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缩套管对母排散热性能影响研究

2022-03-09 01:51陈城郭庆施金奎陈浩米高祥
科技与创新 2022年4期
关键词:温升试纸测温

陈城,郭庆,施金奎,陈浩,米高祥

(1.常州博瑞电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江苏 常州 213025;2.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1100)

作为电流承载体的母排,其材质通常为铜材、铝材或者两者的结合体,因其稳定及可靠的载流能力,而在电力设备中被大量应用。近些年随着产品功率的不断提升,一些设备的铜排温升有接近允许温升和超过温升极限的趋势,这不仅影响设备的安全运行,对设备绝缘性能和使用寿命也造成不利影响[1-3]。母排具有较高的热导率,但是其表面通常都会镀锡处理,锡层的红外辐射系数很低,只有0.07,母排上的热量很难传递到空气中[4]。常规工程中,母排还会配合热缩管,起到相序识别和绝缘的作用,但是热缩管对母排散热的影响却鲜有研究。

本文分别对铜排和铜包铝排这2 种常用的母排套热缩管后温升进行验证,试验分2 次进行,由于测温设备的限制,第一次铜排对比试验的的温度记录采用测温试纸,第二次铜排与铜包铝排对比试验的温度记录采用热电偶。通过这2 次试验,对比分析热缩管带来的温升影响。

1 母排温升原理

温升试验,母排为镜像对称布置,如图1 所示。

图1 温升试验母排搭接

由于长度方向尺寸远大于截面尺寸,认为截面是等温面,温度是沿着长度方向进行变化。这样把整个串联的母排温升看成一维的热传导过程。铜排表面的热量通过热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热对流换热的基本计算公式是牛顿冷却公式[5]:

式(1)中:Q1为热对流换热量;α为换热系数;Sstm为散热表面积;Tstm为母排表面温度,Tatm为空气温度。

其中换热系数α是母排形状和表面温度的函数,其计算公式为:

式(3)~(5)中:Ra为瑞利数;Pr为普朗特数。

母排温升受换热系数、散热面积、母排定型尺寸影响较大。增加热缩套管相当于改变了其表面换热系数,增大了其散热面积。

2 母排温升试验

2.1 试验方案

铜排在导通电流时存在集肤效应,即电流主要是从铜排的表面通过,对铜排内部的利用率不高,考虑铜成本远远大于铝,为铜包铝提供了应用的场合。

铜包铝是铜、铝2 种金属的复合连铸,技术难点是在铸造过程中抑制Al2Cu 等化合物产生,在高温条件下形成无氧化和无第三种介质的结合面。铜包铝中主要提供铜体积含量为25%和30%两种含量的铜排:宽度大于等于50 mm 的,含铜量25%;宽度小于等于50 mm 的,含铜量30%。

保守估计,铜包铝替代铜排可以节约20%~30%的成本。因此除了纯铜排外,铜包铝排也是作为试验对象进行了测试。

试验仪器使用以下2 种:①交流电流测试系统,提供持续电流1 000 A(电压不到3 Ⅴ);②测温试纸以及红外测温枪。

本次试验依据GB 7251.1—2013《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 部分:总则》,试验持续的时间应足以使温度上升到稳定值,实际上当所有的测量点(包括周围空气温度)温度变化不超过1 K/h 时,即认为达到稳定温度[6]。

2.1.1 铜排对比试验方案

测试铜排截面尺寸40 mm×8 mm,数量为15 根。为保证各测试数据点工况条件的一致性,各测试对象进行串联测试。测试800 A(该规格铜排最大额定电流)和900 A(该规格铜排最大额定过电流)2 种工况,稳定温升的判断标准:1 h 内的温升增加不超过1 K,即判定铜排进入热平衡状态。

测温试纸每0.5 h 记录一次温度数据;稳定温升的判断标准:1 h 内的温升增加不超过1 K,即判定铜排进入热平衡状态。

铜排搭接方式如图2 所示,两侧铜排搭接方式相同,下侧增加了热缩套管,并且在搭接位置和铜排中间部位增加了测温试纸,以方便后面读数。

图2 铜排搭接及热缩套管热缩位置

2.1.2 铜排和铜包铝排对比试验方案

测试对象为80 mm 宽度的铜排和铜包铝排。一侧为纯铜排,另一侧为相同尺寸的铜包铝排。母排截面尺寸80 mm×6 mm,中间4 根套有热缩套管,其余为裸排。母排搭接方式如图3 所示。

图3 铜排和铜包铝排搭接及热缩套管热缩位置

2.2 试验结果

2.2.1 铜排对比试验结果

通800 A 电流3 h,室温14.6 ℃,试验结果如表1、图4 所示。

表1 800 A 电流下铜排温度数据

图4 800 A 电流有无热缩管温度对比

通900 A 电流3 h,室温14.6 ℃,试验结果如表2、图5 所示。

表2 900 A 电流下铜排温度数据

图5 900 A 电流有无热缩管温度对比

从图4 和图5 的对比数据中可以看出,铜排增加热缩套管后,温度有明显的降低。图4 中铜排通以800A电流,温差最大为18 ℃,最小为9 ℃,平均降低了13.3 ℃;图5 中铜排通以900 A 电流,温差最大为19 ℃,最小为11 ℃,平均降低了15 ℃。

2.2.2 铜排和铜包铝排对比试验结果

通800 A 电流3 h,室温14.6 ℃,试验结果如表3、表4、图6 所示。方案1 代表截面尺寸为80 mm×6 mm的铜排;方案2 代表截面尺寸为80 mm×6 mm 的铜排,套有热缩管;方案3 代表截面尺寸为80 mm×6 mm 的铜包铝排;方案4 代表截面尺寸为80 mm×6 mm 的铜包铝排,套有热缩管。

图6 铜排和铜包铝排温度对比

表3 800 A 电流下铜排和铜包铝排温度数据(单位:℃)

表4 不同方案的温度对比数据(单位:℃)

排除个别异常数据影响,方案对比1 为铜排有无热缩的温度差值,方案对比2 为铜包铝排有无热缩温度差值。

从表4 和图6 中可以看出,不套热缩管,铜包铝排的温度相比铜排的要高;带热缩管的铜包铝排温度平均降低了3 ℃,带热缩管的铜排温度平均降低了1.8 ℃。

2.2.3 测温精度

本次试验中,为验证测温试纸准确性,同步的,采用了红外测温枪辅佐进行验证结果的准确性。红外测温枪的原理是:自然界中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 ℃)的任何物体,随时都向外辐射出电磁波(红外线),因此红外线是自然界中存在最广泛的电磁波,并且热红外线不会被大气烟云所吸收,红外测温枪基于此原理设计。但是由于母排表面的热缩管,实际会影响母排的热辐射率,因此其数值并不够准确。而测温试纸或者叫示温记录标签,其采用温度敏感变色测温技术,贴在母排表面,避免了热缩管的影响,更能真实反映被测物体的温度情况。此次试验中大量使用温度试纸进行温度记录。实际测试中发现红外测温枪测得的温度与测温电阻相比,整体趋势大体一致;但是数值上来看,红外测温枪的测量值比相同条件下的测温电阻数值低6 ℃左右,测温精度略有差距,但作为试验的补充验证项,不影响整体试验结果。

以上试验均看到套热缩管后,铜排和铜包铝排温度均有明显的降低。物体热交换方式有3 种:传导、对流、辐射。母排的应用场景决定了其基本靠对外辐射散热,铜排主要是靠自然散热,如果所处环境有一定风速,可有效降低铜排温度,提高铜排的载流量。此外再加上母排表面光滑,辐射换热量很小,纯铜表面抛光后对外的辐射系数很小。推测母排的热缩管相当于改变了母排表面的对外热辐射系数,加快了热量向物体所在空间辐射热,从而有利于母排降温。

3 结论

常规认为,母排套热缩管后会影响散热。本文通过2 次试验,分别验证了铜排及铜包铝排增加热缩管后的温度表现。试验表明,不同颜色的热缩管之间温度差异并不大,但是母排增加热缩管后,不管是铜排还是铜包铝排,其温度均有明显的降低,温差最高能达到19 ℃。其次,铜包铝排的散热特性相比纯铜排要弱,因此在设计的时候除了需要关注载流量之外,还需要注意此方面的问题。

猜你喜欢
温升试纸测温
智能防疫测温机器人朔州“上岗”
肯尼亚:测温枪需及时校准
血糖试纸保存方法及注意事项
血糖试纸不要放进冰箱
浅谈电机内部转子结构对温升的设计
交流电牵引采煤机截割部温升原因分析及影响
高速CCD像机的测温系统标定方法
船舶驱动用异步电机三维温度场研究
基于综合节能的整流变压器最优运行工况研究
测温电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