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的调查研究实践

2022-03-09 10:54方晓恬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调查研究信访工作

[摘要]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扑下身子,深入群众,在实践中探索出“四下基层”理论。从调查研究方法的角度看,这一理论既包括“调查研究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等直接调查,也包括“信访接待下基层”等间接调查。习近平福建调查研究实践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推动了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方法的创新,是新时代党员干部提高调查研究能力的生动教材。

[关键词]调查研究;以人民为中心;“四下基层”;信访工作

[作者简介]方晓恬,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博雅博士后,北京 100871。

[中图分类号] D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22)02-0023-03

习近平曾说,“福建是我的第二故乡”。在1985至2002年间,习近平在福建工作了17年半。这其间,他通过调查研究深入群众、发现问题,带领落后地区群众摆脱贫困,有力推动了福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习近平还依据实践提出“四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从调查研究方法的角度看,这一理论既包括“调查研究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等直接调查,也包括“信访接待下基层”等间接调查,是对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方法的极大创新,本文将围绕这两个方面对习近平福建调查研究实践展开论述。

一、习近平福建调查研究实践的基础

调查研究指的是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对客观事物进行了解和分析,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知,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學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正是依据调查研究实践撰写了《摩塞尔记者的辩护》,揭示了农民的贫苦生活;恩格斯通过对工人阶级生存状态和工人运动的调查,完成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指导。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立的实践基础,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阶段取得胜利的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深入基层搞调研,摸清了中国社会的阶级和经济状况,探索出了革命的胜利道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发扬这一优良传统,经由调查研究获得的宝贵经验既保证了中共八大的顺利召开,又克服了三年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为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作出贡献;改革开放前后,邓小平于1978年前往东北进行现代化建设调研,于1983年前往江、浙、沪进行“小康水平”调研,于1984年前往深圳进行经济特区调研,针对不同地区的调研为改革开放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

习近平福建调查研究实践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在继承与发展党的优良传统的过程中完成的。在梁家河,为了学习使用沼气,习近平带人走遍了四川5个地区17个县,冒着感染血吸虫病的风险趟河沟、踩水,细致考察不同地方沼气池建设的情况,回来后带人打下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①;在正定,习近平经常骑自行车下乡,每次骑到滹沱河沙滩就得扛着自行车走,即使辛苦,他也坚持通过调查研究摸清基层情况②。习近平还让正定县委干部上街搞随机问卷调查,他自己把桌子往大街上一支,坐在那里听取群众意见,了解到很多实际情况,对正定农村的现状和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深入了解,对正定的战略定位和制定经济发展的规划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思路。从习近平到任福建前的经历来看,早在梁家河的知青岁月中,习近平就与人民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到了正定后,他不仅继续坚持直接下基层调查的好习惯,还探索了随机问卷等多元化的间接调查方法,这些宝贵的经验都成为福建调查研究的实践基础。

二、直接调查: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

直接调查,指的是领导干部亲自深入基层,获取大量真实的第一手材料,也称为实地考察法。直接调查有助于领导干部看到真实的情况、听到真实的意见,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毛泽东曾说:“许多问题必须亲自下乡调查才能了解,依据不同的具体对象和情况,而有不同的解决。”③习近平提出:“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④习近平在闽东工作期间,曾“二到九仙村”“三进下党”“三上毛家坪”“四到坦洋”“洪口调研”“闽东九县调研”,在近2年的时间里跑遍了全区120多个乡镇。仅仅到基层还不够,习近平还坚持到百姓生活、工作的地方看一看、聊一聊,车间码头、田间地头、市场社区都是他了解社情民意的办公之地。习近平到厦门的第一年,三分之一的时间都花在调研上,厦门的工业、农业、乡镇企业、民政、部队、乡村他都去过,他经常说,“我们一切工作,基层最重要”,“基层是第一线,也是前线,也是火线”。⑤在宁德,习近平多次深入贫困乡村,和当地群众一起用手抓着吃“糯米榯”,喝老百姓端来的艾叶冲蛋,百姓们都说“这个书记可真好接待”。⑥1989年7月,习近平带着30多人,一路用柴刀砍掉荆棘苇杆,沿山路走进寿宁县下党乡,成为第一位亲自进入下党乡的地委书记,当地百姓自发为他们摆上清凉汤消暑。进入下党乡后,习近平就地召开办公会,了解群众困难,返回寿宁县后立刻召开办公会,依据调研情况制定发展计划。⑦担任福建省代省长的第二天,习近平就在东南汽车公司的工棚里召开座谈会,与群众一起讨论两岸关系问题,听民声、知民意。⑧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到群众中去”也正是习近平调查研究的鲜明特点。在广泛深入群众的过程中,习近平了解了人民群众真实的生产、生活情况,加强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并在实践基础上总结出“调查研究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等理论,进一步指导党员干部走好群众路线。

直接调查是制定科学决策、克服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有效途径。毛泽东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⑨;习近平进一步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⑩。宁德是集中连片的贫困区,当地人期待新领导可以马上开动建新城、开发港口、修铁路“三大战役”,但习近平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他跑遍了9个县区、13个乡镇、18个村、12家工厂电站和学校进行调研,参观了毗邻的浙江等地区,从而发现了当地老百姓安于现状的思想问题,也掌握了闽东地区的自然优势。在调研报告《弱鸟如何先飞——闽东九县调查随感》中,习近平提出了“弱鸟可望先飞”“扶贫先要扶志”等思想,论述了闽东地区如何“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经济。⑪1990年8月12日,《人民日报》报道了宁德利用当地资源狠念“山海经”、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的脱贫战绩。⑫习近平没有搞“新官上任三把火”,坚持根据调查研究实践所得,规划发展,为党员干部保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树立了榜样。

三、间接调查:利用一切材料了解社情民意

间接调查,指的是领导干部利用下级汇报、群众信访等材料了解不能亲自前往的地方的情况。间接调查有助于全面把握情况,突破个人精力和时间的限制,拓展调研的时间和空间范围。1955年出版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正是一项毛泽东指导下完成的间接调查成果,该书包含了中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176篇调研材料,都是经毛泽东认真核实、修改、补充过的,为195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制定“农业十四条”提供了重要依据。⑬习近平充分继承与发展了这一优良传统,1992年,习近平任福州市委书记,他组织班子学习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研究20年后的福州应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习近平指导成立了北上、南下两个调研组,成员亲赴北京、上海、江苏、深圳等地取经,将大量调研报告汇报给习近平,再根据他的意见反复修改,最终形成了《福州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科学谋划了福州3年、8年、20年的发展战略。⑭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开展的“3820”工程取得了卓越成绩,2012年的《人民日报》这样报道:20年后的福州,GDP总量突破3000亿元大关,高出同期全国10.5%和全省13.6%的增速;人均GDP去年突破5万元大关,高出同期全国9.6%和全省12.3%的增速。⑮

信访工作可以广泛收集群众意见,也是重要的间接调查方法。1951年5月16日,毛泽东作出批示:“必须重视人民的通信”,“要把这件事看成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加强和人民联系的一种方法”。⑯在这一批示指引下,《关于正确处理人民来信和接待人民来访工作的决定》于同年颁布,国家信访制度由此正式建立。习近平充分继承和发展了这一优良传统,他在福建工作期间所提出的“四下基层”的起点正是“信访接待下基层”。1988年12月20日,霞浦县首次举办“地、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刚就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亲自参加活动,与102名来访群众对话,受理各类问题86件,当场答复解决12件,其余的要求相关部门在一个月内处理完毕。习近平在當天就提出,要将“信访接待下基层”作为工作制度和重要方法坚持下去。此后,习近平率先践行“信访接待下基层”,并在实践中逐步将其延伸扩展为“四下基层”理论。⑰1989年5月,为了解决一位村民在信访中提出的问题,习近平亲自带着地、县、乡的干部到村民家里了解情况,解决问题。⑱习近平通过将“信访接待下基层”制度化,督促党员干部重视人民群众意见,转变了干部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在福建期间,习近平还充分利用新闻工作开展间接调查。1992年,《福州晚报》开辟了专栏,发动市民参与讨论福州的发展,通过报纸征集到的群众建议为“3820”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⑲习近平还经常请《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等媒体记者参加调研活动,与他们一起了解社情民意,不断询问他们的意见。2001年6月,《经济日报》福建记者站站长石伟就当地货车挂外省车牌这一“怪现象”给习近平提交了调研材料,习近平当即批示整改,很快解决了问题。⑳习近平在福建期间不断尝试间接调查,拓展了调查研究渠道,丰富了调查研究手段。间接调查可以为直接调查发现问题、指引方向,并通过直接调查获得验证,直接调查与间接调查两种方法相辅相成,都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途径。

结语

习近平福建调查研究实践一方面将直接调查制度化,使党员干部下基层变成常态,一方面不断探索下级汇报、群众信访、报纸讨论等间接调查,拓展获知民意的渠道,这些宝贵经验在他之后的执政岁月中进一步完善。2003年9月18日,习近平将浦江县作为“信访接待下基层”的浙江第一站,当天亲自接待了9批20多位群众,解决了山区百姓出行道路、学前楼拆迁等难题,他告诉随行干部:我们要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干部多下访,群众少上访。在浙江,习近平用一年多时间跑遍了全省90个县市区,在上海,仅7个月内他就跑遍了全市19个区县,到中央后,他更是亲自深入中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对24个贫困村考察调研,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奋斗,书写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习近平在福建坚持“到群众中去”的调研方法,正是源于他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坚定信念。同时,习近平福建调查研究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遵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认知过程,在实践基础上创新调研方法、提出“四下基层”理论,并以新的认识指导实践,在实践与认识的循环往复中推动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理论体系的创新性发展。福建省委原书记项南称赞习近平在闽东地区的工作是“真正把心贴在人民身上”,习近平在福建时期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脚踏实地搞调研,因地制宜谋发展,深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和情怀。今天重温这段历史,对于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新时代党员干部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走好群众路线,都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注释]

①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108,111.

②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7-8.

③毛泽东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82.

④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7.

⑤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习近平在厦门[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0:78,23.

⑥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习近平在宁德[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0:16-17.

⑦⑱孙健.“真正把心贴在人民身上”——习近平三进下党调研的启示[J].福建党史月刊,2018(9).

⑧⑳邱然,陈思,黄珊.“习近平同志不仅重视调研、躬行调研,而且讲究科学调研、高效调研”——习近平在福建(十七)[N].学习时报,2020-7-24(03).

⑨毛泽东.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

⑩黄敬文.习近平在武汉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时强调 加强对改革重大问题调查研究 提高全面深化改革决策科学性[N].人民日报,2013-7-25(1).

⑪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1-7.

⑫陈健.苦干不苦熬 开发山海资源——宁德越过温饱线[N].人民日报,1990-8-12(02).

⑬陶鲁笳.毛主席教我们当省委书记[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7:31-32.

⑭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习近平在福州[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0:261-263.

⑮赵鹏.开放引领 改革推动 “3820”工程促福州铿锵前行[N].人民日报,2012-11-13(04).

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编.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4:213.

⑰汤伏祥.习近平“四下基层”的来龙去脉[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2-28(03).

⑲朱毓松,刘复培.诞生于20年前的宏伟构想——福州市“3820”工程系列解读报道之一[N].福州日报,2012-10-16(01).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习近平的改革足迹——浙江.http://news.cctv.com/2018/12/13/ARTIu7N4b7crXdihz2v8zqCz181213.shtml?spm=C73544894212.P5mKnRnczkLJ.0.0.

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序

3889500559539

猜你喜欢
以人民为中心调查研究信访工作
提升人大信访工作效能的若干思考
九图带您读懂《信访工作条例》
浅谈人大信访工作在地方立法中的作用
中国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科学的理论指导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