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江吉勒尕沟泥石流风险定量评价及成因分析

2022-03-04 14:26李天慧何勇康媛刘慧明刘学良张艺凡
新疆地质 2022年4期
关键词:吉勒易损性易发

李天慧,何勇,康媛,刘慧明,刘学良,3,张艺凡

(1.新疆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新疆工程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质大队,新疆 哈密 839000;3.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泥石流风险包括致灾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国外对风险评价取得不少成果,包括1992年泥石流风险评价包含的主要内容[1]。我国泥石流风险性评价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王礼先首次对泥石流进行危险区划分[2],随后谭炳炎、刘希林等提出泥石流危害的因子评价[3-4],逐步形成我国泥石流风险评价格架。目前主流观点是基于数值模拟的单条泥石流沟评价,及对单体泥石流对危害区域影响因素评价两方面[5-6]。

新疆莎车县达木斯乡7村炮江吉勒尕沟地处塔里木盆地西南缘、昆仑山北麓,海拔1 100~6 000 m,相对高差大于1 000 m,沟谷坡脚一般大于25°,少量达40°~60°[7]。地形地势总体自SW 向NE 倾斜,西南部为高-极高山区,东北部为中-低山区。大地构造位置上属昆仑山EW向构造带北翼,发育NWW向复式剧烈挤压褶皱带和逆掩断裂带组合。该区发育有炮江沟背斜,轴向160°,长12 km,宽1 km,东翼东倾57°,西翼西倾55°,轴面向西陡倾。两翼为阿孜干组对称褶皱,轴线波状起伏,枢纽向南倾伏,两侧翼部被断层破坏。古近—新近纪末至第四纪初以来,地质构造活动频繁强烈。在强烈新构造运动作用下,该区周缘山地发生不等量断块差异升降运动。区内新构造运动的另一表现形式是现代地震活动频繁,IV级以下小震频繁。

受上述复杂地质条件影响,研究区周边地质灾害频发(图1)。新疆华光地质勘察总公司查明,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特征成因,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开展了地质灾害分区评价①新疆华光地质勘察总公司.新疆叶城县地质环境基础调查(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2017;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查明,莎车县和叶城县高易发区内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分布特征,并对地质灾害形成条件进行分析,提出防治规划②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新疆叶城-乌恰地区综合地质调查遥感解译和危险性评价报告,2018。研究区地质资料较丰富,已进行相关调查、研究与防治工作,但对典型单体地质灾害定量评价尚欠缺,难以更好地对单体地质灾害进行防治工作。

图1 泥石流位置示意图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location of the debris flow

本文通过对单体泥石流发育基本特征分析,利用GIS平台、FLO-2D软件等对炮江吉勒尕沟单体泥石流进行易发性、危险性、易损性定量评价,绘制出风险性评价分区图,得出研究单体在不同情境下的预期损失,并进行定量表达,为该区防灾减灾及单体泥石流的精准防治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1 炮江吉勒尕沟泥石流基本特征

炮江吉勒尕沟泥石流位于莎车县达木斯乡7村2组村委会东侧,为达木斯乡区域内近NS向沟道,向北汇入艾亚河。该沟流域面积10.53 km2,主沟长约4.5 km。分水岭源头最高海拔2 640 m,沟口海拔1 840 m,最大相对高差800 m,沟床纵坡比为152‰。泥石流沟主沟沟道两头窄,中部宽,两侧山体陡峭,山坡坡度25°~60°,泥石流形成-流通区面积大。经地面测绘与野外调查,将该泥石流单体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3部分,流通区与堆积区间界线较明显。地质灾害发生时,泥石流汇入沟道,由于沟道较狭窄,泥石流流量大、流速快,含泥量低,整体呈洪水泥石流特征,形成的堆积物呈扇形分布于沟口。

1.1 形成区

将沟道两侧岸坡近分水岭区域及沟道高程为1 845 m以上区域划分为形成区。该段流域主要由主沟、支沟和近分水岭段斜坡组成。区内主要松散堆积层覆盖较薄,主要为基岩或大块石斜坡,岸坡及沟床多为基岩直接出露。通过实地调查圈定出5条支沟,其集水面积较大,面积10.36 km2。主沟长约4 500 m,沟向152°,高差462 m。沟床纵坡比为98.45‰,沟宽12~130 m,深0.7~5.5 m。支沟沟谷呈“V”型,沟道宽0.8~12 m,山坡坡度25°~60°,对水及其他碎屑物质聚集较有利,为形成区。形成区上游部分基岩裸露,下游两侧坡面发育少量草类,植被覆盖率约10%,局部表层植被覆盖率大于20%。

1.2 流通区

主沟整体较直,少量有弯曲,支沟1、3、4 呈“半圆弧”型,较弯曲。沟道宽度整体相对较窄,上窄下宽,内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据探井、物探面波、剖面等资料推测,区域松散沉积物平均厚2.50 m。两侧斜坡坡面多为岩土复合斜坡,上覆粉土层及风化坡积物,下伏基岩主要为沉积岩(砂岩、灰岩),局部见有辉长岩体出露,风化作用为中等-弱风化。经现场调查,泥石流流域山体表层松散层厚0.15 m,在雨水作用下,基岩表层松散物随雨水汇入较窄沟道,为下游提供了丰富的松散物源。流通区下游至沟口附近为人为修筑的导流堤,约560 m,向沟口导流。由于长期泥石流堆积,南西侧导流堤淤高,未及时清理,使导流作用降低。如遇较大暴雨,可能没过导流堤,直接威胁南西侧12 户居民、130 亩耕地农田及300棵树木等。

1.3 堆积区

堆积区面积0.17 km2,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平均厚3.80 m。沟床纵坡逐渐变缓,相对高差14.0 m,平均纵坡比为45‰。泥石流沟口呈喇叭口状向SE 汇入艾亚河。堆积区为左岸阶地,是达木斯乡7 村主要农业区和居民聚居区,在冲积扇中部有简易导流堤引导泥石流汇入艾亚河。由于泥石流汇水面积过大,沟口相对较窄,使泥石流携带松散物经雨水汇集至沟口导流堤处堆积,导流堤内侧淤高。如发生较大泥石流灾害时,泥石流可能越过导流堤上部向沟道两侧农田堆积,威胁下游阶地两侧70 亩耕地农田。

2 风险定量评价

2.1 易发性评价

据《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试行)》及该泥石流的发育特征[8],将炮江吉勒尕沟泥石流易发程度综合评分为84分(表1),易发程度等级为易发,发展阶段为活跃期。

表1 易发程度综合评判表Table 1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able of vulnerability

2.2 单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本次评价利用泥石流模拟软件FLO-2D 对沟域进行分析处理模拟[9]。对泥石流治理工程前后不同降雨频率暴发情况进行数值模拟。结合沿程流速、泥深等分别对泥石流进行较直观的危险性评价。

①倒阴沟泥石流由于存在治理工程条件,主要考虑3个控制方程式:

连续方程式[10]:

其中,h——流体流动深度(m),l——水力坡降(%),u——水平方向上流体的平均流速(m/s),v——垂直方向上流体的平均流速(m/s)。

运动方程式[11]:

其中,SfxSfy——摩擦坡降(%),Sox/Soy——床底坡降(%)。

流变方程[12]:

其中ιc——凝聚型屈服应力(MPa);ιmc——M.COULOMB 剪应力(MPa);ιv——粘滞剪应力(MPa);ιt——紊流剪应力(MPa);ιd——扩散剪应力(MPa)。

②地形数据处理。本次评价据高精度遥感影像图和1∶5000地形图,利用ArcGIS平台,将等高线创建为不规则三角网,栅格化得到该沟域的DEM并转换为ASCII文件[10]。将具高程的ASCII 文件输入FLO-2D模拟地形基础,将地形格网化。据沟内情况,选取格网尺寸,通过计算模拟,将研究区高程进行赋值,使每一个格网都具高程属性[13]。

③数值模拟参数选择。参数选择主要据泥石流计算参数及相关规范,曼宁系数的选取主要是结合前人研究的经验值及FLO-2D手册确定。

④模拟结果及危险区预测。通过对泥石流在不同降雨频率(P=5%,P=2%,P=1%)爆发情况进行数值模拟,得到泥石流不同降雨频率下可能影响的范围(图2)。计算得出,在20年一遇降雨频率下,泥石流堆积区最大堆积范围s1=0.0 496 km2;在50 年一遇降雨频率下,最大堆积范围s2=0.1 055 km2;在100年一遇降雨频率下,最大堆积范围s3=0.2 139 km2。

图2 不同降雨频率下泥石流影响范围Fig.2 Extent of debris flow impact under different rainfall frequencies

据泥石流治理工程条件下数字模拟参数,泥石流泥深及泥深乘以最大流速值对泥石流危险性进行划分(表2)[14],将其在不同降雨频率下的危险性进行划分(图3)。

表2 泥石流影响强度划分表Table2 Table of mudslide impact intensity division

图3 泥石流危险性分区图Fig 3 mudslide hazard zoning map

2.3 易损性评价

由于承灾体的复杂性,据现场调查,选取易损性评价因子主要包括3个部分:交通道路设施、人口密度、建筑资产等。据规范中易损性评价内容,通过对不同评价因子赋值,综合评价地质灾害易损性。

据泥石流易损度计算公式计算单沟泥石流的易损度[12]:

其中,VD——单沟泥石流易损度(0-1);V1D——财产指标(万元);FV1D——人口指标转换函数赋值(0-1)。

2.3.1 房屋易损性评价

据遥感影像解译房屋影像,在野外开展房屋结构类型、建筑类型及楼层数调查。按规范分别对房屋结构类型、建筑类型及楼层数进行赋值(表3)[15,17]。利用GIS计算,使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分级得出房屋易损性评价图(图4-(a))。

2.3.2 道路易损性评价

据数据资料及现场调查复核,泥石流危险区及周围道路类型均为一般道路。按赋值建议表对道路进行赋值(表3)[15],利用GIS计算,使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分级得出道路易损性分区图(图4-(b))。

表3 易损性赋值表Table 3 Vulnerability assignment table

图4 易损性分区图Fig.4 vulnerability zoning map

2.4 风险性评价

据现场调查,泥石流沟道两侧斜坡坡体松散物较多,新增物源较丰富。对不同降雨频率下(20 年、50年、100年一遇)泥石流危险范围内承灾体开展风险评价。据规范利用GIS功能将泥石流危险性分区与承灾体易损性分区叠加计算,使用条件函数,得到泥石流风险分区图(图5)。表4 为风险分级实际意义[8,12]。

表4 泥石流风险分级及实际意义Table 4 Classes of the risk of site-pecific debris flow

图5 风险分区图Fig.5 20-year risk zoning map

条件函数:

其中:A——危险性等级;B——易损性等级。

3 形成因素分析

据研究单体特点、风险性及风险定量评价结果对机理进行探讨。炮江吉勒尕沟泥石流形成原因十分复杂,主要有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降水、植被盖度、地震作用、人类工程活动等。这些因素分为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

内因①炮江吉勒尕沟泥石流形成于沟谷地貌,区内分水岭的分布形态控制着泥石流流域形态,地形起伏大,坡降大,流水的动能大,易带动坡面残坡积物和沟槽堆积物的搬运;②岩土体类型决定了泥石流的松散物储量,软岩及较软岩极易风化、崩解进而形成崩滑堆积物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物源。

外因①5—9 月由于降雨原因,为研究区泥石流高发期;②强烈的地震动容易使斜坡岩土体结构松动,引发崩滑现象,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物源;③植被覆盖度低或裸露的土体最容易被雨水冲刷,给泥石流提供的物源也相应增加;④过度的牧业活动导致泥石流流域范围内的草场退化,矿业活动形成的废石和弃渣为泥石流提供物源,人为的加重了泥石流的物源。

4 结论

通过对炮江吉勒尕沟单体泥石流发育特征分析,利用GIS 平台、FLO-2D 软件等对炮江吉勒尕沟单体泥石流进行易发性、危险性、易损性定量评价,做出风险性评价分区图,定量表达单体在不同情境下的预期损失。

(1)利用综合量化评判法对研究单体进行易发性评价分析。该区单体泥石流综合风险评分为84 分,易发程度等级为易发,发展阶段为活跃期。

(2)利用FLO-2D 泥石流模拟方法对泥石流沟域进行处理,对DEM 进行格网划分,以格网为单元进行模拟。得出在20年一遇降雨频率下,泥石流堆积区最大堆积范围0.0 496 km2;在50年一遇降雨频率下,最大堆积范围0.1 055 km2;在100年一遇降雨频率下,最大堆积范围0.2 139 km2。

(3)选取交通道路设施、人口密度、建筑资产等为易损性评价因子,以单个房屋及道路为评价单元,进行易损性评价并分区。

(4)利用GIS 功能将泥石流危险性分区与承灾体易损性分区叠加计算,得到不同降雨频率下单体风险分区情况。

(5)炮江吉勒尕沟泥石流的形成主要与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降水、植被盖度、地震作用、人类工程活动相关。

猜你喜欢
吉勒易损性易发
机用镍钛锉在乳磨牙根管治疗中的应用
贵州省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
夏季羊易发疾病及防治方法
冬季鸡肠炎易发 科学防治有方法
基于IDA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易损性分析
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的研究现状
用法律保护权利
基于PSDM和IDA法的深水隔震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比较
基于Pushover能力谱法的RC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我国司法鉴定证据规则的缺失及完善建议——基于呼格吉勒图案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