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第一学段“猜读”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2022-03-04 21:53章小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信息港小学3100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字音课后练习词语

章小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信息港小学 310000)

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先生认为,孩子读书可以“似懂非懂” “连滚带爬”“连蒙带猜”,而陶行知先生也说过: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自主去开发文化金库和宇宙之宝藏……对孩子的阅读,教师要授之以渔,要教读书方法。

为了给中高年级“预测”等阅读策略的学习奠定基石,统编教材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第一学段教材中,通过课后练习、文中泡泡、字词句运用等进行“猜读”练习,让学生读中猜,猜中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最终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一、统编教材第一学段“猜读”教学的教材透视

1.内容概览

(1)一年级概况

一年级教材通过课后练习与小泡泡,共安排了

次猜读,以猜读字音为主。一年级下册最后一篇课文,鼓励学生尝试用一年积累下来的猜读方法,大胆猜读,交流猜读方法。

如一年级上册:识字9《日月明》和课文14小蜗牛》都以课后练习的方式呈现,前者要求学生猜出字的意思,后者需要在图画的帮助下,猜出加点字的读音。

而在一年级下册中编排了三篇课文,有《树和喜鹊》《咕咚》和《小壁虎借尾巴》,分别以小泡泡及课后练习的方式呈现。通过借助语境猜词义,借助插图和构字特点猜字音,用已有认知经验猜字音词义,并能交流猜读方法。

(2)二年级概况

“猜读”在二年级上册教材的呈现方式与一年级相比,形式更丰富,除了在第9、11、15、23、24 五篇课文中有猜读的实践运用,还在语文园地四、五和八的“字词句运用”中以多种方法猜字,并引导学生交流猜读方法。

到了二年级下册,“猜读”在教材中呈现次数有所下降,以猜读词语意思为主,交流猜读方法,增加了查字典验证。课文5、识字3、课文9 都在课后练习中对猜读进一步训练,而语文园地三、六、七则继续在“字词句运用”中猜词语的意思,增加了查字典验证自己的猜想。

2.教材价值

(1)引导有意识阅读,体验阅读乐趣

“连滚带爬”“连蒙带猜”是一种自然存在的阅读心理,学生在阅读的时候,都会无意识地运用这一策略。作为游戏似的阅读方式,符合低段学生游戏心理的特征,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不知不觉中成为积极主动的阅读者。

(2)提倡“有根据猜”,激活学生思维

罗列了统编教材第一学段的猜读内容后,笔者将猜读内容进行了梳理归类,便于发现规律,精准解读,发现教学价值。

首先是“猜什么”。四册总共有21 处“猜读”任务,有14 处安排在文中小泡泡和课后练习,7 处出现在语文园地中。第一类是猜读音,从课后练习拓展到语文园地中,总共有6 次练习。第二类是猜意思,猜字、词、句子的意思,有12 次练习。剩下的3 次是猜偏旁的意义。

然后是“怎么猜”。一年级上册的猜字音,是要求借助插图猜测。一年级下册的2 次猜字音,除了可以借助插图外,还可以借助上下文语境、汉字的构字规律、已有认知经验等多种方法猜读,并交流猜读的方法。二年级的多次猜读,更体现出有根有据的“猜”的意图,并着重强调:你用什么方法猜的,用这个方法你还学会了哪些,并尝试用查字典的方法进行自我验证。综上所述,“怎么猜”由“简单猜”向“有根据猜”提升。“有根据猜”让猜读不仅是好玩的猜谜游戏,还可以激活学生思维,并在猜读交流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体现能力梯级,培养自主阅读

“猜读”在不同册次,承担着不同的任务,体现出学生能力发展的梯度。

如对字音的猜读,从一年级上册《小蜗牛》到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风娃娃》,要求从图画猜读到语境猜读,从单项猜读上升到整合猜读,从学习上升到实践运用。猜意思,从猜字义到词义再到猜句子的意思,难度逐步提升,呈现学习—交流—运用—验证的发展梯度,力图做到与中高年级“预测”等策略单元的有效衔接,为学生自主识字自主阅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统编教材第一学段“猜读”教学的实践

1.有“思”有“想”,兴趣中促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一个有效方法就是让学生充分地读,在猜中读,在读中猜。既然是“猜读”,猜错现象就在所难免,所以在学生“猜读”的时候,教师不宜急于给出答案,因为需要在“猜读”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主动学习,将方法融入学习过程,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1)观察中发现着“猜”

统编语文教材,色彩明快清新,漂亮插图多。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课文中生动的故事形象,亮丽景物,都能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是课文的第二语言。在课堂上留足时间,鼓励学生借助图画,去观察发现,引导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如一年级上册《小蜗牛》教学片段:生1:第一幅图上一只蜗牛在慢慢爬着,再看蜗带着“虫字旁”,所以我猜读“蜗牛”。第二幅图上画着树木,可是树木两个字我都认识,所以图2 我猜不出。生2:第二幅图上是很多树枝,枝头有绿绿的小叶子。再看字“芽”下面的是“牙齿”的“牙”,所以我猜是“发芽”。

上面的教学片段,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加点生字,用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进而帮助学生猜出字音。并通过互动交流,引导学生经历从“蒙猜”到观察发现的学习过程,这是培养提高低年级学生认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的良好途径。

(2)联系中理解着“猜”

统编教材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利用上下文语境,理解字词句的意思。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和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都将“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作为整个单元的语文要素。

例如,一年级下册《树和喜鹊》教学片段:

师:我们先来到从前,去看看孤单的树和孤单的喜鹊——教师范读,引导想象。

师:只有一棵树,只有一个鸟窝,只有一只喜鹊(板贴词卡)这样孤零零的画面,用第二自然段中的一个词语来说就是——孤单。

小结学习方法:我们读了第一段,就理解了“孤单”这个词语的意思。读读上面的句子找找词语的意思,这真是学习词语的好方法。再把这个词语读一读。

随着学习经历的丰富,学生对联系上下文语境猜读,联系已知生活经验猜读等越来越得心应手。联系中理解“猜”,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升思维力的有效训练。

2.有“理”有“据”,思辨中长语言

学生对字词句进行了“猜读”,感受了思考的乐趣,不管答案是否正确,学生都有一吐为快,与人分享的心理,也有验证自己猜读成果的迫切心情。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契机,激励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过程与人分享。在引导学生交流的时候,相机对学生提及的方法进行梳理,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交流获得新的学习方法,习得语言。

(1)先“猜”后“说”

高效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乐趣的,所以在猜读”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从简单开始,玩着猜、蒙着猜,利用各种方式鼓励学生大胆猜测的同时,不要忘了大胆说出来。在给予学生“猜”的勇气与胆量的同时,主动去寻找“猜”的依据。

如教学二上《纸船和风筝》一课,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先“猜”后“说”,用“说”把思维过程表述出来。

板块一:梳理猜读方法,形成思维导图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篇与风筝有关的有趣故事(出示课题)。像这样没有拼音的课文,我们在一年级已经学过3 篇,那么,碰到不认识的字,我们是怎么读的吗?

学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形成思维导图。

板块二:运用猜读方法,自读自猜

师:真棒,这些方法概括成一个字,就是——猜”。今天,我们就要用这些方法来学习新的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来猜一猜。

要求:①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生字或不理解的词语,猜猜读音或意思。

②读完后,说说你是用什么办法猜出来的,做好交流的准备。

(2)先“猜”后“论”

语文教学中,要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形象,并能有依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猜读”办法往往不止一种,加上学生接受能力、思维能力发展不尽相同,所以学生各有各的理由。在有限的课堂内,小组合作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在小组合作中,借助猜读要求,鼓励学生在组内发表自己的猜读方法与依据,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在轻松愉悦中,通过讨论,集合小组的力量,感受猜读的魅力。

(3)先“猜”后“证”

课堂上,真正能够让学生感兴趣的,其实是学习本身,就是当学生觉得他在猜的过程中不断开动脑筋,会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同,他获得一种学习的成功感的时候,内心的学习积极性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会进一步更想要投入接下来的学习当中。学生从一年级上册开始猜读,到了二年级,就会获得多种方法。再通过多方面的验证,使得学生的思维力、表达力得到真正的飞跃。如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教学片段:

师:[出示“墙壁(bì)”一词]你猜,这个词儿读什么? 众生:墙壁。

师:(出示字卡:墙)这个字读? 生1:墙。

师:这么肯定?这个字没有学过,上面也没有拼音,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生2:这是个形声字,左边是个“土”,墙壁是土做的,所以我猜是读墙。

师:你通过看字形进行猜读,“提土旁”表示意思,可右边部分不认识,下面有一个“回”我倒认识,你猜,这个字会不会读“回”啊? 生3:不会,因为后面的字我认识,是“壁”,不可能读“回壁”,不通,读“墙壁”很通,所以我推测这个字读“墙”。

师:你很有语言感觉,通过想词语来猜读。但也有可能是“隔壁”啊,这个字会不会读“隔”啊? 生4:不会,我有一个办法,就是借助课文的插图猜,你看图上小壁虎就趴在墙上。小壁虎最喜欢待在墙上了,所以我猜是“墙”。

师:大家有这么多的方法猜读,都认为该读“墙”。那么到底猜对了没有呢?(出示墙的拼音)

有“理”有“据”地“说”,让“猜读”不仅仅是思维的碰撞与飞扬,更是学生大胆言说,成长语言的重要一环。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猜读”不是唯一的学习方法,但在低年级识字阅读教学中不失为一种激发学习兴趣,激活思维,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良好教学策略。

“猜读”,开启阅读策略之门,聚力智慧言语共长,让学生做积极主动阅读者。

猜你喜欢
字音课后练习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课后练习中语文要素落实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找词语
部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特点及教学建议——以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
“多说一遍”字音字义大不相同!
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设计与使用问题的研究
一枚词语一门静
《诗集传》叶音与宋代常用字音——叶音同于韵书考论之二
小学音乐教材课后练习使用方法之管见
《泊船瓜洲》一诗中“间”的字音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