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巨擘陈逸飞

2022-03-07 06:28翟海月
理财·市场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陈逸飞红旗油画

翟海月

2021年11月20日,上海金臣·亦飞鸣美术馆举办的“青年陈逸飞:掷标枪的人”大展嘉宾云集、热闹非凡。据陈逸飞胞弟、著名艺术家、本次画展总策划陈逸鸣先生介绍:“此次展览经数年策划,以丰富的展品与翔实的文献,梳理了陈逸飞青年时期,即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的艺术实践。”

艺术家陈逸飞的早期作品,再次成为广大艺术收藏家瞩目的焦点。

《玉堂春暖》创下纪录

自2017年12月19日晚陈逸飞油画《玉堂春暖》在中国嘉德当代夜场以1800万元起拍,1.3亿元落槌,加佣金最终以1.495亿元成交,创下其作品目前最高拍卖纪录。据悉,此画被刘益谦竞得,他似乎格外喜欢收藏陈逸飞的作品,已收藏有陈逸飞的《提琴手》以及《长笛手》。

海派大师

陈逸飞,生于1946年4月12日,是中国上海著名的油画家、视觉艺术家、电影导演,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在西方世界著名的华裔画家之一,其画作多次创下拍卖纪录。代表作《夜宴》,曾创下中国人在海外拍卖油画的最高价纪录。其作品一直是海内外艺术收藏界的宠儿。

《中国新闻周刊》很早就认为,“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艺术家陈逸飞都称得上是上海文化的标志性人物”,“通过他,我们可以窥见上海文化的基本属性和特质,也可以窥见一个时代的艺术轨迹”。而艺术市场,也很早就充分显示出对画家早期作品收藏的喜爱和关注。

圆梦美专

《华夏时报》的记者曾经问陈逸飞“小时候的人生理想是什么”。陈逸飞当时很明确地告诉记者:“做一个好画家,一个大家都说好又有名的画家,不过那时候也不知道画是可以卖钱的。现在很多人都说我富有,但其实富有也是个相对的概念,人人都在成功与失败之间追求平衡,好比在杠杆上走路。对我而言,重要的是希望自己能够顺利一点,我现在还不够顺利。”

1960年,冥冥之中的陈逸飞得到了命运中的一个巨大的转机,他得到消息,位于上海西部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附中这段时间正在招收学生。年轻稚嫩的陈逸飞心里突然有了一些激动和期盼。对于年仅14岁的一个初中少年来说,这个巨大的命运关键转折点,就这样无声无息地到来了。

在报完名回家的路上,年轻而懵懂的陈逸飞热情高涨,一见到父亲,赶紧把去上海美专附中入学考试报名的事情告诉父亲,没想到父亲却面无表情、沉默不语。虽然爱好绘画的少年陈逸飞学习之余去参加校外兴趣班,父亲并没有坚决反对,但是父亲的观点是,既然作为一个读书人,当然是可以有点兴趣培养,但用一生去从事这个兴趣爱好,特别是看似无用的涂涂画画,而且用这么长的“一生”,也许会穷困潦倒、终其一生。

当年,陈逸飞的父亲的工作是化学工程师,他理所当然地希望年少的陈逸飞也学习理工科,因为在当时的观点来看,这并非仅仅是国家建设的需要,也能使未来的陈逸飞有个体面的职业与收入。当年最流行的观点就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令人惊讶的是,上海美专附中在当年仅仅计划从1000多个报考人中招收100名学生,也就是说,每一个最终录取名额,竟然有十几个人在竞争,可谓相当白热化。最终,少年陈逸飞以出众的才华如愿以偿。

陈逸飞青少年时代在上海美专附中学习的作品和习作,类似图2、图3这样具有丰富文献意义的作品,生动刻画出了艺术家当时在上海美专附中学习的情况。

开启艺术生涯

毕业以后,陈逸飞就开始了其勤奋而努力的艺术生涯。当时,这位年轻的画家是时代潮流“样板美术”的宠儿:他的油画《红旗之一》(图4),称得上是当时美术作品的经典“样板”,是2013年香港苏富比从著名收藏家、慈善家盖伊·尤伦斯男爵和米莉恩·尤伦斯男爵夫人(Baron and Baroness Guy and Myriam Ullens de Schooten)之手取得的委托上拍。

在1970年至1979年期间,陈逸飞创作了一系列带有政治主题意涵的史诗巨作。如1971年的《开路先锋》(和魏景山合画,中国美术馆收藏)和《红旗》、1972年的《黄河颂》(2007年以4032万元成交)、1976年的《占领总统府》(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这类具有时代性与标杆意义的政治主题作品的数量非常稀少,就陈逸飞一生创作来看,也不过10件左右,多数已入国家美术馆及重要私人之手所珍藏,对于艺术拍卖市场十分稀有珍贵。

從艺术的角度而言,当时全国流行的“革命神学”主题和程式化、概念化的构图,英雄人物夸张的形体、动作与神态,以及明亮而鲜明的神学色彩的背景,顺应了当时的“样板美学”原则。尽管如此,其娴熟而老练的技巧使得图5在诸多“样板美术”作品中脱颖而出,并得到了艺术圈的热捧。

从历史的角度而言,《红旗》创作于1971年至1972年,当时陈逸飞先和著名画家魏景山合画了《开路先锋》,后画了巨幅系列组画《红旗》——其由两件作品所组构而成:《红旗之一》描绘在战壕下举着红旗、正要冲锋陷阵的解放军;《红旗之二》描绘身着校服在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宣誓的年轻学子(为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藏品)——作品在两相对照下,呈现一种独特的传承意义,“前者代表革命先辈前赴后继,浴血奋斗,解放全中国;后者则表现新一代纪念先烈,决心继承老一辈革命传统的信念”。

开拓先锋

陈逸鸣用“掷标枪的人”来暗喻陈逸飞在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地位。有趣的是,“掷标枪”也是艺术史绕不开的母题:由达·芬奇定义的经典艺术造型范式,到班克西投掷花束的浪漫街头少年,“掷标枪者”形象的中间状态阐明了那个个体在“断裂与失衡”中迸发力量,打破“僵局”的伟大艺术家精神。正因为如此,《掷标枪的人》作为一种艺术精神的象征,暗喻了陈逸飞在艺术发展断裂期中的选择与创造,及其为新中国美术掷出的前景。

同时,相较于藏品上亿的价格,陈逸飞早期素描、水粉、水彩、水墨、油画作品价格相对平易近人,且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价值。通过展览、拍卖预展等相关资料收集,藏家们可以由此为海派大师作品的收藏与投资,整理出清晰的投资策略。(作者系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陈逸飞红旗油画
我是小画家 长在红旗下
我是小画家 长在红旗下
万类霜天(油画)
红旗E-HS9
太阳,红旗
油画去哪了
画布上的浪漫与唯美
用视觉艺术向世界表达中国韵味
陈逸飞:视觉,逸飞
油画《惊涛拍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