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观察

2022-03-14 01:24叶陆海黄斌姜啸真黄勇
现代实用医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单孔胸腔镜根治术

叶陆海,黄斌,姜啸真,黄勇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肿瘤科常见病与多发病,吸烟、职业、环境接触、电离辐射、既往肺部慢性感染及遗传等均可能导致患者发病风险增加[1]。NSCLC患者发病初期多具有胸部肿胀、痰血、低热及咳嗽等临床表现,病情进展后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及咯血。目前临床针对NSCLC多采用手术治疗,肺叶切除术对患者肿瘤组织及淋巴结有较好的清除效果,但手术本身创伤程度较大,患者术后并发症风险较高,预后结局较差[2]。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也开始在NSCLC治疗中被广泛应用,目前临床对单孔与三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疗效差异还尚未明确[3-4],故本研究回顾性分析80例NSCLC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NSCLC提供更加合理、有效的手术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中医院收治的80例NSCLC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3~74岁,平均(59.2±6.2)岁;肿瘤直径3.10~4.83 cm,平均(4.02±0.54)cm。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1~75岁,平均(59.3±6.3)岁;肿瘤直径3.07~4.92 cm,平均(4.10±0.53)cm。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5];(2)患者对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3)肿瘤直径<5 cm;(4)肿瘤未发生转移。排除标准:(1)沟通交流障碍,不能配合研究者;(2)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3)合并其他危急重症;(4)对本研究所采用的手术治疗方案不耐受;(5)病案资料缺失或中途转院。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三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术前常规全身麻醉处理,双腔气管内插管,单肺通气,本组患者共取3个切口,分别为:观察口(腋中线第7或8肋间)、主操作口(腋前线第8或9肋间)与辅助操作口(腋后线第8或9肋间),逐层切开皮肤与胸壁组织,使用胸腔镜辅助观察肿瘤存在部位、大小、粘连情况及其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联性,在胸腔镜辅助下依次对肺血管、支气管及肺裂进行剥离,另对肺门与肺裂进行解剖操作,常规游离操作后将肺叶完整取出,对支气管残端进行闭合处理,后续清扫淋巴结。整个胸腔镜手术过程不使用肋骨牵引器,肺门处理按照动脉→静脉→支气管顺序进行;淋巴结清扫区域包括肺门肺内淋巴结1站,隆突下淋巴结范围内的纵膈淋巴结3站。观察组采用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手术切口取侧腋前线第4或5肋间,长度选择4 cm,后续手术处理及清扫操作与对照组一致。

1.4 观察指标(1)围术期指标: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2)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6],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疼痛程度越明显,评价时间为术后即刻、术后1、2及3 d。(3)炎症因子:于术前和术后3 d对两组的肿瘤坏死因子(TNF)、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进行观察,取患者晨间空腹肘静脉血5 ml,3 000 r/min条件下离心20 min,分离血清放置于-20℃条件下待检,检验仪器为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方法采用酶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盒由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相关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规范执行。(4)免疫功能: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 d采用流式细胞仪对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8+表达水平进行检测,计算CD4+/CD8+数值。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与引流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2.2 两组VAS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VAS评分比较 分

2.3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术前TNF-、CRP与PC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22,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3 d TNF-、CRP与PCT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88,均P<0.05),观察组术后3 d TNF-、CRP与PCT均低于对照组(t≥3.124,均P<0.05)。见表3。

2.4 两组免疫功能比较 两组术前CD3+、CD4+、CD8+及CD4+/CD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825,均P>0.05),观察组术后3 d CD3+、CD4+、CD8+及CD4+/CD8+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94,均P>0.05),对照组术后3 d CD3+、CD4+及CD8+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04,均P<0.05),观察组术后3 d CD3+、CD4+及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t≥2.854,均P<0.05),见表4。

3 讨论

目前,临床针对NSCLC多采用胸腔镜辅助下三孔肺叶切除术治疗,但该手术方案手术切口较大,患者术中创伤程度大,术后恢复慢,预后结局差。单孔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术治疗时仅选择一个4 cm切口,患者术中创伤小,出血量少,肺部损伤程度低,术后恢复速度快,治疗效果明显提升。既往研究认为,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除提升临床疗效外,还能调控炎症反应,手术操作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程度较低,患者预后结局改善显著[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更低,住院时间更短(均P<0.05),这提示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可明显降低患者术中风险,提升其术后康复速度。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仅选择一个切口,手术操作对患者的创伤程度较低,整个手术操作均在胸腔镜指导下进行,因此手术安全性明显提升。此外,就三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而言,若手术患者肿瘤直径较大,行切除处理时则需一定程度延长某个切口直径,进而增加患者的血管损伤风险,增加术中出血,延长术后恢复时间[8]。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针对大肿瘤患者可充分延长单一手术切口,减少了血管及周围神经损伤的风险,患者机体损伤程度较低,术后恢复速度加快。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这提示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更加明显。考虑到部分患者肺动脉前分支的存在部位较为隐匿,三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上肺叶行切除处理的难度较大,此时强行分离可能导致血管组织撕裂、损伤,最终增加患者术后疼痛程度[9];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所选取手术切口位于腋前线第4、5肋间,该部位可直观明确肺动脉前分支的存在部位及分布情况,因此手术操作过程中对患者其他血管组织基本无损伤,降低术后疼痛程度的增加风险。

TNF-是最早发现的能使肿瘤组织细胞发生出血性坏死的细胞因子,其在健康人群血清中通常难以被检测到,而在多种肿瘤疾病患者血清中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既往研究已经证实TNF-在肿瘤的发生与进展中扮演重要角色。CRP与PCT是机体炎症反应最为常见的检测指标,而多项肿瘤疾病发生后机体平衡状态打破,炎性因子分泌量持续增加。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炎症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这说明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在改善机体炎症状态方面作用更加明显。一方面,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手术切口较小,术后各项操作对患者损伤程度小,因此减少了术后因手术创伤而引发的炎症反应;另一方面,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患者肿瘤疾病的治疗效果更好,原发疾病得以改善,由肿瘤疾病引发的炎症反应也明显缓解[10]。CD3+、CD4+、CD8+是监测患者机体免疫能力的重要指标,手术的创伤程度是影响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重要因素。观察组术后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这说明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患者免疫功的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在NSCLC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对患者机体创伤的程度降低,术后恢复快,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可考虑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单孔胸腔镜根治术
氯化钾与萝卜汤促进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卵巢良性肿瘤术后排气的临床分析
食管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对早期乳腺癌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不同肺复张方法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妇科单孔腹腔镜手术护理中快速康复理念的实施效果探究
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宫颈癌根治术后预防尿潴留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
体位护理对胸腔镜手术术后快速康复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