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培根铸魂的价值意蕴

2022-03-14 09:59齐素泓刘炜中
长沙大学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党史中国共产党历史

齐素泓,刘炜中

(长沙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22)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故事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要讲好新时代的故事”[1]22。2022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再次强调,要“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2]。习近平关于讲好党史故事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青年学生成长培根铸魂提供了基本遵循。回溯和梳理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党史故事中所蕴含的党的初心使命、优良作风、奋斗精神,是新时代青年学生成长培根铸魂的重要精神资源。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讲好党史故事,可以进一步引导青年学生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使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争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 以党史故事蕴含的初心使命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指出:“一百年来,党始终践行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美画卷。”[3]62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历史。党史故事本身既包含了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初心使命而不懈奋斗的壮丽史诗,也包含了一些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舍生忘死的感人事迹。讲好中国共产党人守初心、担使命的历史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追求真理与坚定信念的历史故事,有助于进一步坚定当代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夯实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

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4]12《共产党宣言》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5]283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是一个庄严的承诺,是一切共产主义者的初心。2021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3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流传下来许许多多的故事,展现了共产党人永远不变的初心使命。讲好坚守初心使命的党史故事,要从满目疮痍的近代中国讲起。那时,中国的先驱们苦苦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尝试了各种方案,都没有成功。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观察国家命运,重新思考中国的出路问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早期,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他们主动接受并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强力推动了共产党组织在全国范围的建立。李大钊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陈独秀领导建立了上海的早期共产党组织,“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成就了中国革命史的一段佳话。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百年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以信仰为红色指南,书写下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为了追寻光明道路舍生取义,临刑前的“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6]220-221,这让当代青年感受到信仰厚重的力量;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生动讲述了陈望道“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故事;毛泽东在1936年同斯诺谈话时说,“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7]147;周恩来少年时代就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坚定信仰;1922年朱德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说,“从那以后,党就是生命,一切依附于党”[8]90;28岁的夏明翰在临刑前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9]1的感天动地的诗篇;“两条半步枪”闹革命的方志敏牺牲前留下了“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10]141的铮铮誓言;长汀福音医院院长傅连暲在接触到中国共产党后,认识到党的伟大,他深情地说,“我相信,自己终有那么一天,能站在党旗下,向党交出一颗心,把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献给共产主义事业”[11],后来他一辈子都在以实际行动践行成为优秀共产党员的诺言。以上党史故事无不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追求和信仰,也教育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和青年学生追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马克思指出,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12]60。百年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科学指引下,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一代代中国先进青年积极投身革命和建设,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习近平指出,“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十分紧要”[13]23。青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阳光水分跟不上,就会耽误一季的庄稼”[13]37。聚焦党的百年奋斗史,讲好党史故事,让党的故事蕴含的初心使命入脑入心,引导青年学生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知,让青年学生深刻认识到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真切认识到党的历史是一部始终不渝的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史。立足新的发展阶段,要重点引导青年学生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引导青年学生立志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切实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对历史规律的正确把握上、对基本国情的全面认识上,赓续传承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沿着红色足迹砥砺前行。

二 以党史故事彰显的优良作风推动青年学生锤炼高尚品格

党史故事指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中所呈现出的一系列典型故事,它们从不同层面展现了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也从细微之处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关系事业成败。习近平强调“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都是激励我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14]。讲好党史故事,可以多维度地呈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有助于引导青年学生积极地传承和践行党的优良作风并自觉锤炼高尚的道德品质。

习近平强调,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并坚持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14]。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都十分注重培养和弘扬优良作风,在这期间产生了无数感人肺腑的故事。例如,中央苏区时期,按照规定夜晚办公可点三根灯芯,可毛泽东同志带头勤俭节约,只点一根灯芯,在昏暗的油灯下写出《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光辉著作。这个故事生动体现了共产党人勤俭为公的优良作风。又如,红军长征途中,在湖南省汝城县文明乡沙洲村,三名女红军借宿于百姓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可以说,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再如,红军长征时,过雪山途中,管被装的军需处长宁可冻死也没有让自己先穿暖和一点。这个故事体现了共产党人严于律己的崇高品格。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同样涌现了不计其数的党的优良作风故事: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不平凡贡献的雷锋的故事;习近平曾特别赞扬的“在荣誉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质上不伸手”的王杰的故事……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可以深刻领悟到中国共产党人严于律己、一心为民的崇高品格。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立德是其核心所在。习近平多次寄语当代青年,“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15]173。党史故事彰显的优良作风可在潜移默化中引导青年学生锻造优秀的精神品质和精神品格。首先,可以通过党史故事涵养当代青年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的许多故事,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祖国深沉的感情,今天,爱国主义更是当代青年立德之源、立功之本。讲述党史故事,实际上是对广大青年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年心中牢牢扎根。其次,可以通过党的优良作风故事教育引导青年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引导青年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使之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的身上感受道德风范,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再次,可以以党的优良作风故事引导青年涵养服务人民的良好品格。让青年在重温党史故事的过程中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认识到中国“发展奇迹”的背后是亿万人民的艰苦奋斗。让青年形成“人民至上”的价值认同,自觉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形成尊重人民、联系人民、依靠人民的良好品质,继而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积极投身服务人民的价值实践,做对党忠诚的坚定者,做为人民服务的践行者,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从中汲取养分、获得成长。

三 以党史故事展现的奋斗精神激励青年学生勇于担当作为

奋斗既是中华民族宝贵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治本色。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井冈山到宝塔山,从石库门到天安门,每一次重大的历史抉择都留下了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身影,每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都刻下了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足迹。奋斗贯穿于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征程,可以说,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奋进中突破、于挫折中奋起、在持续奋斗中创造伟业的历史。讲好党史故事,阐释好党史故事中所展现出来的奋斗精神,有利于激励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观,做勇于担当、知行合一的新时代青年。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历经无数艰难困苦,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这正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结果。湘江战役中,红34师在掩护中央红军主力渡过湘江后陷入敌人的重围,师长陈树湘不幸被俘,在被押往长沙途中,陈树湘趁敌不备,毅然用手撕开腹部早已溃烂的伤口,掏出肠子,用尽最后一丝力气绞肠自尽,壮烈牺牲,年仅29岁。陈树湘“断肠明志”的故事展现了革命先辈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英雄壮举。新中国成立后,王进喜带领全队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苦干五天五夜,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为中国石油事业立下汗马功劳,他留下的铁人精神和大庆经验成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财富。南仁东用23年时间攻坚克难,实现了中国拥有世界一流水平望远镜的梦想。李四光、钱学森、孙家栋等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以及一大批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杰出科学家的贡献,对中国在科学前沿实现重大原创突破、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几十年如一日在田间地头劳作,科研攻坚,解决了亿万人民的温饱问题。还有几十年扎根在贫困地区为中国教育事业带病坚守的张桂梅的故事,以黄文秀为代表的脱贫攻坚工作者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的故事,以钟南山、张伯礼等为代表的在抗疫中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各界人员的故事,等等,都讲述着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敌、自力更生的新中国建设史,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和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奋斗韧劲。

中华民族是奋斗的民族,自强不息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核。习近平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今天,我国全面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征程,青年始终是先锋力量。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紧扣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奋斗历程及启示这条主线,结合深化改革、教育强国、文化强国、美丽中国、乡村振兴等建设主题,讲好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讲好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故事;还要讲好我国与国际社会合作共赢的故事。要引导青年在历史与现实的对照中、在国内与国际的对比中感受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另一方面,要立足于新时代我国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进行的实践,讲好青年学生身边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典型故事,激发青年学生的思想共鸣,增强青年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奉献社会的热情,激励青年学生保持昂扬的斗志,激励青年学生脚踏实地、苦干实干,让青春在奋斗中闪光。

猜你喜欢
党史中国共产党历史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第一次学党史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