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P融合架构的异地播出高清系统设计

2022-03-09 08:49潘炳顺
电视技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节目单灾备异构

潘炳顺

(桐庐县融媒体中心(桐庐县广播电视台),浙江 杭州 311500)

0 引 言

视音频技术以及媒体融合的快速发展,给当前节目制作与监控提供了新的方向与角度。原有的多种模式送播方式存在一定的播出风险,为了更好地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本文探索构建一种基于IP融合架构的异地播出高清系统,与当前数据收集以及节目播出需求相结合,不断运用相关技术,实现异地异构协同备份,优化监管方式。

1 基于虚拟化的基带IP异构备播整体设计概述

通过异构备播的构建,建立在播节目单的在线播报与管理,备播系统视频服务器系统运行过程中同时还具有离线播出功能,即使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播控机掉电或宕机现象,系统依然能够按照节目单正常播放[1]。在布置过程中,构建独立于主播系统的异构备播网络,由此实现节目的有效播报与推送。对系统运行中的故障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理方式,保证节目的正常播出。对系统运行构建节目单驱动AFD控制字技术,采用与主系统不同的AFD模式,以此对系统运行情况建立相应的应对处理机制。针对紧急情况,可以实现对节目单的有效调整与应用,建立对画幅变换方式的在线控制方式,增强节目播报效率。

2 基于媒体云的异地IP灾备播出的设计及应用

异地IP灾备播出系统构建过程中,建立了基于“中国蓝”云技术的应用平台,能够在全频道进行管理与播放。系统内部建立了播出中心和影视中心总控管理方式,实现了对播出素材的有效管理与控制,构建了磁带上载素材、播出串联单的运行方式,并与下游相关单位进行对接管理。同时,为各个直播系统运行提供信号来源,构建了异地灾备,有效集合了云平台的计算、存储功能,综合运用云计算技术、传统播出系统,由此实现了对各类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降低了系统最终运行成本[2]。

基于自动化设计方式,对系统运行建立播控平台、整备数据链路平台、播出服务全链路,并设计各个环节的应用接口。针对异地灾备自动导入素材,同时对不同的素材构建相应的管理方式,对大量素材进行MD5值校验、技审以及入库管理,并将各项素材管理的内容融入全台网之中。播控平台利用数据库能够获知在线节目单,并结合平台的相应安排进行节目播出时间布置,实现对节目播出的有效管理与控制。优化系统备播流程,加强单向链路素材迁移,并及时更新系统运行中的节目单,从而实现有效的异地灾备链路的数据传输与隔离,将备播链路的接口网络、主播链路进行完全隔离,由此保证不同线路的独立运行,避免某一线路感染影响到其他线路运行。在对多个系统传统数据传输方面构建工作流流程控制、USB摆渡、EMB文件校验技术,由此更好地保证系统内部各项数据的完整性与独立性。加强备播系统数据流向控制流程的管理,保证各项环节的运行均可控。

3 基于IP融合架构的异地播出高清系统技术特征分析

3.1 实现了播出资源融合化

异地播出高清系统构建过程实现了对多项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构建了融合协同备播管理机制,实现了节目的高清播出,同时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有效融合了异构备播功能,对基带IP技术进行了有效利用,对系统运行建立了虚拟化的管理方式。刀片服务器综合具备了上载、技审、播出、编单及迁移的管理职能,实现了对各项内容的有效整合与利用,以此促进节目的有效制作与利用。另外,该平台有效利用了云技术,为系统构建了异地备播功能,在同一个运行网络中能够访问任意一个IP节点,以此构建系统化的管理运行机制,利用虚拟化技术构建私有媒体云平台,为节目制作与播出构建平台服务、基础设施服务,使得平台运行体系具有多种系统性的备播系统服务。对电视节目播出构建三位一体备播管理方式,实现对节目播出的全方位、无死角管理,为节目制作建立了系统性的冗余、虚拟化异构异地灾备,以此更好地保障节目播出效果,为节目制作建立了高清电视播出平台。异地播出高清系统异构灾备拓扑如图1所示。

图1 异地播出高清系统异构灾备拓扑图

3.2 实现了播出应用虚拟化

为系统运行构建VMware vsphere ESXi云操作系统,由此实现对各种资源的有效分配与利用,通过计算资源虚拟化进行资源的有效调整与分配利用,通过这种操作方式将物理资源转变为虚拟资源。利用虚拟化技术,实现对虚拟设备、物理设备、应用系统运行情况的集中管理与有效分析,建立有效的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机制,实现对系统运行的动态化管理,由此实现对各项业务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与快速发放,以此促进业务的有效运行,缩短制作时间,在作业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与可扩充性,对系统运行管理具有良好的支持作用。当前系统作业布置中,利用云计算技术,能够实现对大量资源的有效调配与组织,构建丰富的分布式动态资源,同时系统运行具有一定的机动性与灵活性,能够结合系统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弹性伸缩,从而提升系统运行效率,由此实现对作业运行中业务与IT资源的有效整合,以此促进系统的良好运行[3]。

3.3 实现了监控管理智能化

针对系统播出的整体生命周期构建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将其贯彻到系统运行的各个环节,包括监督、管理、控制体系。利用相关技术手段,实现对各项迁移节点的有效整合与利用,以此全面提升并保证系统的质量;对相关的管理文件进行综合整合、审核与比对,以此保证节目播出中的相关内容与要求符合要求。加强对节目播出过程的有效管理与监控,结合视频信号不同异态的特殊性,完成相应的算法匹配,针对系统全链路各节点信号数据进行一一检测分析,将得到的最终数据与异态报警阈值、异态检测范围参数进行对比,分析运行过程中的相关数值是否在检测范围之内,在对各项内容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最终的异态检测结果。联合运用多种比对技术,针对链路各节点信号按照小组的方式进行对比检测与分析,结合自动同步技术建立自适应信号延时机制,对系统运行构建比对报警阈值参数,由此对系统运行中的具体情况构建系统性的分析机制,判断视音频信号是否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是否与系统运行的最终数据情况一致。将收集到的检测数据与一致性状态进行智能匹配与对比,由此自动定位故障源,缩短系统检测时间,提升检测效率。

3.4 实现了系统集成轻量化

将刀片服务器应用于异地备播系统设计过程,基于集群模式,连接全部的刀片,对系统运行构建系统的网络环境,实现对设备运行过程中全部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并加强对服务器硬件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当前,很多运行中的系统均通过刀片服务器进行电视频道备播,提升节目设置与播出的整体效率,优化系统运行中的各项内容,包括节目主题确定、素材选取、系统管理、素材文件导入、资源管理以及节目单编辑等,由此实现对节目制作与播出环节的整体管理与控制,在系统内部建立系统性的高清异构备播业务[4]。

3.5 实现了备播方式多样化

随着当前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节目制作的要求提升,要求不断精良节目的制作过程,实现对各项相关内容的有效整合。为此,很多节目在制作整合过程中建立了B/S架构的备播系统,以此实现对客户端的有效利用。B/S架构具有零安装、零维护的应用优势,能够更好地促进系统业务的有效管理与集成,并结合系统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必要的整合与扩充,以此优化节目制作素材的存储、迁移、技审及备播环节,同时对系统播出的各项内容进行有效调取、修改、同步,由此在节目播出的同时即能够进行调整与分析,实现了对节目制作的智能化与自动化管理。备播系统能够结合主播系统播出表节目的制作与运行情况,在系统内部设置相关运行程序与运行参数,并结合具体的运行要求,将近几天之内需要处理的节目转入备播视频服务器,并在相应的时间内完成播放;根据主播系统的播出表进行节目播出与迁移,由此实现对节目制作的全自动化迁移[5]。

针对已经制作完成的在播节目单,备播系统可以自动进行管理与控制,并对节目单的具体制作过程进行分析论证,以此得出与主播系统一致的备播节目单,实现对节目播出环节的有效管理与控制,对各项内容与环节进行全面把控与分析,实现在无人值守情况下的备播系统自动播出,实现对电视节目播出的有效管理与控制。对当前电视系统管理与运行构建了新的管理形态,建立了新的备播技术架构与流程手段,将管理过程中的各项内容与要素进行有效整合,实现了监控、管理的有效统一,为节目的安全、优质播出创建了必要的条件。

4 结 语

异地播出高清系统的构建与运用,是当前电视节目制作的重要方式与手段之一,对系统运行构建了多种送播模式。通过对系统实际运行情况的分析可见,该系统在多种极端条件均能够完成备播任务,形成了良好的备播管理手段,实现了异构异地不间断跟播,有效完成了多项工作,在未来电视事业发展以及节目制作过程显露了重要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节目单灾备异构
ETC拓展应用场景下的多源异构交易系统
试论同课异构之“同”与“异”
基于铁路主数据中心建设的灾备管理系统框架研究
多源异构数据整合系统在医疗大数据中的研究
吴健:多元异构的数字敦煌
幽你一默
到底谁先唱
深蓝云海“云灾备”正式上线
坐在节目单上
共享灾备走向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