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培育路径研究

2022-03-05 12:47陆诗韵田真平刘格绮王贵荣李娟
商展经济·下半月 2022年2期
关键词:培育路径产业融合

陆诗韵 田真平 刘格绮 王贵荣 李娟

摘 要:产业融合是激发新型产业形态形成、拓宽农村农业发展空间、增强农业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本文以南通市三厂镇为例,提出了四种农村产业融合主体的培育路径:以高等院校为依托的科技成果转化型培育路径、以星创天地为依托的孵化型培育路径、内生互助型培育路径、乡土人才引领型培育路径,并给出了不同培育路径的适用条件。

关键词:南通市三厂镇;产业融合;培育路径

本文索引:陆诗韵,田真平,刘格绮,等.<标题>[J].商展经济,2022(04):-130.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1 乡村产业融合主体的概念与特征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提出当前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条件下,仍能繼续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及不断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该文件是最早提出乡村产业融合的。2016年,国办发布《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都是关于产业融合的主体文件。相较城市,农村发展有广阔的天地,国家要长远繁荣地发展,不仅要有足够的实力引领外循环,还要有健康稳定的内循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建设并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组织和政策系统,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保障人民粮食安全,构建中国美丽版图,达成全面小康,从而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综合政策文件和学者观点,乡村产业融合是以农业为根本,与工业、服务业进行有效融合,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延伸产业链,扩展业务范围,并对相关的技术、商业模式、商业管理进行改革创新[1]。乡村产业融合的主体在乡村产业融合进程中起着引领支撑作用,积极参与产业融合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专业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引领性、融合性、根植性等特点[2]。

2 南通三厂镇产业融合主体发展现状

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中,乡村诸多方面都不如城市,导致城乡发展长期不平衡,而良性的城乡关系是促进国家长期兴盛的基础。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我国乡村产业融合的发展现状,本文特别选择南通市海门区的三厂镇作为研究对象。三厂镇是由清末状元张謇创办的“大生三厂”而得名,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大生三厂”是一个能够载入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的企业,三厂也是“大生三厂”工人运动的纪念地,见证了五次工人大罢工,播撒了革命的火种。现在的三厂早已跻身全国千强镇,并且排名不断攀升,是全市综合实力先进的乡镇,工业实力在海门区排名第一。该镇的农业以玉米、棉花、薄荷为主,企业主要有纺织、电子、机械、轻工等,该镇的企业有100多家,其中有5家产值超过亿元。

三厂镇依据自身的地理优势,有独有的经济发展策略,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突出高效农业规模化、优化农业结构的两个重点,实施项目拉动、典型带动、科技推动三大战略。打造四个板块:东部鸡和木、西部猪和羊、南部菜和鱼、北部青和芋;做强五大工程:瓜果蔬菜提质增效、果品高效示范区扩面、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培育、“双千元精养塘”增量、桑茧夺冠增效。三厂镇乡村振兴的步伐从未停歇,2019年建成全国唯一海门山羊产业研究院,融农业科技展示、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议为一体的星期七生态观光园也在大力建设中,新建苗木基地500亩,成功创建了省级农业示范园区。

另外,三厂镇的乡村产业融合主体在蓬勃发展中,涌现出了旺浩家庭农场、耀州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等典型代表,引领三厂的乡村产业融合走实走深,最终助力乡村振兴。

3 南通三厂镇产业融合主体培育路径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前提与基础,而产业融合是产业振兴的关键,也是顺应新时代的潮流,更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各地在不断结合实际情况对产业融合进行探索实践,三厂镇审时度势,发现、认识自我价值,重新定位、找准目标、制定规划、发挥自身特长,将三厂镇打造成一个产业特色鲜明、文化内涵深厚、产业融合深入、生态环境宜居宜业的美丽乡镇。三厂镇在推进产业融合进程中,出现了四种不同的乡村产业融合主体培育路径,总结如下。

3.1 以高等院校为依托的科技成果转化型培育路径

科技成果转化型培育路径,是依托涉农高等院校丰富的涉农科技成果,与本地资源禀赋、劳动力资源特点相结合,通过进一步发展农产品加工制造和服务创新,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价值创造能力的提高,从而培育农村产业融合主体[3]。

南通本地有南通大学、南通理工学院、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南通职业大学、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高校。南通三厂镇充分利用本地较为丰富的高校资源,依托涉农科技成果转化培育产业融合主体,但高等院校的科研成果转化率比较低,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改善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现状迫在眉睫。首先,提高校企双方对产教融合的重视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高校要挖掘、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企业可以派遣优秀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提高研发的实力,建立专门的科研中心,为研究提供良好的环境,提高研发的综合实力。其次,完善科研成果的转化机制,企业要与高校建立长久、密切的合作关系,政府从旁监督、引导,使科技成果与企业的生产进行有效对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校科研成果能实际运用到企业发展中,对高校人才培养、企业获利、农村及社会进步都大有益处。高校以市场需求、社会要求为导向进行科学研究,并合作承担部分企业所需要的科研项目,积极听取企业家的意见。最后,要容许科技成果转化的失败,以平常心面对。

3.2 以星创天地为依托的孵化型培育路径

星创天地是科技部重点推动的针对未来农业科技发展建设的新型农民创新创业一站式开放性综合服务平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众创空间,是农村创业的有效载体,能够有效吸收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农村致富带头人创新创业,将线下孵化载体和线上网络平台结合起来,集中创新资源与创业要素,是对“星火计划”的传承与发扬,承载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希望与使命,以服务“三农”为根本。

三厂镇积极打造星创天地,能低成本、专业化、便利化、信息化地促进农村创新创业。通过“星创天地”能突破人才瓶颈,将电商企业家、毕业大学生、科研人员集聚起来,为其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夯实利益联结机制,培养新职业农民扎根农村。“星创天地”以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为载体,对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大有裨益。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视创新驱动,整合多方创新资源,经营模式丰富多样,并不断引进新的农业科学技术,将互联网与现代农业有机结合起来。与传统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服务机构相比,服务农业农村创新,走在更前端,资源更加开放,能满足网络时代的新需求。“互联网+农业”成功的案例在海门也有迹可循,譬如火爆海门的90后姑娘朱家明利用互联网,在抖音平台带货家乡农副产品芦稷、芋艿、脆梨等,实地直播采摘、配送,仅半个月时间,便收获粉丝8000多人,网络订单近1200单,中途也遇到了波折,但因为此种方法将消费者与生产种植经营者联结了起来,卖方及时收到了消费者反馈,对芦稷存放时间短、运输损耗的问题迅速进行调整,各项工作逐渐步入了正轨。线上搭平台、线下建实体,不仅能扩大消费者群体,还能提高顾客的体验感。“星创天地”通过技术加持、人才保航、平台建造、环境保障多项措施,将有关鼓励乡村发展的政策一一落实,为乡村产业振兴培育了众多科技型产业融合主体。

3.3 内生互助型培育路径

内生互助型培育路径,即依托融合主体的内生发展动力,通过农业企业之间、农户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资金互助等方式,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从而成长为引领农村产业融合的融合主体。

农民是实践的主体,也是动力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只有激发每位乡亲的参与热情,凝聚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共识,才能汇聚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愿望。三厂镇成立了南通市海门区培才优选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为农民解决了农产品滞销的问题,从而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产业融合的内生机制,是指在发展过程中在农村生成的内在要素和条件,如经济、自然、社会条件等。开放的市场系统和健全的市场机制是农村发展的必要条件,使土地、劳动力和成本等生产要素能够自由流动,农村生产经营者能够公平、自由地竞争,农村的发展不仅需要输血,还需要自我造血,输血只能为发展打下基础,唯有造血才是实现繁荣的长久之计,有助于激发内生动力,进行内生互助。乡村经济普遍薄弱,老龄化严重,青壮年劳动力更多选择到大城市打拼,基层组织人才匮乏,缺乏组织力、号召力和领导力,不利于产业融合。想要激发内生动力,就需要有魄力的人才进行引领。2018年,三厂镇全年引进“千人计划”专家2名、海外高层次人才1名、全职博士1名;入选省“双创”团队人才3名,省“双创团队”1个。人才与乡村干部同心协力,大家拧成一股绳,让农户也参与进来,一起踊跃探索,使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壮大,支持和发挥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机构对农民的组织和引领作用,也体现了内生互助的积极力量。

3.4 乡土人才引领型培育路径

引领型培育路径,即通过充分发挥乡土人才在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三带”方面的重要作用,支持乡土人才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家庭农场、兴办农业产业化企业,从而培育农村产业融合主体。

2017年8月,江苏实行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成为我国第一个从省级层面部署安排乡土人才工作的省份,越来越多的“田秀才”“新农人”“土专家”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乡土人才不仅是产业兴旺的“金种子”,还是乡土文化的传承者。他们是一些手艺人、土专家绝技的继承者,对乡村文化的发扬光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与影响,从幕后走到台前,从孤军奋战变为并肩作战,成为乡村振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乡土人才根植乡村沃土,富有乡梓情怀,他们敬农民、懂农业、爱农村,是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为打造产业兴、人文美、共同富的农业特色型乡镇注入了强劲动力。

海门姑娘曾嬿创立了“苏洪鲜食”生鲜品牌,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了35家直营门店,流转土地4000亩,吸纳了971名“4050”人员就业,扶持500名微商成功创业。同时,在四川、陕西、新疆等贫困落后地区建立了27个订单种植基地,带领上千农户脱贫致富。从创建品牌至今,她始终坚持初心,积极响应政府振兴乡村号召,做好乡村发展事业的“领头雁”,在2020年获评乡村振兴技艺师称号。乡土人才利用自身的技艺与才干,为乡村事业添砖加瓦,如机制木炭加工厂项目,使乡村闲置物品得到充分利用,變废为宝,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另外,还帮助农民解决信息闭塞问题,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运输方式,打开销路,减少滞销产品,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

4 结语

乡村产业融合的本质是推动乡村振兴,不断推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当下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各个乡村的工作重点,是农民致富的有力抓手。培育乡村产业融合主体,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以高等院校为依托的科技成果转化型培育路径适用于一些产业特色性强、技术要求较高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业科技型初创企业;以星创天地为依托的孵化型培育路径适用于具备较好技术基础或涉农前沿技术的初创农业企业;内生互助型培育路径适用于基于血缘、亲缘关系建立的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乡土人才引领型培育路径适用于传统种植、养殖、手工技艺领域的融合主体。

参考文献

李小静.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内生条件及实现路径探析[J].改革与战略,2016,32(4):83-86.

田真平,王志华.乡村产业融合主体培育的职业教育实践困境和支持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0(10):68-73.

黄长兵.基于产教融合条件下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方式创新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9(28):231-232.

猜你喜欢
培育路径产业融合
医学生道德人格现状及有效培养路径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研究
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我国社会组织品牌个性及其培育路径研究
新媒介视阈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