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语言概况

2022-03-08 09:11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泰语方言泰国

聂 鑫

(云南财经大学国际语言文化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1)

引言

泰王国是以泰语为国语的多语国家。根据内政部管理司,2020年全国人口66186727,户数27224743。由于未见有泰国官方数据,泰国境内所使用的语言有多少种难以准确回答。根据文化部文化促进司(2016),2012-2015年被列入“国家文化智力遗产名录”的共有24 种泰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还包括泰语的3 种地方文字。根据泰国公共电视台(2019),泰国共有50 多种民族,70 多种语言。根据威莱萨·井堪(2007:10),泰国约有50 种语言。根据Ethnologue 网站,泰国登记在册的语言数为74 种,均为还在使用的活语言 。根据William A.Smalley(1994:3),泰国的语言总数为80 种,该书提到“在这个国家里,口语形式的各种台语之间的区别持续减少,所有这些语言的使用者都被当作说‘泰语’统计在内”。

本文根据现有资料(见参考文献),按照语系介绍泰国境内的56 种语言,为国内学界认识泰国语言国情提供一份宝贵素材。

一、侗台语族

侗台语族是泰国境内最大的语族。根据梁德财·本肯卡特(1988),泰国境内的侗台语

均为台语支语言,共有19 种,格丹育·楚诚(2007:31)根据原始台语浊塞音、浊塞擦音分化为送气和不送气的差别进一步将这19 种划归泰组(ThaiGroup)和傣组(Tai Group),前者包括泰语中部方言、泰语南部方言、达迈话,还包括统称为老挝组的泰语东北方言、若话、约话、普安话、普泰语、嘎楞语、那空泰语、石家话,后者包括泰语北部方言、掸语、花腰傣语、肯语、仂语、勇语、黑傣语和红傣语。威莱萨·井堪(2007:10)统计有17 种,即泰语、掸语、仂语、勇语、花腰傣语、黑傣、普泰语、老宋语、老允语、老挝语南部方言、老亢语、普安语、肯语、嘎楞语、若话、约话和石家话。

上述泰语中部方言呵叻话、南部方言达迈话以及若话、普安话、普泰语和石家话六种被文化部列入“2012-2015年国家文化智力遗产名录”。

(一)泰语

泰语是泰王国的官方语言,属于侗台语族台语支。首都曼谷话是泰语的标准语,泰语有21 个辅音,9 个元音分长短,还有5 个声调。泰语是一种孤立型语言,构词主要采用合成、重叠等手段,有大量梵语-巴利语借词和相当数量的高棉语、英语借词。基本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在中心语之后。13世纪的兰甘亨碑文是目前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泰文文献。现代泰文有42 个辅音字母,32 个元音符号,4 个声调符号。泰文自左向右书写,一般不使用标点符号。

泰语旧称暹罗语,1939年开始銮披汶总理出台一系列文化训令,第1 号训令改国名为泰国,第3、9 号训令统称境内所有公民为泰人,要求每个公民以使用泰语为荣。泰语有中部、北部、东北和南部等四个方言,其中东北方言与老挝语相近,同源率较高。

中部方言主要分布在泰国中部湄南河平原地区,泰语标准音——曼谷话就属于中部方言。梁德财·本肯卡特(1988:68)认为“使用者分布在泰国中部,其使用的口音因曼谷标准音的影响不同地区有些细微差异”。可以分为几个土语,J.Marvin Brown(1985)分为三个:曼谷话、素攀土语和呵叻土语, 格丹育·楚诚(31)分为五个:曼谷话分布在曼谷及其附近,素攀土语主要分布在素攀、北碧、佛统、叻丕、佛丕和巴蜀六个府,也可以称为西部方言;东部土语分布在尖竹汶、罗勇、桐艾等府,包括春武里的部分地区,也可以称为东部方言;呵叻话分布在呵叻府;素可泰土语主要分布在素可泰府,特别是宋加洛县。

东北方言主要分布在泰国东北,格丹育·楚诚(32)认为“‘鼻子’,标准泰语用จมูก一词,东北方言却用ดัง一词,通过这个方式可以很容易区分两者”,分为四个土语:琅勃拉邦、万象、占巴塞和特殊口音(主要受桂语和北部高棉语影响)。J.Marvin Brown(1985)分为琅勃拉邦、万象和若话。据根据威莱萨·井堪(2007:38-50),东北方言(乌汶府直辖县)有21 个声母,9 个元音长短对立,3 个复合元音,6 个声调。老挝政府、教育机构等对老挝语没有统一规范,传统以万象为口音,由于东北方言跟老挝语很近,也有人认为东北方言应以孔敬府为准。自古以来,东北方言就使用两种文字:小泰文、东北经典文字,现主要在宗教、文学等领域使用。孔敬大学泰-老资料中心有不少这些文字书写的文献。

南部方言分布在从春蓬府直抵泰马边界的十四府,细分为两个土语:东部土语分布在董里、博他仑、洛坤、宋卡、沙敦、惹拉、北大年和陶公等八府,西部土语包括甲米、攀牙、普吉、拉农、万伦、春蓬六府。南部方言特征明显,达迈话是其中的代表,达迈是洛坤府的一个地方,达迈话除了分布在达迈,在北大年府巴那历县、吗裕县、童杨亮分县、柿武里县、麦艮县以及陶公府,马来西亚境内也有。这种话受到马来语的深刻影响,成为双音节语言,共22 个声母,单元音9 个分长短,复合元音3 个,声调6 个,其否定范畴较为特殊;张均如(1980)引用的材料显示董里话原始台语送气清塞音声母和浊塞音声母都不送气,博他仑、素叻他尼、苏梅三地原始台语浊塞音声母念浊气流的清声母,具体情况有待调查。J.Marvin Brown(1985)认为南部方言是素可泰时代语言的直系后裔。

(二)掸语

又叫傣龙语,主要分布在缅甸掸邦,根据梁德财·本肯卡特(1988:68)使用人口超过两百万,分为三个方言:北掸方言(以拉戍为中心)、南掸方言(以东枝为中心)和东部方言(以景栋为中心)。格丹育·楚诚(36-37)分为四个方言:东南方言分布在萨尔温江东部,西南方言分布在掸邦南部,东北方言分布在掸邦北部,包括我国傣语德宏方言,西北方言可与东北方言合称北部方言,泰语北部方言把广义上的掸语称之为纽语,也分布印度境内,古代有阿含语,现在有帕盖语、堪底语等。掸语声母18 个,单元音10个(分长短),声调5 个。根据Ethnologue 网站,掸语使用人口缅甸境内4590000 人,加上其他地区共4685000 人。掸语有自己的文字,主要使用在宗教、文学等领域,与我国瑞丽、孟连圆体傣文较为接近。据William A.Smalley(1994:121),1955年开始缅甸掸文进行了正字法改革,掸邦很多书籍都改用新系统书写,有些男性在寺庙里学习这两种文字,女孩和剩下的男孩在学校学习。

泰国境内的掸语以夜丰颂府最多,其次是清迈、昌莱两府,也散居在达府、彭世洛府和披集府。据William A.Smalley(1994:121),在泰国,掸语的文字主要用于传统的治疗活动和其他传统事项,有的村庄也用于草药、病情诊断和选择吉日。

(三)其他侗台语

若话自曼谷王朝三世王就从老挝堪戈特迁移而来,约话也是1824-1857年间迁来,这两种语言都分布在泰国东北的一些乡村,特别是沙功那空府,语言结构比较接近,都有不少唇化辅音声母而约话比若话更丰富,使用人口也较少 。普安话是从老挝川圹经琅勃拉邦迁来的,分布范围很广,包括素可泰、甘烹碧、乌泰他尼、披集、猜纳、信武里、华富里、那空那育、巴真武里等府,除了华富里府万麺县有5 个声调以外一般都是6 个声调。普泰语早期是在越南西北部,旧称西双朱泰的地区,在泰国主要分布在那空帕侬府塔特帕侬、堪差依、那更、是颂堪等县以及沙功那空府哇暖尼越县,使用人口10 万(William A.Smalley1994:199),他们居住的村庄海拔较高,朱拉隆功统治时期把普泰地区从半自治状态纳入国家管理系统,废除了当地土酋。嘎楞语与泰语东北方言很相似,估计是100 多年前从老挝迁来,人数不过几千,主要分布在沙恭那空府直辖县、谷特巴呵县和那空帕侬府那哇县,只有5 个声调。那空泰语主要分布在彭世洛府察塔干县、越勃县,程逸府博县,碧差汶府楞萨县,莱府丹赛县,其口音介于泰语北部方言与东北方言之间,其鲜明特征是复合元音只有ia、ua 两个。石家话仅分布在那空帕侬府直辖县安沙玛特镇,其发源地在越南境内,有很多复辅音,还有-r 韵尾, 与泰国境内所有的其他台语不同,石家话是泰国唯一一种北部台语(William A.Smalley1994:198))。花腰傣是从中国迁来的,大约100 户左右;格丹育·楚诚(2007:37)指出,泰国花腰傣语分布在昌莱府夜柿县会凯镇白水井村和巴萨狂村。肯语集中分布在缅甸掸邦景栋,有人称为掸语东部方言,分为三个土语:城市肯语、勐龙肯语和城中心的肯语。仂语散居在北部各地,其聚居区是帕夭府昌堪县、昌莱府昌孔县,早在1856-1886年兰纳王国振兴时期仂人就从中国西双版纳迁来。仂语跟泰语北部方言“实际上是互相认同为一的”(Seidenfaden1925:189) 。仂语有自己的文字,我国称为西双版纳老傣文,泰国仂文跟兰纳文、老挝经典文字接近,都书写在贝叶经上,目前仍在一些寺庙使用。勇语是从缅甸勐勇迁来的,大部分居住在南奔府,据说是仂语的一种方言。黑傣语又叫老宋语,早在吞武里王朝时期就从其故乡——西双朱泰迁来,朱拉隆功国王把他们安置在碧差汶府育依山县,这是他们的第一个定居点,此后不断有黑傣迁入,至今已有不少于2 万人(参考格丹育·楚诚2007:39),黑傣有自己的文字 。红傣语是从西双朱泰经老挝、缅甸跟随掸人迁入昌莱的,主要居住在昌莱府昌盛县索普洛村,人数仅有几千人。与掸语词汇差别大,有双唇浊塞音声母,ai 和不分,有5 个声调,但使用掸文和肯文。

表1:泰语各方言使用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数据来源:William A.Smalley1994:67)

表2:泰国其他侗台语使用人口(数据来源:Ethnologue 网站)

二、汉藏语系

此处汉藏语系包括汉语、藏缅语族和苗瑶语。据梁德财·本肯卡特(1988),泰国汉藏语系共有17 种,分别是6 种汉语:汉语闽方言潮州话、海南话、福建话,粤方言、客家方言以及西南官话。9 种藏缅语族语言:克伦语、拉祜语、傈僳语、哈尼语、缅语、恩必语、吴贡语、彝语和巴董语;2 种苗瑶语:苗语和瑶语。藏缅语民族、苗瑶语民族主要分布在西部、北部、东北的山区,与平原坝区泰族相对,加上一部分南亚语民族,泰语统称为山地民族。恩必语、吴贡语、毕苏语三种语言被列入“2012-2015年国家文化智力遗产名录”。

(一)汉语

华族是泰国第二大民族(陈晖熊韬2012:69)。华人群体是泰国最多最强的非台族群

(William A.Smalley1994:207)。闽方言是泰国境内最大的汉语方言。泰国潮州话源于广东汕头地区,潮州裔华人使用。泰国海南话源于海南岛东北部,福建话主要是源自厦门地区,粤方言源于岭南,客家方言也是从南方赴泰的。这些汉语方言伴随着明清以来沿海地区下南洋而传播到泰国,主要分布在泰国中部地区的城镇里,William A.Smalley(1994)一书称为“泰国语言生态等级梯度”中间层级的“城镇语言”(languages of Thai towns and cities:Chinese languages)。由于潮州裔占泰国华人较大的比重,加之其商业地位较高,因此潮州话是华人各群体传统的交际用语。根据Boonsanong(1971) ,900个华人调查对象种有61.7%以潮州话为母语,81.5%会说潮州话。西南官话是主要分布在泰国北部,包括早期商人和20世纪中期因战争迁入的,以昌莱府夜柿县为中心,这是最晚迁移到泰国的汉语。普通话并不是Boonsanong(1971)调查对象的母语,但却有19.9%却使用,教育水平较高而不是政府雇员的人当中普通话使用者占27%,使用英语者更高,占32.3%。汉语方言在泰国政治地位不高,“汉语人口的存在在马来西亚、越南这些国家导致了社会出现分裂,但在泰国汉语没有任何政治地位……正如泰国政府所言几乎所有华人都是泰国公民,也应该能看懂泰文,因此政府机关从不悬挂中文标牌。”(William A.Smalley1994:3,205)尽管如此,泰国汉语方言对泰语的影响较大,特别是饮食方面,有一项调查收集了463 个汉语借词,都与饮食相关。根据Pranee(1983) ,泰语里的汉语借词44%来自于潮州话,24%来自于福建话,其余的暂不确定是否是借词或者借自其他汉语方言。

(二)克伦语

克伦语是泰国最大的山地民族克伦族的民族语,属于藏缅语族克伦语支。泰国克伦族主要居住在泰缅边境地区,从北部到西部各府均有分布,即清迈府、夜丰颂府、昌莱府、南奔府、南邦府、帕府、达府、甘烹碧府、素可泰府、乌泰塔尼府、素攀武里府、碧武里府、北碧府、巴蜀府和仂丕府等十五个府。克伦族是缅甸克伦邦和克耶邦的一大民族,约200 万人,分为四个分支:沙果、巴威、巴欧和董土,从18世纪后期开始陆续有克伦族迁到泰国境内,根据清迈府山地民族研究院1986年统计,泰国克伦族共1991 个村庄49651 户265611 人,分属上述四个分支,沙果使用人口45000 人(William A.Smalley1994:125:是250000),巴欧24000,巴威1300,董土600。

沙果方言是泰国克伦族最大的方言,以夜丰颂府夜沙良镇为中心,在这里沙果方言除了用于日常交际,还用于教堂活动。沙果方言有两种文字:第一种创制于1832年,参考缅文字母,以毛淡棉地区的沙果方言为基础,主要是新教徒使用;第二种创制于1954年,以拉丁字母为基础,主要是天主教徒使用。巴欧方言主要分布在北碧府山间河谷里,耕种水稻,与孟族、泰族融合较深,桑卡拉武里镇是他们的中心,巴欧方言也散居在泰国北部山区。有三种文字:第一种与上述沙果新教徒使用的文字相近,第二种是一位巴欧和尚创制的但主要用于世俗领域,第三种也跟佛教有关,但系统比较复杂。这三种文字都有100多年的历史,都源于缅甸。在泰国夜丰颂府南部、清迈府和南奔府,克伦族使用与巴欧方言接近的方言,但使用范围不广,有些人还使用一种以泰文字母为基础的克伦文字。

表3:泰国汉语方言使用人口

(三)苗语

苗语是泰国苗族使用的民族语,泰国苗语属苗语川黔滇方言。主要分布在昌莱府、帕夭府、夜丰颂府、南邦府、清迈府、帕府、达府、喃府、莱府、碧差汶府、彭世洛府和甘烹碧府。1986年泰国苗族共有256 个村庄9370 户80082人,占山地民族总数的15.1%,分为三个支系:绿苗主要分布在帕府、达府、喃府、清莱府和碧差汶府,白苗主要分布在清迈府和喃府,玛巴是不久前由老挝迁入喃府地区的 。泰国苗语三个支系各有特点,按我国苗语分类,均属于川黔滇方言川黔滇次方言第一土语,白苗较为强势,不少绿苗和玛巴都会使用白苗。泰国苗语有两种文字:一种是以泰文为基础的文字,另一种是基督徒创制的拉丁文字,又称为老挝苗文。泰国苗族约15 万,碧差汶府丹沙县维奈村是泰国最大的苗族聚居区,泰国苗语日常使用频率高,人们通过家庭、教堂、苗协会等途径掌握拉丁苗文。

(四)藏缅语族、苗瑶语族其他语言

拉祜语,泰语称为木塞语,是泰国拉祜族使用的民族语,属于藏缅语族彝语支。拉祜族20世纪上半叶从缅甸迁入泰北山区,分布在昌莱府、夜丰颂府和清迈府。泰国拉祜语分为拉祜依、拉祜纳、拉祜塞列和拉祜熙四种,1986年其使用人数分别为58696、3000、2000 和1000,共463 个村庄10354 户。傈僳语是泰国傈僳族的民族语,属于藏缅语族彝语支。傈僳族是20世纪上半叶从缅甸克钦邦迁入泰国北部,主要分布在清迈、昌莱和夜丰颂三府,他们居住在较高的高山上,海拔比当地其他山地民族都高。哈尼语,又称伊果语、阿卡语,是泰国哈尼族的民族语,属于藏缅语族彝语支。伊果是泰缅老越与我国交接地区台语支民族对彝语支民族的称谓之一,伊是亲属称谓、人名前加词,笔者认为果即《新唐书》“锅错”之“锅”,即今苦聪之苦字,据常竑恩(1986:2)乃拉祜纳、拉祜熙共同的古称。泰国哈尼族也是20世纪上半叶从缅甸、老挝迁入泰北山区,主要分布在昌莱府夜柿县、夜尖县和昌盛县,有三个支系:伊塞、布里和阿克,其中阿克是最晚迁入的,分布在昌盛县萨诺山区,1986年伊果族有299 个村庄5714户33625 人,其中阿克仅有7 户25 人。缅语是缅甸的国语,属于藏缅语族缅语支。泰国境内的缅语分布在泰缅边境的村庄,主要是昌莱府夜柿县、北碧府童帕普米县、达府夜速县和拉农府甲武里县,与缅甸妙瓦底、毛淡棉缅语比较接近,人数不详。恩必语分布在帕府直辖县算趁乡板弄村,当地泰语因此称为果弄,果即伊果族果字,弄是泰语森林的意思。曾有西方学者对其迁移进行了访查。吴贡语分布在泰国中部地区,和克伦族一样从缅甸迁来较早,北碧府至少有11 个村庄,素攀府谷清村以及乌泰他尼府会亏特分县童朗镇也是聚居着不少吴贡人。吴贡,当地泰语称为拉瓦、洛瓦,根据文化部文化促进司(2016:9),吴贡语与昌莱府毕苏语、帕府恩必语均属于缅语支,吴贡语还有少量塞音韵尾。2004年创制了以泰文字母为基础的文字。彝语,又叫毕苏语,分布在昌莱府盘县的四个村庄,一说是20世纪上半叶从老挝迁来,一说是因1801年起义失败从西双版纳迁来,1986年仅有100 人,目前已发展到500 人左右。梁德财·本肯卡特(1988:214)认为“语言学家将之傈僳语、拉祜语一起归入藏缅语族。”根据文化部文化促进司(2016:43)进一步将之归入彝语支。巴董语是夜丰颂府直辖县一带长颈族使用的语言,属于藏缅语族。

瑶语是泰国瑶族使用的民族语,属于苗瑶语族勉语支,自称优勉。瑶族是19世纪末期以来从越南、老挝和缅甸进入清莱府的,昌孔县普楞伽山是其中心。1986年泰国瑶族占山地民族的4.69%,绝大部分都能讲泰语北部方言。

表4:泰国汉藏语系部分语言使用人口对比

三、南亚语系

根据梁德财·本肯卡特(1988)统计,泰国南亚语系共有17 种,分别为孟语、高棉语、宋语、税语、索语、拉瓦语、洛瓦语、克木语、召汶语、布鲁语、布朗语、玛拉巴里语、德昂语、参列语、惹语、沙盖语和越南语。其中高棉语、宋语、税语、索语、召汶语、玛拉巴里语和参列语被列入“2012-2015年国家文化智力遗产名录”。冲语,梁德财·本肯卡特(1988)没有提到,但文化部也列入该名录。

(一)孟语

孟语是东南亚历史悠久的孟族的民族语,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孟语支。孟族早在阿育托耶时期就移入泰国,孟族与泰族的融合程度很高。现在泰国孟语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包括曼谷挽坤天县、巴吞他尼府、暖武里府和北榄府新城县、龙仔厝府、佛统府、北标府、北碧府、仂丕府、乌泰他尼府、佛丕府等,北部南奔和南部万仑也有孟语。据1969-1972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孟族分布在17 个府里,有403 个村庄,总人数10 万,能使用孟语的人不到一半。 南奔孟语等保留了缅甸孟语很多特征,但越往南差异越大,但总体上仍可互相通话。孟文有悠久的历史,但今天泰国孟文跟兰纳文等地方文字一样变成了寺庙文字。

(二)税语

又叫桂语,是泰柬边境桂族的民族语,属孟高棉语族卡杜伊语支。在泰国主要分布在素林府,占该府总人口10%左右。桂族是当地的土著,也有少部分从老挝、柬埔寨迁来,桂族以养象驰名,有与日常语言不同的“训象语”。税语没有声调,双音节词以第二个音节为重音,有不少半个音节的词。当地传统以北部高棉语、泰语东北方言为主要语言,加上标准泰语的普及,税语使用者在逐渐减少。税语有两种口音,以kuuy 口音为基础利用泰文字母创制了文字,翻译新约等读物,同时记录民族文化。

(三)召汶语

又叫牙古鲁语,属于孟高棉语族孟语支,被南亚语系专家Gerard Diffloth(1984)认为是古堕罗钵底语的直系后裔。主要分布在猜纳府、甘烹碧府和呵叻府之间的山区,传统擅长狩猎、采集,目前以猜纳府贴帕沙提县地区人口密度最大。2005年以泰文字母为基础创制文字以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

(四)其他南亚语系语言

高棉语是指柬埔寨主体民族高棉族使用的语言,也是柬埔寨的国语,属于孟高棉语族高棉语支。泰国高棉族聚居在素林府、武里喃府和西里沙给府三处,巴真武里等府也有零星分布。泰国境内的高棉语又称为北部高棉语,或者高地高棉语,与柬埔寨语不同还保留明显的-r 韵尾。泰国皇家学术院为了保护北部高棉语,创制了一套以泰文字母为基础的文字,在素林府巴萨县菩提宫学校传授。宋语主要分布在尖竹汶府和桐艾府。目前宋语处于濒危状况,30 岁以下的年轻人不再使用母语,为此2002年创制了以泰文字母为基础的文字用以传承发展民族文化。据文化部文化促进司(2016:19),宋语属高棉语族佩尔语支,跟嘎宋语(分布在桐艾府波莱县,同样被列入“2012-2015年国家文化智力遗产名录”的一种语言)、差翁语和参列语接近。索语是从老挝迁到那空帕侬府、莫拉限府等地,这些地方都没有北部高棉语,索语属于卡杜伊语支,与接近越南语的濒危语言索语(嘎翁)不是同一种语言。拉瓦语是泰国北部拉瓦族的民族语,主要分布在夜丰颂府、清迈府和昌莱府,拉瓦族是多语人 。洛瓦语仅分布在喃府的56 个村庄,与拉瓦(Lawa)是他称不同,洛瓦人喜欢被称为洛瓦(Lua)。洛瓦语有两种口音:玛尔和贝雷。克木语是老挝最大的少数民族克木族的民族语,泰国克木族从老挝迁入,分布在泰北地区,以喃府为最多,使用克木语。布鲁语与索语接近,仅分布在乌汶拉差他尼府孔尖县一个地方,人数不详。布朗语是布朗族使用的民族语,属于孟高棉语族布朗语支,是从云南经缅甸景栋迁入清莱府夜珍县的,所以兼用掸语。玛拉巴里语是一种与克木语接近的语言,被称为皮董粮(黄叶鬼,指其屋子用叶子遮盖,叶子一旦变干变黄就拆掉迁徙),1986年的调查仅见于帕府和喃府丛林中,已处于濒危状态。德昂语,又叫崩龙语,梁德财·本肯卡特(1988:224)认为与拉瓦一样属于孟高棉语族瓦-德昂语支。泰国德昂着黑衣,信佛教,是从缅甸掸邦迁入清迈府的。参列语是源自柬埔寨暹粒的一种高棉语族佩尔语支语言,1984年在尖竹汶府被发现,其最大的特点是产生了四个声调,但使用人数很少。惹语是一种使用于四色菊府沛晚县的几个村庄,素林府等地均从此地迁来,当地人称其为税语,有学者认为是税语的一个方言,但本民族不承认。沙盖语是泰南小黑人使用的一种孟高棉语,沙盖人又叫玛尼、莫人,梁德财·本肯卡特(1988:227)记有50-69 人,主要居住在惹拉府马洞县和贪东县的热带雨林里,目前约有300 人。越南语是越南主体民族京族的民族语也是越南的国语,京族迁入泰国分为两批,第一批大约在曼谷王朝初期越南阮朝嘉隆帝流亡暹罗朝廷时迁入,已经完全融入泰族,第二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老挝迁入泰国东北部,泰国越南语主要分布在那空帕侬府、廊开府等。冲语集中分布在尖竹汶府考钦谷特县,已处于衰退状态,30 岁以下已丧失母语,属于高棉语族佩尔语支。

表5:泰国境内部分南亚语系语言使用人口对比

四、南岛语系

(一)马来语

是指分布在泰南北大年、惹拉、沙敦和陶公四府的马来语,由于与马来西亚语有一定差异,常被称为北大年马来语方言,使用人口1470000(2010) 。泰南马来族信仰伊斯兰教,其传统教育以清真寺和经堂学校为场所,以学习阿拉伯文和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马来文(又叫雅维文)为基础。根据William A.Smalley(1994:223-250),1930-1950年以宋卡府巴灯兰卡经堂学校为代表的一批经堂学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01年荷兰殖民政府在印尼废除阿拉伯字母马来文改用拉丁马来文,1967年马来西亚正式确立拉丁马来文,至此,泰南马来族在讲授伊斯兰和马来文化的时候都以北大年马来语作为辅助语言。1970年泰国政府规定经堂学校必须改为私立伊斯兰学校,在相当于中等学校的这一教育阶段除了传统课程外增加世俗课程(如文科理科)、职业课程。这一改革措施由内政部和教育部共同负责,教育部还利用泰文字母创制了马来语文字并编出入门读物,但这一举措宣告失败。

(二)召列语

召列语分布在安达曼海岸,以普吉岛珠宝沙滩为多,1986年有1500 人,ThaiPBS 报道有2100 人左右。召列语分为三种:乌拉拉威更像马来语,人口5000(2012),莫肯语和莫格冷语较多地受到孟高棉语的影响,人数分别为2000(2007) 和4000(2000)。 他们都被列入“2012-2015年国家文化智力遗产名录”。

结语

综上所述,泰国的语言有如下三个特点:

第一,泰国语言种类较多,包括汉藏语系一语三族、南亚语系、南岛语系,共56 种语言与其约51 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6600 多万人口是比较相称的,与印尼等东南亚语言大国相比,数量上是比较合适的;

第二,由于主体民族泰族13世纪就建立有自己的国家,王朝更替,历史一脉相承,近代又一直未被西方殖民,泰族是农业民族,佛教信仰加深了其宽容的民族心态,对国内其他民族有很强的同化能力,所以泰语的主体地位牢不可破,根据William A.Smalley1994 的数据,作为母语使用的泰语标准语和泰语方言合起来人口占到86.91%,泰国以泰语为国语容易得到承认;

第三,泰国对境内非泰语的管理、保护形成了有效机制,政府、研究机构和社区能合作处理语言问题,特别是不少社区领导对本民族包括其语言有较为理性的态度,这是难能可贵的。如笔者在昌莱府远巴保县神沙厘镇第十三组崩侬纳村进行调查时,对村长维素塔·立拉达摩萨查先生做了一次深度的访谈(访谈时间:2018.02.05 10:00-15:00),他说的话令笔者印象深刻——“我自己是苗族人,苗族是一个世界性的民族,很多国家都有。我不会因为我们苗族没有自己的国家而感到悲伤,相反只要我们努力,热爱自己所居住的国家,为国家做出贡献,那么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苗族的国家就会有许多个。”

语言国情是泰国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宏观的角度看,泰国的语言跟泰国的经济状况、教育发展紧密相关,也跟相关的法律法规有紧密关系。现在的泰国是一个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陈晖熊韬:258),1921年泰国颁布了《初等教育条例》,使得泰国成为继日本之后第二个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2009年,泰国开始正式推行15年免费基础义务教育,将学前教育延长为3年(陈晖熊韬:189、193)。泰国政府制定的国家战略(2018-2037)将2037年泰国未来目标定位为“按照自足经济理念发展国家并建成稳定、富裕和长久的发达国家”。国家教育规划(2017-2036)将未来20年教育发展目标定位为“每个泰国人都能有质量地接受终生教育,幸福地生活,符合自足经济哲学原则和21世纪的全球变化。”泰国现行《宪法》(2017年版)第54 条规定“政府必须采取措施保证每个儿童能免费接受为时12年的教育,即从学龄前直到义务教育结束。”同时第70 条规定“政府要鼓励和保护各种民族群体的泰人有权利按照自己传统文化习俗、生活方式,按照自愿的方式不受干扰地在社会里生存生活。”在泰国,语言管理主要由政府、国内外学术机构和民间团体三方合作开展,皇家学术院是管理语言文字应用的政府机构,教育部是管理语言文字教育的政府机关,他们的工作主要是泰语文,教育部也负责处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例如泰式马来文的创制和使用。

从全面、发展的眼光来看,目前泰国语言概况既是泰国整个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泰国历史发展长河的一个横切面。要看清泰国的语言国情,将来还需要从微观的角度专门研究泰国的语言政策、语言教育和各族群的语言态度、使用情况,加强个案和类型研究。

猜你喜欢
泰语方言泰国
方严的方言
方言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泰国的中秋节
《暹罗馆译语》与现代泰语读音差异
金日泰国欢乐之旅
浅析提高泰语阅读技能之我见
浅谈《泰语听力》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云南省精品课程《泰语听力》系列论文
去泰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