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背景下加强“四史”教育的内在逻辑和目标指向

2022-03-04 15:20陈殿林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四史历史精神

陈殿林,任 苒

(合肥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重视历史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加强“四史”教育是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实践要求,也是新时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现实要求。进入新时代以来,媒体融合不断向纵深发展,网络日益成为主舆论场。新的媒体环境为“四史”教育品质提升和路径拓展带来新机遇,也成为意识形态安全和思想政治稳定的新风险点。在此背景下,剖析加强“四史”教育的内在逻辑与目标指向,有利于提高“四史”教育的现实针对性,构建“四史”教育长效机制,应对新时期历史虚无主义的挑战,从而为全党全国守好初心、担好使命筑牢精神根基。

一、融媒体背景下加强“四史”教育的内在逻辑

(一)历史逻辑:对中国共产党历史教育实践的经验总结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高度重视历史教育实践。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结合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历史任务,持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历史教育实践活动,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了历史经验,成为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以满足革命战争需要为中心,将历史教育同民族复兴、国家存亡结合起来;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教育在曲折中发展;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历史教育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展开,引导人民以科学的眼光看待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历史教育立足于新的历史方位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科技变革为依托,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正确总结中国共产党历史教育实践历程的经验,是党有效开展历史教育实践的关键。首先,在历史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确保历史教育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前提,也是历史教育实践活动中必须遵守的根本原则。其次,通过组织化的历史教育手段,增强教育效果,提高学习效率,夯实党员和群众的理论素养。最后,党在不同时期的历史教育围绕不同时期的主要任务展开,审时度势,服务大局。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主要矛盾发生转变,历史教育的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变迁。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历史教育的形式和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在此背景下,必须深刻总结以往党的历史教育历程并从中汲取经验,以便从容应对新环境下的新挑战。

(二)现实逻辑:破解融媒体背景下网络舆论困境的迫切需要

融媒体背景下,随着传播生态和传播格局的深刻变化,网络舆论环境日趋复杂,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范难度增加,网络参与的非理性因素膨胀。“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互联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搞不好会成为我们的‘心头之患’”[1]。党和国家主动应对挑战,开展“四史”教育,丰富网络传播内容,汲取历史智慧,引导网民回归理性思考。

第一,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抵御意识形态风险。融媒体时代,网络空间的圈层化日益突出,“信息茧房”的膨胀易导致舆论主体在网络空间抱团发声,产生“回声”效应。另外,在现有的算法模式下,每个主体在接受信息推荐时都处在某种封闭的信息空间中,主流意识形态很难进入这些封闭空间。这些刻意制造的、封闭的、隐匿的、碎片化的信息,为多元社会思潮的滋生提供了土壤。在融媒体环境下,非主流意识形态内容的影响效率提高,使主流意识形态面临风险。“四史”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意识形态教育。加强“四史”教育,有利于提高党的意识形态领导力,增加网民的意识形态定力,使其自觉抵制错误意识形态的侵扰。

第二,丰富网络传播内容,增强网络信息的价值性。融媒体时代,崭新的媒体形式层出不穷,信息的传播格局逐渐被重塑。各种思想相互博弈且愈发活跃,增加了舆情管理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信息传播的标签化现象和群体极化现象越发显著,出现新闻失实、信息失真、断章取义、内容低俗等问题。在“流量为王”的诱导下,出现了“科技越发达,营养越匮乏”的怪相。主流媒体应当提高自身定力,在浮躁的环境下坚持“内容为王”,提高网络传播内容质量。“四史”教育为媒体传播提供了丰富的高质量内容,主流媒体应在确保传播内容质量的基础上丰富传播形式,促进思想和舆论共振。

第三,涵养理想信念,引导理性行为。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网民的自我赋权,使网民拥有更快、更强的自我表达渠道。个别网民抱团发声,在不断肯定自身观点中形成偏激意见;还有一些网民面对争议,在从众心理作祟下选择缄默不言。这些非理性特征把对舆论事件本身的关注延伸到其他领域,引发了群体意识的“失焦”,甚至引导网民产生非理性倾向,恶化网络环境。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和人生哲理,不仅是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营养剂、教科书,也是清醒剂。“四史”教育是党和国家对技术带来的非理性挑战的有力回应,是启迪智慧、呼唤理性的教育活动,可以帮助网民尤其是青年网民提高理性思考的能力,坚定理想信念,从而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三)理论逻辑:对中国共产党人有关历史学习思想的理论继承

重视学习和总结历史,善于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有关历史学习的理论体系。这些理论是加强“四史”教育的重要思想理论来源,为深入认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是融媒体背景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理论基石。

毛泽东在革命战争年代就重视历史学习,指出“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2]533,并且多次强调自己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2]534,高度重视学习党的历史;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后也重视历史的学习,指出“要学点历史,青年人不知道我们的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3],并强调“要懂得些中共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4];江泽民认为党的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历史,“要努力学习中共历史特别是中共近现代历史和党的历史,并通过这种学习努力掌握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党的优良传统”[5];胡锦涛认为历史是一座精神宝库,指出:“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我们要更加注重用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史来教育干部和人民。”[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党和国家依然将历史学习摆在重要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有关以史为鉴的新思想、新论断,形成了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历史观。[7]习近平将历史看作人类最好的老师,主张从历史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尤其是从“四史”中汲取营养,通过“四史”教育加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进而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

(四)实践逻辑:运用历史思维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应然之举

学习历史,不是单纯学习历史的记载和历史的再现,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中培养历史思维。历史思维是一种以历史材料为蓝本和依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解决现实具体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思维活动。[8]党员干部在历史学习中探寻历史规律,培养历史思维的意识和能力,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过程中汲取历史力量,从而做到以史为鉴,助力实现“中国梦”。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百年光辉的历史,是激励我们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能量宝库。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以党史教育党员干部,使其在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在党史中吸取教训,在党史中总结经验;新中国史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要获取明确的理论认识,最好的道路就是从本身的错误中学习,‘吃一堑,长一智’”[9],在新中国史中汲取正反两方面经验;改革开放史是一段踔厉奋发的历史,学习改革开放史,就要厘清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时期的关系,从改革开放史中总结经验、汲取力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我们要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曲折性、长期性和必然性,在学习他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中强化对历史三大规律的认识,在个性中把握共性,在共性中凸显个性,以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创新。党员干部在“四史”学习中锻炼历史思维,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和方法解决现实具体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二、融媒体背景下加强“四史”教育的目标指向

(一)学史明理:在“四史”学习中把握历史规律,学习理论成果

1.把握历史规律

毛泽东认为规律是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得来的,一旦离开历史发展的过程,规律是说不清楚的,“研究问题应该从历史的分析开始”[10]。融媒体环境下传播方式剧变,纷繁复杂的网络社会中各种思潮相互激荡。但是,规律作为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不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加强“四史”教育,有助于把握客观实在的历史规律,汲取真理力量,培养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与坚定实践者。

学习“四史”可以更加深刻地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主要是指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发展这一规律,本质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互动关系,表现为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要矛盾的互动关系。马克思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一个曲折且漫长的过程,由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决定,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融媒体环境下,西方敌对势力以网络为渠道,通过各种“微”媒介唱衰社会主义,企图通过意识形态渗透遏制中国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学习“四史”有利于党员干部提高辨别能力和眼力,在准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勇敢拆穿西方敌对势力的谎言。

学习“四史”可以更加深刻地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是共产党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回答。在当代中国,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就是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融媒体背景下,一些偶发的的恶性事件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制造诋毁社会主义、诋毁改革开放成果的言论。党员干部在学习“四史”中不断加深对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厘清思想认识、凝聚思想共识、汇聚发展力量,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学习“四史”可以更加深刻地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是“研究共产党在什么样的条件下,由于什么原因,采取什么方式,来获取、巩固政权,或者动摇、丧失政权”的规律。[11]融媒体背景下,党领导下的主流媒体应当发挥引领作用,讲党性的同时也要讲人民性,宣传党的主张的同时也要传达人民的心声。学习党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有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在本质上的有机统一,理解党的执政方式和执政理念,理解党提高执政能力、加强党的建设的必要性。

2.学习理论成果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融媒体时代,无论舆论环境、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如何变化,宣传思想工作都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站位,宣传党的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服从党的决策部署,积极传达党对重大形势的判断。理论是历史在观念形态上的再现,历史学习是对理论学习的溯源。想要学懂党的理论,必须先学好“四史”,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渊源、发展历程、重大意义的理解置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新中国历史、改革开放历史和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中进行考察,增加对理论的理解与领悟。

学习“四史”,有助于我们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党历经百年艰难险阻,不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理论。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历史,才能真正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机理;了解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实践,才能形成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认识;了解社会主义发展史,才能真正明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融媒体背景下“四史”教育的形式多样、渠道多线、平台多元,我们应根据教育对象的年龄、身份输出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最大程度地提高“四史”教育效果。

(二)学史增信:遏制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牢固树立“四个自信”

1.遏制历史虚无主义传播

“四史”教育是遏制历史虚无主义的网络传播的有效途径。融媒体环境下,网络成为一些思潮滋生的温床。历史虚无主义利用网络的隐蔽性和去中心化特征在虚拟空间进行传播,演变出软性历史虚无主义等多种新形态,使缺乏辨别能力的网民受到荼毒。历史虚无主义存在理论上的悖论。首先,在本体上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网络传播中的历史虚无主义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通过篡改或者断章取义来扭曲历史,只顾自己利益而不顾国家和民族利益。其次,在方法论上表现为自发崇拜性。历史虚无主义在传播言论时一味迎合网民的喜好,满足其感官快乐,将历史碎片化、娱乐化、庸俗化,违背历史的客观现实。再次,在认识论上趋向于非理性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否认理性在历史中的作用,以牺牲历史的整体性特征为代价,得出违背规律和事实的结论。最后,在价值观上表现为极端利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网络传播者们以探寻历史真相、揭开历史奥秘为旗号,实际上是通过篡改历史实现不可告人的目的[12]。融媒体背景下,历史虚无主义的网络传播严重干扰网民的历史认知,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党和国家在思想上高度警惕历史虚无主义带来的风险,在技术上不断丰富甄别历史虚无主义的手段。要大力培养网络意见领袖,加强舆论监管,推进唯物史观和史学研究成果的大众化,增强网民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辨别力和自觉抵抗力。要动员全社会学习“四史”,提高网民的历史素质和修养,使他们拥有辨别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者的能力与勇气。

2.牢固树立“四个自信”

加强“四史”教育是坚定“四个自信”的前提与要求。“四个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信念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取得的,也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科学的产物。”[13]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在融媒体时代下,互联网日益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只有牢固树立“四个自信”,才能确保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从根本上净化网络环境、维护国家安全。

“四史”蕴含“四个自信”形成的历史逻辑,展示了我们对社会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社会主义制度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历史经验中得出的伟大成果,历史已经反复证明党和人民的道路正确、理论科学、文化先进、制度优越。“四史”教育从历史的角度把握“四个自信”,在史实的回溯中呈现自信,在精神的赓续中传递自信,从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维护国家政治安全。

(三)学史崇德:净化网络环境,传承中国精神谱系

1.净化网络环境

融媒体的迅速发展与移动网络的快速普及,增加了个人的发声机会,舒缓了紧张的社会情绪。但是,网络的便捷性与隐匿性也给负能量的滋生提供了可乘之机。近年来,网络上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即“贬低中华文化,否定中华文化的历史贡献,否定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史,歪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歪曲改革开放的历史。这些就是负能量。”[1]53融媒体环境下,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思想指导网络的多元思想,唱响网络主旋律,确保马克思主义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指导地位,坚决同负能量展开斗争,积极治理网络环境,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

“四史”教育在运用线下教学模式和传统媒体平台的基础上,开拓了微视频学习、公众号打卡学习、直播学习等新的学习渠道,为教与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丰富了教与学的形式。另外,在表达形式上,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拟定不同的教学方案。“网络传播有分众化、差异化的特点,做好网上正面宣传,不能搞广谱适用、大水漫灌那一套,不能‘一招鲜,吃遍天’,靠一个腔调,一种风格包打天下。”[1]76尤其是在针对青少年群体的教育中,要“创作更多青少年喜爱的网络文化产品,把要讲的道理、情理、事实用青少年易于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呈现出来。”[1]78如在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新媒体推出建档百年主题MV《少年》,以网络流行歌曲为载体,紧紧扣住青少年的喜好,利用新媒体渠道,实现“精准教育”,以团结、带动更多青少年与党同心、与党同行。

2.传承中国精神谱系

作为网络使用的重要群体,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在网络环境中容易生成消极情绪。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构建起伟大的中国精神谱系。中国精神谱系以党的历史演进为脉络,以精神品格为内容,以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精神风貌为标志,反映党带领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四史”教育作为传承中国精神谱系的重要行动,力图将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转化为精神谱系的传承人与发扬人,为其注入精神动力,增添精神力量。我们在党史中领悟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在党史、新中国史中领悟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艰苦创业精神;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中领悟小岗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等改革开放精神;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领悟钉钉子精神、工匠精神、宪法和法律精神、抗疫精神等新时代的奋斗精神。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新中国的建设史、改革开放的开拓史、社会主义的演进史是精神谱系诞生的历史源头,也是精神谱系持续更新、发展的现实活水。因此,历史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赓续精神的过程。

(四)学史力行: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唱响网络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在融媒体环境下,形形色色的意识形态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形成了冲击。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思想指导网络的多元思想,唱响网络主旋律,提高网民对网络意识形态的辨别能力。“开展网络斗争、加强网络管理、弘扬网上主旋律”成为当下的重要工作。融媒体环境下开展“四史”教育,就要在网络平台上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学习党史,就要学习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百年奋斗史,学习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史,学习中国共产党不断自我革命的自身建设史;学习新中国史,就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厚植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激发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中;学习改革开放史,就是学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就是学习中国共产党人在历史重要关头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就要学习世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历程,从而深刻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性、创新性、发展性[15]。由此可见,融媒体环境为“四史”教育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拓展了思想宣传的阵地,同时也要通过“四史”教育的契机,净化网络环境、营造学习氛围、凝聚爱党爱国精神。

2.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融媒体环境下,网络成为信息来源、信息共享的超级平台,网民在网络上输出信息的同时获取信息,这些信息在人脑中加工、改造,不仅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观点、价值观念,更会影响他们对国家、对社会的观点和看法。基于此,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构建线上线下“同心圆”,成为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当下,“四史”教育成为凝聚共识、构建“同心圆”的重要契机。一方面,“四史”教育帮助我们认清形势、把握大局。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始终基于对历史方位的精准勘定来定位理论主题,始终围绕满足人民阶段性的需求展开实践探索。当下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当今世界局势作出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正确判断,指明我们已经站在新的历史方位,进入了新时代。另一方面,“四史”教育帮助我们明确主要矛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经历了多次改变,从“落后的农业国与先进的工业国之间、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再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的变化是社会发展合力的结果,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我们在“四史”中探寻主要矛盾变化的历史逻辑,在主要矛盾变化中把握变与不变的实践辩证法,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融媒体环境下,我们需要通过“四史”教育认清局势、把握大局、明确主要矛盾,并积极将“四史”教育的成果付诸实践,不断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构建线上线下“同心圆”,鼓舞、动员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共同致力于党的建设、改革开放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

三、结语

随着融媒体时代悄然而至,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传播渠道与日俱增,这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新风险与新机遇。这种背景下,党中央基于对中国共产党历史教育实践的经验总结、破解融媒体背景下网络舆论困境的迫切需要、对中国共产党人有关历史学习思想的理论继承和运用历史思维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四史”教育,实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标,汲取奋进的力量,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我们应当以“四史”教育为契机,进行思想淬炼,筑牢理想信念,强化初心使命,有效化解融媒体背景下意识形态面临的诸多风险,坚定走好中国道路,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续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猜你喜欢
四史历史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