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国内外小剧场研究综述与展望*

2022-03-08 02:10
艺术百家 2022年6期
关键词:小剧场戏剧运动

周 宇

(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05)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费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小剧场具有规模小、便利性、多样性等特点,恰好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在多方共同推动下,小剧场建设初见成效,与此同时,在小剧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并行的路径中,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因此,对20世纪以来小剧场建设历程进行梳理和分析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对中国知网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和总结,从国内外文献的比较研究中汲取经验,并对国内未来小剧场研究进行展望。

一、国外小剧场研究分析

(一)总体梳理

本文以CNKI 中国学术期刊外文数据库为数据源,以主题词为检索项,构建主题词=“small theatre”or“little theatre”检索式,检索时间设为起始时间不限,截止时间设为2022年7月31日,获取相关文献118 篇(图 1),从中可以发现,国外小剧场研究至今出现过3 次高潮,分别是1920年前后至1932年前后、1962年前后至1986年前后、1998年前后至今。

图1 国外小剧场研究趋势

(二)内容分析

1.关于小剧场运动的研究

小剧场运动研究,这是微观掌握一个国家文艺发展史的基本课题。学者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小剧场运动进行了研究。Navas Romero Cristina、Cristina Navas Romero[1]335等对洛西尼奥斯德尔在弗朗西亚的小剧场运动进行了研究,在19世纪末,出现了一种实验性的戏剧运动,起源于非商业剧院,其成员是艺术家,主要是移民和业余爱好者,他们拒绝了早期的惯例和戏剧偏见。John G.Monroe[2]63-70研究了1920—1929年哈莱姆的小剧场运动。Charlotte Gordon[3]495研究了卡尔加里的小剧场运动。美国的国家小剧场锦标赛,1923—1932年间在纽约举行,对美国的小剧场发挥了很重要的刺激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剧场运动变得更加稳定且更有条理[4]130-146。Kim 和Kiran[5]171-214以70年代的青年文化为基础,对作为韩国剧场反文化的20世纪70年代小剧场运动进行了研究,提出应当重新考虑70年代戏剧的历史价值和70年代小剧场的评价。Son Wan-yi[6]297-317对中韩小剧场运动进行了比较研究,对两国小剧场运动的发展、分支和季度特征的比较研究,可以立体地展望两国的文化交流,不仅使各国对小剧场运动的把握更加准确,而且为通过文艺交流探索21世纪“亚洲文化”的共同发展提供了合适的创造框架。

2.关于小剧场意义的研究

有一些百老汇评论家谴责“小剧场”的潜力,因为它们不像大剧院那样运作,没有考虑到媒介以及通过媒介创作和制作的戏剧,所以这些评论家谴责小剧场是微不足道的。对此,Laura Sherry[7]218-221提出需要一群新的评论家来评论小剧场这种艺术。而许多社区剧院(小剧院)公司认为他们的表演缺乏专业剧院的那种批判性的尊重,认为他们被评论家边缘化是因为他们的表演带有偏见,被与业余爱好者一词相关的休闲和设施的负面含义所玷污了。Iris Winston[8]在《上演一个传奇:渥太华小剧场的历史》中提出,渥太华小剧场(OLT)作为一个业余剧团,提供了优质的表演,也比它的专业竞争对手更成功地经营戏剧业务。Montrose J.Moses[9]128-139分析了美国小剧院的社会意义,这些社会意义是由确定的社会原因引起的,而这些社会原因对国家戏剧的总体状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认为小剧院的社会意义在于:使得社区对戏剧的兴趣日益增长;社区试图满足人们的戏剧“口味”——这是剧院经理无法满足的;逐渐接受大学教师的戏剧指导;等等。他认为当时的小剧场已经进入了另一个发展阶段,即要做最有实力的专业戏剧,而不是像百老汇一样野性投机地表演,这是对普通智力的侮辱。剧作家爱丽丝·格斯滕伯格一直被公认为是美国戏剧开创性人物,但是Stuart J.Hecht[10]1-16认为爱丽丝仍然固守着早年的价值观和偏见,反映了她对生活和艺术更古老、更保守的信仰,而她的戏剧也显示了美国小剧院的文化霸权。

布拉格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主要的戏剧中心,尤其在 19世纪 60年代早期。Burian,Jarka M.[11]229-257研究了布拉格1958—1970年间的小剧场,一批有特色的小剧场在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形成,它们在发展的头十年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戏剧概念和方法,这与其他戏剧现象、与布拉格戏剧发展的特殊社会力量相联系时,产生了新的意义和价值。这些小剧场相对年轻的组合打破了固定剧目系统的模式,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一直在做新鲜和令人兴奋的工作,这样的作品让人印象深刻。这些小剧场的海外演出也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声誉。

3.关于小剧场建设的研究

抽象古老的剧院组成了一个独特的优秀建筑群体,在几个世纪中保留了它们的辉煌。Nikos G.Papadopoulos,Apostolos Sarris 等[12]1960-1973提出利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重新发现古伊拉皮特纳(克里特岛东南部)的小剧院和圆形剧场。Jeon Jin-Yong 和Seo Choon-Ki 等[13]313-320对Sejong 演艺中心小剧场改造的声学设计进行了研究,设计策略包括使用更多的反射表面,在侧墙和管弦乐坑上安装扩散器,以及侧阳台等。2020年,加利福尼亚法案的颁布为工人提供了更多安全、最低工资和福利,Steven Leigh Morris[14]28-29提出这在无意中威胁了洛杉矶许多小型场馆的未来,小剧场制造商面临着成本飙升、商业模式破裂的状况,可能导致其最终关闭。根据十几位受访的洛杉矶地区艺术总监的说法,小型艺术组织的年度预算平均增长了40%,不成比例地惩罚了每年运营不到300,000 美元的公司,而加利福尼亚本身就是一个缺乏公共艺术资金的州。Joann Green[15]277-279在他的小剧场手册一书中提出“要让大多数人去小剧场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剧院经理们必须为宣传提供不少于租金和水电费的预算支持;这本手册还讨论了工资、票价、团体折扣、时间表、安全性以及预算样本、拨款提案、季节时间表、票房报告表、租赁合同、新闻稿和公共服务公告,等等。

4.关于小剧场戏剧的研究

Brandon James R.[16]29-42在1972年研究了早稻田小剧场的训练——铃木方法,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东京的许多当代戏剧团体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探索演员艺术中新的戏剧方法。就培训系统而言,尤其是日本的培训系统,是由铃木忠志与早稻田小剧场的表演公司成员共同开发的,他们一起创造了一系列训练学科,强调将声音和身体相结合,灵活且能够变化,而且结构精确。Joann Green[15]277-279描述了戏剧的前景,其首要原则是,“戏剧既是一门生意,也是一门艺术”,他认为没有办法准确衡量观众会看到什么,因此剧院应该选择他们真正想做的戏,而董事总经理需要为此承担风险。

二、国内小剧场研究分析

(一)总体梳理

本文以CNKI 中国学术期刊中文数据库为数据源,以主题词为检索项,构建主题词=“小剧场”的检索式,检索时间设为起始时间不限,截止时间设为2022年7月31日,获取相关文献3908 篇(图2)。主题的分布也比较广泛,比较集中的主题包括“小剧场”“小剧场话剧”“小剧场戏剧”“小剧场戏曲”等(图3)。从中不难看出,绝大多数小剧场研究都是以戏剧研究为主题的,包括话剧、京剧、歌剧、音乐剧等。联系本文研究对象,为使文献资料更加聚焦,笔者又构建关键词=“小剧场”的检索式,获取相关文献672篇,以此作为文献研究样本。

图2 以“小剧场”为主题词的文献年度发表趋势

图3 国内小剧场研究主题分布

(二)内容分析

1.关于小剧场运动的研究

“小剧场”源于西方近代的小剧场运动,是一场实验新型戏剧理念和样式的艺术革新运动[17]118。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于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戏剧文化发展来说,小剧场运动是一次历史机遇,对于中国亦是如此。小剧场运动不仅改变了中国传统的戏剧观念和演出方式,而且改变了中国现代戏剧发展的方向和格局,中国现代戏剧因此有了先锋性、探索性和创新性[18]177;小剧场运动还催生了中国现代话剧和现代戏剧教育,导致戏剧教育内容、观念的变化[19]14-29。

从1909年编演话剧《用非所学》开始,演剧一直是南开大学的办学传统之一[20]。吴戈[21]64-75研究了南开演剧的发展历程,认为“南开演剧的艺术追求,从内容到形式,从运作方式到美学追求,具有欧美小剧场运动的鲜明特点”,将南开校园戏剧活动称作“小剧场运动摹本”,对于中国戏剧新文化创造有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20世纪80年代,由高行健和刘会远创作、林兆华导演的话剧《绝对信号》在北京的小剧场首演,中国话剧小剧场运动由此开端[22]107。20世纪 90年代中期,受时代思潮影响,戏曲界开始出现一些有自觉意识的小剧场戏曲实践。2000年,北京京剧院推出小剧场京剧《马前泼水》,成为“小剧场戏曲”的标志性事件,并催生了一系列小剧场戏曲作品。此后,小剧场戏曲逐渐兴起,首先以京剧为发端,继而扩大到昆曲、越剧、评剧等剧种[22]104-117。经历了“80年代的探索阶段”“90年代的实验期与商业化试水”“新世纪10年的市场化与多元化”等发展阶段,小剧场戏剧艺术发展方兴未艾[23]22。

董健[24]49-53论述了台湾与大陆小剧场运动的异同,“80年代以来发生在台湾与大陆的小剧场运动,都是文化开放的产物,都是在西方戏剧新潮的影响下突破传统现实主义的结果,又都是在借鉴西方艺术的同时把艺术的目光盯到了中国传统戏曲上”。但海峡两岸在艺术探索的“前卫性”与对主流戏剧的“反叛性”上是存在差异的。台湾的小剧场运动业余性、独立性很强,而大陆的大体上是主流戏剧的“分枝”与“附庸”;前者多以“喜剧之美”取胜,后者则多出正剧或悲剧。

2.关于小剧场意义的研究

在2008年底推进文化强省建设高层论坛上,中宣部文艺局长杨新贵在质疑各地竞相兴建“大剧院”之风的同时,倡议文化场所建设要亲民、实用:“与其花几个亿建容纳千人的大剧院,不如多建几个只能容纳50—100 名观众的小剧场,遍布城市各处,方便百姓看演出。”[25]135沈望舒[25]135-153亦认为“小剧场、小制作、低成本、大市场的理念”,为戏剧生产力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便利、便宜、良好的小型或初级活动场所,是戏剧业入道者、髙素质戏剧欣赏者的孵化器”,“应在学校、社区参照全民健身工程的做法,启动小剧场工程”,“为更多戏剧从构思变成作品、变成老百姓愿意看和看得起的身边之物提供可能”。

纵观全国,一线城市及部分二线城市都在关注小剧场建设,这些小剧场的建设和发展为当前中国戏剧演出提供了广阔平台[26]116,也在为培养都市的戏曲观众发挥着独特的作用[27]30。蒋亚敏[28]2认为小剧场不但可以为各剧院团,特别是基层院团提供一个展示和表演的舞台,而且能够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近距离、随时随地欣赏自己喜爱的艺术的舞台,有助于解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杨志伟[29]121-122认为校园小剧场话剧可以为学生提供审美经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在比较自由、不功利的校园创作环境中培养当代话剧人才和观众,从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促进中国当代话剧的发展。

3.关于小剧场建设的研究

随着社会历史变迁、市场经济激荡、新媒介文化兴起,剧场承担的社会责任与文化意义被消解,剧场艺术的影响力大不如前。小剧场的生存基本是走市场化的道路,发展环境比较脆弱,相对依赖于各级政府的扶持,生存状态也日益艰难,文化标志的意义近乎脱落殆尽。[27]30,[30]71

北京的小剧场数量和演出场次数量是全国最多的,一系列剧场品牌在观众心中日渐形成,上海的一系列新兴小剧场也成为小剧场戏剧的表演重点场地,全国一线及部分二线城市也在关注小剧场建设[26]116。石俊[31]42-44提出中国剧场在建设目标、剧场经营方面的困境实则是体制之困,并提出了建议。施旭升和张锋[30]71-77分析了导致北京剧场文化生态危机的原因,提出一方面要尊重艺术文化规则,另一方面要注重对于各种规则的协调,从而建构北京剧场文化生态。王洋[32]163-170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体制改革与剧目建设为例,分析剧团经营中制度要素与剧目生产之间的关联,提出要深化改革,更加注重剧目质量对数量的超越。谢敏[33]115-119以蓬蒿剧场作为个案,分析中国非盈利性艺术性小剧场的生存瓶颈,并提出了解决方式。姚金凤[34]119-128以国家大剧院小剧场为例,分析了演出运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善建议。张博雯[35]50-51从艺术管理的视角,分析了传统高校小剧场发展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4.关于小剧场戏剧的研究

小剧场戏剧在新时期戏剧运动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学界和业界在小剧场戏剧的艺术特性方面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包括导演和舞美的艺术创造、演员与观众的观演关系、剧本创作等[36]198。

张雯[37]在研究台湾当代文艺政策与剧场体系的构建时,提出“文艺政策制衡当代剧场功能发育”,呼吁文艺政策不能有太强的指向性的干涉和扶植,应使剧场艺术能够保持独立的艺术品格。黄振林等[38]70-73从三个层面对当代小剧场艺术探索的焦点问题进行了回顾和反思。刘黛[23]22-28从接受美学的角度透视小剧场戏剧的现状和出路,提出要以市场化思维配置小剧场戏剧资源,以个性化思维开展小剧场戏剧营销,以及以类型化思维创作小剧场戏剧剧目。李昭明等[39]53-55探讨了双人模式小剧场戏剧在中国发展的可能性与前景。陆长河[40]21-24论述了小剧场空间环境下的导演创作。近年来,小剧场戏剧创作成果颇丰,有艺术个性、有思想深度的作品不断涌现,但少有戏曲的身影[27]26,且无论从数量、范围还是学理化、市场化程度来看,小剧场戏曲规模都尚未能与“小剧场话剧”比肩[41]128。由于经费有限,小剧场戏曲在服装、灯光上比较讲究,在舞美上的投资比较少,但是给年轻的舞美艺术家们提供了实践成长的机会[27]30。

谢柏梁[42]91-103对“小剧场戏曲”即中国实验性戏曲谱系在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的不同呈现,以及“小剧场戏曲”的定义与争议,作了历史文化和戏剧生态环境上的学理化阐述。吴筱燕[41]128以上海小剧场戏曲节为例,探讨其所代表的“戏曲创新实践”在现代文化建设中的有效性、局限性和发展之可能性,提出应重视戏曲作为现代表意实践的属性,并以为世界文化对话提供另类的现代想象为自觉。贾米娜[43]247-250提出中国小剧场话剧想要发展,需要建立良性的市场循环体系,必须产业化、工业化运作,才能产出好作品和吸引观众,才能产生影响力和盈利,从而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徐海龙等[44]176-182从小剧场话剧的产生与发展特点出发,探讨小剧场话剧的“场效应”以及其相应的营销策略。杨志伟[29]120-122分析了校园小剧场话剧发展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祁君[45]234-235对艺术硕士教育课程设置与小剧场歌剧实践进行了探讨。

此外,还有许多学者对小剧场戏剧进行了个案研究,如昆曲《长生殿》、话剧《当青春不再怀念蝴蝶的伤》、音乐剧《自然颂歌》、黄梅戏《薛郎归》、吕剧《一念》、京剧《阎惜姣》、川剧《聂小倩与宁采臣》、淮剧《画的画》、甬剧《小城之春》、越剧《再生·缘》等。

三、国内外小剧场研究述评

根据搜索到的文献,笔者分别从四个方面对国内外的小剧场研究进行了归纳、分析和总结,研究关注点集中于“小剧场运动”“小剧场意义”“小剧场建设”和“小剧场戏剧”。从以上文献的内容分析来看,无论是文献研究的数量还是研究的深度以及广度,我国的小剧场研究都比国外相关研究更加充分。

(一)小剧场研究内容比较

1.关于小剧场运动的研究

国内外研究都具体分析了小剧场运动对国家文艺发展的意义,肯定了小剧场运动对本国戏剧发展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以及对小剧场形成的刺激和推动作用。国外的研究还对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小剧场运动进行了比较研究,如中韩两国小剧场运动研究,但是在国内研究中并没有类似的比较研究,只有台湾与大陆小剧场的异同比较。小剧场运动源于西方,因此,国内关于小剧场运动的研究还阐述了我国小剧场运动与西方小剧场运动的渊源,国外小剧场运动对国内小剧场运动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2.关于小剧场意义的研究

总体而言,国内外研究在小剧场的积极意义方面基本是一致的,都认为小剧场作为一种比较年轻的存在,打破了传统大剧院模式,以小剧场独特优势去满足人们的戏剧“口味”,有利于培养社区和群众的戏剧情趣;小剧场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不断尝试,为戏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有助于生产出更好的戏剧作品,进一步提高剧场和戏剧的声誉。校园小剧场戏剧研究也是国内学者们的关注点之一,小剧场戏剧在校园的发展,推动了戏剧教育内容和观念的变化,通过接受大学教师的指导,可以让戏剧发展趋于专业化,同时也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此外,国外的一些研究对小剧场的意义是持否定态度的。

3.关于小剧场建设的研究

国内外在小剧场建设方面的研究关注点差异比较大。国外在小剧场建设研究方面比较分散,研究涉及小剧场的建筑设计、安全性、历史等。小剧场的资金困境影响到了国外小剧场的生存,是国外小剧场建设研究的重点,这同样也是国内小剧场建设面临的现实难题。国内小剧场建设研究的关注点比较明确,集中于小剧场演出运营存在的问题、导致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建议。

4.关于小剧场戏剧的研究

国内在小剧场戏剧方面的研究包括小剧场戏剧的现状和出路、导演和舞美、观演关系、创作等,同时针对小剧场戏曲、小剧场话剧、小剧场歌剧等不同的剧种进行了具体研究,对各种不同戏剧进行个案研究是我国小剧场戏剧研究的重点。相较而言,国外在小剧场戏剧方面的研究不多。

(二)国内小剧场研究的建议

1.梳理小剧场运动历史,明确前进方向

国外对各地小剧场运动形成发展的研究是比较具体详细的,国内对小剧场运动形成和发展的研究是不太充分的,主要集中于一些重点事件和时间节点的论述,多是作为简单背景介绍,在一些重要细节方面还不够具体,文献与文献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出入,严谨度不足。因此,经过严格考证、较为细致完整的关于我国小剧场运动发生发展的历史脉络研究是比较缺乏的。此外,我国小剧场运动与国外小剧场运动的渊源以及我国与其他国家小剧场运动的比较研究也是目前需要开展的课题,这对于定义国内小剧场的概念而言也是比较重要的。

2.关注国外小剧场发展,拓宽研究视野

小剧场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期的欧洲,1912年开始传入美国,并得到了快速发展[18]177-184。如此看来,欧美小剧场发展是早于我国的,他们必定积累了一些值得我国借鉴的小剧场建设经验。但是目前国内无论是在国外小剧场建设的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实践经验总结方面的文献研究都比较少,这是目前国内小剧场研究需要给予关注的一个点。对国外小剧场建设进行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总结与借鉴对于我国开展小剧场建设是十分必要且有益的。

3.总结小剧场实践经验,指导业界发展

在各界推动下,我国小剧场建设如火如荼,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小剧场从业者越来越多,尤其是营利性小剧场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相比较而言,国内学界关于小剧场实践的研究是不充分的,学界关于小剧场建设的研究多是强调问题和解决方案,几乎没有关于实践经验的总结,应加强小剧场实践的个案研究和比较研究,以得到具有较强现实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从而对小剧场建设相关政策文件和实施意见的制定以及发布提供一定的参考和补充作用,从而指导并引领我国小剧场建设工作的实践。

4.推动剧场艺术多元化,统筹整体发展

目前,我国学界和业界关于小剧场戏剧艺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小剧场话剧”和“小剧场戏曲”,对其他种类的小剧场戏剧艺术研究比较少,应鼓励学界和业界共同探索其他种类小剧场戏剧艺术的发展,推动小剧场艺术的平衡发展和多元化发展,在相互借鉴、相互促进中实现小剧场戏剧的整体繁荣。此外,国内小剧场跨学科研究比较弱,以现当代文学研究和戏剧理论研究为主,下一步应以更加多元、创新的视角对小剧场进行更加全面的研究。

四、结语

20世纪以来,小剧场于危机中悄然兴起,无论是中国传统的戏剧观念和演出方式,还是中国现代戏剧发展的方向和格局,都深受其影响。小剧场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也随之呈现出百家争鸣之势。学者们在小剧场运动、小剧场意义、小剧场建设和小剧场戏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未来的小剧场研究需要在理论研究体系化、研究视野扩大化、研究对象多元化、研究学科多样化等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索。

猜你喜欢
小剧场戏剧运动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逗趣小剧场
不正经运动范
戏剧类
小剧场
小剧场
小剧场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