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需要“免疫”“心理”双屏障

2022-03-11 22:22周晓娜蒋春雷
心理与健康 2022年3期
关键词:免疫屏障抗击

周晓娜 蒋春雷

距离首次报告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到现在已经两年了。武汉封城、除夕驰援、封村封路、延长假期、推迟开学,那些按下“暂停键”的日子仿佛就在昨日;白衣执甲、闻令而动、军民协作、速建“两山”、启用方舱,件件抗疫壮举还历历在目……

随着武汉的“解封”,在全国上下齐心协力、艰苦卓绝的努力下,我们取得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定性成果;但新冠病毒的潜在威胁依然存在,疫情形势依然不容大意。

国际疫情肆虐,病毒不断升级换代,传染性越来越强,给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和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打击。国内疫情处于常态化防控中,境外输入病例持续不断、多地散发病例频现引发本土疫情叠加,局部疫情反复。

疫情防控需要“免疫”“心理”双屏障,后者对工作、生活甚至社会稳定起关键性作用。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疫情是否有可能在国内大规模二次暴发?如果二次暴发,公众的心理适应性如何?

网络调查显示,近3/4受访者认为国内疫情不可能二次大规模暴发或者发生可能性很小,表明公众对国内疫情持乐观态度。这可能是中国政府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在短时间内有效地阻断了病毒的传播,切实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抗疫过程中科学防治、精准防控、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等种种有效的方针和措施,极大地增强了民众对政府的信心。

同时,网络调查也显示,如果国内疫情二次大规模暴发,绝大部分的受访者对我们国家抗击疫情的能力充满信心。公众对政府应对能力的信心也能从侧面反映出民众对政府应对疫情中所采取措施的认可和肯定。公众对政府的信心可能不单单源于强有力的防控措施,还源于政府及时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有效地回应了公众关切的热点问题。在互联网快速发展下的新媒体时代,公众能够第一时间、多渠道、全面客观掌握疫情有关的动态以及防控举措,了解科学的防控知识和常识,无疑增加了其对政府的信赖。

相比于公众对政府应对能力的信心,只有54.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有信心应对疫情再次暴发所带来的经济、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显然,受访者对国家应对能力的信心远大于对自己应对能力的信心。在面对前所未有、突如其来的疫情天灾面前,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集体的力量和外界的帮助是我们渡过难关的有力支撑。疫情发生后,全国上下紧急行动,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阻断疫情的传播。

面对形势严峻的疫情环境,加之受疫情影响而改变的生活节奏和生活方式,公众在疫情期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恐惧、失眠等。在国内疫情尚未控制时,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率可高达90%以上,失眠的发生率为70%左右。而我们的网络调查显示,在国内疫情严峻的时候,超过80%的人表示其心理状态不同程度地受到疫情影响。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近3/4的受访者表示如果疫情二次暴发,他们不会像之前那样焦虑、紧张、担心、害怕或恐惧,即使他们居住的城市中出现确诊病例,近六成的调查者仍表示不会出现焦虑、紧张、担心或恐惧等情绪。尤其是那些参加过抗击疫情相关工作的受访者,他们对自己应对疫情的能力表现出更大的信心,这可能是得益于其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

不难看出,当下公众应对疫情的“心理屏障”已然建立。而“心理屏障”的建立,从某种意义上对工作、生活甚至社会的稳定起到关键性作用,具有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意义。再加之,中国当前已有超过12亿人完成新冠疫苗的全程接種,基本建立了 “群体免疫屏障”,相信我们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疫情。

2021年10月中旬以来,国内多地疫情出现零星暴发,波及多个省份,确诊人数再度反弹,各地持续采取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谨防疫情出现扩散。作为普通民众,我们要坚决配合疫情防控政策及要求,做好自身防护,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距离,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减少不必要的聚集活动,稳定心态,为抗击疫情尽好个人职责。

也许人类同病毒的这场博弈还要持续很长时间,但我国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的行动力和决心,以及所展现出的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给了民众战胜病毒的强大信心。

参考文献

XN, Liu JL, Wang W, Jiang CL. China says no towards the second large-scale COVID-19 outbreak: Voices from the online public. General Psychiat 2021, 34(5): e100517.

3340500338284

猜你喜欢
免疫屏障抗击
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
屏障修护TOP10
《众志成城 抗击肺炎》
抗击新冠肺炎专题报道
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月赛优秀作品
一道屏障
防洪屏障
藏药对免疫系统调节作用的研究
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免疫及炎症指标的影响
运动与机体免疫能力关系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