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体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2-03-09 00:43张日连周妮妮
全科护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乙型肝炎轨道护理人员

张日连,姜 琴,周妮妮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作为临床常见病毒性疾病,可导致病人出现急性、慢性乙型肝炎,而慢性乙型肝炎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导致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严重影响病人健康及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上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但该疾病尚无法彻底治愈,导致病人治疗依从性相对较低,加之该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多数病人伴有严重的负性情绪,进一步影响了其对治疗的信心[1]。朱俊媛[2]研究指出,常规护理主要针对病人症状采取一定干预措施,且病人多为被动地接受相关措施,加之病人普遍年龄较高,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较低,难以形成自我护理理念,影响了干预效果。三主体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以医院护理人员、社区护理人员及病人为主体,并以医院护理人员与病人、社区护理人员与病人形成双轨道护理,以提高病人出院后自我护理能力[3]。该模式作为延续护理措施中的一种,能够帮助病人顺利地由院内治疗过渡至家庭治疗,在充分满足其护理需求的基础上,提高了病人在护理工作中的地位,有助于病人主动参与到护理工作中。随着家庭医生签约工作的不断发展,该护理模式逐渐被应用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护理中。本研究于2019年6月—2020年11月探讨三主体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13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根据两组病人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的原则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病人65例,两组病人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基础资料比较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病人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4]中关于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标准;②病人病程≥1年;③病人沟通能力及认知功能正常;④病人有相对固定的家庭照顾者;⑤病人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⑥病人对本次研究知情。排除标准:①病人伴有肝硬化或肝癌等并发症;②病人伴有严重意识障碍或精神类疾病;③病人伴有其他类型肝脏疾病;④病人伴有其他类型恶性疾病或危重症。

1.3 干预方法 对照组病人行出院后常规护理。①出院指导:出院时再次告知病人及其家属按时用药重要性,鼓励病人家属监督病人用药。②心理指导:通过与病人进行沟通,鼓励其在出院后按时用药,引导其说出内心疑虑,消除其疑虑。③生活指导: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保证病人睡眠充足,指导病人食用高蛋白且易消化的食物并禁止病人吸烟及饮酒,鼓励病人进行适量运动。④随访:与病人商定复诊时间,按要求对病人进行随访。

观察组病人给予三主体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3.1 构建医院护理人员与病人为主体的延续护理轨道 ①基本信息收集:病人出院时对其开展全面的自我护理知识及技能评估,记录病人基本信息、当前心理状态、病人及其主要照顾者微信及电话等联系方式。②知识更新:在常规电话随访基础上通过微信或QQ等方式,按时向其推送疾病相关的知识、常用药物种类、用法、不良反应及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等内容。③随访:由住院期间责任护士对病人进行定期随访,现场评估病人用药情况、日常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记录病人病情改善情况,同时,告知病人复诊时间,在复诊后详细了解病人肝功能指标。④健康宣教:定期在院内组织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知识的培训会议,邀请出院的病人参与,同时邀请自我护理能力较强,病情控制较好的病人分享自身护理经验及感受,在知识分享后引导病人进行沟通,以提高其认知水平,进而改善对治疗及护理工作的依从性。⑤家庭干预:指导病人监督病人用药,记录病人用药种类、给药时间等,鼓励病人家属在日常生活中加强与病人的沟通频率,鼓励病人正确面对疾病及生活。

1.3.2 建立以社区护理人员与病人为主体的延续护理轨道 ①建立健康档案:病人出院后主动至其所在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信息登记,建立其专科档案,档案中重点记录病人当前病情、用药情况及性格特点等内容。②病人信息传递:社区护理人员在记录病人信息后与其治疗的医院及责任护士进行沟通,详细了解病人病情、心理状态及性格特点等内容,为后续开展护理措施提供依据。③家庭随访:社区护士每月对病人进行上门随访,评估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及心理状态,鼓励说出内心疑虑及恢复阶段存在的问题,采用易懂的方式耐心向病人讲解,以消除其疑虑,随访期间,肯定并表扬病人的有益行为,并及时纠正其存在的错误认知及行为。④健康宣教:每月组织病人进行社区健康知识宣教,邀请专科医院医护人员,向病人讲解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知识,重点讲解其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及自我护理技能,同时邀请肝功能维持良好的病人分享自我护理经验,以提高病人信心。⑤建立交流平台:线下交流,定期组织辖区内病人开展下棋、散步、周边游等项目,以提高其社会支持力度,鼓励病人进行病友间沟通,并在病友间组织帮扶活动,即2名以上病人组成帮扶小组,互相监督其用药及治疗情况,以提高病人治疗的依从性及主动性。线上交流,建立微信群,邀请病人及其家属入群,在微信群内推送乙型肝炎治疗的现状及注意事项,鼓励病人进行沟通,通过询问问题、经验交流等方式提高其对治疗的依从性及自我护理能力,对未能按时接受随访的病人,可通过微信视频等方式了解其现状,通过开展心理干预提高病人依从性。

1.3.3 三主体两轨道联系 ①信息沟通:医院护理人员与社区护理人员应对病人病情等资料共享,并在每次随访后,将随访结果告知对方,以便及时完善护理措施。②合理随访:医院随访频率为2个月1次,社区随访频率为每个月1次,且两次随访间隔时间应≥15 d,以避免对病人日常生活造成过度影响。

1.4 观察指标 6个月后,对病人相关指标进行评价。

1.4.1 负性情绪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5]及抑郁自评量表(SDS)[6]评价病人不良情绪,两量表均由20项条目构成,各条目评分均为1~4分,总分为各条目评分总和×1.25。评分越高表明病人负性情绪程度越重。

1.4.2 自我护理能力 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7]评价病人自我护理能力,该量表由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等5个维度组成。评分越高表明病人自我护理能力越强。

1.4.3 应对方式 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8]评价病人应对方式,该量表由面对、回避及屈服3个维度组成,共20项条目,各条目评分为0~3分,面对维度为正向计分,回避及屈服维度为反向计分,即各维度评分越高表明其正向应对方式程度越高。

1.4.4 生活质量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表(GQOLI-74)[9]评价病人的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躯体、社会、心理及角色4个评分维度,总分均为100分,评分与其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2 结果

表2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3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4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应对方式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5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单位:分

3 讨论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因在活动期具有传染性,且无法根治等原因,导致病人在治疗期间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烦躁等不良情绪,进而影响其医护遵从性,同时,由于治疗周期较长,病人以居家治疗为主,导致病人对护理工作的需求难以被满足,更进一步影响其治疗效果。

三主体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作为新兴延续护理模式,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人员纳入到延续护理工作中,同时,通过改变以往病人被动接受护理知识的局面,充分发挥病人主观能动性,以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干预后负性情绪及应对方式均有效改善,以上指标均是对病人心理层面的评估,结果与赵梅香等[11]研究结果基本相符,表明该护理模式有助于帮助病人建立面对疾病及生活的信心。其原因如下。①常规随访及复诊虽然能够帮助病人保持良好的生活行为及遵医行为,但由于随访频率及随访方式等因素,病人对护理的心理需求难以被满足,而通过实施三主体双轨道互动护理,随访频率的提高及生活指导、健康宣教等措施的实施,有效提高了病人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水平[12],进而有助于降低负性情绪的强度。②三主体双轨道互动护理模式将病人提高至主体地位,并实施病人与医院及病人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轨道沟通,病人能够在出现异常症状时,根据自身需求,及时与相应医疗机构人员取得联系,进而避免了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助于使病人正确面对疾病。③殷东等[13]研究指出,随着家庭医生签约工作的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能优势逐渐凸显,而通过组织定期培训,加深病人间的沟通,能够显著提高病人同理心,有助于降低病人孤独感,提高其对治疗的信心。④丁卫芳等[14]研究还指出,社区医护人员具有更强的地利优势,其与病人的联系更为密切。因此,在社区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随访时能够更为准确地了解病人存在的问题,而通过信息共享,医院护理人员能够及时调整对病人的治疗及护理方案,使病人得到更为科学的干预。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病人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显著提高。其原因如下。①病人自我意识的提高有助于促使其主动学习自我护理相关知识及技能,同时,通过提高随访频率,也有助于纠正病人存在的错误认知及行为,进而有助于帮助病人提高自我护理能力[15]。②通过实施双轨道互动护理,为病人自我护理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全方位、系统的保障,病人能够在提高自我护理知识的同时,通过与其他病人或医护人员取得联系,及时进行自我纠正,因此,其自我护理能力显著提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其影响因素包括:①病人在得到有效的健康宣教后其对用药的依从性显著提高,进而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疾病对其日常生活产生的不良影响;②研究表明,乙型肝炎病人因其疾病具有一定传染性,导致病人极易出现孤独感。因此,本次研究中在双轨道护理措施中均强调对病人进行社会干预,通过开展病友间沟通及帮扶小组等模式,提高病人社会参与程度,进而改善其孤独、焦虑等不良情绪,帮助病人正确面对疾病,进而使病人能够主动配合护理措施,并积极与家属及其他病人进行沟通,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改善;③在该护理模式下病人的主体意识被激活,促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各项护理工作中,也有助于改善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实施三主体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病人负性情绪,提高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乙型肝炎轨道护理人员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郑瑞丹:重视询问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癌家族史
推荐书目《中国轨道号》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新谢泼德”亚轨道运载器载人首飞成功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