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探析

2022-03-10 03:52牙韩强
大科技 2022年8期
关键词:水土保持效果生态

牙韩强

(广西崇左市江州区林业局,广西 崇左 532200)

0 引言

水土资源一直以来都是人类发展以及文明的重要基础,现阶段水土流失问题越来越严重,对于我国生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特别是在人口资源以及经济等协调发展方面,因此要加强对生态修复的重视程度,但是现阶段国内水土流失问题相对严重。根据目前提出的一系列调查研究结果,生态修复能够对水土流失进行妥善处理,对水土保护也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在整个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对受到严重损害的植物以及土壤等进行有效修复,这样能够为生态环境的整体建设效果提供保证。

1 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现存问题

1.1 缺少完善制度

现阶段国内经济整体发展形势相对比较良好,但是对于生态系统造成的损坏问题相对严重,特别是水土流失问题越来越严重,这种情况对于经济建设以及国内的整体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目前相关部门虽然提出了对应的政策以及规章制度,帮助生态修复工作进行有效推进,但是现阶段由于我国各地区,问题相对严重,生态修复措施暂时在中的整体应用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虽然现阶段在水土保持以及生态修复方面提出了对应的政策扶持,但是部分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并不是很完善,同时由于缺少符合现实要求的监督管理制度,导致水土生态修复工作无法有序开展,整体实施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1.2 生态意识宣传力过低

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快速发展,各种不同类型先进技术手段在各领域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生态修复技术在目前国内诸多地区虽然得到了应用,但是宣传力度相对比较低。整个宣传手段过于贫乏,宣传渠道相对比较单一,导致目前国内部分地区并不具备非常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虽然部分国民采用国内相关部门提出的生态修复手段对生态修复活动进行有效推进,但是由于其自身缺少生态防范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无法实现对环境的整理和照顾,区域的生态修复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生态修复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基本上都是由相关部门进行操作,但是现有实施部门缺少对设计保持工作的认识和了解,经常会使用一些错误的认知来进行操作,误认为水土保持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指生态环境护理,所以无法实现对环境的修复,生态修复效果无法满足理想标准要求。

1.3 缺少生态修复技术作为支持

由于我国地形地貌具有多样性特点,土壤质地也具有非常明显的产业性,现阶段国内生态修复技术并不是很完善,甚至现有技术整体水平过低,无法对特殊地形的水土展开有针对性的生态修复处理。长此以往,会导致目前国内部分地区生态修复工作无法有序开展,由于在实践中受到生态修复技术局限性等诸多因素条件的影响,导致我国生态修复工作无法有序开展。如果在实践中选择和利用的生态修复技术很难满足实际要求,会导致水土二次流失的问题的发生,对于生态环境也会造成严重破坏,甚至导致整个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威胁。

2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中的重要技术

2.1 自然退化生态系统修复技术

结合目前不同因素条件背景下导致的生态退化等相关问题,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展开深入调查,遵循因地制宜基本原则,保证相关治理工作的全面有序开展。对于各个不同地区来说,治理方法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比如在针对盐碱地进行治理时,通常可以利用挖沟排涝等方式或者在当地进行围栏封育等,对土壤进行不同程度的挖沟以及浅翻处理,在水源相对丰富区域可以对水利工程进行建设,同时对节水灌溉等措施进行有效实施[1]。在牧区范围内对封山禁牧等进行有效推进,尽可能减少由于放牧而带来的生态压力,保证自然植被整体恢复速度得到有效提升,这样才能够实现对水土流失的相关问题的有效治理。目前自然退化生态系统修复技术应用情况,如图1 所示。

2.2 过渡垦殖、樵采生态系统修复技术

过度垦殖以及樵采区域范围内对生态修复工作进行有效推进,可以以退耕还林或者梯田结合等技术手段来进行有效操作,这样能够尽可能降低人类对于自然环境带来的严重干扰影响,实现对水土流失等相关问题的妥善处理。退耕还林应当结合目前国家提出的一些要求以及基本政策,针对坡度在25%以上的坡耕地进行有效处理,禁止开垦农田的同时,要积极展开封山育林。针对坡度15°以下的坡地,遵循因地制宜基本原则,保证水土保持工作的全面有序开展,这样才能够促使生态环保能力得到提升。另外,需要对政策当中涉及的优惠以及补贴方式等进行合理利用,这样才能够为农民的基本收入提供保障,促使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升[2]。在退耕还林的基础上要实现封山育林,尽可能减少由于樵采带来的生态压力,以此来保证自然资本主体恢复速度的提升,这样才能够实现对水土流失等相关问题的治理。封禁时间的长短,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同时要对生态系统的类型以及气候条件等展开综合分析之后确定,一般都是以乔木或者灌木为主,整个区域的年限控制在5~8 年,草地则为3 年,针对封育区范围内的农民,需要对新能源进行推广和利用。

2.3 沿河生态修复技术

沿河生态修复技术在应用时可以对河流生态系统退化等相关问题进行有效缓解,促使河流形态能够呈现出多样性,在操作过程中可以对河流直线化进行不断减少,这样能够促使河流的弯曲度得到有效恢复。对主河槽以及护堤地在内的复合断面形态进行科学合理的构建,这样可以实现季节性的河道[3]。对工程以及生物措施进行合理利用,这样能够对护坡进行有效处理。在整个岸坡中适当增加生物隔离带,在对水源污染问题进行防治,可以适当增加河流当中的营养成分,以此来达到良好的治理效果。沿河生态修复技术应用流程,如图2 所示。

图2 沿河生态修复技术应用流程

3 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实施策略

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有利于促使国民环保意识得到提升,保证国民能够自发主动的参与到环境保护中。由于目前国内人口增长速度相对比较快,生态环境保护逐渐成为目前人们普遍关注的重点,对于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也会产生直接性影响。相关部门一直在不断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同时不断扩大教育力度,促使国民能够真正感受到生态环境对于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性[4]。但是随着水土保持整体应用范围一直在不断扩大,国内目前生态环境逐渐得到不断改善和优化,环境保护部门现有工作人员对全新方案进行编制和落实,以此来保证生态修复效率得到提升。从本质角度出发对其展开深入分析,有利于促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特别是生态修复以及水土保持措施在实践中的落实具有实质性意义,对于城市周边环境可以起到良好的绿化效果。除此之外,生态修复在整个水土保持中,还可以对其绿化工作提供复出帮助,生态修复措施有效实施能够在各个地区起到良好的绿化效果。结合目前现有诸多数据以及调研结果,现阶段国内已经有70%以上城市由于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措施等在实践中的有效推进,促使城市绿化效果得到提升。从侧面角度出发能够体现出生态修复以及水土保持的作用,现阶段水土保持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尽可能减少洪水灾害的发生率,同时对于农业生产环境也可以起到良好的改善效果,对于当地经济建设和发展可以起到良好推动效果[5]。水土保持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帮助生态环境减少其自身需要面临的压力,促使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得到提升,以此来实现对水土流失问题的妥善处理。

3.1 强化退化生态系统成因以及恢复机制

水土保持以及退化生态系统修复行业近年来的整体发展形势相对良好,要想保证水土保持以及生态修复效果,需要对相关理论基础进行深入探究,同时对现有诸多技术手段进行合理利用,这样能够对不同区域水土保持以及生态环境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妥善处理,以此来推动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对各个不同区域水土流失范围内的生态系统退化情况展开深入分析,对其中涉及的诸多类型以及成因等进行确定。同时对不同水土流失区域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动力机制以及途径等展开深入探究,以此为基础,对我国不同水土流失区域范围内生态自然修复当中涉及的自然以及人工干预条件和方法等进行确定。对于不同水土流失区域范围内的修复潜力以及项目管理是机制等进行科学合理的构建和落实[6]。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土地利用以及土地储备变化等深入探究,促使其对整个区域范围内的环境影响以及退化生态系统发展等情况展开深入探究,这样才能够满足目前在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活动中提出的个性化要求。

3.2 不同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标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工作在实施过程中既可以被看作是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中必不可少重要组成部分,可持续发展评价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在经过长期发展之后,目前整体发展成效相对明显。现阶段不少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在构建和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相对比较明,显需要引起足够关注和重视。虽然现阶段已经相继提出很多有关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但是现有诸多不同指标体系在面对资源、环境以及社会等各子系统时的协调发展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各种不同类型的指标体系在构建和具体应用过程中,由于缺少对各评价区域范围内自然地理特征以及自身所需要承担社会功能差异性等相关问题的综合分析,所以整体实施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将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的角度作为出发点展开深入分析时,其自身在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方面,尤其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对区域差异性进行评价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对现有生态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完善和优化,这样才能够将其在实践中的作用和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以此为基础,不仅有利于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提供可靠参考依据作为支持,而且还可以对生态文明建设程度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3.3 水土保持与生态自然修复学科体系的完善和优化

水土保持可以被看作是人类目前应用在地表生存环境当中非常重要的方式之一,能够对区域性以及全球性环境要素以及整个环境过程产生的诸多影响展开深入分析。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是在水土保持基础上对新生代领域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和创新,各方面仍然处于不断探索和创新的重要发展阶段。但是在现阶段重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全球变化基础上,对区域生水土流失是不是会产生一系列影响。因此要对水土保持随机植物地理学等诸多理论以及方法进行合理利用,这样才能够保证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定量分析以及定性描述的相关工作的全面有序开展,保证水土保持自然生态修复基础理论理论的深入探究,这样才能够结合环境特点以及整体变化趋势,对生态自然修复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构建和落实,促使地球表层系统能够得到有效推进。

3.4 完善现有国家政策

虽然现阶段我国对水土保持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编制和落实,但是要在实践中对其进行贯彻落实。所以要加强对法律法规及国家政策的完善和优化,对现有监督管理以及执法体系进行完善。在相关立法当中要对生态建设相关概念进行融入,对生态环境实际情况展开深入探究,对符合要求的生态修复制度进行科学合理的编制和落实。同时要对现有标准以及规范化执法监督等政策进行完善和优化,这样才能够为水土保持以及生态修复建设工作提供准确的目标。针对监督管理当中涉及的重点项目进行有效监管,促使执法效率以及质量得到提升。针对人为生态环境破坏等一系列行为进行严肃处理,这样才能够保证现有诸多法律法规以及相关体系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全方位有效落实。

3.5 加强生态修复理念的宣传力度

生态修复在整个水土保持建设中的应用并不是很广泛,效果也不明显,导致该问题出现主要原因是有利于现阶段公众对于生态修复理念的认知存在偏差,所以要结合现实情况加强对生态修复理念的宣传力度,促使公众对于生态修复建设理论能够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保证公众对生态修复的意义有所重视,这样才能够将各方面内容合理应用在生态修复当中。特别是新时期背景下,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快速发展,各种不同类型先进技术手段在各领域中的应用范围相对比较广。以此为基础,可以对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合理利用,实现对生态修复的广泛宣传,促使公众能够对生态修复的观念以及价值等有更加深刻认识和了解,这样才能够促使各项活动投入到生态修复建设当中。对建设单位来说需要对施工人员展开有针对性的培训,特别是在进入到岗位之前,需要提前做好一系列岗前培训,促使其在建设中能够对水土保持以及生态修复等技术手段进行掌握和了解,这样才能够保证生态修复效率以及质量得到提升。

3.6 推进科学建设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要将自然修复作为其中的主体组成部分,以人为干预为辅助。由于各个不同地区在气候条件以及土壤等各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性,所以相关技术人员在对生态修复工作进行有效推进时,要结合不同区域以及防治布局重点等,在区域范围内的宏观水土保持现状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对目前各地区存在的差异性展开深入分析,对修复措施进行合理选择和利用,这样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水土保持以及生态修复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在技术研发以及推广等各方面要对符合要求的奖惩措施进行编制和落实,这样不仅能够对相关工作起到良好的激励效果,而且对于各种不同类型的新技术以及新工艺的研发和创新具有实质性意义,有利于保证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工作在实施过程中的水平以及质量得到提升。

4 结语

生态修复以及水土保持建设工作在实践中的有效推进,不仅只是单纯的依靠政府部门来推动相关工作,而且也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促使国民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促使其在实践中主动承担起维护生态环境以及生态系统平衡发展的基本职责。所以必须要对生态修复以及水土保持措施进行完善和优化,加强对现有法律法规的完善,增加政府投入以及扶持力度,以此来保证生态修复、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效果。

猜你喜欢
水土保持效果生态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生态养生”娱晚年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水土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