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ABC理论下回馈健康教育在ERCP联合EST病人中的应用

2022-03-09 00:43飞,李玉,郑
全科护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条目依从性护士

王 飞,李 玉,郑 颖

胆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肝胆外科多发性疾病,由于结石部位生理解剖结构复杂,传统手术取石并不能有效清除结石[1]。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属于微创手术,能有效探查腹腔内结石并清除,同时避免切开胆总管,最大限度减轻病人手术创伤,缩短病人住院时间[2]。然而ERCP联合EST作为侵入性操作会导致病人围术期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病人血压升高及心率加快,不利于麻醉及手术开展[3]。同时不良的情绪会影响病人术后遵医行为,增加病人术后并发症,不利于病人术后康复[4]。研究指出,对外科手术病人加强健康宣教及情绪干预能有效减轻病人围手术期不良情绪,提高病人遵医行为[5]。情绪 ABC 理论认为个体的负性情绪主要是由于对应激源的错误认知,大多数情况下病人对疾病及其治疗方法认知是片面的,从而影响其治疗依从性和心理状态[6]。回馈教学模式可以弥补病人认知上的偏差,促进疾病治疗往更理想的方向进展,从而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7]。本研究于2020年1月—2020年12月基于情绪ABC理论下对ERCP联合EST病人实施回馈健康教育,获得较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92例ERCP联合EST病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病人经超声或CT检查,明确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②病人年龄20~75岁;③病人符合ERCP联合EST手术指证;④病人对本次研究知情,并愿意全力配合;⑤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肝肾肺等脏器功能障碍;②合并急性化脓性胆总管炎;③合并胆管恶性肿瘤;④合并精神类疾病、精神障碍、认知障碍、沟通障碍等疾病。采用随机双盲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20~75(41.22±3.78)岁;结石直径0.2~1.2(0.75±0.28)cm;体质指数(BMI)18.45~26.98(22.98±1.45)kg/m2;手术时间30~70(45.63±4.25)min;术中出血量5~10(7.12±1.13)mL;学历:初中或以下14例,高中/中专16例,专科或以上16例。对照组男23例,女23例;年龄20~74(41.62±3.88)岁;结石直径0.2~1.4(0.72±0.24)cm;BMI 18.35~26.78(22.68±1.35)kg/m2;手术时间30~75(45.73±4.65)min;术中出血量5~10(7.22±1.36)mL;学历:初中或以下13例,高中/中专17例,专科或以上16例。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两组病人均由同一组医护人员开展ERCP联合EST,对照组围术期行常规健康指导,包括术前告知病人ERCP联合EST原理、注意事项、术后并发症预防方法等;术后对病人进行积极抗感染治疗、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及日常生活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情绪 ABC理论下实施回馈教学宣教,具体如下。

1.2.1 成立健康教育小组 小组成员共9人,包括主治医生2人、护士长1人、心理咨询师1人及责任护士5人。小组成员纳入标准:具有工作经验≥10年且为中级以上职称的护士。所有组员均进行培训,学习回馈教学模式理论。责任划分: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组织健康教育项目,管理健康教育效果,为组员分配工作任务;医生负责治疗并将治疗进度告知教育小组;心理咨询师负责专业的心理疏导;责任护士负责实施健康教育。

1.2.2 实施过程 ①所有成员入院当天均需要扫码关注本科室微信公众号,应用公众平台定时推送ERCP联合EST治疗知识。病人加入“ERCP联合EST诊疗群”,护士在群中提醒病人观看微信公众号中的内容,将科普知识连接转发到微信群中。病人还可以在微信群中提出一些自己不了解的问题,责任护士及时回答。对病人的认知情况进行考核,每日09:00~10:00,护士面对面将认知知识告诉病人和家属,让病人通过观看健康手册、公众号内容、与其他病人交流等形式学习内容,在每天下午对病人进行提问,及时纠正病人的错误认知,直到病人的答案完全正确。②进行分阶段健康教育。术前 1 d让病人来到本科室小会议室,责任护士对病人进行一对一、面对面健康指导,时间控制在15~30 min。以情绪 ABC 理论为指导,其中A 表示诱发性事件,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向病人讲解ERCP联合EST治疗的方法、步骤、意义,提前告知病人ERCP联合EST中可能出现的相关并发症,让病人在心理层面上有所准备。同时告诉病人预防以及处理不良反应的方法,增强病人的应对信心。B是指诱发事件发生后病人在自身知识水平因素的影响下对事件的分析和评价,完成ERCP联合EST治疗后,护士要鼓励病人说出对本次治疗的相关想法。护士要耐心倾听病人声音,对他们的情绪表示理解,部分病人认为治疗虽然痛苦但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也有病人认为治疗很痛苦并且没有效果,对这种错误的认知,护士要加予以纠正,通过列举成功的案例使病人树立正确的治疗信念。C是指在情绪及行为反应。引导病人重新回顾ERCP联合EST诊疗的过程,谈论在每一个节点的情绪状态,让病人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引导他们宣泄负面情绪,如有的病人认为医护人员的操作动作过于粗暴,让自己感觉害怕,从而产生不满,对这种负面情绪一定要及时宣泄出来,并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询问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不适,以及具体的应对措施。总结每次谈话的内容,根据对话中出现的问题再次实施健康教育。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术后第1 天)及干预后(术后第5天)自我效能、不良情绪、治疗依从性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预后及满意度。①自我效能: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8]进行评价,量表包含10个条目,每个条目根据病人信心程度赋值1~4分,总评分为各条目评分之和(10~40分),评分越高提示病人自我效能越理想。②不良情绪: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9]、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0]进行评价,HAMA量表包含14个条目,HAMD包含24个条目,每个条目根据病人焦虑、抑郁程度赋值1~4分,HAMA总评分14~64分,HAMD总评分21~84分, 评分越高提示病人焦虑、抑郁情绪越明显。③治疗依从性:采用本科室自行编制的ERCP联合EST病人治疗依从性量表进行评价,量表从术前禁饮禁食、麻醉配合、术后饮食、术后遵医用药、下床活动、日常生活等方面进行评价,共25个条目,根据依从性赋值1~4分,总评分为各条目总评分(25~100分),评分越高提示病人治疗依从性越理想。④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胆汁漏、胆道出血、急性胰腺炎、恶性呕吐等。⑤预后:记录两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⑥满意度:采用陈芍兵等[11]编制的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价,问卷包括治疗护理、入院服务、医患沟通、环境设施、医疗费用、医疗膳食、总体满意、病人忠诚8个维度,共28个条目,每个条目赋值1~5分,将所有条目相加获得粗分(28~140分),将粗分转化为标准分,标准分=实际得分/所有条目评分之和×100%。

1.4 评价方法 分别于病人术后第1 天及干预后第5 天由责任护士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取病人自我效能情况、不良情绪、治疗依从性,填写相关问卷前由责任护士向病人讲解问卷填写注意事项,待病人填写完毕后由责任护士负责回收,剔除无效问卷,本次共发放问卷92份,有效回收92份,有效回收率100%。病人并发症、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通过查看病人病历获取。病人满意度评分于病人出院当天由责任护士指导病人填写,填写完毕后当场回收,共发出问卷92份,有效回收92份,有效回收率100%。

2 结果

表1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自我效能、不良情绪及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2 两组病人预后、满意度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3.1 情绪ABC理论下回馈健康教育可提高ERCP联合EST病人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是指个体面对疾病或逆境时采取的积极行为及态度。研究指出,自我效能水平越高越有利于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病人治疗积极性[12]。ERCP联合EST是目前治疗胆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措施,但临床上大部分病人由于对ERCP联合EST缺乏认知及了解,导致病人缺乏治疗信心[13]。回馈教学模式是在医护人员对病人实施健康宣教后,病人将宣教内容再次复述给医护人员,使医护人员能更准确、及时地了解病人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从而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增强病人治疗信心[14]。ABC情绪理论认为,护士通过分析病人不良情绪的具体原因,针对性地制定护理干预方案,能提高病人干预效果[15]。因此,本研究对ERCP联合EST病人在ABC情绪理论下实施回馈健康教育,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干预后自我效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ABC情绪理论下回馈教学模式可提高ERCP联合EST病人治疗信心。基于ABC情绪理论展开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能够帮助病人逐渐改变错误的认知,促进心理层面的转变,使病人更加勇敢、积极地面对疾病,增强病人治疗信心,而回馈教学模式能让病人更好地掌握宣教内容,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知[16]。基于ABC情绪理论下的回馈教学模式能让ERCP联合EST病人更好的认知及应对疾病。

3.2 情绪ABC理论下回馈健康教育可减轻ERCP联合EST不良情绪 ERCP联合EST作为侵入性操作会导致病人围术期出现恐惧、焦虑情绪,加之病人对ERCP联合EST缺乏认知及了解,会加重病人不良情绪反应[17]。本研究对ERCP联合EST病人实施情绪ABC理论下回馈健康教育,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干预后HAMA评分、HAMD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说明情绪ABC理论下回馈健康教育可减轻ERCP联合EST不良情绪。情绪ABC理论认为,当病人对某一件事存在错误认知时就容易产生心理应激反应,产生无助感、恐惧感,导致病人出现心理失衡[18]。回馈教学模式可让病人通过语言或其他形式向教育者反馈教学效果,护士能通过反馈结果很好地了解病人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给予病人针对性护理指导,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减轻病人不良情绪[19]。

3.3 情绪ABC理论下回馈健康教育可提高ERCP联合EST治疗依从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干预后治疗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情绪ABC理论下回馈健康教育可提高ERCP联合EST治疗依从性。ABC情绪理论下回馈教学模式中护士与病人进行角色转化,有助于护士更好地了解病人内心感受,了解病人产生错误认知的原因,从而对病人实施针对性健康宣教,使病人能更好地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强化了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有助于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治疗依从性[20-21]。

3.4 情绪ABC理论下回馈健康教育可改善ERCP联合EST预后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情绪ABC理论下回馈健康教育可促进ERCP联合EST预后。这与情绪ABC理论下回馈健康教育能让病人更好地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病人治疗积极性。本研究中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本研究纳入病例数较少导致结果存在偏差有关,也可能与本院开展ERCP联合EST已经非常成熟有关。

4 小结

情绪ABC理论下回馈健康教育能有效减轻ERCP联合EST病人围手术期不良情绪,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促进病人术后康复,提高病人治疗满意度。然而本研究受时间限制并没有对病人展开远期随访,关于情绪ABC理论下回馈健康教育能否提高胆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ERCP联合EST后健康管理行为,降低结石复发率在日后研究中还需要通过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条目依从性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在美国当护士的酸甜苦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