进学生良好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对于一些难度较大、比较抽象的学习内容,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老师可以创造性地设置一些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记忆,进而促进孩子们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新课改小学生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我是小学生
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创新教学研究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