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2022-03-14 01:24张艳沈斌朱琴华
现代实用医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病原菌耐药性耐药

张艳,沈斌,朱琴华

医院感染是医院医疗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医院感染控制程度能够直接影响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并且对于保证住院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住院患者在病房中接受治疗需要长期卧床休息,且多数住院患者抵抗力及免疫力会有较大程度的下降,从而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2-3]。广谱抗生素不合理使用及广泛使用使得病原菌的耐药性有所提高,且部分病原菌出现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耐药性,形成多重耐药菌,对治疗产生了巨大的难度和障碍[4-5]。本研究对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以及多重耐药菌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影响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感染科收治的116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1例,女45例;年龄19~63岁,平均(48.3±10.9)岁;住院天数5~23 d,平均(17.3±5.4)d。纳入标准:(1)住院天数3 d及以上;(2)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相关诊断标准;(3)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2)合并严重器质性损伤疾病。

1.2 方法 采集住院患者痰液及静脉血进行病原菌培养,分离后的菌株均使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法国梅里埃生物公司VK2000型)进行检测,药敏试验采用药敏卡进行检测,革兰阳性菌采用AST-Gp药敏卡(上海酶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进行检测,革兰阴性菌采用ASTGn药敏卡(上海酶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进行检测,结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和临床诊治指南进行判定。采用国家临床检验中心提供的粪肠球菌ATCC 29212、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2、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作为本研究检验过程中的质控菌株。使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配套的可视化微生物计数进行查询和统计。根据病原菌分离结果将患者分为多重耐药菌组和对照组,并分析临床病历资料中的相关因素。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主要抗菌药物耐药率比较多重耐药菌组72例,对照组44例,两组对主要抗菌药物均有一定的耐药性,其中多重耐药菌组对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及头孢西丁等的耐药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主要抗菌药物耐药率比较 例(%)

2.2 导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形成的单因素分析 有免疫疾病史、气管插管操作、3个月内住院史、导尿操作、深静脉置管操作及3个月内使用抗菌药物是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影响因素(均P<0.05),见表2。

表2 导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形成的单因素分析 例(%)

2.3 导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气管插管操作、3个月住院史、导尿操作、深静脉置管操作及3个月内使用抗菌药物均是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见表3。

表3 导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3 讨论

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种类较多,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等,不同病原菌可能导致的医院感染疾病类型也会产生一定的差别,且广谱抗生素注射的广泛使用使部分病原菌耐药性有了较大的提升,并且出现了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多重耐药菌,从而加大临床治疗难度[6-7]。住院患者一般因长期住院、基础疾病多等因素暴露在医院环境中,导致患者感染病原菌及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增高[8-9]。因此,探讨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多重耐药菌情况及影响多重耐药菌形成的相关因素,从而有助于临床预防和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多重耐药菌组和对照组均对主要抗菌药物有一定的耐药性,其中多重耐药菌组在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及氨曲南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这可能是因为部分临床医师对住院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时主要依靠临床经验,而忽略了对患者机体中的病原菌进行耐药性分析,从而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病原菌的耐药率[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免疫疾病史、气管插管操作、3个月内住院史、导尿操作、深静脉置管操作及3个月内使用抗菌药物是导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形成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气管插管操作、3个月住院史、导尿操作、深静脉置管操作及3个月内使用抗菌药物是导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这可能是因为气管插管操作、导尿操作及深静脉置管操作等均属于侵入性操作,对机体会造成一定的损伤,导致机体发生炎症反应,患者免疫系统平衡受到影响,从而增加了发生病原菌感染的风险和可能性。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护士对住院患者进行护理时要注意避免扩大患者的伤口,且要增加巡视次数,注意观察患者实施侵入性操作的部位是否有流脓及炎症反应等情况;且护士在护理过程中注意开窗通风,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提高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可以适当给予音乐疗法及按摩疗法等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12-13]。临床医师应密切关注采取导尿操作等侵入性操作的患者,在充分分析患者病原菌耐药性后合理选择使用抗菌药物,从而降低住院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风险。

猜你喜欢
病原菌耐药性耐药
病原菌多重核酸检测试剂盒分析性能质量评价研究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Ibalizumab治疗成人多耐药HIV-1感染的研究进展
不孕不育女性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miR-181a在卵巢癌细胞中对顺铂的耐药作用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调查与预防浅谈
植物免疫系统“合作”御敌
抗生素耐药性并不新鲜——它早在人们使用药物杀菌前就存在了
关于“耐药性”,你知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