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散中药封包治疗无创机械通气并发腹胀的疗效观察

2022-03-09 00:43荀小燕陈玉军王小龙余水涌王淑芹徐铁岩周海沂
全科护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莱菔子封包呼吸衰竭

荀小燕,胡 月,陈玉军,王小龙,余水涌,李 姗,王淑芹,徐铁岩,周海沂

无创机械通气是指不需要侵入性的气管插管或有创性的气管切开,只需要通过口鼻罩、面罩或其他辅助物品将病人与呼吸机相连接,进行机械辅助呼吸的技术[1]。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等其他因素引起的呼吸衰竭救治中[2-4],是改善呼吸困难的重要治疗方法。但在临床实际应用中病人受到自身因素、疾病因素、呼吸机和操作因素影响,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容易并发腹胀[5-7],且有文献报道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引起腹胀发生率为21%~46%[8]。目前,西医治疗无创机械通气并发腹胀常用手段包括胃肠减压、肛管排气等,但未达到理想效果[9],导致无创通气质量下降,严重影响病人的治疗效果。因此,本研究采用五子散中药封包治疗呼吸衰竭无创机械通气并发腹胀病人,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2月扬州大学医学院沭阳附属医院收治的94例呼吸衰竭行无创机械通气并发腹胀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男36例,女11例;年龄(67.63±10.25)岁;呼吸衰竭分型Ⅰ型33例,Ⅱ型14例;合并高血压病5例,糖尿病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观察组:男34例,女13例;年龄(68.16±9.94)岁;呼吸衰竭分型Ⅰ型32例,Ⅱ型15例;合并高血压病3例,糖尿病4列,慢性肾炎1例。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腹胀诊断标准 腹部膨隆,叩诊呈鼓音,听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10]。符合 《中医消化病指南》关于脾虚腹满证腹胀诊断标准[11]。

1.3 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动脉血气分析检查确诊为呼吸衰竭;②符合无创机械通气适应证;③无创治疗前无腹胀,治疗后出现腹胀的病人;④病人意识清楚,可以配合各项治疗并能准确表述自己主观感受;⑤病人和家属知情同意并签字。排除标准:①由于其他原因(如腹部手术、肠梗阻保守治疗等)导致腹胀;②自身有胃肠道疾病;③禁食;④有凝血功能障碍;⑤腹部皮肤有破损及炎症;⑥对五子散组方内药物过敏病人。

1.4 干预方法 两组病人均给予无创机械通气并发腹胀后的常规治疗和护理,包括应用以莫沙必利为代表的促进胃肠动力药物、胃肠减压、肛管排气、解痉、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心理护理、舒适护理、饮食及活动指导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给予五子散中药封包,本研究使用五子散中药封包组方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经典病房经验方。具体操作:观察组准备吴茱萸、紫苏子、莱菔子、白芥子、菟丝子各50 g,粗盐250 g,将上述药物混匀装入布袋中,放入电热鼓风干燥箱内进行恒温加热,设置温度为50~55 ℃。操作前核对医嘱和治疗单,评估病人主要临床症状、既往史、有无对五子散组方内药物及布袋过敏史、对热和疼痛的耐受程度和腹部局部皮肤情况,解释操作目的、告知相关注意事项。操作时协助病人取仰卧位,暴露腹部,操作者先用棉签在病人腹部涂少量凡士林,再将中药封包用治疗巾包裹,以神阙穴为中心,顺时针方向在脐周推熨,重点推熨中脘穴、天枢穴、关元穴、气海穴,推熨力度适宜、均匀,以病人能耐受为宜,开始时用力轻,速度稍快,随着药袋温度的降低,力量增大,同时速度减慢,药袋温度降低时,及时更换或加温药袋,每次推熨30 min,每天2次。治疗期间注意保暖,保护病人隐私,询问病人对温度的感受,观察病人局部皮肤颜色情况以及有无丘疹、瘙痒等变态反应,若出现皮肤红肿、水疱和变态反应立即停止操作,报告医生,及时处理。治疗结束协助病人盖被保暖。实施中医操作护士培训背景:护理部通过集中授课和网络课程培训方式对全院临床护士进行中医规范化培训,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常见病证护理和中医护理操作3个部分,共计100学时。按时完成培训并通过护理部考核者可在临床工作中实施中医操作。

1.5 评价指标 ①临床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治疗后病人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②疗效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 试行) 》[12]进行临床疗效评估。显效:腹胀症状完全消失,腹软,48 h内排气、排便;有效:腹胀症状好转,72 h内排气、排便;无效:腹胀症状无变化或加重,无排气、排便。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治疗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治疗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比较 单位:h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临床疗效比较

2.3 不良反应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有1例病人腹部皮肤发红,未做特殊处理自行消退。

3 讨论

中医学理论认为,无创机械通气并发腹胀属于“痞症”范畴,主要因为无创机械通气的病人正气不足,感受外邪,加之久病,耗损脾胃,中焦脾胃之气虚损,气血虚弱,阻滞中焦,气机痞塞,升降失常,导致胃肠传导无力,糟粕内停,出现了腹部的胀满[13-14]。《内经》云:“清气不升,则生飧泄;浊气不降,则生月真胀”。其病在肠腑,但与脾、胃、肺、肝、肾关系密切。治以急则治其标为基本法则,以调理脾胃升降、行气除痞满为法。本研究所用的五子散中药封包中有吴茱萸、莱菔子、紫苏子、白芥子、菟丝子和粗盐。其中吴茱萸具有疏肝理气、燥湿助肾阳之效[15]。据刘雪珂等[16]报道,吴茱萸中的生物碱成分主要药理作用包括调节平滑肌细胞,增加润肠作用。《本草纲目》记载莱菔子“辛甘,平,无毒,下气定喘,消食,除胀,利大小便”,具有消食除胀、助气化痰之功,可用于食少难消[17]。黄元御《玉楸药解》称莱菔子具有“利气消谷”之效。龙超君等[18]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获得了莱菔子影响胃肠动力的作用靶点及相关基因功能与信号通路,结果显示莱菔子可增强胃肠动力。《名医别录》指出紫苏子“主下气”。《日华子本草》云:“紫苏子主调中益五脏,下气,止呕吐、反胃,利大小便,消五膈,止咳,润心肺”,具有平痰、润肠的功能,对治疗肠燥便秘或气喘而兼便秘有显著作用。《本草纲目》记载:“白芥子辛能入肺,温能发散,故有利气豁痰、温中开胃、辟恶之功”。《药性解》指出白芥子“味辛、性温、无毒,入肺、胃经,主下气、止翻胃”。《药解》认为白芥子“善开滞消痰,疗反胃呕吐,尤能祛辟冷气,除胀满极速”。莬丝子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辛,平,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其性辛甘微温,必缓气和,归肾、肝、脾经,具有补益气血的功效。全方达健脾补肾、温理行气、助运消痞、疏通五脏六腑、消滞除满之效。粗盐具有使药效释放均匀、高温不融化等特点,用其热敷可使局部皮肤温度升高,促进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起到促进药效吸收作用[19]。

中药封包是传统中医外治的方法之一,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近年来被各医院广泛应用,其原理是以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为指导,将中药装入布袋后加热,利用温热之力使药性通过体表透入经络、血脉,达到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祛瘀消肿等功效[20]。神阙穴位于肚脐中心,是元神所居之处,统摄经络百脉,调节五脏六腑,对疏通经络、调整机体阴阳、改善脏腑虚衰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21]。中脘穴出自《针灸甲乙经》,属任脉,是胃之募穴,腑之会,位于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在发挥消积化滞、调理中焦、补益中气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热熨刺激可促进胃肠蠕动,帮助食物腐熟转运。天枢穴出自《灵枢·骨度》,属胃经,是大肠之募穴,位于腹部,横平脐中旁开2寸,刺激其可达补气畅达枢机、疏通大肠腑气、利大便之功,是治疗肠腑疾病的第一要穴[22]。关元穴属任脉的穴道,是人体真气、元气生发之所,小肠之募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处,刺激其可达调节阴经气血、调理三焦、温补下元之功效。气海穴始载于《灵枢经·九针十二原》:“肓之原,出于脖胦,脖胦一”,属任脉,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为大气所归,与关元穴皆属任脉,功用相似,对于全身气机的调畅具有重要意义。诸穴共用能起到调整脏腑气血、畅通三焦、平衡阴阳、消积散结、增强肠蠕动、促进糟粕外排的作用。本研究采用五子散中药封包,以神阙穴为中心,顺时针方向在脐周腧穴热熨,通过中药封包温热刺激的作用,提高皮肤温度,扩张腹部局部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药效吸收;通过皮肤腠理,透过腹部腧穴,使药效由表达里,药力直达病所。诸法并用,达到疏肝健脾、和胃补肾、补气益血、温经通络、下气消痞、破气消滞、消除痞满之效,从而促进胃肠蠕动,加快病人肛门排气和排便,减轻病人腹胀症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五子散中药封包治疗呼吸衰竭无创机械通气并发腹胀效果显著,可缩短病人排气、排便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改善腹胀症状。中医药特色疗法在急危重症处置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疗效显著,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

猜你喜欢
莱菔子封包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俯卧位通气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中药封包在急诊老年急性胃肠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莱菔子的新用途
护肤 巧用保鲜膜
一种无人机回收系统的安全优化
人参与莱菔子配伍研究
治排尿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