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啃老”还是“依赖”,寻找两代人共同生活的平衡点

2022-03-08 14:26丁琪琪
新天地 2022年2期
关键词:啃老小张亲子

丁琪琪

当90后步入而立之年,人们发现在城市里和父母同住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近年来,父母状告子女归还借款、购房款、购车款的情况不是新鲜事。“父母有没有义务替儿女带孩子”“父母有没有义务给孩子买房”“父母有没有义务替子女还债”……此类话题时常在网络上引起广泛讨论。“成年后依赖父母生活”的家庭关系既保护着生活在其间的人,又成了捆绑彼此的绳索。

对此,年轻人和老年人是如何看待“在家啃老”呢?请几位当事人讲讲自己的故事,从各自角度谈谈对啃老这一现象的看法。是啃老还是依赖,在亲情关系中往往难以界定,把握好依赖的程度才是解决之道。

父母说:看不惯又离不开

刘女士的儿子已经三十多岁了,结婚也有两年多。儿子被老刘夫妇从小娇惯到大,结婚以后,小两口愿意跟他们一起住,他们是高兴都来不及。但是最近两年,刘女士越想越不对,感觉家里越来越像酒店式公寓,她和老伴像保姆。

现在年轻人工作压力大,他们能理解,但不能把工作上的情绪带回家,给父母甩脸色。父母每天最开心的,就是孩子下班回家开门进来的那个瞬间,但常常看孩子板着脸,也不敢多问。儿子一家出门,拖鞋永远横七竖八脱在门口;洗完澡,毛巾从来不放整齐,浴室里一地的头发。最让老刘生气的是子女不跟她交流,每天下班了就把耳麦戴上,玩游戏,要么找个借口躲出去,一连几天也不回家。老夫妻憋了一肚子的气,年轻人还是我行我素,一点感觉都没有。

解决之道:

啃老行为就年轻人来说,属于心理年龄不成熟,没有形成应有的社会角色和自我意识。所谓社会角色,就是一个人的行为与心理符合社会的期望,说白了,成年人都有成年人的样儿。所谓自我意识包含三方面: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刘女士的孩子表面上看是花钱没计划,生活指望父母,实质上是没形成自己的社会角色,不能按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所以他也体验不到社会角色带给他的责任感,于是也就没有了自我控制。于是,就表现为不知道攒钱,不知道收拾屋子,一切都指望父母了。

进一步说,子女所以如此啃老,根源还得说在父母身上。在亲子关系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心理上的一体化倾向。虽然孩子从降生起,与母亲身体连接的脐带已经切断,但是,亲子之间有一根似乎永不消失的心理上的“脐带”,让亲子成了心理上的“连体人”,彼此都失去了应有的独立性。于是,亲子之间彼此的权利与责任界限几乎消失了,于是,我就是你,你就是我,我的就是你的,你的就是我的。由于这种亲子一体化心理,一方面,使父母认为穷其一生的努力就是为了子女;另一方面,让子女以为接受父母的一切也是理所当然。于是,一面是子女心安理得地啃老,一面是父母心甘情愿地被啃。正所谓“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而且,在亲子一体化心理中,与其说是子女缺乏独立意识,不如说是父母更缺乏独立意识,或者说,是父母对子女的强烈的依赖意识,“培养”了子女对父母的依赖意识。于是,啃老便是必然的结果了。再有,现在的“啃老族”绝大部分是最初的独生代。这又加重了传统文化中的亲子一体化心理,亲子之间有了更大的依赖性,更缺乏彼此独立的意识。您说是不是这样?

啃老是对生活的逃避,逃避的直接结果,是得到了家庭庇护这样暂时的“好处”。人的行为一旦得到“好处”,就会被强化。于是,啃老成了一种“持久战”。像刘女士的儿子那样,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还将继续等下去,啃老将永无终日了。

从当父母的角度来说,一是转变观念。父母首先需要从根本上转变亲子观念,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真正切断亲子之间的心理脐带,彻底破除亲子一体化心理。父母要深刻认识到,即使亲情再浓,两代人也是彼此独立的人,父母的责任是有限的,父母的义务是有限的,父母的能力是有限的,子女的生活要自己开创,子女的人生要自己营造,子女的道路要自己走。父母观念的转变,会促进子女及时心理断乳,促使子女走向独立。

二是调整角色。随着子女的渐渐长大,父母不要总是扮演强者的形象,而应该有意识地调整角色定位,让子女意识到父母并非无所不能,父母正在变老,正在变得许多事情已经力所不及,正在变成一个弱者。父母主动示弱,会加速子女的心灵成长,促使子女成为强者。

三是及时断炊。观念转变了,角色调整了,接下来自然就需要父母狠狠心来给子女“断炊”,狠狠心把子女推出家门,明确约定:子女成人之后不管怎样必须自食其力。这样,子女才能真正走上独立的人生。反之,家庭庇护这种暂时的“好处”恶性循环的结果是,让子女越来越没有动力去工作,越来越甘愿靠在父母身上啃老。

四是学会拒绝。经过上述种种努力,如果有的子女由于积习成性,还要强行啃老,父母就要学会说“不”,明确而坚决地拒绝。只要父母坚决说“不”,不仅救了自己,而且,还会促进子女学会自食其力,学会自己走人生。

子女说,寻找家庭生活的平衡点

而立之年的年轻人依然需要父母的扶持,很多人把这一点看作理所当然。小张也这样。小张夫妇目前硕士毕业准备考博,因为结婚早、生育早,三口人的小家都靠双方父母的全力支持。小张说,自己只有大学4年短暂地离开过父母,其余时间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也知道自己在啃老,但两边父母都很支持,他们认为挣钱是迟早的事,但早点拿到文凭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在小张看来,很多人觉得啃老就是经济不独立,但真正的啃老是精神上对父母的无限索取。

小张常在父母唠叨时,有过搬出去单过的念头。但是,很快就被他压制下去,因为如果自己单过,不但要操心三个人的生活琐事,还要应付各种隐形的开支,生活品质下降得不是一点点。小两口也曾拿着父母给的钱,在大理的民宿住了一个多月,但是还是想念家中的热饭热菜就回家了。当他们回家后,父亲冒着大雨去买鲜鱼,母亲立刻开始给他们做饭了。小张意识到自己真的原来这么依赖父母,父母对他们的宠爱都非常习惯了。

去年父亲把自己的车卖了换了一辆车送给小张,当父亲把车钥匙递给他时,父亲的手一直在颤抖,几乎快抓不稳那把钥匙了,小张猛然一惊:“父亲该不会生病了吧?”事后小张回忆:“我自己真正地成年和懂事,是从那一刻开始的。即便是我这种大众眼中非常不堪的啃老族,他们也不忍心伤害自己的孩子。”

解决之道:

在年轻人看来,子女单方面向父母索取才叫啃老,互相关心,彼此扶持,叫依靠。年轻人和父母住一块可以陪他们聊天,需要什么可以随时添置,父母不舒服能够及时发现。如果家庭中有这种啃老行为,作为子女也要主动自救,主动促进自我成长,主动学会自我控制,主动学习担当自己的人生。为了帮助父母,年轻人可以和父母好好谈谈,一是客观地承认过去对父母关心的不足,拿自己当个大人,担当起自己的责任。二是指出父母存在的问题,引导父母逐步确立家庭生活中的角色。三是商定哪些开支必须自己负责,全家做个理财计划,重新学习怎样分担家务。这样,父母会逐渐从对子女的“控制”中分离出来,而子女心理成熟起来,逐渐地学会自立。

所以,啃老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定义,年轻人用何种形式来尽孝道,是自己独立生活不给父母添麻烦,是提供优渥条件给父母,还是花时间陪伴父母。只要父母在老年生活中感到舒心、平和、开心,就是一种圆满,至于哪种形式还得根据每个家庭实际情况来看。为了各家各户不再为啃老发愁,年輕人和老年人都要为此而付出努力。

猜你喜欢
啃老小张亲子
巧妙的奉承
有缘人
意大利式“啃老”
加拿大老人自愿被“啃老”
谁逗谁
今天忙不忙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