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与保护通识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2022-03-09 22:47刘坤任正炜袁建立冯虎元
大学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通识教育生态文明建设案例教学

刘坤 任正炜 袁建立 冯虎元

[摘 要]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高等院校开展面向本科生的生物多样性与保护通识教育,有助于培养具有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和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大学毕业生,可以为加快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步伐提供很好的公民教育基础和素质保障。为此,文章通过构建生物多样性与保护通识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体系,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综合探讨该课程在教学实践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与保护;通识教育;生态文明建设;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01-0043-03

丰富多彩的生命是地球最大的特征[1]。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基因)多样性 三个层次,是一定时间和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复杂性总和[2]。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馈赠和物质基础。生物多样性丧失对全球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平与稳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健康都构成严重威胁。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FAO)数据显示,世界经济发展40%的原动力来自于生物资源的直接或者间接利用[3]。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背景下,生物资源已经成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是国际科技和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为国家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保障[4]。但是,人类对生境的破坏、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以及气候变暖、生物入侵正严重威胁着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目前物种灭绝速率已经为背景灭绝速率的100~1000倍[5-6],这种由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造成的物种多样性急剧减少被称为“地球上的第 6 次生物大灭绝”[7-8]。2019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全球评估研究报告》指出,全球野生动植物中至少25%的物种濒临险境,即大约100万物种正面临灭绝。其中许多将在几十年内消失,除非人类采取行动降低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受到严重的挑战,最终会威胁到人类自身的安全。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我们必须在努力开展保护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同时,广泛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教育。

一、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科学而系统地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进而使他们身体力行地加入到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当中的重要手段。在我国教育体系中,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是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9],它是一种具有广泛性、非专业性、非功利的,以基础知识、技能和态度为目标的教育。通识教育的这一特性非常适合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其理念可以较好地满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迫切需求。在高校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通识教育,可以传播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知识和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大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目前我国每年有近800万高校毕业生,如果他们都能够在大学期间接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通识教育,其走向社会后将成为推动整个社会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的重要力量,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有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因此,在高校开展生物多样性与保护课程的通识教育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势在必行。

二、生物多样性与保护通识课程建设

(一)课程目标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身心健康、具有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和一定专业知识的合格社会公民。生物多样性与保护通识教育目标应当区别于专业教育,突破传统“知识本位”的功能束缚,应以认识人类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以及人类发展与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等生态学问题为主,从经济、生态、社会、法律、文化、伦理等不同角度,构建通识性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知识教育体系。通过生物多样性与保护通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习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野外和室内调研方法,掌握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维持和分布的生态规律;了解或者掌握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学、法学以及伦理学保护;引导学生重新认识生命世界、生态环境以及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意识;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关爱人类共同家园的生态思想;使学生懂得在遵循生态规律的前提下,开发生物资源、管理自然环境。最终,通过生物多样性与保护通识教育,使学生了解和学习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提升其生态文明素养。

(二)课程内容体系

为实现生物多样性与保护通识课程的教学目标,需要从生物多样性的基础知识、生物多樣性的价值、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因素、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四个方面进行课程内容建设(见表1)。

表1中,第一部分内容是本课程的基础和重点内容,其中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又是该部分内容的重点。通过对该部分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严峻形势,引起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共鸣,提升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责任感。第二部分内容的讲授要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唤起学生对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认识。第三部分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社会和个人的哪些行为会给生物多样性带来威胁,让他们意识到避免这类行为的必要性。第四部分是本课程最重要的内容,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要区分对待不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因为本课程是通识课程,授课对象是非生物专业的学生,所以对于那些专业性比较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可以作为了解内容进行教授,而对于那些与普通人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专业性不强的保护措施,要进行重点教授。这样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宣传。

三、生物多样性与保护通识课程教学

(一)课程的难度、深度及广度

高难度和高挑战性是现代大学课程的特点[10],也是大学课程提升学生认知水平、坚强品质和坚韧意志的特征,是让学生实现自我超越的必要条件。生物多样性与保护通识课程也需要遵循大学课程的这一特征,不然课程就会失去其大部分价值和吸引力,变成“水课”,成为学生混学分的工具。该通识课程教育也随之变成“无效”或“低效”教育,造成教育资源浪费和教学质量下降。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考虑到生物多样性与保护通识课的授课对象是非生物专业的学生,他们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教师应据此适当降低课程的难度。例如,对于那些专业性强的、与生物多样性维持和保护相关的机制、机理以及研究方法可以作为了解内容讲授,不必强制要求学生掌握。需要注意的是,切不可为了降低课程的难度直接将这些专业性强的内容删除,这样会破坏整个课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不利于学生建立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相关的知识结构。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其内容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本课程的这一特点,让课程教学的广度突破课程内容的限制,引导学生将课程学习延伸到日常生活当中,让学生在生活中认识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多样性,在生活中践行生物多样性保护。这样才能达到课程的教学目的,培养身心健康、具有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和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合格社会公民。

(二)本课程的教学方法

1.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最主要的特点是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根据心理学上的激励理论和期望理论,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会大大提升学生对相关课程内容的学习积极性[11-13]。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不仅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将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纳入教学活动当中,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对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12-13]。另外,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所带来的这种师生之间、学生直接的多向互动可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组织与沟通能力。可见,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在现代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通识课程通常属于全校任选课程,学生之所以选修该课程是源于其对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方面的兴趣。因此,学生的兴趣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优势,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高度重视。目前的教学研究表明,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是利用和维持学生对本课程兴趣的重要手段。生物多样性与保护是一个交叉性很强的学科,除了生物学,它还涉及农林科学、药学、管理科学、经济学、法学、新闻、教育、民族历史以及人文艺术等多个学科群。选修该课程的学生很多来自上述相关专业。因此,充分利用学生不同学科背景,设置一些对接其专业背景与本课程知识体系的课堂活动是激发和维持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例如,在讲授过程中可以让农林专业的学生组成课题小组,自行制作PPT,在课堂上介绍和讨论草原和森林生态系统现状,让经济专业的学生讲授和讨论经济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让管理专业的学生介绍和讨论保护区的设置与管理,让法学专业的学生介绍和讨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制建设,让民族历史专业的学生介绍和讨论土著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让药学专业、人文历史以及经济专业的学生介绍和讨论生物多样性价值及其评估,等等。因为这些学生具有相应的专业背景,潜意识里的专业责任感可以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这种引导学生将其专业课上所学知识用于通识课程学习的教学活动是联系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桥梁,在促进学生对生物多样性与保护课程知识进行学习的同时,这种学以致用的方式也是对其专业课学习的促进,可以成为融合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典范。同时,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允许不同专业背景、不同思维方式以及不同学术观点在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的课堂上交叉碰撞、兼容并蓄,有利于培养视野开阔、具备批判性思维的复合型人才,从而真正达到通识教育的目的。

2.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选用科学的教学手段,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源于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提出,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14]。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较强的综合性、高度的开放性、较强的实践性以及启发性、动态性等特点,能够将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15-16]。案例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构建特定情境,并在这种特定的情景中通过师生、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使学生完成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这种基于案例的情境设定可大大降低学生认识和理解理论知识的难度,对课堂教学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通识课程所面对的授课对象是非生物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專业基础和生物科学素养无法和生物学专业的学生相比,这导致他们在接受专业性较强的知识点时存在一定难度,教师无法用传统的“知识点讲解”式的方法教授这些知识。因此采取何种教学方法来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种困境,引导非生物专业的学生学习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是保证通识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可将抽象的专业知识变为具体实例的教学方法,它可大大降低学生接受专业知识点的难度,是非常适合通识课程的。在信息化大背景下,涌现出许多与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相关的自媒体,可以为本课程的案例教学提供大量的素材。从中挑选出典型性、启发性、时效性及地域性较强的案例用于课堂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分析的热情。学生对教学案例的自主思考与分析是其对与案例相关的课程知识点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和掌握过程,也是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

四、结论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但是世界人口以及消费速率的急剧增长使生物多样性面临空前的危机。在这一背景下开展生物多样性与保护通识教育,培养具有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和一定专业知识的合格社会公民势在必行。生物多样性与保护通识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注重介绍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以及生物多样性目前面临的威胁,以唤起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另外,还应该重点介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本措施,重点介绍可在日常生活中实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法,以提高学生将来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能力。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和案例教学法是最适合生物多样性与保护通识课程的教学手段。

[ 参 考 文 献 ]

[1] Cardinale B J, Duffy J E, Gonzalez A, et al. Biodiversity loss and its impact on humanity[J]. Nature, 2012(486): 59-67.

[2] 魏輔文,聂永刚,苗海霞,等.生物多样性丧失机制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14(6):430-437.

[3] 孟宏虎,高晓阳.“一带一路”上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与保护[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7):818-826.

[4] 马克平,朱敏,纪力强,等.中国生物多样性大数据平台建设.中国科学院院刊[J], 2018(8):838-845.

[5] Pimm S L, Russell G J, Gittleman J L, et al. The future of biodiversity[J]. Science, 1995(5222):347-350.

[6] Richard Primack,马克平,蒋志刚.保护生物学[M].第5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7] Isbel F, Gonzalez A, Loreau M, et al. Linking the influence and dependence of people on biodiversity across scales. Nature, 2017(546):65-72.

[8] Johnson C N, Balmford A, Brook B W, et al. Biodiversity losses and conservation responses in the Anthropocene. Science, 2017(6335): 270-275.

[9] 李曼丽. 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10] 李芒,李子运,刘洁滢.“七度”教学观:大学金课的关键特征[J].中国电化教育, 2019(11):1-8.

[11] 陈华.“参与式”教学法的原理、形式与应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6):159-161.

[12] 吕霄.论教师在“参与式”教学中的角色定位[J].农业与技术,2010(4): 166-167.

[13] 由娟.“参与式”教学法在健康教育公选课中的应用与实践[J]. 科技咨询,2012(4):298.

[14] 张彩萍,龙石银,田英,等.青年教师生物化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1):23-24.

[15] 赵玉萍.典型病案引人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的探索[J]. 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2):212-213.

[16] 陈四清,李斯俭,付石龙.护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分析与尝试[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 62-65.

[责任编辑:刘凤华]

2950500511399

猜你喜欢
通识教育生态文明建设案例教学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佳木斯经济振兴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工具性价值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EXCEL在《投入产出法》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运筹学》教学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