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式自体输血在脊柱退变性疾病椎间融合手术中的应用

2022-03-14 01:24陈涛陈灵芝顾学红王雪春邱红美
现代实用医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异体椎间自体

陈涛,陈灵芝,顾学红,王雪春,邱红美

脊柱椎间融合手术为脊柱外科的常用术式,术中需要相关节段骨组织切除、肌肉软组织分离及椎间盘切除等操作,术中出血量大[1]。输血为维持脊柱手术成功开展的重要围术期措施,可分为异体输血和自体输血两种,目前临床上对于自体输血及异体输血的争议较多。异体输血为血液的重要来源,但研究也表明异体输血容易发生免疫排除反应、血液传染病等[2]。自体输血能节约医疗资源,不存在血液传染性疾病及排斥反应,安全性较高。也有研究指出,若回输未经漂洗的红细胞,过滤过程中容易发生溶血反应[3-4]。因此,本研究比较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对脊柱退变性疾病椎间融合手术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脊柱退变性疾病并择期行椎间融合手术的患者70例。纳入标准:(1)行1~3节段椎间融合术,符合相关手术指征;(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3)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并发症;(2)合并脊柱转移肿瘤、感染、脊柱结核、术前严重贫血等;(3)合并血液系统疾病,长期应用抗凝药物。依照术中输血方式的不同分为自体输血组(观察组)和异体输血组(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男14例,女21例;年龄33~75岁,平均(51.3±3.9)岁;ASA分级:I级16例,II级19例。对照组男15例,女20例;年龄36~77岁,平均(51.5±3.4)岁;ASA分级:I级18例,II级1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方法 取俯卧位,行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放置硅胶垫使腰椎取中立位,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TLIF)。术中密切监测患者体温、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观察组术前使用抗凝剂(12 500 U肝素配合500 ml0.9%氯化钠注射液配置而成)预冲洗自体血回收机CSE-E-CM(购自美国血液技术公司)系统,手术中同步启用回输机,将抗凝剂以60滴/min滴入血液回收管道内,充分与回收血混合进行抗凝。回收血经过过滤、洗涤、离心等步骤,并去除抗凝药、血红蛋白、脂肪、人体组织等血液废物,将得到处理的浓缩红细胞储存于血液袋中,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5 min回输至患者体内。对照组在患者血红蛋白(Hb)含量低于70g/L时或手术医师认为即将出现较多失血时等实际情况进行输注异体血。

1.3 观测指标(1)统计各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2)于术前及术后1 d检测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3)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包括术后过敏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及荨麻疹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输液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2.2 两组手术前后血常规比较 两组术前RBC、WBC、Hb及PL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RBC、Hb、PLT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血常规比较

APTT(s) PT(s) TT(s) Fib(g/L)组别 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对照组 35.6±3.7 41.5±4.5 14.1±1.6 17.2±1.8 12.3±1.1 13.4±0.9 3.7±0.4 2.2±0.2观察组 34.8±3.5 44.3±4.6 14.3±1.5 18.6±1.9 12.2±1.3 14.7±1.0 3.8±0.4 2.0±0.2值 0.929 2.574 0.540 3.165 0.347 5.717 1.046 4.183值 0.356 0.012 0.591 0.002 0.729 0.001 0.299 0.001

2.3 两组手术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术前APTT、PT、TT及Fi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APTT、PT、TT显著长于对照组,Fi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发生过敏反应1例,非溶血性发热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5.7%;对照组发生过敏反应4例,荨麻疹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2.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200,P<0.05)。

3 讨论

脊柱椎间融合术需要大量的肌肉牵拉剥离,不仅造成大量肌肉后部张力带损伤,患者术中还会丢失较多的血液,不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异体输血是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手术输血方式,可较快的解决患者血细胞缺乏和血容量不足所带

表3 两组手术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来的问题。但是,异体输血容易引发免疫抑制反应,并增加患者术后感染的风险[5]。回收式自体输血是一种将患者术中丢失的血液回收,再经过清洗、离心、过滤等获得浓缩红细胞回输给患者的方法。研究表明,回收式自体输血不仅可降低异体输血所造成的免疫抑制等不良反应,也可配合补液能够有效地增加血容量,并有效缓解血库血源紧张的情况[6-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输液量显著高于异体输血,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提示脊柱退变性疾病椎间融合手术患者经自体血回输与异体输血患者术后恢复速度相当;同时,观察组术后RBC、Hb及PLT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自体血回输较异体血输血可提高红细胞和血小板含量,提高血红蛋白浓度,有利于患者恢复,与以往研究的结果相类似[8-9]。自体血回收的主要成分为浓缩红细胞,通过回输可迅速提提高自体红细胞浓度,这是由于自体血红细胞体外放置时间较短,细胞代谢产物少,细胞的活力和携氧能力高于异体血,酸性物质含量较少,因而输入自体血可更好的促进患者血常规及内环境的稳定,促进患者术后恢复[10]。本研究观察组术后APTT、PT、TT显著延长,Fi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自体血回输患者术后凝血功能恢复更快,这可能与自体血回输可改善患者术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有关,而异体输血患者术后更容易出现凝血障碍。

输血反应为输血后的重点观察指标,异体输血容易出现非溶血性发热、出血过敏等反应,降低输血安全性[11]。本研究观察组术后过敏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及荨麻疹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自体输血安全性更高,且自体血回输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异体输血,需要大量输血的患者可通过自体血回输可降低用血花费,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但也有研究指出[12],自体血回输对于患者凝血功能影响与输血量相关,大于2 000 ml的输血可能造成患者凝血功能障碍,而本研究中观察组凝血功能更优于对照组,这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及输血量较少有关,术中自体血回输对于患者凝血功能、术后恢复的影响,仍需更加严格的、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

猜你喜欢
异体椎间自体
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物理评估与实施建议
X美术馆春季双展:特睿·阿布德拉:要上天了&自体触击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颈椎间孔韧带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传统笙扩音管的研究与改进设想
嘻哈中的真自体
比较法在《“荷”专题》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椎问与横突问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合并椎管狭窄症的效果
同种异体趾骨移植再造拇指的现状与研究
脂肪推土机 Bulldozer “自体脂肪填充”大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