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南通市中考作文述评

2022-03-14 10:39董丽丽
初中生世界 2022年11期
关键词:郭亮干草堆世界

文/董丽丽

真题回放

请以“有一束光,照亮我的世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命题透视

本道题贴近考生生活,有利于考生在考场上表达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思考。命题者没有设计引导语,而是直接采用“题目+要求”的形式,留给考生广阔的自由写作空间。题目的核心词是“光”,其含义丰富,包含自然界、生活中的光,更寓意希望,象征未来。凡是给人带来希望、启迪、鼓舞、美好的人、事、物、景,乃至一句话、一抹微笑等,都可以入文。

审题犹如“摸象”,一处不可漏,要逐字拆解,揣摩比较,经历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思维过程。“照亮”是第二个关键词,表明情感态度,也体现出成长的前后变化。当然,题目中还有两个限定语——“有一束”“我的世界”,提醒考生在写作时要将笔力聚焦一点或一个方面,写出“有”字里的信念,写出对“我”成长的积极影响或独特意义。

中考作文题致力于引导同学们“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因此,审题时,要梳理清楚谁(什么)如同一束光,照亮“我”的世界,帮助“我”解决了什么困难,或者助“我”走出了怎样的“阴霾”。

题目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隐含信息为:既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还可以进行小说或剧本等文学创作。

迷津指点

1.开阔思路。

“光”从何而来?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万物对“光”的探求,有故事,有情怀,也有向往的本能。本道题引导同学们对生命中光明、温暖、至善、至美的体验进行凝视,因此,要从小处落笔,往深处开掘。“佳作赏析”中的三篇文章,或叙写旅游途中一次美好的相遇,或截取日常生活中的师生情、亲情等看似寻常却温暖的场景,或表现从自然与艺术生活中获得的精神启迪,均很好地契合了题意。“有一束光”照亮心灵的迷茫,也就有了爱与美滋养下的成长。

2.聚焦细节。

同学们要注意在文章中着力刻画给自己带来精神力量的动人细节,即把“光”突显出来。“佳作赏析”中的三篇文章均有到位的细节描写:郭亮的山“张狂,野蛮,豪壮”,挂壁公路迤逦如盘龙般险绝,郭亮人把天堑变通途的开辟与登攀精神,由形到神,突显出文化之旅带给小作者的成长启迪;“我”一手抱着弟弟,一手推着小车,嘴里哼着这小家伙最爱听的儿歌,就这样终于挪到了家的身影,读来令人忍俊不禁,却又突显出老师的爱与担当对“我”的影响;对画作《干草堆》《睡莲》的细节描写,则在简单、宁静与纯粹中,表现出莫奈启蒙了“我”对光与影的鉴赏,以及对生命的思考。

3.突出情味。

要突出“照亮”的情味。成长是奇妙的旅程,因此文章中要表现出从直觉到自觉,从彷徨到坚定,从模糊到澄明的过程;要表达出突破阻碍的成长感悟,坚信自己一定能够遇见光,追随光,成为光。行文时可采用设置悬念、对比、插叙、欲扬先抑等手法,或运用一定的描写手法细致刻画,以自身的言行举止以及心理的鲜明变化来突显“光”的作用。下面三篇佳作都给出了很好的示范:郭亮人的新愚公精神照亮了“我”的世界;老师的言传身教告诉“我”,担当就是一种责任,责任能激发幸福的力量;即便是在尘世的喧嚣中,我们也可以保持一颗宁静纯粹的心。这样的文章,也就带有了较为深刻的内涵。

佳作赏析

有一束光,照亮我的世界

文/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大学城实验学校 闫文卓

开篇点题,设置悬念。

起笔不俗,抓住景物特征,让人产生阅读期待。

有一片山,有一条路,有一群人,犹如一束光,照亮我的世界。

那年,我们去郭亮旅游。

郭亮的山,奇,险,高。万丈悬崖下,是一片茂林,其中似有云雾缭绕。郭亮的山,张狂,野蛮,豪壮,仿佛是大自然挥毫泼墨,恣意而为。如此棱角分明、伟岸大气的山景,令我为之一动。

而郭亮更引我心动的,则是那条路!那条盘山挂壁公路!不知是谁惊呼:“那不正是一条巨龙吗?”不错的!你看,它盘在险峰峻岭间,一辆辆汽车有序通行。车轮滚滚,引擎声回荡在山谷中。导游说,它既是山中的一道风景,也是村民们的生命线。

我们乘车顺着这条挂壁公路盘旋而上。途中,车子时不时地颠簸,光线忽明忽暗,每个人的眼中,既有惊恐,又充满好奇。不久,我们来到一处观景台,这里可以一览郭亮全景,但我的目光始终不曾离开这条公路。它沿着大山的峭壁修筑,有时潜行山中,有时又迤逦而出。这条路,从山脚一直修进村子。这样庞大的工程,令我惊奇、叹服!在此之前,我从未想过,在这太行山的深处,竟深藏着这样一条路,沉睡着如此雄伟的巨龙!有一束光,照进了我的世界。

车子继续前行,再停下时,已经来到景区里的一个村子。据介绍,过去村里若有人去山外,要爬过好几座陡峭的山,于是,20世纪70年代,郭亮人开始了艰难的修路历程。没有先进的工具和技术,村民们就用铁锤手工开凿。多少个辛勤劳作的日日夜夜,多少次徘徊在生死边缘,他们愣是凭着韧性与拼劲,用智慧和力量,修成了这条1000多米长的山路,创造了新的奇迹。听到这,我不禁慨叹:他们就是当代的愚公,坚定,自信。这条山路,蕴藏着郭亮人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凝聚着他们的青春与热血。虽然我不知道这些修路人的名字,但那一刻,有一束光,照亮我的世界。

回来以后,“郭亮”这个名字,依旧在我脑海中徘徊。这颗“太行明珠”,以其壮美风景,奇险“天梯”,更因当地人把天堑变通途的开辟与登攀精神,成为一束温暖、坚毅的光,照亮我的世界,留给我无限的惊叹,赋予我成长与登攀的力量。

镜头拉近,聚焦那条盘山挂壁公路,表现其壮美,极富动态感。段末再次点题,自然而然,“照进”一词用得很有分寸。

简陋的工具,1000多米长的挂壁公路,更加映衬出郭亮人开天辟地、敢于登攀、不畏牺牲的当代“愚公精神”。“那一刻,有一束光,照亮我的世界”,由形到神,水到渠成。

以“太行明珠”赞誉郭亮,直抒胸臆,讴歌这一束温暖、坚毅的光,照亮“我”的世界,留给“我”无限的惊叹,赋予“我”成长与登攀的力量,升华主旨。

综合点评

小作者谋篇布局极为讲究,层层突显“有一束光,照亮我的世界”:挂壁公路雄伟如巨龙——赞叹,“有一束光,照进了我的世界”;听闻郭亮人的壮举——震撼,“有一束光,照亮我的世界”;结尾画龙点睛,揭晓“这一束光”的内涵和对“我”的影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文化之旅是同学们可以尝试开掘的一座写作“富矿”,本文就是很好的示范。

有一束光,照亮我的世界

文/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大学城实验学校 李来恩

开篇写月光,自然切题,引出人物,设置了悬念。

细节最传神。董老师放轻的脚步、掖被角的身影、温暖的叮嘱,都在静静的月光下定格,成为“我”记忆里动人的画面。“安然”更衬托了师爱的影响与力量。

“影子”的比喻质朴感人,写出了师生心灵的默契和董老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董老师的担当精神犹如月光,“明亮,高洁,照亮我的世界”,既非常自然地点明中心,又起到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夜深了,窗外寂静无声,只有月光透过窗帘,悄悄洒在桌上。“嗒嗒”声响起,不用想也知道,这么晚来宿舍巡视的,一定是董老师。

“吱——”门被轻轻推开,真的是董老师!他似乎在努力放轻自己的脚步,“嗒嗒”声消失了。他的身影缓缓向前,看到上铺同学的被子垂下来了,就轻轻拉起被角,小心翼翼地掖好,又径直走到窗前,将窗帘的缝隙认真整理好。他似乎发现了我的目光,走到我的床边,小声叮嘱道:“快睡吧,早睡早起。”那声音充满磁性和温暖。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我心里有说不出的安然。

下午,我曾听其他老师说董老师家里老人生病,他请假了,没想到晚上他竟然赶回来了。难怪同学们都喜欢把他比作影子——只要你有困难,他总会出现在你身边。这种对学生的关爱,让我看到了一位老师的担当,犹如窗外的月光,明亮,高洁,照亮我的世界。我暗暗想:“董老师,您辛苦了!我一定做好我的工作,让您少为我们操心!”

第二天,我早早站上讲台,拿起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写下:“课前准备:八(下)课本,模拟试卷。”然后,我走下讲台,开始“挨家挨户”检查。作为课代表,我一定得让董老师看到我们最阳光、最投入的样子。

果然,董老师看到黑板上的字,课桌上整齐摆放的书,嘴角露出了一抹微笑。“咱们课前准备做得好,说到底还是课代表有担当!”听到董老师的评价,我心里美极了。

周五放学回家,我看妈妈在厨房里忙活,就对她说:“妈,我去奶奶家接弟弟。”来到奶奶家,弟弟却闹着不走:“妈妈呢?妈妈呢?我不回家!”我一看出师不利,赶紧哄骗道:“妈妈在小区门口,哥哥推着你。”好不容易把他放到小车里,可一到门口,他又哭闹起来:“我找妈妈!哥哥骗人!”他声嘶力竭的哭声引来路人异样的目光。我赶忙把他抱起来:“哥哥错了。哥哥不是故意骗你的。我给你唱歌好不好?”我一手抱着弟弟,一手推着小车,嘴里哼着这小家伙最爱听的儿歌,就这样终于挪到了家。妈妈惊喜地说:“呵,是个男子汉了!”

董老师经常给我们讲,担当就是一种责任,责任能激发幸福的力量。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我想,有爱就会有担当;有担当的人,一定是一个有爱的大写的人。

“挨家挨户”用得风趣自然,很有生活气息。

董老师的评价,“照亮我的世界”。

好难对付的小家伙!“抱着”“推着”“哼着”,小作者简直使出了浑身解数!“挪”写出了辛苦和自豪,很有感染力。再次点出老师的担当精神对“我”的深刻影响。

升华主旨,写董老师的信念照亮“我”的成长路,带给“我”人生的思考,进一步突显“照亮我的世界”的题旨。

综合点评

小作者很会从平凡的生活中撷取动人场景,紧扣主题,娓娓而谈。“光”从师爱而来,“不用想也知道,这么晚来宿舍巡视的,一定是董老师”,语淡而情浓——这样的巡视和关爱,不知重复了多少次!董老师本因老人生病请假,却又匆匆赶回,细心呵护每一个孩子,插叙的手法更衬托出人物的担当,又自然地引出“我”主动做好课代表工作、帮妈妈接回弟弟,突显董老师的爱与担当对“我”的深远影响,如一束光“照亮我的世界”。

有一束光,照亮我的世界

文/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大学城实验学校 曲笑帆

让人不觉想起鲁迅《藤野先生》中的“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开头劈空而来,简洁利落,设下悬念。

“大睁着黑洞洞的眼睛”,运用拟人手法生动表现了新建高楼玻璃的明净,更突出了金色光芒的耀眼夺目。

引出“有一束光”,那就是莫奈。“光与影的魔术师”再次点题,表达出对莫奈作品中的光影千变万化的赞叹。

处处写光,写莫奈对生活、对细节、对光影、对艺术的简单纯粹的爱和持之以恒的体察与表达。

对于光,我本没有如此敏锐的体察。

那是一个毫无预兆的清晨。我信手拉开窗帘,目光一下就被吸引了。一大片浓云,只在东南方露出一角晴空。那灰黑映衬下的宝石蓝,清新得如同一汪泉水。看不到太阳在哪儿,浓云却被镶上了一道金边。不远处是一座刚刚建成的高楼,每扇窗都大睁着黑洞洞的眼睛,却有三四扇玻璃上映着金色的光芒。什么时候开始,我竟然也懂得欣赏光了?

肯定是因为他——莫奈,这光与影的魔术师!

初识莫奈,是偶然在网上浏览到他的系列画作——《干草堆》。他画曙光中的干草堆,画被晚霞映红的干草堆,画月光下清冷如霜的干草堆,画皑皑白雪中的干草堆……我不觉好奇:干草堆也算风景吗?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画家?

然而他不仅画了,而且一画就是好几年。他静观,默察,目光追随着光的流逝。他画得宁静柔和,既不像梵高那样奔放疯狂,也不像毕加索那样抽象夸张。我感受到了他的简单与纯粹。

我喜爱上了莫奈的画作。然而,莫奈的人生却不像他的画作展现的那样简单、美好。他儿时就异常喜爱画画,能用讽刺的手法抓住人物特点快速画完,博得他人一笑。后来,他认识了他的老师尤金·布丹,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他开始学着去观察光与影的变化,创作了《日出·印象》,却受到主流舆论的嘲讽。1912年,他因白内障失明。但在经历了人生的起伏后,他依旧紧紧握着心爱的画笔,为世界留下了艺术之美。蒋勋先生在《莫奈的眼睛》里这样写道:“他在盲人般的黑暗里摸索着光,摸索着色彩。美,有时候是看不见的。”莫奈的坚韧与执着,也在我心里荡起一片波光。

有一次,我欣赏莫奈的《睡莲》。深蓝的色调,水面上浮着几张莲叶,白色的莲花点缀其间。水面的涟漪闪着清澈的微光,水中有垂柳的倒影,仿佛一切都是那么空灵。

当今社会,许多人产生浮躁情绪,有没有一个角落,可以逃离喧嚣?庆幸的是,我在莫奈的画中,触摸到了平和,感受到了宁静。

光是永远留不住的过客!也许,莫奈就是一个须臾与永恒的探索者。此刻,有一束光,照亮我的世界。我的心也成了“莫奈花园”中的一朵宁静的睡莲。

“摸索”既刻画出莫奈失明后的痛苦,更表达出蒋勋先生对莫奈不屈不挠、执着探寻艺术真谛的精神的真诚敬意。

既与上文“喜爱上了莫奈的画作”呼应,又引出下文“照亮我的世界”的思索,那是一种喧嚣浮躁中难能可贵的平和与宁静。

“光是永远留不住的过客”,但是莫奈带给了小作者“永恒”的启迪。生命有限而探索无限,永远不要停下探索的脚步。在尘世的喧嚣中,人人都可以保持一颗宁静纯粹的心。

综合点评

本文写得极富文化味道。小作者由偶遇的生活场景写起,在惊叹中引出莫奈这位卓越的艺术“追光者”,谈论其在审美和人格方面对自己的陶冶与启迪。小作者对莫奈人生足迹和艺术表达的追寻,不就是一次独特的“追光”之旅吗?

新题练笔

1.请以“努力向上”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2.请以“遇见,从此与众不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猜你喜欢
郭亮干草堆世界
郭亮巧设迷魂阵
郭亮:“有名的工人运动的组织者”
较量
莫奈名作《干草堆》纽约苏富比1.1亿美元成交
莫奈“干草堆”为何拍出一亿多美元
郭亮:“爱国岂能怕挂头”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