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学校生活

2022-03-04 00:33孙金鑫
中小学管理 2022年1期
关键词:一代人重构空间

孙金鑫

2021年下半年,“双减”带给所有教育人前所未有的影响。各地各校纷纷从作业管理、课后服务、家校协同、校外培训等多角度推进相关工作,切实减轻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如何在此基础上推进学校管理的系统性变革,进而建立新的教育生态,让校园里的每个人都过上一种幸福美好从容自在的学校生活?“双减”的尽头,必然是学校生活的重构。

苏格拉底说:未经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未经反思的校园生活也是不值得过的。《现代汉语词典》说,“生活是人或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生活是衣食住行各方面的情况”。“双减”之后,学生每天可能有10个小时在校生活,教师可能有十几个小时在校生活,大部分喜怒哀乐都要在校园内发生。他们在校内就不仅仅要学习知识锻炼能力,更要吃饭喝水穿衣打盹运动娱乐吵架和好。原有以知识教学为中心的学校时空和活动安排,可能也必须进行调整乃至重构。学校管理者亟须建立新的学校管理观。

我们要建立新的学校时间观。时间是最宝贵的不可再生的教育资源。所有教育人都有一种“时间紧迫症”。我们心里都清楚人生需张弛有致,但一旦孩子们的时间没有被填满,我们就会感觉没有尽职尽责,就会有责任恐慌。“双减”后我们要学会时间的“断舍离”,不仅仅要重新划分时间单位,也要让时间流转变得灵活宜人。时间长度要有利于师生活动,时间的结构要科学化和生活化:不仅仅要有学习和工作的时间设置,更要有休息和休闲娱乐的时间安排;不仅仅要有既定的公共时间,也要有碎片化的个人自主时间;既要有刚性的必须打卡的硬时间,也要有柔性的可以协商的软时间。

我们要建立新的学校空间观。在学校空间中,不仅仅要有教学空间,更要有运动、休闲、休息空间。既要有动的空间,更要有静的空间,有让师生能“发呆”放空的角落。既要有物理空间,更要有心灵空间,有能让孩子放飞自我的所在,如同浙江杭州二中刻意给学生保留的“二中之巅”。既要有学习空间,也要有能午休的空間,我们可能做不到像重庆谢家湾学校一样“每人一张午休床”,但午休时给孩子提供一个能平躺的地方应该不太难。既要有大空间,也要有适合小群体乃至小组活动的小空间。既要有简朴的劳作空间,也要有优雅的休憩空间。洗手间不仅仅是上厕所的地方,也是正进行牙齿矫正的孩子们饭后洗牙套漱口的地方,所以“厕所革命”不仅仅是农村和村小的事情,每个学校都可以有所作为。学校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空间选择,就是在给学生创建完整的社会生活实景。

我们要建立新的组织观。学校原有的组织制度的安排大都是围绕教育教学进行的。现在师生每天在校内生活十几个小时,学校变得更像一个大家庭,甚至更像一个微缩的社区,人人要想获得更好的生存体验,就要人人都负责,人人都操心。学校必须对此有相应的组织和制度安排。教学组织和非教学组织的功能可能会有交叉,教学人员和教辅人员的界限可能会变得模糊,甚至学生和教师、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界限也可能会更模糊。学校组织弹性不是变得更坚硬,而是更柔韧更松软。

我们要建立新的内容观。学校一切皆课程,与学生生命成长相关的内容都可能以不同的方式进入或渗透到课程中。丰子恺说,“人生有三层楼,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我们的内容供给,要为学生爬上这三层楼提供更多可能。

此外,我们还应建立新的行为观、新的评价观、新的家校观等等,此处不再赘述。无论如何,我们要从治标转向治本,从追求某一领域的优秀到追求学校生活的整体优质。我们需重新审视学校的制度与文化,重新设置教育教学组织与岗位,重新丰富学习资源,重新优化教学步骤,做好空间时间内容的基本建设与升级改造等。

为此我们还要建立新的话语体系。我们现在面对的是新千年的孩子。他们基本上生活在一个衣食无忧、信息便捷的时代,他们对美的感受与个性的追求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与其被孩子们“嫌弃”,莫不如有选择地向他们“投诚”,引进更易于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新话语体系,以更贴近这些小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引领他们走向更加幸福美好从容的学校生活。如体育可能被娃们吐槽,但健身可能显得更时尚;劳动教育显得土气,但“DIY”被他们追捧。

2021年的流行语,除了“双减”,还有“破圈”“元宇宙”。不破不立。人类历史中,生活一次次被疫情、被战争、被改革、被运动等重构,但都一次次涅槃重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热血。告别旧的生活总是要痛的,建立一种新的生活总是很难的。好在“一切过往,皆为序章”,生活无论如何重构,良知与成长都是永远的主题。

学校生活“元宇宙”元年,或许从此时开始。

(作者单位: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编辑 谢 凡)

猜你喜欢
一代人重构空间
青少年劳动教育实施的认知与策略重构
一代人
“双减”能否重构教育生态?
长城叙事的重构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重构
我们见证了
重要言论
我们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