揿针结合康复治疗在中风后肩痛中的应用

2022-03-14 01:24刘蓝冰尉泽民范虹
现代实用医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肩痛患侧肩关节

刘蓝冰,尉泽民,范虹

中风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全球每年有3 300万人发生脑血管疾病[1]。偏瘫肩痛(HSP)是中风后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常发生在中风后2周至2个月,发病率为16%~84%[2]。HSP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影响肩关节的外展、前屈及外旋功能[3],阻碍康复进展;而且增加患者焦虑情绪,降低康复信心,延长住院时间。如何更好地运用中医适宜技术结合现代康复手段治疗中风后HSP,成为现代康复学研究的热点[3]。本研究运用揿针结合传统康复治疗中风后HSP,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在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住院的中风后并发HSP患者7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7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l。本研究获得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中风[4]和脑血管疾病[5]的诊断标准,经影像学证实为首次发病;(2)单侧发病,病程2周至6个月,患侧肩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1分;(3)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伴严重心脏疾病、躯体疾病者;(2)经临床及CT检查确诊为肩关节本身疾病、颈源性肩痛者;(3)严重认知及交流障碍不能配合者;(4)金属过敏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即早期良肢位摆放、肢体被动关节运动、诱发粗大运动、提高上肢实用功能训练等,由专业治疗师完成。45 min/次,1次/d,14d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揿针治疗。揿针取穴:(1)主穴:协助患者肩关节按外展、外旋、屈曲及内旋等各方向活动,活动时依次按压患者肩部找出最痛点,作好标记;(2)配穴:手阳明经循行部位疼痛加曲池、肩髃;手少阳经循行部位疼痛加外关、肩髎;手太阳经循行部位疼痛加肩贞、后溪;患侧肿胀明显加中渚。埋针期间每天埋针点点按揿针,2次/d,每个穴位点点按20次,埋针期间埋针部位避水。揿针埋针治疗1次/2d,持续7次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次后、治疗1个疗程后,采用VAS[6]、Fugl-Meyer量表(FMA)(上肢部分)[7]、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8]评估患者疼痛、上肢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情况。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相关性分析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VAS、FMA及AD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1次和1个疗程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FMA评分及ADL评分也均有改善,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VAS、FMA及ADL评分比较 分

3 讨论

HSP是中风后常见的并发症,常在中风发作后4周至2个月内出现,疼痛可在主被动活动或者休息时发生,极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康复信心,导致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缓慢,丧失日常生活自理能力[9]。HSP发生的原因众多,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现代康复治疗以关节松动术和关节活动度训练为主,通过主被动的活动偏瘫侧肩关节,减轻肌肉痉挛,防止肌肉萎缩,从而缓解肩痛。

中医理论认为,HSP属于“中风-中经络”、“痹症”范畴,《灵枢.热病》已记载“偏枯,身偏不用而痛”。《张氏医通》载文:筋痹者……与气血相搏于关节,所谓不通则痛,痛则不通。故中风后HSP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气血亏虚,淤阻凝滞,不通则痛[10]。针灸可调和气血,使肩关节局部气血运行通畅,达到“通而不痛”的治疗效果。但常规针刺有一定疼痛感,且止痛有时效性,故本研究运用揿针疗法,以期在减少针刺过程中疼痛的同时,增强远期止痛疗效。选穴主要基于经络皮部理论,结合循经选穴原则,选取肩关节周围压痛明显的阿是穴为主穴,以行气活血、通络止痛,而配穴则循覆盖肩关节的手三阳经走向,以远端取穴为辅穴,符合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同时针对HSP往往伴随的手背肿胀,配合中渚穴以治水湿之气。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揿针作为皮内针的一种,属于传统针法里面的浮刺或浅刺,是皮部理论和腧穴理论相结合的具体运用。较之于传统针灸,揿针具有自身独特优势,既解决了针灸针带来的刺痛感和恐惧感,又能在疗效上突显“静以徐往,微以久留之而养,以取痛痹”,且在治疗时方便活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本研究治疗组患者在治疗1次及1个疗程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这说明揿针治疗在肩痛缓解方面效果显著。而且治疗组治疗1次及1个疗程后FMA评分及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综上所述,揿针结合传统康复治疗HSP,极大程度地缓解患侧肩痛及偏瘫后患侧其他部位疼痛,同时改善患侧肩关节活动度及提高患肢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肩痛患侧肩关节
肌张力增高在卒中后肩痛中的发病机制和研究进展
肩关节习惯性脱位怎么办?
不是所有的肩痛都是肩周炎
中风康复治疗:最好发病48小时后就开始
肩关节为何这么 容易脱位?
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实施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及中央区淋巴结廓清治疗的疗效评估与研究
如何预防习惯性肩关节脱位?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气弹式体外冲击波治疗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腹针疗法联合传统针刺治疗中风后肩痛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