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训练法结合临床护理对气胸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2-03-14 01:24唐雯张行阮浪平
现代实用医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肺部气球康复

唐雯,张行,阮浪平

自发性气胸(SP)是临床常见急症胸部疾病,其病程进展迅速,若不及时控制将会引发血气胸继而危害到患者生命安全[1-2]。根据患者病情可以采用内科保守或外科手术治疗,随着现代外科微创技术及快速康复理念的发展,外科治疗应用越来越广泛[3-4],如电视胸腔镜(VATS)技术。随着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的兴起,临床对于术后康复也愈发重视,但目前临床术后康复优化方案尚未明确,常规临床护理疗效有待进一步提高[5-6]。呼吸训练法在胸外科术后患者恢复中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对于SP术后疗效研究报道较少[7]。基于此,本文探讨呼吸训练法结合临床护理对SP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2020年3月到2021年5月收治的SP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纳入标准:(1)入选患者均符合文献[8]中SP的诊断标准:患者表现出呼吸困难、胸痛以及咳嗽等临床症状,经影像学胸部CT/胸片检查确诊肺部病灶;(2)符合VATS适应证;(3)患者悉知手术风险及获益、复发及运动心理耐受后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继发性或张力性SP患者;(2)合并基础肺部疾病、肺结核、胸腔积液、感染、呼吸系统等疾病者;(3)既往有胸部手术史。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均行电视胸腔镜技术(VATS),术后予标准临床护理模式,具体如下:(1)健康宣讲:叮嘱患者戒烟,保持合理膳食结构,加强患者对于术后护理知识的认知水平,包括术后护理操作目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等;(2)心理护理:术后加强患者心理状态评估及干预,主动沟通了解患者生理及情感需求,针对存在负性情绪的患者,需要沟通了解情绪发生原因,并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3)呼吸道护理:指导患者术后采取正确体位,协助翻身叩背,必要时雾化吸入治疗,保持口腔清洁。

观察组同时联合呼吸训练法:采用常规呼吸训练加吹气球呼吸训练法。指导患者采用鼻吸气,口唇呼气,吸气∶呼吸比1.2∶1,自行调节,保持深吸慢呼,3次/d,15 min/次。采用统一材质气球(容量均为1 000 ml),规定患者需要在15 min内吹起7个气球,直径保持在15cm,根据患者自身恢复状态及呼吸功能调整气球数量,3次/d。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术后康复效率指标,包括引流管拔管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于术后干预前、干预1周后检测呼气流量峰值(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用力肺活量(FVC)。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年龄、气胸部位及发作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术后康复指标比较 两组拔管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康复指标比较 d

2.3 两组肺功能康复指标比较 两组干预前FVC、PEF及FEV 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指标均优于干预前(t≥9.338,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康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t≥5.733,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肺功能康复指标比较

3 讨论

原发SP病因未明,研究显示[9]其发病可能与吸烟、空气污染等存在一定关联。临床治疗以改善症状、保护心肺功能以及预防疾病复发为主。VATS具有微创、缓解疼痛、术后恢复快等优势,逐渐成为SP外科治疗的首选术式[10]。

术后的康复质量直接影响到手术疗效,FTS在促进患者快速康复中具有一定效果。呼吸训练法具有操作简单、趣味性、可及性等优势,其中常规呼吸训练及吹气球均可以锻炼患者腹肌力量,增加咳嗽强度,同时改善肺通换气功能,继而有效减缓呼吸频率,调整患者呼吸节奏,促进肺复张[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康复效率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其原因在于临床护理是一种具有计划性、目的性、流程化的护理模式,能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积极配合术后康复,可以为手术治疗提供优质术后康复保证;而联合呼吸训练法可以从另一角度改善患者的肺功能,进一步提高患者呼吸道通畅程度,降低不良反应;同时该方法更易被患者所接受,极大地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继而保证护理策略落实,并充分发挥策略有效性。干预后观察组肺功能康复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其原因在于联合呼吸训练法更具有针对性训练优势,通过升高肺不张处支气管内的压力,促使肺内空气挤压于低压支气管,复张肺部,排除胸腔内残留气体,恢复肺部正常生理功能运行,同时呼吸训练法可以增加膈肌活动度,提高肺泡换气量及减少呼吸肌能量损害作用,继而促进肺部功能康复。综上所述,呼吸训练法结合临床护理应用于SP术后康复进程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康复效率,促进患者肺功能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肺部气球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探讨高分辨率CT在肺部小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找气球
气球
拯救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