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科素养类网络课程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2022-03-04 21:53付琦北京西城教育研修学院100035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研修议论文学科

付琦(北京西城教育研修学院 100035)

一、课程设计背景

1.时间背景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节奏,为了贯彻国家“停课不停学”的政策,各级教委组织教师根据教学计划,每周为学生提供了不少于《课程标准》要求的线上教学内容。作为被称为“教育高地”的北京西城区,除了为北京市西城区师生录制体现《课程标准》理念的高质量的线上教材同步课程外,还发挥西城教育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为全国教师和学生提供更丰富的优质课程资源,特别是组织开发教材体系之外的英语语言学习类课程。

2.教学背景

对于语言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的角度和学习的素材,除了来自教材的词汇、语法、阅读文本,教材的编排体系,还应有更多元的角度和选择。教师要学习和利用网络提供的实时、个性化学习资源,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帮助学生拓宽学习渠道,深化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融合。依照这样的思路,笔者设计开发了跳出教材体系的网络课程——学科素养课程。这套学习课程的设计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语言的角度和素材。

3.问题挑战

在以往的网络课程中,笔者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纯语言类课程不足

各级网络课程建设基本按照教材章节进行授课,或是针对中高考复习指导,缺乏跳出教材体系和考试内容的纯语言类学习课程。

(2)相同知识内容重复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总在同样的教学、学习体系内重复同样的知识点,会产生倦怠情绪。

(3)优秀教师资源缺乏

学校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未能充分发挥更多优秀教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

(4) 考题成为学习载体

教师常年面对的英语学习出口是中、高考,忽略语言学习有更多的角度。

(5)学生生源不断变化

为了促进学校的均衡发展,使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很多学校的生源较多年前发生了变化,这无疑给学校的管理和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挑战。在英语学科尤为明显。有的同学跟不上,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又吃不饱。

二、课程内容初探

基于以上的英语教学现状,以及现在已有网络课程中的优势与不足,笔者决定尝试创建一套系统的关注教师和学生终生语言学习能力的课程,关注更多的语言学习角度和内容,发挥更多优秀教师的特点,给学生更多学习和选择的空间,命名为 “英语学科素养课程”。

第一批开发出的学科素养课程包括《批注法深度阅读》《对比法段落写作》《标点符号使用方法》等。

在笔者设计组织录制了第一批学科素养课程后,教师和学生有课可上这一基本目标初步达成。那么,还应设计怎样的课程内容才能构建一个更完整的课程体系?这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探究的问题。课程的设计应围绕本学科体现学科核心价值并承载学科思想方法的内容进行设计,不是单一的知识点,而是知识的集群。

我认为以伊塞尔的介于两极之间的观点看待对北岛《触电》一诗的阐释是合理的。《触电》文本至今的阐释之所以大多指向文革也是由于阐释者与文本产生的间隔不长,文革作为民族的创伤还在隐隐作痛,人们通过回忆来感知伤痛。但文学作品之能超越时代,不仅在于其对特定时代的反映,还在于时代的伤痛逐渐消褪后,文本所剩余或增生的意义。

三、课程目标定位

设计完整的课程体系,首先要解决“课程给谁看?看什么?为什么要以网络课程的形式?”等问题。经过思考,笔者决定将课程建设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专注语言学习,提升语言素养;

发挥线上优势,提供多样选择;

实现机会均等,获取优质资源。

集中优质教师资源,搭建线上共享平台,增强英语教学资源有效供给的质量和能力,提升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需求的适配性。

四、课程设计特色

课程内容的设计不能凌乱,要有逻辑和层次。课程设计要具有模块化、精细化、系列化和多样化的特点。

1.模块化

课程的内容分为语言学习、学法指导、校本研究、名师示范四个模块。以语言学习模块为例,其又分为听、说、读、写、看五个技能模块。

2.精细化

以“写” 这项技能为例。把“写”,进一步细分为:议论文写作、应用文写作等。应用文写作又分为如何写邀请信,如何写申请信,如何写电子邮件。并设计不同主题和不同体裁的写作,丰富课堂教学的写作内容。

3.系列化

对于每一模块的每一个细分项,教师可进行系列化指导,比如,设计议论文写作系列课程。除了议论文主题句写作和议论文总结段落写作。笔者还做了10 种议论文论证方法的讲座,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关于如何进行议论文写作的十二讲系列课程。

4.多样化

“读”是语言学习最重要的输入途径,在针对读”这项技能的课程中,设计了考试研究板块。针对中、高考的阅读训练,有解题思路概述、如何获取主旨大意、如何提升阅读素养的阅读欣赏课等,

五、课程建设保障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由社会获得。在学科素养课程中,我们可以发挥西城区优秀教师的群体优势,保障素养类课程的顺利实施。数十位获得过北京市以及全国及比赛一等奖的教师有很高的值得借鉴的专业技能,为西城区学科素养课程的建设课提供了有力保障。

六、课程展望

学科素养课程的起点是在特殊时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英语课程资源,但是在未来,笔者希望将学科素养课打造成为教师和学生都能从中获益的精品线上课程,既能适合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又能适合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进一步细化课程内容体系,在每个模块中,有针对性细分出教师和学生、教与学两个维度。以“读”模块中的美文阅读为例。教师版中除了保留学生版一样的课堂实例外,增加关于如何挑选美文,如何处理词汇等教学策略内容。

对学生而言既补充课内学习不足,又独立形成体系。既提供优质共享资源,又创造选择机会。例如,校本研究板块将开设各校特色课程。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中对于学习策略内容的要求中提到了元认知策略,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等资源获得更广泛的英语信息,扩充学习资源。因此,笔者通过持续推出线上优质教学资源,一方面符合国家课程标准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当前的需求;另一方面引领激发他们英语教学需求的升级。

对教师而言:既推动校本研究,又促进校际交流;既培养教学能力,又提供研修途径。例如,名师示范板块开设名师课堂实录、名师说课展示、名师教学设计。

近年来,西城区英语教研室创造性地设计了30余门内容不同、形式多样的学科研修课程,有教师实践课程、走进学校的讲师团课程、外教课程、为学校量身定制的个性化课程,也有网络形式的远程研修课程。未来,笔者将进一步汲取此次制作学科素养课程的经验,再结合英语教研室多年的教研实践积淀,不断完善线下线上研修课程,丰富研修形式。

猜你喜欢
研修议论文学科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学科新书导览】
议论文阅读专练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议论文阅读技巧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