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地理学视角下的陕西米脂张家湾村色彩分析

2022-03-04 10:05于天文艾攀攀
流行色 2022年1期
关键词:张家湾村庄色彩

于天文 艾攀攀

西安工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00

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的指导意见》中指出 “农房建设要尊重乡土风貌和地域特色,精心打造建筑的形体、色彩、屋顶、墙体、门窗和装饰等关键要素。”“传统村落中新建农房要与传统建筑、周边环境相协调,营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村庄环境。”由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的《陕西省“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规划》中指出“严格控制新建房屋体量和风貌,加强传统建筑保护修缮,改造提升既有房屋风貌,彰显地域特色、田园风光。”可见新时代乡村现代化建设中色彩规划的重要性。然而,我国乡村色彩规划研究与实施开展较晚,陕北又属于我国内陆不发达地区,陕北乡村传统建筑多残破坍塌、新建筑色彩杂乱无序,如何改变陕北乡村目前风貌,实现乡村振兴伟大目标,希望我国更多学者加入到乡村色彩规划理论与实践研究之中。

1.色彩地理学

色彩地理学由法国色彩学家让·菲利普·郎科罗教授创立,是介于色彩学和地理学的跨界学科,对世界各地色彩研究工作者产生深远影响。“色彩地理学”是对人们日常生活多个领域色彩进行研究,主要是对不同地域民居色彩表现方式与景观结合视觉效果的研究,以此对区域内生活居民色彩审美心理及变化规律进行考察。2在研究过程中对不同区域自然色彩和人文色彩做选址、调查、取证、归纳、编谱,来确认此区域的“景观色彩特质”后,归纳出地域色彩组合色谱,并对该领域色彩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该区域用色及构成情况,形成色彩组织构成图谱。

“色彩地理学”于上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在近二十多年研究与实践中,绕不开一位重要学者,他就是中国美术学院色彩研究所宋建明教授。宋教授作为较早将色彩地理学介绍到国内的学者,在多年实践中,他以“色彩地理学”原理为基础展开对我国城乡色彩规划实践,为我国城乡色彩规划与营造管理编制方法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宋教授师从郎科罗教授,留法期间在朗科罗教授 “3D色彩工作室”工作。回国后,由他编著《色彩设计在法国》一书,对郎科罗教授研究与实践成果进行详细介绍,引起了国内地理学理论和色彩理论相关学者关注。他带领团队完成了大量城市色彩规划与建筑色彩设计项目实践之后,深刻感到世界没有一个现成方法适合我国实际问题,提出宏观、中观、微观三大层次,“从天而降观城市色彩”、“一目了然观城市色彩”、“曲径同幽观城市色彩”、“举一还三观城市色彩”、“入木三分观城市色彩”五个维度的城市色彩分析法。

2.米脂县张家湾村简介

2.1 张家湾村自然环境

张家湾村是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龙镇下辖28个行政村其中之一,位于龙镇东北部连绵丘壑间的狭窄平原地带,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周边与马湖浴村、李家圪堆村、碎金驿村相邻。村庄右边无定河与其支流形成的“L”形夹角地带,当地人称为“小河畔”,邻水的自然条件对农作物生长创造了优越条件。如今,榆蓝高速公路镇川收费站设在此地,加大了张家湾村与外界的联系。

2.2 张家湾村建筑

张家湾村传统民居为我国西北黄土高原特有的建筑——窑洞,现存窑洞为独立式,独立式窑洞是一种掩土的拱形房屋,材料分为土墼与砖石。这种窑洞独立修建无需依靠山体,但仍然保留着窑洞特点,具有十分浓厚的民俗风情和乡土气息。

因年久失修张家湾村现存传统建筑大多数坍塌破损,从院落门楼残存的石雕图案上,仍然能感觉到昔日建筑的精美。[1]新建民居虽然保留大部分窑洞特点,但色彩已经完全与传统窑洞脱离,新建筑在低纯度土黄色调的环境中格外突兀,没有与传统建筑及周边环境相协调。张家湾村传统民居现状是陕北乡村民居现状的缩影,传统建筑保护工作已迫在眉睫。

3.张家湾村色彩调研分析

本次考察地点为张家湾村,色彩调研内容包括:张家湾村环境色彩、张家湾村传统建筑色彩、张家湾村现代建筑色彩三部分。时间为2021年11月中旬,现场色彩取样采用中国建筑色卡(CBCC)与张家湾村各个景观色彩要素进行比对,绘制色彩组合色谱表示各色彩在整个空间中所占面积比例(表1)。

表1 张家湾村色彩分类表和组合色谱

3.1 张家湾村传统建筑及构筑物色彩

张家湾村传统建筑按用色类别分为建筑与构筑物,建筑包括窑洞和院落门楼,构筑物立面为院落墙体。色彩要素主要包括屋顶、墙面、墙基和门窗。建筑和构筑物材料为砖石木,色彩多为材料本色,立面构成统一。按照色彩构成方式绘制色彩分类表、组合色谱和色彩组织色谱(表2)。

表2 张家湾村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色彩分类图谱、组合色谱及色彩组织图谱

传统建筑共有两种立面色彩组织形式。第一种立面为窑洞,其屋顶为平屋顶,立面只包括墙面、门窗。墙体主体为毛石砌筑,呈现偏红土黄色(0901 9.4YR8.5 / 1.2)、偏绿土黄色(0031 8.1Y8.5 / 2),大部分墙体上下通体抹灰,呈现亮土黄色(0131 3.1Y9 / 1.6);门窗木料日久现为棕色(0165 10YR / 2.8)。第二种立面为院落门楼,立面包括屋顶、木构架、墙面、基础。屋顶瓦片,呈现灰色(1713 N4.25);木构架为棕色(0165 10YR / 2.8);墙体为砖砌筑,呈现灰色(1713 N4.25),墙体局部抹灰,呈现米黄色(0141 0.6Y8.5 /2.4);门楼基础为毛石砌筑,呈现偏红土黄色(0901 9.4YR8.5/ 1.2)、偏绿土黄色(0031 8.1Y8.5 / 2)。院落墙体材料与窑洞墙体同为毛石砌筑,呈现偏红土黄色(0901 9.4YR8.5 /1.2)、偏绿土黄色(0031 8.1Y8.5 / 2)。

3.2 张家湾村新建筑及构筑物色彩

张家湾村新建窑洞及院落大门围墙用色完全脱离了张家湾村原有色彩样式。色彩要素主要包括屋顶、墙面和门窗。建筑和构筑物材料为红砖砌筑,色彩不再是材料原有色彩,表面多为饰面砖与粉刷涂料进行装饰。

新建窑洞添加了房檐或斜面屋顶,呈现深蓝灰色(0623 6.3B6/1.6)、大部分新建窑洞墙体立面上下通体抹灰,呈现灰色(0451 0.6P7.5/1.8);少部分墙体里面粉刷涂料为灰绿色(0972 0.6GY7/1)、黑色线条模仿砖缝进行装饰,呈现黑色(1716 N2.75);门窗选用白色铝塑材料。院落大门不再遵循传统门楼样式,大门左右简化为两根方形柱子,柱顶用方砖砌筑成简单柱头装饰并安装圆形灯,呈现暗红色(1685 9R4.4/9.1)、大门为紫灰色(0365 3.8RP3.5/2.8);院落墙体材料为红砖砌筑,呈现灰红色(0282 8.1R6/3.6)。

3.科学规范的色彩体系

面对米脂张家湾村风貌现状,只有在规范化、标准化色彩规划体系指导下,才能正确指定出村庄和谐配色,为居民创造一个舒适宜人环境。和谐与特色作为乡村色彩规划两个基本点。首先,和谐是乡村色彩规划首要标准,乡村色彩规划方案要在符合当地自然环境与已有人工景观色调基础上,呈现出具有秩序感的色彩构成方式。其次,国内乡村大部分传统风貌已发生了改变,乡村色彩大多呈现出“千村一面”特征,每个村庄都有自己历史、故事、文化,而这些特征应由色彩外化出来(如图1)。

图1 俯瞰米脂县张家湾村色彩(图源网络)

乡村色彩规划应采用孟塞尔颜色系统对配色范围进行划分推荐,孟塞尔颜色系统由美国画家、美术教育家A.H.孟塞尔在1905年首创,后由美国光学学会的孟塞尔色空间分委会对其色彩表示系统进行重定义与修正。孟塞尔颜色系统属于显色系统表示法,其表示数值具有更直观的色彩感知,对普通大众理解和使用具有更高可行性。避免实际色彩操作与色彩控制出现偏差,从而增强色彩指导的可实施性。孟塞尔颜色系统对物体表面的色彩知觉,按色相(hue)、明度(lightness)、纯度(chroma)三个心理属性进行尺度化,将色的连续变化制作成色彩系统,并构筑了三维色立体。色相(hue):在实际使用中,色相会影响乡村建筑和构筑物之间色彩协调性,建筑之间色相接近容易获得调和的视觉感受。明度(lightness):在乡村色彩规划实施时要注意建筑物与周围环境色彩明度关系的协调,如建筑为高明度颜色,容易从环境中突显出来,反之,会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纯度(chroma):高纯度色彩组合会引起注意力,而低纯度色彩组合易于融合,通常建筑物会采用低纯度颜色。按照“色彩地理学”建筑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具体指标会根据民居材料与色彩特点有所差别,位于内陆山区或林地的民居,建筑修建选用木材作为材料,所以颜色呈现比较深,而沿海民居建筑选用石材作为建筑材料,颜色呈现较浅。

张家湾村色彩规划要坚持以体现农村特色、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为原则,运用科学规范化色彩体系,对乡村自然条件、历史人文环境进行科学色彩分析,创建其自己的色彩DNA信息库,遴选出符合地域特征与心理情感的色彩图谱,使村庄色彩保持系统性和整体性,才能打造出村庄美、生活美、生态美的美丽乡村。

4.张家湾村色彩调和应用

色彩调和思想是色彩地理学核心思想之一,此思想应作为张家湾村色彩规划原则应用于乡村色彩规划实践之中。乡村色彩规划目标应依据村庄类型而确立,有以田园风光为特征的村庄、也有人文景观为特征的村庄,两种类型村庄色彩规划设计基准和重点会随之不同,张家湾村属于田园风光为主的村庄,在色彩景观营造、乡村特点方向上应有所侧重。张家湾村所处环境及建筑规模与城市不同,色彩规划套用城市色彩规划方案是不科学的,张家湾村建筑密度与高度普遍低于城市,色彩以自然色彩为主导,呈现土黄色调,民居和构筑物色彩构成由所采用的建筑材料决定的,一般会就地选用建筑材料,如石材、木材、生土,加工而成建筑材料,如:砖瓦、白灰等原料一般也取自乡村周边天然材料加工而成,这些色彩纯度较低的材料,使人工色彩与自然色彩相调和,达到与自然背景色彩有机融合(如图2)。

图2 自然色彩与村中建筑的有机融合(图源网络)

张家湾村建筑景观色彩调和包括:建筑个体外立面色彩调和、建筑个体与村貌整体之间的色彩调和。建筑外立面色彩调和分别从基调色、辅助色、点缀色进行限制,基调色占建筑用色中的主要位置,和谐的色彩基调是对色彩色相选择和色彩明度与纯度加以限制而形成的。张家湾村建筑景观色彩应延续传统民居低纯度土黄色和棕色彩组合方式,使新建筑与传统建筑相协调。辅助色限制主要是控制其在建筑外立面的使用面积,面积不应对建筑外立面基调色产生干扰。另外,要对辅助色具体使用位置进行限制,如:窑洞辅助色只能应用于门窗或者立面底层部分。点缀色在建筑外立面的运用能表达出房屋性格,对点缀色使用限制与村庄所在区域密切相关,如传统保护村落应控制点缀色的使用,而在一些非传统、远离景区村落,村庄中可以使用点缀色展现村庄活力。

整体村貌色彩调和包括:采用美学通用原理和色彩感知原理进行色彩调和、通过景观点或高点眺望村庄获取色彩信息相协调、色彩使用面积和色彩数量限制三种方法。乡村色彩整体调和常用方法,应遵循美学通用原理和色彩感知原理,由城乡规划相关部门统一制订规划方案,发放地方色彩管控行政团体,地方色彩管控团体依据下发文件对管辖民居及构筑物色彩三属性进行限制,从而达到村庄建筑景观色彩调和效果。乡村色彩规划整体调和也要考虑从村庄周边景观点或高处远眺村庄的视觉色彩感受,一种是对处于乡村重要位置的建筑、体量大于周边的建筑、村庄比较突出的建筑进行色彩规划设计时,房屋业主要从近、中、远三个景别拍摄照片,建筑外立面色彩实施方案要与以上三种景别呈现的景观色彩相调和。另一种由当地政府决定或村民投票选出村庄重要地点为眺望景观地点,村庄色彩营造方案要与从景观点向村庄眺望的色彩感受相符合。

5.未来陕北乡村色彩规划展望

首先,陕北各乡村要加快对现存传统建筑进行修复,留住传统建筑色彩DNA。由于历史原因,陕北村庄传统房屋大多年久失修、破败坍塌,传统建筑岌岌可危。因传统建筑是不可再生的,所以,要加大陕北乡村现存传统建筑保护、修复力度,精心复原传统建筑形体、色彩、屋顶、墙体、门窗和装饰等关键要素,将带有陕北传统基因的建筑留住,让具有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的建筑景观重新呈现在黄土高原之上。陕北乡村应以原有传统建筑色彩基调为基础,控制周边新建筑色彩选用范围,避免混杂的新建房屋色彩影响村庄整体风貌,让新建筑与周边环境色彩相融合,达到乡村色彩风貌和谐统一。

其次,陕北乡村在完全复原建筑景观色彩基础上要加大乡村绿化建设力度。新时代乡村面貌应在蓝天、青山、绿水映衬下得到展现。在陕北乡村色彩规划上,加大环境保护管理,继续深化与完善乡村系统性绿化建设,建成有层次、有美感的乡村自然景观。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导村民不盲目引进外来植物品种的生态意识,鼓励居民在院落周边栽种符合地域播种和生长绿植,增加多样本土植物品种,构建“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的自然景观。将绿化建设融入进乡村色彩规划之中,保护村庄固有乡土气息,让地域文化充分展现,让村庄色彩更具活力、更加明快。

未来乡村居民在规范化的乡村色彩管控流程下,展开美丽家园建设,让村庄呈现出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乡土”不代表不发展,我们要紧跟时代发展脉搏,乡村色彩规划不能只停留在村庄规划层面,村民要提高乡村建设意识,将乡村建设提升到生态建设高度上,从自然、人文、人工环境角度探索符合生态村发展的着力点和发展模式,推进乡村生态文明战略,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结语

基于“色彩地理学”的乡村色彩规划体系,能唤醒和修复陕北乡村独特的色彩DNA,使人工色彩与自然色彩合理组成乡村色彩基调,摆脱乡村之间同质化、视觉审美疲劳、地域文化丧失等一系列问题,营造出具有乡土气息和地域特色的新陕北乡村,不仅提高了陕北乡村人居生活环境品质,而且也增强了广大乡村居民的归属感、幸福感和获得感。未来陕西应加大乡村色彩规划力度,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村庄积极展开试点建设,为陕西省“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规划实施提供实际参考经验。

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乡村振兴局 关于加快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的指导意见》,建村[2021]47号

2《 陕西省“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规划》,陕建发[2021]1085号

猜你喜欢
张家湾村庄色彩
又唱张家湾
我的小村庄
通州区张家湾镇党委:聚力高校资源共促古镇发展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漕运古镇张家湾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村庄
用散布分析研究北京张家湾出土龙泉古瓷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