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高中政治立德树人培养

2022-03-04 21:53张加全山东省寿光市寿光中学262724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立德核心精神

张加全(山东省寿光市寿光中学 262724)

围绕核心素质教学改革,各高中政治学科教师从教学目标实施、教学素材挖掘、教学活动设计与开展等多个层面切入,在践行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等优良教学理念和教改要求的基础上,按照“五育并举”的方式,侧重以学科教学改革完成立德树人的教学引导目标。截至目前,此方面的教学实践成果、理论研究成果颇丰。但是,在政治核心素质教学改革中学生如何发挥自身独特的引导作用,如何自主完成立德树人方面,现阶段尚未有明确的应用模式。核心素质教学改革要求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是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灵魂,因此,高中政治教学仍需要重点研究如何搭建自主学习和立德树人的桥梁,使学生成为高中政治教学各项目标的实施者、设计者、筹划者,而并非仅仅是执行人。

一、厘清教学定位,教学做合一明确探究目标

1.科学设定目标,践行新型教育理念

核心素养教学改革所提出的要求适合所有学科、人与情境,是所有人共有素养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如果仅以核心素质教学所要求的“改变以知识为本位”的价值观念,作为高中政治学科教学改革的定位,很容易导致高中政治核心素质教学狭隘化或者泛化。

面对新的高考评价体系和各类教学改革,高中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不仅要努力解决当前政治教学存在的重眼前、智育、整体,轻长远、德育、个体等的问题,还需要在探讨新教学技术、方法、途径的同时,考虑如何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与立德树人巧妙融合起来,使立德树人自然而然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任务、思路。

2.育人走心,统筹“知识+育人”要求

立德树人不仅是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的要求,还是新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践行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教学目标设计时,教师可将必修模块“经济生活”作为融入学生基本学情、学习需求、学习发展趋势等的“土壤”,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社会关爱教育、家园情怀教育、人格修养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等内容,将其与校本资源、校本文化等统一起来,成为学生自主学和育己、省己、智己的凭据。教师应按照学生的学情,明确分析核心素质教学改革对政治教学改革的要求,与学生自主学习工作深度研究的关联性等。

另外,高中政治学科中各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对法治意识、理性生活、创新精神、理想道德等的描述,都可作为教师培育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辅助,立德树人与政治学科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完成知、意、信、情、行等的统一,并进一步提高自身知识驾驭能力并不冲突。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设计知识串、制作思维导图等的过程中,同样要将教学目标与立德树人融合起来,从传承与培养、塑造价值观、提升和发展三个层面着眼,帮助学生深挖已有资源,将立德树人和教学目标视为自己践行核心素质教学改革对“自学”的要求。

二、整合课本资源,提纲挈领构建引导架构

课本资源是教师践行立德树人和核心素质教学改革目标的基础资源。在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课本资源之前,教师除必须明确学生各自学阶段的教学引导目标外,还需要教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化繁为简,舍去学生可自行解决的问题,提纲挈领地构建教学指导架构。教师获取学生指导需求的方式很简单,课前设计预习任务,课上观察,师生互动中的学生反馈等,均可成为教师了解学生学习困点与难点的辅助渠道。由此,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省去讲解概念的步骤,重点围绕学生的困点与难点精研、细琢。

比如,“我们的民族精神”中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一课,此堂课的知识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民族精神的价值、内涵,对学生和当前国家发展的影响等,以及如何让学生自觉承担起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重任。此堂课涉及的教学内容如“为什么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时代的面貌、引导方式与价值不同”“中华民族精神与我们当代人,尤其是高中生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我们要弘扬、传承中华民族精神”此类,课本中却很难找到,教师可在课堂结合任务驱动法、思维导图等有针对性地讲解。

陶行知先生指出要“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既然有“真人”,就必然有“真心”“真情”。如何让看似虚无缥缈的“中华民族精神”与学生的个人情感、行为、思维等融合起来,使学生自觉意识到自己在民族精神创新、传承及发展方面的角色与责任?对此,建议教师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抓手,设定“薪火相传”“永擎中华民族精神火炬”“共同续写民族精神新篇章”这三个一级指标,继而,让学生带着一级指标分析课本内容,顺次提取出二级内容和三级内容:

(1)薪火相传——①民族精神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我国不同历史时代的表现是……影响对象是……影响的结果是……②近现代民族精神借助中国共产党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所得到的丰富与发展表现是……影响对象是……优劣势是……

(2)永擎中华民族精神火炬——①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火炬的原因、要点、影响、方式;②传承还是创新?

(3)共同续写民族精神新篇章——①为什么续写创新?②续写创新与当代青年人(高中生/我们自己)有什么关系?③如何续写创新?(各行各业、各个岗位、高中生应该如何领取角色,承担责任,践行义务)

所谓“施教之功贵在导航”,教师在帮助学生厘清知识架构和层次,形成从知识逻辑到生活逻辑再到个人逻辑的过程中,可按照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在引导学生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从生活逻辑向个人逻辑过度的过程中,可适当加入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甚至学生自己、同伴近期发生的案例作为教学支撑。这也便于教师帮助学生易化探究、理解、过度的难度,借助身边案例思辨,在思辨中明确是非曲直,借明确来立德。

三、重视学生体验,多角度设计教学引导活动

1.创设真实情境,提升教学体验性

教学内容的讲解要创设真实情境,教学活动的设计同样也要结合真实情境来实操,否则教师很难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关联性,也难以借助教学来升华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对教学的认同。在此目标下,教师可尝试引入各类新技术,如VR 技术等设立虚拟的教学空间,使学生能穿越时空感受到历史现象所在时代的具体实景。电视中一些比较热门的节目视频同样可引入到教学中,如在“我们的中华文化”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课,教师就可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河南卫视再现的《敦煌飞天舞蹈》等引入教学中,借翔实的场景、教师补充的丰富的知识点来拓展学生思维。

从培养学生主体参与能力,引导学生广泛研究社会现实,学会承担社会责任的角度出发,教师还可按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式,定期引入社会热点问题、政治协商专门视频或者讲座等作为学生探讨和研究的对象,教师可鼓励学生分饰政协中不同角色,自主拟定提案,收集证据,自主演说,其他学生和教师点评打分。学生亲身体验、实地考察等可作为学生提升核心素养,明德启智,全面健康发展等的重要凭据。

2.知行合一,丰富活动避免“假大空”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的核心在于知行合一。要想学生知行合一,教师就需要为学生提供可知行合一的条件与平台。由此,教师可尝试将教材讲解内容与社会热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需课下探究拓展的主题等融合起来,让学生自愿组建“立德树人实践探究小组”,为学生布置相应的探究任务,鼓励学生使用头脑风暴、小组实践探讨、社会调查等方式,走出课堂,走入社会。通过调查取证等方式深入了解事实真相,以小见大,深化自己感受,升华情感,坚定自己的信念等。

比如,“走进文化生活”中的“在文化生活中选择”一课,网红现象是目前社会中比较常见也热议的话题,受到视频平台中网红动辄被几千几万打赏或送礼物等现象的影响,有同学会出现“学得好还不如做网红,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网红分分钟赚到几万”这样的错误观点。教师可在此课教学中,引入“小学生以网红为理想,想辍学做网红”作为引导词,使用辩论赛、讨论会、社会调研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探讨如下问题:(1)钱重要还是知识、学历重要;(2)网红是如何形成的,网红现象有存在的价值吗,原因是什么;(3)网红真的能轻松赚钱吗?既然如此,为什么不人人做网红。

教师所抛出的以上问题并不需要固化成学生必须研究的内容,教师可邀请学生共同设计研究任务和研究方式,相比较教师单一化的传递知识,此种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也更便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和实践,学生在实践和研究中的所思所想,自然会成为学生知行合一的动力与依据。

3.按需布置作业,综合提升学生自学能力

教师践行立德树人的任务,不仅要依赖于教学理念、方法、内容的优化调整,还要巧妙运用作业来延续课堂教学的效力。很多教师认为丰富实践活动,让学生多参加各类公共服务就可以提升学生的到的道德责任意识。但如果仅仅是让学生参加志愿活动送温暖,清理公共领域等,并不一定能将责任意识、道德理念注入学生的心里,很多学生很容易抱着完成任务的思维来操作。所以,教师要将作业设计成师生互动沟通的载体,借助作业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和参与教学设计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经济生活”系列内容时,如果教师为学生布置社会实践调查作业,那么作业就必须既能契合高中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规律,又要有层次性。即对于学困生的社会实践调查作业要能帮助其认知和理解基础知识,知道这些知识从何而来;中等生的社会实践调查作业要帮助其明确知识点与生活的关联性;学优生的社会实践调查作业要具有拓展性,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当然,这个学困、中等、学优并不是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分类的,而是以学生课堂表现、知识驾驭能力、道德规则的认知与执行情况为衡量标准。如此,学生才能借助作业更为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所学,围绕社会实践目标的践行要求,自觉补充知识点,提升自己对道德规则等的认知与理解。

综上所述,以核心素质教学要求为教改核心的高中政治教学,是综合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法治意识,提高学生公共参与意识等的重要工具。但无论是立德树人还是培养学生政治核心素养均难以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始终围绕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动向,有针对性地提供教学指导服务,辅助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立德核心精神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